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质疑一般指学习个体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批判、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质疑是一种品质、更是探索的起点和创新的前提,没有质疑精神一切创造性的活动将无从谈起,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然而在传统课堂下学生的质疑精神严重缺失,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转换思路。思辨课堂提出的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要求学生勇于质疑、大胆质疑,这使得学生不再是只接受不思考的工具,真正成为有思想有见解的人。
关键词: 思辨课堂 质疑精神 培养途径
思辨课堂的提出,是对传统课堂的一次巨大冲击,是对捧着教参当“经典”的教师们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学生思想的大解放。
思辨课堂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质疑。质疑的前提是“思”“辨”。那么,思辨课堂下的学生,不再是一味接受老师的“圣旨”,而是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中学生,当他有“思想”的意识之时,当他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有对探索的热爱,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他才会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物。这个时候,学生不再是考试工具,而是会思考、有见解、有思想的社会人。“我思故我在”。
那么,思辨课堂应该怎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质疑氛围,培养学生“敢问”精神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太肤浅,同学会讥笑我吗?老师会批评吗”等心理。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离奇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敢于提问的勇气。对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嘲笑,不能在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积极性,而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及时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学生不论提出什么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不合适的,只要他们态度认真,老师就不批评他们,不说他们不认真听讲,使学生解除思想顾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和本课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就马上请别的学生或自己解答;对一些与本课关系不大的问题,或完全离谱的问题,可在课堂上作适当引导后,再在课后帮助解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个个有着落。这样学生的顾虑消除了,有疑难都能大胆提出来,渐渐就会连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向老师提问。
二、指导学生“会问”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提问,必须先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对于语文而言,我认为最先应该从每课的课题入手,一句“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引子,将学生的思路纷纷打开,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给的知识,而是自己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怎样提问,才能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发现哪些是自己想知道但课文中没有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而课文中讲到的,如果想知道课文中没有的知识那么该怎样去做,是问老师还是查资料?课文中为什么要安排这些内容呢?主要是让我们明白什么、掌握什么呢?有了这一系列的思想活动做基础,学生才会在课文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学会质疑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2.学会利用学案中的问题质疑问难。当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掌握一定的质疑方法后,“我要学”的学习热情便日趋高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小组展示时,多问几句“是这样吗”、“还有没有别的看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老师范例“质疑问难”。当学生对别人的展示还是不懂质疑时,教师应该身先示范,站在学生的角度,主动质疑。让学生从模仿开始,从敢于问到善于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当然,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还比较浅显,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引导,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质疑习惯,使学生“乐问”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教师一定要多想办法,不断变换形式,天天有疑,并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如同桌之间相互质疑,前后、左右四人质疑,小组讨论质疑,全班集体质疑,教师课堂质疑,教室后墙上开辟“每日一疑”等方式。最终营造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我思故我在”。一个优秀的中学生,不应只是考试分数高的人,更应该是有思想、有见解的人。要使学生有思想,就要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大胆质疑,我们更转变思维,大力打造思辨课堂。只有思辨的课堂,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越多,提出的问题越多好奇心才越强,学习兴趣才越浓,学习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习效果就越好。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学会提问,让教学实现由教师提问为主导向学生提问为主的根本转变,使学生逐渐养成勤思、善问,主动求知,勇于探索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思辨课堂 质疑精神 培养途径
思辨课堂的提出,是对传统课堂的一次巨大冲击,是对捧着教参当“经典”的教师们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学生思想的大解放。
思辨课堂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质疑。质疑的前提是“思”“辨”。那么,思辨课堂下的学生,不再是一味接受老师的“圣旨”,而是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中学生,当他有“思想”的意识之时,当他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有对探索的热爱,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他才会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物。这个时候,学生不再是考试工具,而是会思考、有见解、有思想的社会人。“我思故我在”。
那么,思辨课堂应该怎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质疑氛围,培养学生“敢问”精神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太肤浅,同学会讥笑我吗?老师会批评吗”等心理。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离奇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敢于提问的勇气。对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嘲笑,不能在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积极性,而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及时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学生不论提出什么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不合适的,只要他们态度认真,老师就不批评他们,不说他们不认真听讲,使学生解除思想顾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和本课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就马上请别的学生或自己解答;对一些与本课关系不大的问题,或完全离谱的问题,可在课堂上作适当引导后,再在课后帮助解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个个有着落。这样学生的顾虑消除了,有疑难都能大胆提出来,渐渐就会连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向老师提问。
二、指导学生“会问”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提问,必须先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对于语文而言,我认为最先应该从每课的课题入手,一句“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引子,将学生的思路纷纷打开,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给的知识,而是自己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怎样提问,才能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发现哪些是自己想知道但课文中没有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而课文中讲到的,如果想知道课文中没有的知识那么该怎样去做,是问老师还是查资料?课文中为什么要安排这些内容呢?主要是让我们明白什么、掌握什么呢?有了这一系列的思想活动做基础,学生才会在课文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学会质疑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2.学会利用学案中的问题质疑问难。当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掌握一定的质疑方法后,“我要学”的学习热情便日趋高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小组展示时,多问几句“是这样吗”、“还有没有别的看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老师范例“质疑问难”。当学生对别人的展示还是不懂质疑时,教师应该身先示范,站在学生的角度,主动质疑。让学生从模仿开始,从敢于问到善于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当然,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还比较浅显,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引导,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质疑习惯,使学生“乐问”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教师一定要多想办法,不断变换形式,天天有疑,并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如同桌之间相互质疑,前后、左右四人质疑,小组讨论质疑,全班集体质疑,教师课堂质疑,教室后墙上开辟“每日一疑”等方式。最终营造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我思故我在”。一个优秀的中学生,不应只是考试分数高的人,更应该是有思想、有见解的人。要使学生有思想,就要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大胆质疑,我们更转变思维,大力打造思辨课堂。只有思辨的课堂,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越多,提出的问题越多好奇心才越强,学习兴趣才越浓,学习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习效果就越好。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学会提问,让教学实现由教师提问为主导向学生提问为主的根本转变,使学生逐渐养成勤思、善问,主动求知,勇于探索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