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紫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该书以书信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刻画了一群处在社会最底层、在父权制度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描写了她们如何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解放思想,经过顽强抗争,努力找寻并确立了自己女性身份的过程。通过描述主人公茜丽对身份追求从而达到平等生活的过程,艾丽丝·沃克指出了黑人女性的独立之路,即:只有在经济和精神双重独立下,黑人妇女才能和男人平等地生活。
关键词:黑人女性 女性身份 平等 独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紫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小说于1982年出版后,先后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国家书评奖和国家图书奖三项大奖。《紫色》的成功不仅归功于书信体的写作形式,更要归功于该书的独特视角。艾丽丝·沃克以书信的方式,描写了美国黑人女性的真实生活,为读者刻画了一群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在父权制度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通过对女主人公茜丽的塑造,沃克探索了一个逆来顺受的黑人妇女成长为具有独立个性的新女性的发展轨迹,指出了黑人女性的独立之路,即:只有在经济和精神双重独立下,黑人妇女才能和男人平等地生活。
一 黑人女性身份的丧失
黑人女性生来就饱受双重压迫,这个压迫一个来自于阶级压迫,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另一个则来自于黑人内部,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压迫。
黑人的苦难和痛苦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因为他们的祖先已成为白人的奴隶,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受着双重折磨。但其中最受压迫的群体则是黑人妇女,她们遭受着来自白人和黑人的压迫。从她们降生的那一分钟起,她们就已经成了黑人奴隶的奴隶。黑人女性是人类,但她们却从未被视为人类,从未被赋予其应有的女性的身份及地位。对于白人来说,黑人女性就是生育机器,只要主人愿意,她们的孩子可以像牲口一样被肆意贩卖;她们经常被鞭打,饱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而对于黑人男性来说,黑人女性比他们低一等,她们没有任何身份和地位,她们就是“其他”。她们没有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她们就是为了满足男人性需求的工具。
在《紫色》中,生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女主人公茜丽年仅14岁就遭到继父的蹂躏。但是她却不敢告诉任何人,只能写信给上帝。20岁时,她像买卖牲口似的,被继父转卖给鳏夫“某某”先生——一个她连姓名都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的男人。而“某某”先生之所以同意娶茜丽为妻也只是从性别的角度出发,因为茜丽是一个女人,一个保姆——他的孩子需要一个女人来照顾;一个佣人——他需要一个女人持家干重活;一个性工具——满足他的性的需求,再加上茜丽的嫁妆——一头牛,这才使得“某某”先生勉强同意了这门婚事。茜丽结婚了,没有人征求过她的意见,她就嫁给了这个男人,就像是在市场上买卖牲口或旧时买卖奴隶一般,她的继父把她卖给了这个男人。“某某”先生成了她的主人。茜丽沦为劳动工具、性工具、发泄工具,但就是活得不像人。
茜丽属于美国黑人社会的最底层,在这个以男权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女人被认为是丈夫的财产,她们就是“其他”,她们就应该善良顺从,因为这被认为是妇女的美德。她们不能反抗她们的统治者,而主人公茜丽完全做到了“顺从”,她顺从了她的继父,顺从了他给她的安排;顺从了她的丈夫,对于他的要求从来不敢说半个“不”字。而她为之付出的代价却是女性的尊严和权利。她从未被当做是一个人来对待,更谈不上作为一个女人。茜丽,一个14岁的花季少女过早地失去童年的快乐并过早地进入母性时期。继父把她当成随时泄欲的工具肆意践踏,而她却不敢反抗,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她先后生下两个孩子,但是都被“某某”先生送走。一个女人卑微地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她没有倾诉的对象,也不敢将自己的遭遇告诉给任何人,她只能靠给上帝——她最信任的人——写信来倾诉心中的苦闷。
在嫁给“某某”先生后,茜丽的境遇并没有得到改善。她只是被转手给了她的“丈夫”——一个陌生人,她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男人,这更注定了茜丽悲惨的命运。她没有衣服穿,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她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性工具,一个发泄工具,一个可以干活而且不要报酬的工具。她就像地上的泥巴一样,就该对男人服服帖帖的。而怎么才能让妻子听话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于是,挨揍成了她的家常便饭。这种男权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茜丽的继父就曾经告诉“某某”先生,他想怎么对她就怎么对她,他甚至可以不给她吃,不给她穿。“某某”先生也是这样对儿子哈波言传身教的。婚后的哈波也学父亲的样子,试图用拳头制服他的妻子索菲亚,让她也像茜丽一样服服帖帖地听话。
对于自己的处境,茜丽选择麻木的接受,不敢有丝毫反抗的情绪,她告诉自己:你就是一块木头。为了活下来,这块木头不会反抗,不会说话,只会承受这些难以承受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她只能让自己像木头一样地活下去。茜丽完全丧失了女性的身份,没有自我。
二 黑人女性身份的觉醒
被当作工具生存的茜丽遭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但在黑人姐妹的帮助下,她逐渐意识到男人就是造成女人不幸的最直接原因。她意识到她也是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这使得她获得了自信、自尊和自立。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是必然的。
莎格的出现彻底影响到了茜丽,改变了她的生活状态甚至思想。莎格是一个歌女,是一个被那个社会视为另类的女人。她本是“某某”先生的情妇,是一个让“某某”先生痴迷的女人,是她让茜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两人之间有了超越友谊的感情,而这显然是必然的。茜丽对男性没有任何好感,小时候继父对她的所作所为,以及长大后她的丈夫对她的非人的折磨,使她彻底对男性丧失了好感,她对男人有畏惧心理。此后,在她的婚姻中,她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感情,因为她从未从男人身上得到一个女人作为“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爱。而在黑人女性那里,她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关怀和爱护,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她第一次张开嘴巴哈哈大笑,这是她原来生活中所没有的。莎格给了她尊重与爱,她在女性身上最终找到了柔情和快乐。茜丽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她开始审视自己,不再轻视自己,她觉得自己是美丽的,并以自己为荣。茜丽的女性身份意识的觉醒帮助她最终获得了物质与精神上的双双独立。 茜丽的女性意识在莎格的帮助下伴随着爱的觉醒而苏醒了。她换了一个角度和眼光去看待问题。她认识给上帝写信的无用,并意识到上帝的虚假,原来她一直向他祈祷和写信的上帝,态度就像她认识的男人一样:无情而冷漠。茜丽彻底摆脱了对上帝的幻想,她意识到上帝的无用性;她真正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独立自主的女性。
茜丽的爆发是在她得知妹妹耐蒂给她的信都被“某某”先生藏起之后,她气愤地想杀死他。她的态度的转变告诉我们,茜丽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木头了,她不再是默默忍受欺凌的唯命是从的女人了,她的女性意识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同时,这也预示着黑人原有的男女地位即将发生改变。莎格的思想大大开阔了茜丽的眼界,使她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她的思想意识已经开始转变,女性身份得到了恢复。
三 黑人女性身份的确立
女性身份的确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经济上的独立,另一个是精神上的解放。小说的最后阶段是茜丽彻底摆脱家庭束缚,勇敢地走出家门,走上了自立生活之路的阶段。
这时的茜丽由一个任人欺凌的无知姑娘转变成了一位对自己满怀信心的女性,她勇敢地站了起来,走出了那个象征父权专制的家,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她宣布要离开“某某”先生,而这一声明开始让“某某”先生勃然大怒,他感到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被动摇了。他本能地伸手要去打茜丽,这时她举起了手中的餐刀:这是她第一次和“某某”先生正面反抗。她的这一举动彻底瓦解了“某某”先生原本脆弱的心,他震惊了!他没有想到原来那个唯唯诺诺的女人从哪里来的力量,他害怕了,同时他夫权的地位被动摇了。茜丽赢得了第一次胜利。
茜丽知道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活得像个人,她必须勇敢地行动起来。她走出了家门,走出了那个象征着男权专制的家,那个旧的世界不可能有新女性的立足之地。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获得真正的独立,就必须离开那个压抑的环境。她跟着莎格去了北方,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歧视,有她们寻找的平等和自由。她们可以动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真正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
起初,茜丽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手艺可以养活自己。她住在莎格的房子里,没有工作,靠莎格的收入过活。有一天,当茜丽提出来给莎格烫衣服、做头发时,莎格拒绝了她,并告诉她,她不是自己的佣人。莎格带茜丽到孟菲斯,不是让她侍侯莎格的起居的,而是要来爱她,帮助茜丽站起来做人的。莎格告诉茜丽,要站起来,做一个人。莎格去演出时,茜丽一个人在家靠给莎格做裤子来打发寂寞的时光。她给莎格做了很多裤子,各种各样的,长的短的,各种颜色的,莎格穿着她做的裤子去唱歌。后来,茜丽也给吱吱叫、杰克等周围的人缝裤子,她的裤子做得非常不错,还有人专门上门订购。于是,茜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事业。茜丽找到了独立谋生的门路,成为了经济独立的女人,她不再依靠男人给她衣服,她自己现在完全可以穿上原来不敢穿上的紫颜色的衣服。茜丽已经从一个在男人眼中一无是处的黑人家庭妇女蜕变成一个自立、自强的美丽新女性。她是美的、漂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茜丽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找寻到了自己的美丽之处,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上正确的位置,并且得到了本该得到的一切。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女性不再需要依附于男性。
经济的独立、精神的解放,使得茜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我是幸福的,我有了爱情,有了工作,有了钱,有了朋友和时间。”小说《紫色》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全新的独立的妇女形象。茜丽由一个逆来顺受的、唯命是从的黑人女性,转变成为一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毅力闯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的、经济和精神双重独立的全新女性形象。故事的结尾也描述了黑人男性的转变。在经历过这些事情后,“某某”先生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能够把茜丽当作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看待,同时他也认识到过去男权主义的错误,向茜丽做了检讨。茜丽原谅了他。他们虽然不再是夫妻,却成了知心朋友。
从小说《紫色》的描述中,从小说女主人公茜丽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普通的黑人乡村妇女从缺乏对女性身份认识的混沌的状态,经历了反抗意识的觉醒,进而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的独立解放努力抗争,最终蜕变为一位经济独立、精神解放的新女性的成长轨迹。这部作品发表后,获得了极大的好评,并获得了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小说主人公茜丽的个人经历吸引并感染着许许多多的读者,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共鸣,尤其是女性读者。艾丽丝·沃克在她所塑造的茜丽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黑人女性要争取独立自主和男女平等,必须首先充分认识女性的价值和尊严,自信自爱,保持精神世界的完整性,可以通过女性之间的友爱互助而成为经济上独立、精神上解放的新女性,以此摆脱对男人精神的依赖,从而确认自身价值,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进而与男性建立起平等和谐互敬的良好关系。
参考文献:
[1] 杨仁敬译:《紫色》,沈阳出版社,1999年版。
[2]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丁文:《奏响生命的新乐章——读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国外文学》,1997年第4期。
[4] 王成宇:《〈紫色〉与艾丽丝·沃克的非洲中心主义》,《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
[5] 翁德修、都岚岚:《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
徐杰,女,1979—,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王琳,女,1981—,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黑人女性 女性身份 平等 独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紫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小说于1982年出版后,先后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国家书评奖和国家图书奖三项大奖。《紫色》的成功不仅归功于书信体的写作形式,更要归功于该书的独特视角。艾丽丝·沃克以书信的方式,描写了美国黑人女性的真实生活,为读者刻画了一群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在父权制度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通过对女主人公茜丽的塑造,沃克探索了一个逆来顺受的黑人妇女成长为具有独立个性的新女性的发展轨迹,指出了黑人女性的独立之路,即:只有在经济和精神双重独立下,黑人妇女才能和男人平等地生活。
一 黑人女性身份的丧失
黑人女性生来就饱受双重压迫,这个压迫一个来自于阶级压迫,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另一个则来自于黑人内部,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压迫。
黑人的苦难和痛苦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因为他们的祖先已成为白人的奴隶,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受着双重折磨。但其中最受压迫的群体则是黑人妇女,她们遭受着来自白人和黑人的压迫。从她们降生的那一分钟起,她们就已经成了黑人奴隶的奴隶。黑人女性是人类,但她们却从未被视为人类,从未被赋予其应有的女性的身份及地位。对于白人来说,黑人女性就是生育机器,只要主人愿意,她们的孩子可以像牲口一样被肆意贩卖;她们经常被鞭打,饱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而对于黑人男性来说,黑人女性比他们低一等,她们没有任何身份和地位,她们就是“其他”。她们没有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她们就是为了满足男人性需求的工具。
在《紫色》中,生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女主人公茜丽年仅14岁就遭到继父的蹂躏。但是她却不敢告诉任何人,只能写信给上帝。20岁时,她像买卖牲口似的,被继父转卖给鳏夫“某某”先生——一个她连姓名都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的男人。而“某某”先生之所以同意娶茜丽为妻也只是从性别的角度出发,因为茜丽是一个女人,一个保姆——他的孩子需要一个女人来照顾;一个佣人——他需要一个女人持家干重活;一个性工具——满足他的性的需求,再加上茜丽的嫁妆——一头牛,这才使得“某某”先生勉强同意了这门婚事。茜丽结婚了,没有人征求过她的意见,她就嫁给了这个男人,就像是在市场上买卖牲口或旧时买卖奴隶一般,她的继父把她卖给了这个男人。“某某”先生成了她的主人。茜丽沦为劳动工具、性工具、发泄工具,但就是活得不像人。
茜丽属于美国黑人社会的最底层,在这个以男权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女人被认为是丈夫的财产,她们就是“其他”,她们就应该善良顺从,因为这被认为是妇女的美德。她们不能反抗她们的统治者,而主人公茜丽完全做到了“顺从”,她顺从了她的继父,顺从了他给她的安排;顺从了她的丈夫,对于他的要求从来不敢说半个“不”字。而她为之付出的代价却是女性的尊严和权利。她从未被当做是一个人来对待,更谈不上作为一个女人。茜丽,一个14岁的花季少女过早地失去童年的快乐并过早地进入母性时期。继父把她当成随时泄欲的工具肆意践踏,而她却不敢反抗,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她先后生下两个孩子,但是都被“某某”先生送走。一个女人卑微地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她没有倾诉的对象,也不敢将自己的遭遇告诉给任何人,她只能靠给上帝——她最信任的人——写信来倾诉心中的苦闷。
在嫁给“某某”先生后,茜丽的境遇并没有得到改善。她只是被转手给了她的“丈夫”——一个陌生人,她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男人,这更注定了茜丽悲惨的命运。她没有衣服穿,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她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性工具,一个发泄工具,一个可以干活而且不要报酬的工具。她就像地上的泥巴一样,就该对男人服服帖帖的。而怎么才能让妻子听话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于是,挨揍成了她的家常便饭。这种男权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茜丽的继父就曾经告诉“某某”先生,他想怎么对她就怎么对她,他甚至可以不给她吃,不给她穿。“某某”先生也是这样对儿子哈波言传身教的。婚后的哈波也学父亲的样子,试图用拳头制服他的妻子索菲亚,让她也像茜丽一样服服帖帖地听话。
对于自己的处境,茜丽选择麻木的接受,不敢有丝毫反抗的情绪,她告诉自己:你就是一块木头。为了活下来,这块木头不会反抗,不会说话,只会承受这些难以承受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她只能让自己像木头一样地活下去。茜丽完全丧失了女性的身份,没有自我。
二 黑人女性身份的觉醒
被当作工具生存的茜丽遭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但在黑人姐妹的帮助下,她逐渐意识到男人就是造成女人不幸的最直接原因。她意识到她也是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这使得她获得了自信、自尊和自立。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是必然的。
莎格的出现彻底影响到了茜丽,改变了她的生活状态甚至思想。莎格是一个歌女,是一个被那个社会视为另类的女人。她本是“某某”先生的情妇,是一个让“某某”先生痴迷的女人,是她让茜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两人之间有了超越友谊的感情,而这显然是必然的。茜丽对男性没有任何好感,小时候继父对她的所作所为,以及长大后她的丈夫对她的非人的折磨,使她彻底对男性丧失了好感,她对男人有畏惧心理。此后,在她的婚姻中,她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感情,因为她从未从男人身上得到一个女人作为“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爱。而在黑人女性那里,她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关怀和爱护,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她第一次张开嘴巴哈哈大笑,这是她原来生活中所没有的。莎格给了她尊重与爱,她在女性身上最终找到了柔情和快乐。茜丽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她开始审视自己,不再轻视自己,她觉得自己是美丽的,并以自己为荣。茜丽的女性身份意识的觉醒帮助她最终获得了物质与精神上的双双独立。 茜丽的女性意识在莎格的帮助下伴随着爱的觉醒而苏醒了。她换了一个角度和眼光去看待问题。她认识给上帝写信的无用,并意识到上帝的虚假,原来她一直向他祈祷和写信的上帝,态度就像她认识的男人一样:无情而冷漠。茜丽彻底摆脱了对上帝的幻想,她意识到上帝的无用性;她真正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独立自主的女性。
茜丽的爆发是在她得知妹妹耐蒂给她的信都被“某某”先生藏起之后,她气愤地想杀死他。她的态度的转变告诉我们,茜丽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木头了,她不再是默默忍受欺凌的唯命是从的女人了,她的女性意识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同时,这也预示着黑人原有的男女地位即将发生改变。莎格的思想大大开阔了茜丽的眼界,使她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她的思想意识已经开始转变,女性身份得到了恢复。
三 黑人女性身份的确立
女性身份的确立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经济上的独立,另一个是精神上的解放。小说的最后阶段是茜丽彻底摆脱家庭束缚,勇敢地走出家门,走上了自立生活之路的阶段。
这时的茜丽由一个任人欺凌的无知姑娘转变成了一位对自己满怀信心的女性,她勇敢地站了起来,走出了那个象征父权专制的家,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她宣布要离开“某某”先生,而这一声明开始让“某某”先生勃然大怒,他感到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被动摇了。他本能地伸手要去打茜丽,这时她举起了手中的餐刀:这是她第一次和“某某”先生正面反抗。她的这一举动彻底瓦解了“某某”先生原本脆弱的心,他震惊了!他没有想到原来那个唯唯诺诺的女人从哪里来的力量,他害怕了,同时他夫权的地位被动摇了。茜丽赢得了第一次胜利。
茜丽知道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活得像个人,她必须勇敢地行动起来。她走出了家门,走出了那个象征着男权专制的家,那个旧的世界不可能有新女性的立足之地。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获得真正的独立,就必须离开那个压抑的环境。她跟着莎格去了北方,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歧视,有她们寻找的平等和自由。她们可以动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真正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
起初,茜丽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手艺可以养活自己。她住在莎格的房子里,没有工作,靠莎格的收入过活。有一天,当茜丽提出来给莎格烫衣服、做头发时,莎格拒绝了她,并告诉她,她不是自己的佣人。莎格带茜丽到孟菲斯,不是让她侍侯莎格的起居的,而是要来爱她,帮助茜丽站起来做人的。莎格告诉茜丽,要站起来,做一个人。莎格去演出时,茜丽一个人在家靠给莎格做裤子来打发寂寞的时光。她给莎格做了很多裤子,各种各样的,长的短的,各种颜色的,莎格穿着她做的裤子去唱歌。后来,茜丽也给吱吱叫、杰克等周围的人缝裤子,她的裤子做得非常不错,还有人专门上门订购。于是,茜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事业。茜丽找到了独立谋生的门路,成为了经济独立的女人,她不再依靠男人给她衣服,她自己现在完全可以穿上原来不敢穿上的紫颜色的衣服。茜丽已经从一个在男人眼中一无是处的黑人家庭妇女蜕变成一个自立、自强的美丽新女性。她是美的、漂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茜丽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找寻到了自己的美丽之处,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上正确的位置,并且得到了本该得到的一切。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女性不再需要依附于男性。
经济的独立、精神的解放,使得茜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我是幸福的,我有了爱情,有了工作,有了钱,有了朋友和时间。”小说《紫色》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全新的独立的妇女形象。茜丽由一个逆来顺受的、唯命是从的黑人女性,转变成为一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毅力闯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的、经济和精神双重独立的全新女性形象。故事的结尾也描述了黑人男性的转变。在经历过这些事情后,“某某”先生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能够把茜丽当作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看待,同时他也认识到过去男权主义的错误,向茜丽做了检讨。茜丽原谅了他。他们虽然不再是夫妻,却成了知心朋友。
从小说《紫色》的描述中,从小说女主人公茜丽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普通的黑人乡村妇女从缺乏对女性身份认识的混沌的状态,经历了反抗意识的觉醒,进而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的独立解放努力抗争,最终蜕变为一位经济独立、精神解放的新女性的成长轨迹。这部作品发表后,获得了极大的好评,并获得了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小说主人公茜丽的个人经历吸引并感染着许许多多的读者,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共鸣,尤其是女性读者。艾丽丝·沃克在她所塑造的茜丽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黑人女性要争取独立自主和男女平等,必须首先充分认识女性的价值和尊严,自信自爱,保持精神世界的完整性,可以通过女性之间的友爱互助而成为经济上独立、精神上解放的新女性,以此摆脱对男人精神的依赖,从而确认自身价值,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进而与男性建立起平等和谐互敬的良好关系。
参考文献:
[1] 杨仁敬译:《紫色》,沈阳出版社,1999年版。
[2]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丁文:《奏响生命的新乐章——读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国外文学》,1997年第4期。
[4] 王成宇:《〈紫色〉与艾丽丝·沃克的非洲中心主义》,《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
[5] 翁德修、都岚岚:《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
徐杰,女,1979—,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王琳,女,1981—,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