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的完美境界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神话,脑中最先闪过的是小学课本上“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的中国经典,若再细细回忆,幼时少儿频道热播的《奥林匹斯星传》便跳入眼前。女娲,伏羲,颛顼,宙斯,雅典娜……这些耳熟能详的姓名自小扎进了我们的记忆,于儿童言,神话是天马行空的新奇想象,那些力拔河山的神力与叱石为羊的法术足以丰富渴求新知的大脑;而若深究,褪去轻松外表的神话,更像是代表着古人的价值取向。
  何谓神?天地万物的创造、主宰者。古籍《说文》曰:“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神是比凡人更高级别的存在,古希腊神话中,天神掌管日升月落,春来草荣,是凡界的主宰;而在追求完美的华夏人眼中,上古大神们便是无法企及的完美象征。
  早先有学者就东西方神话差异提出由此衍射出的文化特色的不同。对那些带着爱恨情仇,带着怒与欲望,嫉妒的古希腊天神们,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量其褒贬。如众神之主宙斯会因嫉妒人类而丢下“潘多拉的盒子”,普罗米修斯会因盗取火种被缚山崖,太阳神之子会因一时贪玩驾驶马车在人间闯下大祸……
  相比之下。有研究者下定结论,中国“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凡人情欲”的上古大神们似乎少了些能被称之为“人性”的东西。
  诚然,中国神话中很难看见对大神们个性生活的描写,以至于给予世人一种不苟言笑、不戏谑、不残害、不嫉妒形象特征。横朔中华几千年历史至今,端坐庙堂之上的威严天神们作为崇高与圣洁的象征,千年如一地托举着万千百姓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与其说是缺少“人性”,不如说是忽略了“人性”,古人将天神捧得极高,怎能意识到代表着理想道德与秩序的神族们也可能如芸芸众生般拥有凡人的“劣根”。
  神话与民族文化间的千丝万缕,不仅局限于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间,也不仅单是交汇于在文化特色。一个民族的神话,从内容梗概到细节描写,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个人价值的评判,对历史根源的求索想象无一不体现的淋漓尽致。
  翻开中国上古神话,一个圣贤的世界扑面而来。单个独立的神话故事堆砌交融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尽管情节不算精细,神话人物也不能组成系统的神系家谱,但他们身上有着深厚鲜明的中国特色。夸父执着坚定的追逐太阳,死后化作桃林,大江;盘古英勇的为世人劈开混沌的天地,陨落后眼做日月,体变高山;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身体力行为百姓造福避难……
  没有繁琐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跌宕曲折的剧情波折,这样的中国的古典神话让我忽然想起了前段时间网络风行的一段毕淑敏的文字:“我要让你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
  读中国神话,能让人将这种呆板的词语丰富化,形象化。生而为人,生而为中国人,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着大神传流的不屈血液,天生带着奋斗坚挺的勇猛,支撑起我们的是不屈的傲骨,灵魂闪烁着的是奉献的光辉。
  这样说也许有些过,真正的神话因稍嫌平淡的语言而折损了许多趣味与激情,实在难以掀起我们对尚德精神的追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神话的存在,不依托于任何宗教,折射的是早期华夏人对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那种神族的完美境界,是我们追逐向往的一种:“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社会形式本身”。
  古语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谓大同。”隐去“人性”的中国大神们,或做日月星辰,或做天地支柱,輝映着千百年华夏人崇尚的完美境界,而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独具东方特色的和善微笑,不曾改变。
其他文献
于小芙 吉林省桦甸市人,桦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发表于《诗选刊》《关东诗人》《作家周刊》《山东诗人》《工人日报》《吉林日报》等报刊,及《中国当代汉诗年鉴》等多种年选。  它有很霸气的外号,血见愁。  它有温婉的一面,若伤其茎叶,会有乳汁溢出,也叫奶浆草。  它有孤煞的学称,草血竭,时常出现在中药的配伍里。但很难,把这个名字与一株细小精致的植物联系起来。  在民间,它叫铺地锦。伏地而生,茎红,叶片
期刊
有些话,我已憋了数百年,今天真想说说。  我白龙马尽管没有悟空的骁勇善战,没有八戒的滑稽可爱,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我也曾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享尽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然而,所有的桀骜与恣肆都被大火吞噬殆尽,随着玉帝的明珠而黯淡消逝。轻狂的代价是不堪负重的行李经书,是风沙肆虐的漫漫征途,是俯首屈身的卑微无闻。我认了,我忍了,但我不甘心。  “长生不老”的传言怕是人尽皆知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竟也成了日
期刊
“怎么四面敌人唱的歌声跟咱们家乡的腔调一个味儿啊?这是怎么回事儿啊?”这是爷爷在唱京剧《霸王别姬》的念白,他念得像在唱,情真、腔圆,用清晰的声音表达感情。  我来到爷爷房间,为他鼓掌,问:“爷爷,我怎么感觉你唱京剧,像‘凤凰传奇’组合,一边念词一边唱,这是正宗京剧唱法吗?”  爷爷笑了起来,呷了一口茶,给我讲起了京剧的历史:京剧被称为“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内
期刊
冰糖葫芦  新年去北京旅游,清晨赶早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白天逛故宫、爬长城。晚上,来到后海,那是文艺青年的天堂,赏着月色,品着美酒,听着歌曲。在北京,人活得充实,每天都活出点儿新鲜的滋味,而旅游的惬意和享受,常常和当地的特色小吃有关。  王府井小吃街,熙熙攘攘的人群,绝对让你有大快朵颐的食欲。伴隨着京剧的婉转,闻香寻美食,这才是生活最新鲜的味道。  在小吃街,当你一边有说有笑走着的时候,忽听不远处
期刊
虽然很不情愿,但我得承认,就生理年龄而言,我不再是少年。就社会地位而言,我还有一个令人发指不愿苟同的定位——社会无业小青年。这让我无语凝噎的七个字来源于和瓶子的一场辩论。当时,我力证借病逃课的我仍是好少年一枚,瓶子不屑嗤笑:“去你的好少年,我们现在就是俩社会无业小青年!”  这种伤人伤己的无差别攻击让人自叹弗如,但我还是要反驳一下,我可以坦然接受我青春不再,骨里缺钙,头发花白;但我日益衰竭的心脏必
期刊
老街拆迁时,在搬往新居的路上,我看到奶奶特意带上了她的“宝物箱”,一幅幅剪纸在我的记忆里又栩栩如生起来。  平常,奶奶戴上她的老花镜,做些手工活。我随手拿起奶奶的一幅剪纸,这时,邻居张奶奶从窗外探头,带着一包喜糖来找奶奶,请她为即将出生的孙子剪几幅剪纸,奶奶欣然同意。她拿起剪刀,手法娴熟地先剪了一幅《观音送子》,寓意添喜、富贵。  望着栩栩如生的剪纸造型,想起我与剪纸的渊源。记得我上小学时,老师有
期刊
自我们呀呀学语时,便听过了传承千年的神话。始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一直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始于上帝创造亚当,混沌中的地神盖亚,一直到诺亚方舟,特洛伊的木马计……每一次重读神话,我们都能发现不同的东西。  神话或许是人类对于不可抗拒力的无法解释和无法解决而衍生出的一系列幻想。天柱塌了,地维断了,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水潦尘埃归焉,这时出现了一位人面蛇身的女神——女娲,找来了五彩石,费
期刊
我拥有的第一本书是《睡前好童话》,可我听过的第一个故事是神话“牛郎织女”。没有夏日凉风习习,蒲扇挥动,带动满天星光飞舞。  它来自一次意外。  不肯睡觉的我缠着爸爸讲故事,于是便意外地进入了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世界。固然,爸爸的讲述相当简略,与标准故事可能略有出入,但那力大无穷能解人意的老牛,那从天而降的仙女,那不尽人情却法力无边的王母,还有那轻轻一划,拨开天幕的金簪,给我无限遐想,我让爸爸
期刊
何 杰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曾赴拉脱维亚大学讲学、任教,同时在波罗地海语言中心讲学,赴德国汉诺威参加世界汉语教学研讨。出版《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等三部专著;出版词典、教材共三本;出版散文集《蓝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们》。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语言学人名大辞典》。2006年荣获“全国十佳知识
期刊
心中那一道阳光  冷。  冬季的寒冷把教室仿佛都冻住了。桌椅冒出丝丝寒气,钻入皮肤,像锋利的小钩,刮碎了血肉。  我紧紧地贴在暖气上,希望把自己缩得更小一些。背后是同学的喧闹,没完没了。  抬头,身边是窗,窗外是银杏。  我颤抖着,好像银杏也颤抖着,它与我一样都失去了荣光。秋季,那金黄的、小巧的叶子都咧着笑脸挂在树枝上,簇成一叠一叠,像顽皮的精灵,费力地想拉弯树枝。秋风吹过,它们灵巧地躲避着,风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