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單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富民强“县”的现实需要。下面,谈谈我对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粗浅思考。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2.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3.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坦途。
4.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低。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在新阶段实施县域新突破,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讲,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我们要联系工作实际,要冲破各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
2.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务实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和有效的执行作保障,再好的发展蓝图也只是一张白纸。北京、天津、深圳等考察地的大发展就在于他们从思想观念上、从用人机制上、从组织发动上,全方位调动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考察地积极向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转变,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广大干部群众能吃苦、更敬业。他们扎实的作风、敬业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反观我们,一些干部仍然存在迟缓、等待、慵懒的习惯,工作前瞻性不强,对相关信息反应不快,灵敏性不够,事到临头才着急、突击,缺乏积极主动、长效运行的工作态势。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县域经济要紧紧抓住培育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4.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工业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入工业和城镇,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国内经济大县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进一步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全力抓好规划,在定位明确的情况下,规划就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生产力。
三、全力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把民营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首先,要彻底转变和根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牢固确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这种主导意识。其次,政府要在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引导集约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要同县域国有、乡镇企业改革相结合,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改革,逐步使县域经济民营化;要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相结合,引导、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使它们成为中坚和骨干;要同能人带动相结合,以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等县域各类能人为核心,支持他们在组织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
总之,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心城区,为推动盘龙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伟民.为发展县域经济支招[J].中国统计,2005,01.
[2]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于战平.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J].农村经营管理,2005,03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單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富民强“县”的现实需要。下面,谈谈我对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粗浅思考。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2.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3.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坦途。
4.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低。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在新阶段实施县域新突破,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讲,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我们要联系工作实际,要冲破各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
2.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务实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和有效的执行作保障,再好的发展蓝图也只是一张白纸。北京、天津、深圳等考察地的大发展就在于他们从思想观念上、从用人机制上、从组织发动上,全方位调动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考察地积极向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转变,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广大干部群众能吃苦、更敬业。他们扎实的作风、敬业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反观我们,一些干部仍然存在迟缓、等待、慵懒的习惯,工作前瞻性不强,对相关信息反应不快,灵敏性不够,事到临头才着急、突击,缺乏积极主动、长效运行的工作态势。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县域经济要紧紧抓住培育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4.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工业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入工业和城镇,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国内经济大县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进一步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全力抓好规划,在定位明确的情况下,规划就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生产力。
三、全力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把民营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首先,要彻底转变和根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牢固确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这种主导意识。其次,政府要在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引导集约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要同县域国有、乡镇企业改革相结合,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改革,逐步使县域经济民营化;要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相结合,引导、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使它们成为中坚和骨干;要同能人带动相结合,以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等县域各类能人为核心,支持他们在组织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
总之,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心城区,为推动盘龙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伟民.为发展县域经济支招[J].中国统计,2005,01.
[2]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于战平.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J].农村经营管理,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