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香港的银行,除了一字排开的多个窗口提供各项银行服务外,大堂一侧通常都有一个不大不少的角落,间格出数个小空间,向客人提供特别服务,包括开设投资户口。香港资金流通自由,各种投资产品活跃:近年人民币汇价节节攀升,人民币债券等不同投资产品日多,成为许多港人的心头好。面对猛于虎的通胀,香港人一直深信,“存钱在银行等于倒米”(广东话“倒米”是“亏钱”的意思),于是,近年多了不少人,包括一些平常并非活跃于金、股、汇市场的普通市民,也“心思思”希望投资保值,但要投资,第一步便得先有一个银行的投资户口。
也是非常凑巧,雷曼事件后,香港证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出通知,为免再发生银行职员误导投资者购入投资产品,所有银行必须为每位首次开设投资户口的人士进行“投资风险测试”(Invesnllent Preference Test),笔者月前便有过一次相当“惨痛”的经验,在银行内足足泡了近三个小时,险些无法开设投资户口。
话说副总理李克强8月中访港,带来连串支持香港经验的新政策,包括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量。教天后,中国银行(香港)开始接受市民申请购买人民币债券,趁着那天星期六,想起银行周六只开半天,一早便到家附近的中国银行的一家分行,打算认购这大热的人民币投资产品,起码每年有2至3厘利息,总好过把港币存进银行,一年只有那不到一厘的利息,还眼睁睁看着港币跟随美元不断贬值。可没想到,一整个早上泡在了银行,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开了我的首个投资户口。
银行职员看到新客户进来自然眉开眼笑,我道明来意,职员热情地把我引进一个小房子,但递给我一份长达三页纸的问卷,说明在未有回答这份问卷之前,对不起不能给你开投资户口,这可是金管局的规定。我看了一眼,问卷前的说明有这几项:“本问卷用以协助评估您的投资风险取向,不构成任何投资产品的要约,招揽或建议;为作出合理的产品合适性评估,本行需要您提供有关财务需要,目标及现时财务状况的数据……”这我可明白了,雷曼事件在香港搞出轩然大波,银行职员被告上法庭,因为有客户指控银行没有向投资者完全披露雷曼相关投资产品的潜在风险。如今这一招问卷调查,起码一石二鸟,既可以了解投资者的能力,又让银行起码在手续上和理论上完成了解客户承受风险的能力。可关键是,这区区一份问卷调查能解决问题吗?亦还是给了银行,还有监管机构一个推诿责任的最好借口?
接下来,银行职员致电给总行负责’这一调查的部门,居然这么正规,然后,我那历时个多小时的电话调查开始了:开始的部分间学历,收入,以往投资经验,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对林林总总投资产品的认识程度等,例如问“你愿意承担百分之多少的损失”……诸如此类还好回答,可最后一条问题,我终于忍不住了:“你是否有或预期有任何特殊的健康或财政状况,需要本行在评估您的产品合适性时作特别考虑”?于是问道:这是一条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甚么叫“预期”有没有“特殊的健康或财政状况”?今天我好好地坐在你们面前,明天我被检查出有重病,或明天我被老板“炒”或我“炒”了老板又如何?结果来来去去,职员最后使出杀手锏:“小姐:如果回答不了最后这条问题,就等于你没能完成问卷调查,可能就无法开投资户口”。
我只能妥协,回答说“没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两个星期后,我决定辞去工作,可我的投资户口已开设,是否我当天没有给银行正确的答案呢?又是否意味着日后我即便去责怪银行怎么在我不情愿回答的情况下,仍以我的妥协开了投资户口?因此我无论如何不能怪银行呢?
谁叫我当初的答案是“没有预期的特情况”?
也是非常凑巧,雷曼事件后,香港证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出通知,为免再发生银行职员误导投资者购入投资产品,所有银行必须为每位首次开设投资户口的人士进行“投资风险测试”(Invesnllent Preference Test),笔者月前便有过一次相当“惨痛”的经验,在银行内足足泡了近三个小时,险些无法开设投资户口。
话说副总理李克强8月中访港,带来连串支持香港经验的新政策,包括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量。教天后,中国银行(香港)开始接受市民申请购买人民币债券,趁着那天星期六,想起银行周六只开半天,一早便到家附近的中国银行的一家分行,打算认购这大热的人民币投资产品,起码每年有2至3厘利息,总好过把港币存进银行,一年只有那不到一厘的利息,还眼睁睁看着港币跟随美元不断贬值。可没想到,一整个早上泡在了银行,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开了我的首个投资户口。
银行职员看到新客户进来自然眉开眼笑,我道明来意,职员热情地把我引进一个小房子,但递给我一份长达三页纸的问卷,说明在未有回答这份问卷之前,对不起不能给你开投资户口,这可是金管局的规定。我看了一眼,问卷前的说明有这几项:“本问卷用以协助评估您的投资风险取向,不构成任何投资产品的要约,招揽或建议;为作出合理的产品合适性评估,本行需要您提供有关财务需要,目标及现时财务状况的数据……”这我可明白了,雷曼事件在香港搞出轩然大波,银行职员被告上法庭,因为有客户指控银行没有向投资者完全披露雷曼相关投资产品的潜在风险。如今这一招问卷调查,起码一石二鸟,既可以了解投资者的能力,又让银行起码在手续上和理论上完成了解客户承受风险的能力。可关键是,这区区一份问卷调查能解决问题吗?亦还是给了银行,还有监管机构一个推诿责任的最好借口?
接下来,银行职员致电给总行负责’这一调查的部门,居然这么正规,然后,我那历时个多小时的电话调查开始了:开始的部分间学历,收入,以往投资经验,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对林林总总投资产品的认识程度等,例如问“你愿意承担百分之多少的损失”……诸如此类还好回答,可最后一条问题,我终于忍不住了:“你是否有或预期有任何特殊的健康或财政状况,需要本行在评估您的产品合适性时作特别考虑”?于是问道:这是一条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甚么叫“预期”有没有“特殊的健康或财政状况”?今天我好好地坐在你们面前,明天我被检查出有重病,或明天我被老板“炒”或我“炒”了老板又如何?结果来来去去,职员最后使出杀手锏:“小姐:如果回答不了最后这条问题,就等于你没能完成问卷调查,可能就无法开投资户口”。
我只能妥协,回答说“没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两个星期后,我决定辞去工作,可我的投资户口已开设,是否我当天没有给银行正确的答案呢?又是否意味着日后我即便去责怪银行怎么在我不情愿回答的情况下,仍以我的妥协开了投资户口?因此我无论如何不能怪银行呢?
谁叫我当初的答案是“没有预期的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