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中的“色彩教育哲学”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为儿童而生,用最简单的方式传达了儿童丰富的生命诉求。经典绘本的作者绝对是与儿童秘密结盟的“同党”。他们用图画书的方式,表现了自己对儿童世界与儿童教育的理想追求。因此,我们转换视野,或许能够从一部分经典的绘本中透视出作者的儿童教育哲学。
  一、走“在森林里”,寻找一种倡导“绿色嬉乐”的教育哲学
  绿色代表自然的生机,童年的希望,快乐的嬉游。“绿色”的教育哲学,强调良好的儿童教育应该走向森林,走向田园,关注游戏精神的激发,关注幸福种子的播种。
  森林是一个让孩子充满幻想、相信会发生奇迹的奇妙世界。在绘本《在森林里》中,主人公“我”就不断地与动物们相遇。那些神奇的动物们要么有本领,要么手持小工具,都紧紧跟随着“我”。这如同是一种有趣的扮演。森林成为游戏的世界。于是,绘本《在森林里》传达了一种“森林”式的教育哲学:儿童属于森林,应该像绘本作者玛丽·霍尔·伊特斯那样,“一个人跑进幽暗的森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边倾听掠过树梢的风声,一边等待着森林里的动物出现”。“森林绘本”启示我们:孩提时代,就要作为一个孩子,在儿童世界里真实地生活,去经历充满喜悦的、难以忘怀的体验。这样的人长大后才会成为真正的“大人”。孩子就要像个真正的孩子,来度过自己的孩提时代,并对现实背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解读,可以看到大人看不见的世界,洞察人或物背后的东西。培养这种洞察力,就要在孩提时代游玩的“绿色森林”里。
  良好的儿童教育,应该像《在森林里》里的“我”那样沉浸于森林的绿海游戏,应该像小房子那样回到长满苹果树的山冈上。我们应该领悟到绘本中所蕴含着的田园式的教育哲学。的确,学校在窗外,在蓝天下,在田园里。我们应该与孩子共享自然。
  每一个游戏都会创造一种情景、一种体验,自然本身就是老师,每个游戏都是从“自然”老师的嘴里说出来的,但有时如科学家般滔滔不绝,有时又似艺术家那样喃喃细语。有的游戏能使儿童的身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保持和谐,营造出安静、深思的气氛;还有一些游戏能够让儿童细腻的感情与自然的某些特性相呼应──她的平静与美丽,她的力量与庄严,她的神奇与壮观。有一些游戏纯粹为了好玩,在树林中、深草里、夏日繁星闪耀的天空下,孩子的童心与热情会自然流洒。
  在孩子游戏精神的充溢时期,需要走向田园,回归自然。这样的田园嬉乐可以让儿童“自由生长、丰富生活、健全生命”。
  田园让儿童拥有了广袤而自然的活动空间。对于儿童来说,自然的环境具有特殊的意义。自然空间的广度和童年的快乐指数是成正比的。田园可以让儿童的活动处所更加立体化,让他们嬉游的触角抚摸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自然完全向他们开放,他们就拥有宏大的绿色背景。儿童悠闲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亲近鸟兽虫鱼,亲近花草树木,亲近山川河流,紧紧牵着大自然母亲的手,真正成为大自然的孩子。田园可以让儿童获得生命的自由。儿童时时处处能随心顺性,拥有本我的自由。田园赠送许多制作玩具的材料,儿童自己就是玩具设计师和制作者。田园嬉乐活动,使儿童拥有了自由选择权,成就了他们的趣味童年、绿色童年。
  二、在品尝“番茄”中,体味一种关注“彩色尝试”的教育哲学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个绘本由四岁的劳拉和她的哥哥查理“领衔主演”。劳拉是一个极端挑食的小妹妹,查理于是想尽办法,完成爸妈要他照顾劳拉的任务。劳拉不吃绿色的东西,不吃马铃薯,不吃红萝卜,不吃奶酪……
  面对挑食大王劳拉,查理用的什么办法?查理用他的劝说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想象”式的教育哲学。他用自己禀有的大人无法企及的儿童想象力与好奇心演绎了一场又一场美妙的魔术。他把妹妹劳拉不吃的各种东西,重新命名为充满想象力的食物,例如胡萝卜是木星来的橘树枝,炸鱼块是美人鱼爱吃的海洋零食,引起劳拉试一试的好奇。最后到晚餐结束,劳拉的想象力也被唤起,把番茄想象成“月光果汁”吃下去。
  查理的努力告诉我们,人天生就是一种浪漫的动物。一切享受若没有想象力的参与,就不会是真正的享受。人的想象力总是要在单纯的物之上添加一些美丽的故事、神奇的来历。查理所有的绝招是一招——美丽的想象,美丽的转化。美食=奇美的想象 有营养的食物。查理所运用的劝说方式就是“美妙的诱惑与吸引”。借助于儿童的智慧与想象,将平平常常的各种食物转化成令人无法抗拒的“美食”。想象力创造一切,想象力改变一切。因此,我们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既要为学生打开现实的世界,也要打开想象的世界。美妙的想象改变儿童。教师如果能够想到儿童心里去,以真实的想象、真诚的投入来触动学生,就一定会获得一种强大的改变儿童的力量。
  劳拉是个非常挑食的家伙。安排她吃饭,是一项很难的工作。然而查理却说劳拉是个有趣可爱的“小人”。为了帮助妹妹改掉挑食的坏习惯,他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并没有轻易放弃。查理有爱心也有耐心。劳拉的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好多看起来不能实现的事情,查理还是会让劳拉去试一试。劳拉有事找哥哥,哥哥永远不会说:“一边去,我忙着。”他总是说:“哎,好吧。”显然,查理这位哲学家倡导一种连续尝试的教育哲学——教育需要尽力,永远还有另一种可能。查理和劳拉的故事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教育没有万能钥匙,也没有包治百病的良方。教育总会遇到难题。只要肩负教育的责任,胸怀爱的热诚,坚持不懈地去尝试,就永远有拯救灵魂、绿化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从本质上来说,以爱为核心的教育就是一种负责任的尝试。
  孩子心里真正想些什么,他们最需要些什么,这些我们常常不清楚。因此,我们所说的话,我们所发出的指令,我们所作的安排,往往不能让学生合意,因而不能真正地触动孩子的心灵。真正有影响力的教育必须找到师生生存方式的契合点,找到情思的共振点。当然,这种共同的志趣应该是高尚的,是需要引领的。当这种志趣爱好融入每个学生的生命血脉,成为他们生命的渴望的时候,就是你的教育主旨发力的时候了。许多学生自发表现出来的倾向,可能它的内容是不可取的,它的目的可能是对抗性的。我们教师习惯上采用堵的策略来应对,但实际上,我们可以进行疏通、引导。所有的教育形式都可以因为内容和目的的改变而高雅,而高尚。没有真正的包容,就无法施加有力的影响;没有共同的志趣,就无法达到相互的亲近;没有长久的坚守,就无法实现根本的改变。教育的真正智慧,便是采用孩童最喜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本身就是尝试。一切都在改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经终结。因此,作为当代的教育,它更多地体现为在流动中寻获一种与学生的情绪流、前见更为匹配的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权力、教师权威的神话被彻底打破,学生对许多的传统教育手段产生了“抗药性”,或者说没有权威作为内核力,看似绝妙的方法现在也很难奏效。
  当下教育需要思维的转移。教育在很多时候不是直来直去的工作,对于问题学生,不是直接劝说就能奏效的。很多时候,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往往不是最好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实现教育思维的转移,开辟新的航线。有说服的方法,也有音乐的方法,还有阅读的、想象的、实践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虽不是万能的,但可以进行一万种尝试。学生有一百种语言,我们可以有一千种途径。也许,我们所作的尝试第一次没有成功,试图作用的第一个对象没有显效,但只要我们总是走在尝试的道路上,执著地寻找最好的方法,持之以恒地热情地去做,安顿灵魂,清静心灵,我们的教育生涯就一定会熠熠生辉。
  三、“一直朝前走”,发现一种尊崇“本色曲线”的教育哲学
  《我一直一直朝前走》是日本一篇幼儿图画故事。奶奶给“我”打电话,让“我”一个人到奶奶家去。“我”问奶奶怎么走,奶奶告诉我,沿着窗前的大路一直走就会走到。“我”又问:“哪座房子是奶奶家呢?”奶奶让“我”去问。于是“我”出发了,沿着窗前的大路一直走。一直走就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路边有一朵野花。“我”去摘下野花,然后又一直走(其实已经改变了方向,走进了田野以后,“我”每遇到一个事物,就改变一次方向)。在一直走的路上,“我”遇到了一群群蝴蝶,又摘下了野草莓(自己吃了一枚,给奶奶留了一枚),趟过小河,翻过山坡,遇到一间木屋(马厩),一间小屋(狗窝),一座养蜂棚,在探明都不是奶奶家后,又一直向前走,最后走到了一间屋前。“我”伸头探望时,奶奶迎了出来,在吃着奶奶为“我”准备的大蛋糕时,“我”将那枚野草莓送给了奶奶。
  这个绘本的题目是《我一直一直朝前走》,可实际上“我”走的并不是直线,而是曲折的路线。这就隐含了一种儿童教育哲学——儿童自然成长的曲线理论。儿童的成长路线图,不可能如成人所想象的那样是最短的几何路线——直线,不可能始终在一条既定的路线上行进。适当的偏离而成一种曲折的“之”字形路线,是儿童成长的正常生态线,就像绘本故事中“我”每遇到一个事物就改变一次方向那样。我们可以把绘本故事中的“我”的行为看作是儿童成长形态的象征。
  事实上,儿童无法直抵成功。适当走一些弯路,改变一下方向,反而会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绘本故事中的“我”正因为改变方向,才采到了芬芳的野花,遇到了彩色的蝴蝶,摘到了美味的草莓。这种相遇的经验,是走弯路的回报与收获。同样,要找到奶奶的家,也还是需要靠自己的不断探索来实现的。直接告诉并不能让儿童形成带得走的学力。德莱塞说,有许多人就是因为成功得太迅速而失败的。成长过速往往会平庸化。我们不要让学生直抵我们意念中的所谓成功,不要怕学生走弯路影响行程,耽搁时间,延长成长期。快速的知识积累,“去问题”式的教学,无疑将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肤浅。因此,我们不要揠苗助长、“替蚕破茧”,不能人为缩短学生的生长周期,不能挤占学生创造的空间,更不能违背学生的智慧、学力、精神、情感自然生长的规律。我们要竭力追求一种境界:从“敬畏自然”的视域出发,观照学生成长的教育世界,以平和的心态,满怀美好的期待,耐心地等候美丽时刻的到来。一切顺其自然,不要指望捷径。
  我们应该秉持一种顺应儿童成长自然规律的生态哲学。自然的自然,社会的自然,人的自然,特别是童年的自然,都应当受到全面的保护。人生的过程都应当得到全面的铺展,任何将曲线“逼直”加以缩略化的企图都是幼稚而有害的。本来,人生各阶段各有韵味,童年稚气,少年多梦,既不能互相代替,也无法相互超越。如果教育者压缩童稚期和多梦期,势必引发儿童的早熟——提前世故化,儿童的心灵由此而提前苍老了。缩略童年是与揠苗助长一样的愚蠢行为。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路线,允许儿童“一直走到路旁去”、“一直改变方向往前走”是我们应有的教育态度。
  童年需要心灵的闲逛,离开大路,去野外闲逛,去过一种丰富的身体生活。童年其实是最具实现幸福的可能性的一个人生阶段。儿童也要满足自己所有那些作为儿童的生活愿望。儿童不是匆匆走向成人目标的赶路者,他们在成长的路途上总是要慢腾腾地四处游玩、闲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从大自然中以及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的。野外丰富的身体生活,其实比书本知识那些套装知识更重要。书本知识只有与孩子的身体生活发生了关系,才是有用的,否则书本知识就是死的,不能变成孩子本身的一部分。所以身体教育很重要。我们的学校教育剥夺了孩子的身体教育,我们的教育主要放在了书本知识上。书本知识当然是有用的,但光有书本知识的教育,孩子是无法成才的。书本知识必须与孩子的身体教育相融合,才能被唤醒被激活,才能成为孩子知识的一部分,才能转换为创造性的活的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屏幕上,一字一句,从老布口中吐出。从心底溢出的悲哀漫向我的周身,因为,我突然发现——我们何尝不是这样!  任何一种组织、制度、社会都可以视肖申克为缩影,我们的学校,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座肖申克城堡。当我们离开这座城堡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注定要被体制化的。即使进入社会,体制对人的侵蚀也一刻不会停止。而现实中的每一个人,
本研究旨在探讨鼠李糖乳酸杆菌GG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LGG)对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感染影响断奶仔猪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缓解作用。试验选取24头平均体重为(6.
哲学源自于古希腊,最初的解释是“热爱智慧”,笔者永远喜欢这种纯朴的诠释。教育哲学来得晚,据有关人士考证,1832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为培养公立学校教师开设教育哲学讲座,最早使用
励志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列兵许三多由公认的“孬兵”成长为“兵王”的过程,除却得益于自身的“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的朴素价值诉求,更多地受惠于班长史今与队长袁朗为其量身定做的独特的培养模式。可以说,如果没有遇到史今和袁朗,许三多只会贴着“孬兵”的标签灰溜溜地离开部队,并带着这标签庸碌一生。  但这并不等于仅凭史今或袁朗的一己之力,便能够将许三多打造成极品士兵。事实上,如果将史今和
艺术的感召:教育语境与电影语境的相遇  清亮的童谣、高窗中飞出的纸飞机、永远的怀念、来自地狱的天籁铸就了一个狷狂不羁的天才孩子的辉煌,是那群在世俗眼光中已沉入池塘底
邂逅一本好书,如同在清凉的夏日午后,邂逅一个人,对饮香茗,眼波流转,岁月安然。遇见眉公的时候,我正是如此。  陈眉公,原名陈继儒,明代重要的散文家之一。他工诗善文,擅书画,精鉴赏。一生闻名卓著,著述颇丰,史称“颖异”。著有《眉公十集》《文奇豹斑》《太平清话》等。而其所著《小窗幽记》尤其闻名,是一部流传至今、光耀古今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觉、言近旨远、益人神智。  我读了
也许因为出身的原因,毕飞宇时时在作品里间接或直接地表达对教育的思考。  《哥俩好》《地球上的王家庄》《哺乳期的女人》可以说是毕飞宇思考大教育范畴里的作品。直接以教师与学生或校园生活为题材的,则有《好的故事》《玉秧》《家事》《写字》《白夜》。长篇小说《推拿》也有很多教育内涵可以挖掘,诸如生命教育、特殊教育、励志教育及价值观的建立等。毕飞宇还有一个短篇小说《相爱的日子》也指涉到教育。而近期发表的短篇小
目的:研究棉粕寡肽的生产工艺、抗氧化活性、免疫活性以及在黄羽肉鸡饲喂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从已报导的可用于棉籽粕固态发酵的芽孢菌属、酵母菌属、乳酸菌属和曲霉菌
我生在“文革”时期,幼年时期正是“最讲政治”的时期。在那政治口号满天飞的时代,批孔反儒,反“中庸”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些当然也就成为了一个孩童深刻的记忆。随时间推移才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研究和评析这部作品的中外名家辈出,其观点异彩纷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悟到了作品蕴含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兹不避浅陋,见教于大方之家。  一、孩子应该生活在肯定与鼓励中,而不应该生活在责备中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很小就有一种叛逆的性格,这种叛逆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红学家”们亦众说纷纭,笔者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则认为由于长辈们的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