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和主要努力方向。作为初中教学的难点,数学教学中加入创新元素,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即在此基拙上从教师创新意识的提升、创设探索和质疑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建立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等角度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措施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些体会。
1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1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1.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1.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1.4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2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建立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
在尊师重道的传统理念下,教师成为课堂上无法挑战的主角和权威,这种僵硬而严肃的课堂氛围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和谐友好的氛围里面才更容易得到开发。首先,教师要取消以成绩论英雄的学生评价模式。成绩只是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教师应该用多元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鼓励和爱的教育,比起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放松身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创新的欲望。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其他科目不同,一般来说,数学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但是相比答案来说,学生的解题思路更为重要。即使答案有误,面对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教师也要多表扬、少批评,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念,用宽容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与学生成为知识探索道路上的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创新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智。
2.2鼓励学生创新,学会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鼓励创新,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老师在教学中可用一些表扬的语气词:“很好”、“不错”……表示关注和赞许,让学生获得老师的认可和支持,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好奇心,也要细心呵护。对一些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结论,要找出它的道理。如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讲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学生发现通过黑板上的有具体大小的两点,可以画出多条直线,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还正确吗?这时老师一定要将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一些约定讲清楚: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直线没有粗细等。如果不作这些约定,平面解析几何会变成怎么样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正确引导、积极探索,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
2.3提高教师自身对创新能力的认知
数学的能力,一般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一种是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大多数教师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习惯于跟着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走,采用“填鸭式”教学,对知识的连贯性、知识的探索性考虑得很少。学生普遍沦为“记忆性”人才,对各种定理结论的得出没有深入思考,只是在解题过程中生搬硬套各种公式,而不擅长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因此,作为学生示范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对创新能力的认知,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通过质疑、解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总结
总之,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中学生能否在以后踏足社会时迅速适应并充分发挥其个人能力来推动社会前进,这与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应该注意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蹦而就。在这个过程里,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角,创设多种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才能在创新培养这个问题上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秦龙.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02)
[2]时岩.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田[J].成人教育,2005(04).o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措施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些体会。
1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1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1.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1.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1.4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2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建立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
在尊师重道的传统理念下,教师成为课堂上无法挑战的主角和权威,这种僵硬而严肃的课堂氛围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和谐友好的氛围里面才更容易得到开发。首先,教师要取消以成绩论英雄的学生评价模式。成绩只是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教师应该用多元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鼓励和爱的教育,比起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放松身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创新的欲望。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其他科目不同,一般来说,数学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但是相比答案来说,学生的解题思路更为重要。即使答案有误,面对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教师也要多表扬、少批评,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念,用宽容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与学生成为知识探索道路上的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创新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智。
2.2鼓励学生创新,学会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鼓励创新,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老师在教学中可用一些表扬的语气词:“很好”、“不错”……表示关注和赞许,让学生获得老师的认可和支持,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好奇心,也要细心呵护。对一些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结论,要找出它的道理。如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讲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学生发现通过黑板上的有具体大小的两点,可以画出多条直线,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还正确吗?这时老师一定要将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一些约定讲清楚: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直线没有粗细等。如果不作这些约定,平面解析几何会变成怎么样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正确引导、积极探索,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
2.3提高教师自身对创新能力的认知
数学的能力,一般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一种是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大多数教师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习惯于跟着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走,采用“填鸭式”教学,对知识的连贯性、知识的探索性考虑得很少。学生普遍沦为“记忆性”人才,对各种定理结论的得出没有深入思考,只是在解题过程中生搬硬套各种公式,而不擅长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因此,作为学生示范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对创新能力的认知,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通过质疑、解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总结
总之,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中学生能否在以后踏足社会时迅速适应并充分发挥其个人能力来推动社会前进,这与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应该注意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蹦而就。在这个过程里,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角,创设多种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才能在创新培养这个问题上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秦龙.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02)
[2]时岩.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田[J].成人教育,2005(0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