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教我如何不想她》演唱特点与创作特征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是由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作曲,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填词,该作品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意境且流畅,加入了许多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元素,体现了中方与西方的音乐融合。笔者将从《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创作背景、演唱特点与创作特征来进行具体分析该作品。
  一、《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创作背景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先生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所作,。1926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是我国最早的艺术歌曲之一,广为传唱。因为当时刘半农先生远离祖国,思念家乡;所以写下了这富有深沉感情的歌词,其诗词前身叫做《情歌》后来改成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从五四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广泛被传唱。
  二、《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演唱特点
  声音是传递感情的最基本的形式,因为《教务如何不想她》这首作品是一首独具一格的白话诗风格的艺术歌曲,所以演唱者要把握好藏在其中的情感,尤其是强弱对比的关系因为每段都是低音弱起的感觉,每一句都有不同的意境,在这里笔者将演唱特点分成音色与力度、情感与歌词来进行研究分析。
  1.音色与力度
  根据谱例1在这首作品中,歌词更像是美妙绝伦的白话诗,所以我们在音色上就不能太过于加重,或者是过于负担,从人声和钢琴两个音响方面来说,都应该是弱起的;逐渐扩张的形式,尤其是每一段落的開头都要由弱到强,每一次过渡段的“啊”是中心句,表达了思念祖国的的感情。游子在外的思绪;全都融入在于音乐中。力度的运用要游刃有余;跌宕起伏,这样会让听众更身临其境。
  2 .情感与歌词
  声乐作品的灵魂便是情感,情感是音乐的源泉。没有了情感就犹如人失去了灵魂。《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主要是内含着游子们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演唱中要将“微风”“微云”“落花”融入声音中,让听众身临其境。
  第一段“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叫我如何不想她?” 这句歌词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作者比如自己是微云;微风;来表达对祖国的感情。
  第二段“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对应着海洋,海洋对应着月光,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色,演唱者在此时就要做好细腻情感的处理,既要感叹景色的美丽,又要表达浓烈的思绪。
  第三段“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叫我如何不想她? ”这里到达了高潮部分,演唱者要表达出萧瑟情景的感叹。又要和带入自己与燕子对话。
  第四段“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叫我如何不想她?”这段是从bE调转到了G调,表达出了凄凉的黄昏,枯树老藤昏鸦的思绪,野火暮色中烧的情景。这是演唱者一定要把握这种情感。这样才会带入听众进入这个超越时空的世界;使听众也能体会到这种情感。
  总体来说四处对比各不相同,但是表达的感情都是一样的,演唱者一定要拿捏这种情感,这样才会使这二度演唱创作更加完美。
  三、《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创作特征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音乐家赵元任进行作曲创作的,他融入了大量的西方作曲技巧和中国白话诗融汇一起,开创了新的音响效果,这首作品采取了“四段式”通过对四季的描写来诉说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词中大量运用了单音节字,使得字与词成为诗歌表达的重要因素。表现出当时海外求学游子思念祖国的心绪。赵元任先生采取西洋音乐技巧来表现民族文化的艺术实践。该作品的基调为民族唱法,如“啊!教我如何不想她”采取的就是京剧技巧,从而表现出了“民族风”。这种尝试在当时具有极大创新意义,极大地丰富了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与音响效果为我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四、结论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作品是在我国艺术歌曲中较为经典的一首,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作词家在这首作品里的良苦用心,对音乐语言的突破以及对音乐音响的创新。中西方音乐手法的融合与突破,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可贵探寻与摸索,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
  参考文献:
  [1]王德芳.《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创作风格辨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04) .
  [2]张军.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索[J].音乐创作,2016(11):110-111.
  [3]刘佳音,关韵佳.浅析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音乐创作特点[J].北方音乐,2017,37(16):10.
其他文献
摘要:建构在英文中原意为建造,后来演变为建造的逻辑性与规律性。建构的实质是对建筑结构的理性还原与“诗意的建造”。这与当前强调的“工匠精神”理念是一致的。然而,当今我国大量的建筑结构设计,或生硬呆板而沉闷乏味,或标新立异地随意拼凑,缺乏在理性设计基础上的诗意创造。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呼唤建构的工匠精神,对提升建筑设计品质与城乡面貌,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构;造型;结构;构造;建筑  一、建
期刊
摘要:日本的影视剧就好比一部万花筒,给我们带来了视野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取向。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体悟日本人爱情观的演变,本文对代表日本不同时期较典型爱情观的影视剧进行了评析和总结。本文主要描写了过去男外女内传统的爱情观;直至男权思想淡化,对男性审美变迁,其中花美男、食草男极具代表,孕育出女包容男柔和的爱情观;日本逐渐进入低欲望社会后,干货女、宅男们“懒得恋爱,更怕结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女性议价能力对养老以及家庭资源分配的影响,本文使用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在家庭中的议价能力的提升会对父系家长照顾时间产生负面影响,对母系家长照顾时间产生正面影响;夫妻双方会减少对丈夫父母的代际资源分配和生活照料的时间,同时增加对妻子父母的代际资源分配和生活照料的时间。研究结果能够让我们了解女性议价能力在家庭中的重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两山”理论作为马克 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本文在回顾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基础上,从助力循环经济建设、推动绿色 GDP 政绩观形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 理念、加强社会纽带、创新社会治理等四个方面阐释了“两山”理论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两山”理论;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
期刊
摘要:中国结艺历史源远流长,新材料新功能制品大量生产,中国结艺渐渐失去散落在日常中的实用功能,旧日的审美趣味也无法符合于现代生活的美学需求,需要通过设计的力量创新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和生活美学的产品。  关键词:中国结;传统元素;创新设计;生活美学  一、关于中国结  中国结与布艺、刺绣合称作我国的三大手工艺。中国结融入了佛教“盘长纹”的元素,上下对称,左右对称,正反一致,始末相接,编结出双钱结、纽
期刊
摘要:与传统的话剧形式相比,现代话剧实现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创新,这是话剧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形势下,话剧对演员的表现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话剧表演的表现性思维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话剧;话剧表演;表现性思维  引言:  话剧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核心元素之一,与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需要演员将生活中的行为通过夸张的手法应用在话剧表演中。演员通过特定的行为表达角色的
期刊
摘要:音乐剧《阿依达》的故事来自于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阿依达,由迪士尼改编成为了现代音乐剧。本文通过对音乐剧《阿依达》中的演唱作品进行分析,促使我们可以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音乐剧《阿依达》故事梗概  音乐剧《阿依达》的故事来自于威尔第创作的歌剧阿依达,由艾尔顿约翰作曲,采用了现代音乐元素来进行创作,所以在风格上是趋于流行唱法的。  故事讲述的是:在埃及现代博物馆中,一对
期刊
摘要: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说《象的失踪》可以说是短篇中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村上春树通过小说中“象”的多重隐喻,只有学会思考,保持个体的独立性,才能收获精神的自由,在混乱不堪的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追求内心那种虚无美好的东西从而摆脱贪婪和嫉妒,不与大自然发生冲突,并且对生活有新的目标、新的追求。  关键词:《象的失踪》;村上春树;隐喻  1985年,村上春树在“文学界”发表了《象的失踪》。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医学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要使我国在医学中的国际地位提高,医学论文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医学论文作为科技文体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语体特征与鲜明的文本特點,专业词汇晦涩难懂,上下文逻辑衔接严密,普遍适用的翻译标准如“信达雅”等在医学论文翻译中却难以完全适用。本文在编译策略指导下,通过分析医学论文翻译实例,总结出三种翻译技巧----增译法、改译法以及合并重组法。但三种技巧
期刊
摘要:拉丁舞是在国外引入的一种舞蹈。为了促进人们对伦巴舞的了解学习,对伦巴舞的起源、发展及教学做出系统的介绍时是必要的。本研究以拉丁舞中伦巴舞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对伦巴舞风格特点及基本步中“律动”的基本元素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及讲解。  关键词:伦巴舞;风格特点;基本舞蹈元素  一、 伦巴舞的风格特点  伦巴舞是拉丁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被誉为“拉丁舞之魂”。一般初学拉丁舞的人都会把伦巴舞作为初级入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