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初中语文课堂的“情感场”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umiu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的情感水平将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多时候,学生语文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智商有问题,而是因为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或是对语文不够重视。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情感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课有所期待。
  一、激发兴趣,心生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伊始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或动情导入,或制造悬念,让学生对文本有所期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什么是“情境”?笔者认为是将语文的言、形、情融为一体的语言环境,具有生动性与形象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语文学习情感,诱发学生的表达欲,点燃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
  (一)制造悬念,激发期待欲
  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属于推动认知发展的正情绪,教师在导入环节中采用“悬念式”、“质疑式”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被疑问和矛盾打动,激发学生产生“疑念悬置”的心态,继而对阅读、探究活动产生强烈的期待。
  (二)动情导入,诱发表达欲
  学生的情感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感染,教师在教学前应科学使用动情式导语,可借助多媒体,给学生预设一个与课文作品相协调的情绪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情感驱动学生内心生成想阅读和想表达的强烈欲望。
  (三)任务布置,点燃参与欲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任务明确、目标清晰的,如果教师将语文学习设置为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完成任务,学生的成就感和表现欲会油然而生。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效果好。
  二、自主探究,体验获知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获知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带来的快乐,实现情感的提升。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主要是给学生营建学习场境,唤醒、激励、感染学生轻松、愉悦地进行自主学习,体验获知,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一)品味意蕴
  “文字是生命的酒”,文学的魅力就体现在文本都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如果教师的阅读教学只有干巴巴地讲授,学生将缺失情感的体验。笔者认为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品味、想象,引导学生自主感知作者的写作思路。一篇美文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最后将之诉诸笔端的结果,而学生学习课文刚好相反,是先看到作者的文字,再从字里行间进入作者描绘的生活场景,品味作者的情感。
  (二)心灵对话
  学习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互动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与交流,还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的交流。通过诵读文本,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文本情意仔细揣摩和品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三)深入感悟
  语文学习不应只是对文本的梳理与记忆,还应将语文学习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元认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时不时出现断层或空白,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的及时帮助,给学生提供文本外的资源,如提供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及其作品集的了解,深入感悟作品的深意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三、赏识教育,激活情感
  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与客观的评价。阳光评价、赏识教育能催化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进一步推动语文学习的良性化发展。“阳光”寓意着温暖与生长,对学生的评价“阳光”,学生能感知到自己的进步和教师的关爱,身上的闪光点会越来越多,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心智和情感也会越来越成熟,语文学习会变得更为积极,学生内在的潜力会最大化激发。“赏识”如同催化剂,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课堂迸发出生命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及时地帮助;当学生出现思维偏差时,教师蹲下身来做个“孩子”,与学生用同一个视角去观察,自然会体会到学生的“难”与“不易”,赏识学生,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等等,更能与学生精神想通。赏识教育更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总之,文学是感性的,语文更是一种感性的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并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真情流露,让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智慧在课堂上能充分展现。语文课堂应建设成学生情感扎根的“肥沃土壤”,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犹如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意境、爱的怀抱之中,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
其他文献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课堂,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可以不断地有一种新奇感,从而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进一步产生学习兴趣。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比学生的已有水平稍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教师启发、自己思考并结合已有知识可以解决。在
从中国美术馆借出的《春风已经苏醒》、《青春》毫无悬念地被安排在何多苓个展的起始之处,回想1980年代初的中国艺坛,这两幅油画算得上是代表名噪一时的“伤痕美术”的明星作
特殊蕴含于一般之中,特例情形是一般情形在具体、特殊的背景下的表现形式.若能有效借助题目的隐含信息,通过选择特例,巧取动(变)中之一瞬(或值),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或捷足先登,或得到启示,或发现问题,从而迅速破解问题.  一、借助特例,捷足先登  例1 (2011年四川绵阳)若x1、x2(x1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教师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教师应该充分备课,避免随意上课。一些教师认为初中知识很简单,就不认真学习。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认真备课,避免教学影响。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科学安排好时间,教学生改变解题的思路,重视逻辑的严密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进行不一样的分层教学,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重视,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辅导,如果一些教师不进行科学
围绕课程资源来活化教学能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英语教学的生活性和情境化特征。以生活体验为核心,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将英语教学开放化,一方面,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感知,使得学生在认知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能使得课程教学变得更富有情趣,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节奏是完善教学活动、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包括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两方面。  一、教的节奏——以课堂的教学要素为依托  1.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自身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节奏的形成。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仅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传递感情、观点、态度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更多取决于教师传递知识的
由于人类话语越来越呈现出模态化,多媒体、网络的出现促进了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和发展,在人类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等共同协作,在一些领域内,交际的主模态已经由语言转变为了其他模态,从而出现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念。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指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以及符号资源来展开和进行交际。根据多模态教学理念,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集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效、最直观的方式之一。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量、作业的检查落实、作业的时效性等等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否来具体判断。探索有效的方法设计课后作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学生进入八年级,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像七年级那样热情似火,而是逐渐趋于平静。随着英语学习的强度逐渐加大,部分学生有了掉队的迹象,个别学生甚至已经开始厌学英语
一个年轻女子找到母亲,告诉她有关自己的生活现状,并抱怨世事的艰难。母亲把她带到厨房。母亲将三个水壶装满水。在第一个壶里,她放进胡萝卜,第二个壶里放入鸡蛋,最后一个壶
近年来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英语,普遍基础较差,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师上课困难重重,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必须积极面对,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总结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对策,优化农村中学英语教学。  一、在英语教学中,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1. 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  良好的、科学的、和谐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