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历史课的“形象”问题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学教育更为形势喜人,规模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完善,学科设置越来越完备。然而,我们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却一直未能改变这样一个现实,即历史课“总体形象”不佳的问题,学生厌学,家长、社会和领导的误解与偏见等,经常困扰着广大中学历史教师,使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试图从“形象不佳”的种种表现中查找原因并就如何“改善形象”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我想,这对于今后改进中学历史教学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1 历史课“形象不佳”的主要表现
  首先表现在学生方面,普遍对历史不感兴趣,厌恶历史,不愿学历史。据调查,当前喜欢学习历史的学生寥寥无几,报读历史专业的高三学生,其学生水平大多数在中等以下,而且人数不多,初中学生如果不用中考的话,根本无人读,读历史被看作是老土和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教学方式单调乏味,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一味地听、记、读、背,如果教师的语言艺术跟不上的话,学生听课不昏昏欲睡才怪了。长此以往,学生必定讨厌或害怕历史课,最多是应付一下历史考试算了。这样的历史课是失败的。
  其次表现在历史教师方面。尽管广大中学历史教师面对困难,不断探索,取得不少成果,但历史课的建设毕竟不是仅靠一部分历史教师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历史课在学校里,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都被视为“副科”,历史教师被视为“副科教师”,如果取消历史高考和中考,历史课的必要性甚至受到怀疑,其形象大打折扣,就算历史继续高考和中考,如不改变目前应试机制和考试方式,单靠中学历史教师的“课改”仍无能为力。历史教师真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再次是家长、社会和领导的误解与偏见。许多人对历史不甚了解,对待历史课的意义更是误解,认为历史无用,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历史教师在人们心目中最无本事,对历史教师的课“十分轻视”。学校领导或迫于升学压力或缺乏历史眼光,对历史课极不重视,在学校里随意减少课时或随便增加历史教师的工作量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对评优评先,历史教师常常无法沾边,历史教师的“地位”低下。
  2 历史课“形象不佳”的原因分析
  2.1 招生选拔制度的影响。高校招生在专业分布上差别很大,由于信息、管理、营销、贸易、行政等热门专业大多面向物理、政治、外语等报考学科招生,史地等学科自然成为冷门而少人问津。中考历史科积极争取,现在才计50%,学生哪里想学历史?当然我们不是否定或评击目前的招生选拔制度,只是说明它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必须深化改革。
  2.2 中学整体课程设置的影响。高中有10门学科,初中亦有9门学科之多,课程表排的满满的,学生课业繁重,很难将所有学科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部学好,因此,很多学生采取“弃卒保车”的策略,将主要精力放在语、数、外等“主科”的学习上,对史地等“副科”绝对是临时抱佛脚,草草应付考试就算了。这方面在初中更为严重,常见有些领导直接对学生讲“要加强主科学习”,可见历史课受到相当的歧视。
  2.3 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影响。“史学是最讲究根据的学问,每一个结论每一个观点都必须有充足的根据”,尽管中学历史教科书进行过多次改革,但仍未有摆脱“繁、难、偏、旧”的弊病,会考、高考、中考等一直以来考查的大多是必须强记的历史基础知识,因而学习历史首先得背熟大量的历史时间、历史概念等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望而却步,缺乏兴趣,加上,历史是门人文社会科学,其教育价值不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直接的实用价值。其社会效能的表现形式是潜移默化地促进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人性的完善。历史学科教育的隐性社会价值加大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难度。
  2.4 历史课“形象不佳”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根本原因是当代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使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和生活不受威胁的程度。人们要生存或生活得好些,就必然沉浮于激烈的快节奏的社会竞争中,所以对精神需要、社会需要的追求缺乏自觉性,辛劳之后疲惫的身心难以承载厚重的历史。即使如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基础教育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历史教师也因历史课很不容易教而感到苦恼。此外,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商业化和第三产业的速猛发展,也对历史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功利性浮躁心态日渐尘嚣,丰富多彩的大众娱乐休闲活动,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耗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哪有时间学历史?
  2.5 历史课“形象不佳”,政府与历史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虽有增长但仍落后于世界,邓小平曾经讲过:“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教育方面”,有限的投入对于史地等次科的建设更为不利了。我们史学工作者在历史研究方面,热衷于冷门的、生僻的问题研究,割裂了历史与大众、与现实的联系,使历史学原本已很低的社会认识雪上加霜,在中学历史教学教法改革方面,只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作些改进,在教学内容上依然是依纲扣本,难越雷池半步,开放式、讨论式、问题式等新教学方法所激发的历史兴趣,基本上停留在消极兴趣层面上。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无法提升学生学史兴趣,也影响课堂的质量和形象。
  3 关于“改善形象”的思考
  综观上述原因的分析,使中学历史教学走出窘境,改善“形象”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只有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人们才有可能普遍地自觉地追求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历史学才有可能被人们自觉地普遍认同和接受,历史课才会受到普遍的喜爱和尊重,历史课的形象才会根本改善。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生产力并没有显示出飞跃性发展的迹象,我们绝对没有理由坐等天上落下大馅饼,现实的积极的选择是通过素质教育改革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明显地,素质教育改革是一次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前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它包括国家整体教育思想的探索和转变、课程和教材的系列改革、中学历史教师必须以配合的姿态来贯彻和执行国家整体教育思想、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急功近利地把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成果当做素质教育的目标之类的错误。
  总之,要改善历史课的“形象”,还得依靠我们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探索教法,同舟共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历史课将成为学生人人喜欢的课程。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教育的目标不能锁定在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方向上,而应确定为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素质、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和农民的需要。农村教育城市化,预示着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突破。   【关键词】乡村教育;时代发展;探讨  乡村教育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一直以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乡村教育问题的解决,依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维持一个人有学习动力并持续学习的因素。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兴趣的作用更为突出。教师提高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这成为语文基础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策略    兴趣的生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好奇倾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学习内容表面,依赖于学习内容本身的特殊性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上讲,课后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其长处是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比较系统的接受课本知识。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参与,缺乏主动性。学生所学的也是课本上的知识,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创新,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改变从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课堂教
期刊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地存在于学生的学习中。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体验;生活化  1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
期刊
【摘要】一、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二、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究有困难时。三、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究有困难时。四、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五、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时机把握  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常规性的学习行为方式。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到“群体学习”的补充,是“师生合作”道:生生合作“的
期刊
【摘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心灵碰撞”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碰撞的霎那间:智慧获得了升华,能力得到了拓展,师生也会在轻松愉悦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遗憾;反思;成长  教学相长,圣人之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 多从学生视角看问题,让教学少一些遗憾  记得教学《丑小鸭》一文时,我侃侃而谈,从丑小鸭
期刊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支柱,创造性思维则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这是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需要。  教学过程固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质疑
期刊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中有一篇写景的课文,叫《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向读者展示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在教学景物描写的课文时,如果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他们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那将会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然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是这样做的。  课前,我先吃透教材,熟悉课文后,在教本上对部分句子进行加工;比如:把文中“蓝蓝的天空”改成“洁净的瓦
期刊
州二民中属永顺县二流学校,尖子生都被州民中和永顺一中选走了,筛子下的学生才分流到州二民中和永顺二中,双优生寥寥无几,纵然是尖班,只不过是矮子中的稍高者,班级管理的力度仍然很大,德育教育的任务仍然很重,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棒磨成针,担任2008年高66班长郡班二年多来,颇有一些心得,以期抛砖引玉,请专家们指正。  1 挑选得力的班干部,明确职责,做到班干协助管理全班,学生自我管理,奖罚分明,班级制
期刊
【摘要】 外来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切实探讨并化解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外来人口子女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我们不仅要抓好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对于他们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教师更不能漠视不管。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外来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外来人口子女教育状况一直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