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争艳的艺术风格极其强烈,在大红大绿的花布上画各种当代社会文化的流行元素,视觉上造成一种艳丽而荒诞的效果,却也不觉突兀,似乎这两种格格不入的形式与内容在艺术家的匠心独运下也能和谐共处。
吴争艳所用的花布,是中国北方传统的被面。而与花布结缘可以追溯到2003年,大学时的吴争艳在材料课上,希望能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便去集贸市场逛。平日爱好服装设计的她,对布料有着天生的偏好,当她发现这种色彩鲜艳的大花布时,立刻被迷住了。之后,她又尝试在画布上进行油画创作,而这种尝试也非常顺畅,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她独特的艺术风格便在与花布的结合中日臻成熟。
画如其人,她的性格大概也是这般浓烈鲜明。出生于山西的她,自幼受晋文化熏陶,风风火火,大胆直接。吴争艳对黄河流域的传统民间艺术十分钟情,选择花布创作虽是机缘巧合,但其浓郁的民族特色无疑也契合了她内心对北方文化厚重感的认同。她说:“花布上面的那一朵朵灿烂绽放而饱满的花,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感,这种生命感不仅仅是植物本身的生理特征,更多的感觉是它来自民间那种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和精神风貌等内在的文化生命,还有一种浓烈的乡土气息。”
如今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这句话的背后意味深长。随着当代社会文化越来越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大家习惯采取一种嘻哈的态度面对一切沉重和压力,这是一种对深度和严肃的嘲讽。吴争艳的艺术就像社会的一面微型镜子,花花绿绿之中,我们看到了麦当劳、可口可乐、自由女神、阿童木、超级女声等司空见惯的文化符号。这是消费文化的产物,吴争艳用荒诞的形式如实地表现这些现象,却没有批判的意思,因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作为女性,社会的瞬息万变可能对她内心的触动更为震撼,但是她并没有过多地纠结于个人的情绪,而是用诙谐的方式描述这个世界的丰富,就像她经常在画面中加上表情夸张的自己。
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花布图像单纯、明确、热烈、质朴,就像她自已一般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但在表象的张扬之下,在她的内心,却是一个十足的小女子。在生活上可以细腻到极致,她十分敏感,周遭社会的细微变化都会触动到心灵,她每天坚持写日记,只不过这种日记是“画”的,生活中的点滴对她而言都是新鲜有趣的,也是她最大的艺术活源。
载体创作已经8年了,吴争艳近两年又开始尝试在丝绸上作画,在上面印上大红花之后再作画,或者直接在白色丝绸上创作,这让她的绘画语言更自由,流行文化元素和女性仍是表现的主题,不过画面手法和控制力更纯熟,时而黑色幽默,时而梦幻如诗。
如今,已经步入婚姻生活的吴争艳变得比以前更加从容大气,变得更柔软,如同她现在偏爱的丝绸。生活和家庭对她来说,是和绘画同等重要的内容,每天8小时的创作如同上下班一般规律。20多岁的她,用激情在花布上画《物之花》和《欲之花》系列,30多岁的她,则用理性和温情在丝绸上创作《我的奢侈品》。
这是一个没有个性的时代
花布是一种有很强地域特色的材质,那你的这种选择是有意表现这种民族的风格特征吗?
一开始我倒没有想这么多,只是一种单纯的喜欢,直到后来做展览,大家的反馈和解读都是与民族特色有关,我才意识到是沾了民族特色的光。我觉得传统文化是最有底蕴的,民间的艺术更集萃了老百姓的智慧,我曾专门找过那些老纺织厂,很多留下的底稿都是以前的老艺人手绘的。
作为一个80后画家,怎么看待80后在艺术创作上所呈现出的状态?
吴争艳:80后艺术家在作品表达上更自我,大胆,直接,这也与他们生活的状态有关,尤其是独生子女,尽管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满足,情感心灵却总有孤独感,所以说80后的童年也不尽完美。他们都在追求个性,但在这个消费主义的当下社会,个性很快就被消融在共性中。
现在的生活状态和环境对绘画有什么影响?
吴争艳:现在职业就是画画,以前在工作之余才画,极度渴望有大量的时间画画,但是当真正成为职业画家后,最开始是十分兴奋的,后来却发现完全呆在家里画画对艺术家也是一种束缚,与人和事的接触可以保持艺术家的创作活力,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环境影响更为明显。我们需要和时代发生关系,能记录时代是非常有意义的。
你的作品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这会不会是你创作的一个方向引导?
吴争艳:目前市场并没有对我的创作构成限制,每一种形式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观众喜欢。我虽然是以80后的身份创作,但很多“60后”、“70后”也很青睐这种作品,因为他们对这种花布有更为熟悉和亲切的记忆。
吴争艳所用的花布,是中国北方传统的被面。而与花布结缘可以追溯到2003年,大学时的吴争艳在材料课上,希望能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便去集贸市场逛。平日爱好服装设计的她,对布料有着天生的偏好,当她发现这种色彩鲜艳的大花布时,立刻被迷住了。之后,她又尝试在画布上进行油画创作,而这种尝试也非常顺畅,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她独特的艺术风格便在与花布的结合中日臻成熟。
画如其人,她的性格大概也是这般浓烈鲜明。出生于山西的她,自幼受晋文化熏陶,风风火火,大胆直接。吴争艳对黄河流域的传统民间艺术十分钟情,选择花布创作虽是机缘巧合,但其浓郁的民族特色无疑也契合了她内心对北方文化厚重感的认同。她说:“花布上面的那一朵朵灿烂绽放而饱满的花,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感,这种生命感不仅仅是植物本身的生理特征,更多的感觉是它来自民间那种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和精神风貌等内在的文化生命,还有一种浓烈的乡土气息。”
如今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这句话的背后意味深长。随着当代社会文化越来越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大家习惯采取一种嘻哈的态度面对一切沉重和压力,这是一种对深度和严肃的嘲讽。吴争艳的艺术就像社会的一面微型镜子,花花绿绿之中,我们看到了麦当劳、可口可乐、自由女神、阿童木、超级女声等司空见惯的文化符号。这是消费文化的产物,吴争艳用荒诞的形式如实地表现这些现象,却没有批判的意思,因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作为女性,社会的瞬息万变可能对她内心的触动更为震撼,但是她并没有过多地纠结于个人的情绪,而是用诙谐的方式描述这个世界的丰富,就像她经常在画面中加上表情夸张的自己。
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花布图像单纯、明确、热烈、质朴,就像她自已一般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但在表象的张扬之下,在她的内心,却是一个十足的小女子。在生活上可以细腻到极致,她十分敏感,周遭社会的细微变化都会触动到心灵,她每天坚持写日记,只不过这种日记是“画”的,生活中的点滴对她而言都是新鲜有趣的,也是她最大的艺术活源。
载体创作已经8年了,吴争艳近两年又开始尝试在丝绸上作画,在上面印上大红花之后再作画,或者直接在白色丝绸上创作,这让她的绘画语言更自由,流行文化元素和女性仍是表现的主题,不过画面手法和控制力更纯熟,时而黑色幽默,时而梦幻如诗。
如今,已经步入婚姻生活的吴争艳变得比以前更加从容大气,变得更柔软,如同她现在偏爱的丝绸。生活和家庭对她来说,是和绘画同等重要的内容,每天8小时的创作如同上下班一般规律。20多岁的她,用激情在花布上画《物之花》和《欲之花》系列,30多岁的她,则用理性和温情在丝绸上创作《我的奢侈品》。
这是一个没有个性的时代
花布是一种有很强地域特色的材质,那你的这种选择是有意表现这种民族的风格特征吗?
一开始我倒没有想这么多,只是一种单纯的喜欢,直到后来做展览,大家的反馈和解读都是与民族特色有关,我才意识到是沾了民族特色的光。我觉得传统文化是最有底蕴的,民间的艺术更集萃了老百姓的智慧,我曾专门找过那些老纺织厂,很多留下的底稿都是以前的老艺人手绘的。
作为一个80后画家,怎么看待80后在艺术创作上所呈现出的状态?
吴争艳:80后艺术家在作品表达上更自我,大胆,直接,这也与他们生活的状态有关,尤其是独生子女,尽管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满足,情感心灵却总有孤独感,所以说80后的童年也不尽完美。他们都在追求个性,但在这个消费主义的当下社会,个性很快就被消融在共性中。
现在的生活状态和环境对绘画有什么影响?
吴争艳:现在职业就是画画,以前在工作之余才画,极度渴望有大量的时间画画,但是当真正成为职业画家后,最开始是十分兴奋的,后来却发现完全呆在家里画画对艺术家也是一种束缚,与人和事的接触可以保持艺术家的创作活力,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环境影响更为明显。我们需要和时代发生关系,能记录时代是非常有意义的。
你的作品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这会不会是你创作的一个方向引导?
吴争艳:目前市场并没有对我的创作构成限制,每一种形式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观众喜欢。我虽然是以80后的身份创作,但很多“60后”、“70后”也很青睐这种作品,因为他们对这种花布有更为熟悉和亲切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