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然法中强调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决定教学内容,提倡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学习情绪,降低情感过滤,给学生可理解的输入,在教学中不排除母语;同时应该采用交际法中强调的真实语境,以交际为主,不苛求句子形式,课堂上多采用小组活动方式。这里又以创造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主线。以达到让学生主动用汉语交际,快速提高口语水平的目的,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气氛;教学内容;实施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世上不可能存在一种最好的教学法,只能有最合适的教学法,所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即可。因此我推崇自然法因素的交际法。
一、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课堂气氛是口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根据几次观摩课情况,我发现有些留学生对上课没有兴趣,课上气氛沉闷,或者课堂纪律混乱,这就要求老师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人的情感对人的影响极大,愉快活泼,充满理解与信任的气氛能改善人的思维能力,大脑在这种环境下兴奋异常,思维灵敏,所以这也是学习记忆的好时机,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反之,不好的情绪则会产生消极的作用,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叫做情感过滤。
初级班的学生大都刚刚来到中国,很多都不适应,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充满了陌生感,他们自然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同时他们没有汉语基础,担心自己的水平羞于开口,这种焦虑畏惧的心理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不敢开口又影响到他们的汉语学习。所以在初级班中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减少不利心理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要求老师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注每个学生,拉近每个人的距离,尽量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和隔阂,让他们在轻松,温馨,合作的氛围中学习。同时选取真实而又能调动他们兴趣的内容,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鼓励他们开口,通过讨论活动培养他们用汉语交流的欲望。目的就是让他们“说”,让他们毫无顾忌放心大胆地说,让他们活跃起来,充满活力。让他们有那种不吐不快,不容别人打断的表达欲望,这种激情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气氛。
影响气氛的因素很多,像教材的内容,老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等。像初级班尤其是零起点的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会有一种沉默感,就是感觉他们不爱说话。这主要是他们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担心自己会出丑,被人笑话。这一点在东方人身上表现得较明显,而西方的学生则比较放得开,在课堂上他们更活跃一些。
所以,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中心,赏识、鼓励为主,真心地关注学生,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我想这就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特点,但也是教学中常常忽略的,应该把它贯彻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去。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我们谈到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学习的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就是他们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记忆最好的时候。
注意这里说的兴趣不单指爱好,如足球,唱歌,某某明星,还指他们的关注。在初级阶段他们的关注多指他们的需要,如在中国如何生活,和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购物,问路,介绍等等需求。在学习所关注的内容时他们的兴致就会很高,如女生在记忆衣服首饰购物方面的内容时,效果就明显地比男生好,而年龄偏大的人对学习如介绍交际寒暄等问题的时候,效果明显地好过年轻人。
同时交际法还认为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教授“教科书语言”。以我们多年的英语学习为例,你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会怎么问候呢?我想大部分人会立即跳出“How are you?——I'm fine.and you?”但是这样的话他们本国人几乎从来不说,而我们却把它当作金科玉律一般,几乎人人如此,很少有人会说出“What's up?”这样比较地道亲切的话来。我们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可是都是哑巴“教科书英语”,我想我们在教留学生的时候也要吸取教训。我们要教给他们的,应该是真正的生活交际用语,有真实生活背景的、最为适用的语言材料。有人说那就教他们“你吃了吗?久仰久仰”这类的,肯定真实地道。但像这种半文半白、某一地的方言俗语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并不是人们最常用的标准普通话,最多给学生介绍一下就行了。
所以把握学生的需要兴趣,选取尽量真实、实用的材料,既能保证他们学到真正的汉语,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让我说”到“我要说”,在平时生活中自觉地来运用所学去实践。
三、具体的落实实施
就像有了原则以后我们必须还要有方法一样,我们可以分成:座位的摆放;分组的重要性和活动;老师的语言三大部分介绍。
1.座位摆放
就像新的理论要想实现,就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物质载体,能代表他的新的理念一样。什么样的课堂形式才能形成好的气氛,既能够使学生有表达的兴致,又能使他们能互相交流帮助,进行小组讨论和小组活动?我想在国外课堂上常用的圆圈形的座位摆放形式是很好的。它能完全解决上面的问题,使教学理念得以充分的施展。
可能有人想只是改变了一下摆放的方式而已,有这么大的作用么?答案是肯定的。桌椅显示出的是你的深层构想,它的改变代表的是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课桌是讲台在前,学生在对面,一行行的排下去,这是一种对老师地位的尊重,是老师一人传道解惑的模式,老师学生的交流比较少,这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就是从老师到学生的方向。学生呢,看到的也只是老师一个人,确实他看别的人也没有用处,他就是要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讲解。而语言课堂上需要的是交流,双方面的交流,而且特别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这种摆放形式就不太适用了。
1圆形的排列,把每个人都放到了平等的位置,这就没有了对老师一人地位的突出,每个人都是面对面,这样交流起来也就方便得多,交叉的交流也成为可能,而不是以前只可以和旁边的学生交流而已;2老师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脸,清楚地得到他们的反馈,在空间上也是在心理上拉近了距离,在多人的注视下,也不容易走神;3每个同学都平等地分享了说话的机会和老师的关注,而不是以前的前排的同学占据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讨论的模式也会更容易实施,因为一人的发言就很可能因为别人的加入而变成对话,进而变成讨论,而且是每人都可以平等参加的讨论;4分组的问题也就方便很多,每组的成员也可以由更多的组合,进行活动也会更方便。
其实在这种环境下,体现出来的理念还有“团体语言学习法”,它把以前一个人的向老师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团体中的学习行为,这种环境不会造成发言的紧张感,会促成多人的参与,同时也会有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激励。
2.分组和小组任务
上面我们也谈到了,在语言课堂上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分组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国外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采用过分组的模式,分组讨论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活动之一。它的作用显著,很多教学内容就是建立在分组的模式上的,可以说是语言课堂的支柱之一。在我们采用了圆形座位摆放之后,分组就方便得多,我的课上也采用分组的模式。但是分组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借鉴国外的方法很多。
分组在我们国内的课堂中也是常有应用,但是几乎都是分组读课文、角色扮演等等简单模式,真正的分组活动还是没有实行。真正分组的意义在于协作学习,每个人的语言、兴趣、能力都有限,但是几个人在一起就有差异,有讨论,有互补。因为我们采用了圆形的座位摆放模式,所以更便于学生间的交流和小组的划分。这样在语言课上就变成了多人的交流。小组讨论增加了开口率,多了成员之间的沟通帮助,增加了解,增进感情。同时也让他们锻炼了用汉语来交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交流的成功,又会造成好的气氛,提高他们的兴趣。
在定了分组的原则和几种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探讨一下关于小组任务的内容了。小组任务就是老师给小组成员下达的一个任务目标。之后完全让小组的成员自行完成任务,老师只是在一旁做些必要的帮助。这样就需要学生们听取每个组员的意见,再确定可行的方案,决定分工,最后怎样进行等等。这样他们不只是练习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用到交际的策略和技能等综合能力。
任务可以是我们正在学习的内容的演变,或者是真实场景,也可以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内容,目的就是练习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问路的时候,发给小组成员每人一个字条,上面是一张地图的描绘,但是每人只有一条信息,需要他们把信息汇总起来,画出地图。或者让他们在学校内询问其他的中国学生把校园的地图画出来,标上名称等等。这样的任务就是一种发散的练习,不拘于课本上的那点知识,又可以把课本和实际联系起来。这种灵活的形式真的非常有意义。
这种任务的布置在国外很是流行,但国内的课堂还是不太常见的,这方面的书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书籍或者其他的一些文章。
3.语言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肯定是不同于母语课堂的,它应该更标准,精炼,易懂,是经过老师的筛选和加工的,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在初级班,尤其是零起点,更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如图片,音乐,体态语等,给学生可懂的直观的语料输入,而且也不应该刻意排斥母语和媒介语,因为可懂性才是重要的。像直接法那样完全排斥母语媒介语,直接用正常语言进行的教学是不可取的,并且是低效的,在初级阶段可以适当得使用母语媒介语,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沟通交流,消除陌生焦虑感,在这之后则要逐渐得减少媒介语的使用,汉语也可以加快语速,增加语法难度,直到完全采用正常汉语教学。同时,老师的语言也应该是让人感到温馨、亲切、风趣的。
四、总结
总之,我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学生特点,创造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原则。其他的各点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的,并且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这个理念。要让外国学生做到学了之后就要应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08年。
[2]刘珣 张旺熹 施家炜: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评(上)第二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常敬字:《语境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02期。
[4]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3期。
[5]杨淑云;论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气氛;教学内容;实施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世上不可能存在一种最好的教学法,只能有最合适的教学法,所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即可。因此我推崇自然法因素的交际法。
一、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课堂气氛是口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根据几次观摩课情况,我发现有些留学生对上课没有兴趣,课上气氛沉闷,或者课堂纪律混乱,这就要求老师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人的情感对人的影响极大,愉快活泼,充满理解与信任的气氛能改善人的思维能力,大脑在这种环境下兴奋异常,思维灵敏,所以这也是学习记忆的好时机,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反之,不好的情绪则会产生消极的作用,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叫做情感过滤。
初级班的学生大都刚刚来到中国,很多都不适应,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充满了陌生感,他们自然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同时他们没有汉语基础,担心自己的水平羞于开口,这种焦虑畏惧的心理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不敢开口又影响到他们的汉语学习。所以在初级班中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减少不利心理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要求老师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注每个学生,拉近每个人的距离,尽量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和隔阂,让他们在轻松,温馨,合作的氛围中学习。同时选取真实而又能调动他们兴趣的内容,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鼓励他们开口,通过讨论活动培养他们用汉语交流的欲望。目的就是让他们“说”,让他们毫无顾忌放心大胆地说,让他们活跃起来,充满活力。让他们有那种不吐不快,不容别人打断的表达欲望,这种激情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气氛。
影响气氛的因素很多,像教材的内容,老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等。像初级班尤其是零起点的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会有一种沉默感,就是感觉他们不爱说话。这主要是他们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担心自己会出丑,被人笑话。这一点在东方人身上表现得较明显,而西方的学生则比较放得开,在课堂上他们更活跃一些。
所以,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中心,赏识、鼓励为主,真心地关注学生,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我想这就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特点,但也是教学中常常忽略的,应该把它贯彻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去。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我们谈到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学习的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就是他们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记忆最好的时候。
注意这里说的兴趣不单指爱好,如足球,唱歌,某某明星,还指他们的关注。在初级阶段他们的关注多指他们的需要,如在中国如何生活,和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购物,问路,介绍等等需求。在学习所关注的内容时他们的兴致就会很高,如女生在记忆衣服首饰购物方面的内容时,效果就明显地比男生好,而年龄偏大的人对学习如介绍交际寒暄等问题的时候,效果明显地好过年轻人。
同时交际法还认为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教授“教科书语言”。以我们多年的英语学习为例,你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会怎么问候呢?我想大部分人会立即跳出“How are you?——I'm fine.and you?”但是这样的话他们本国人几乎从来不说,而我们却把它当作金科玉律一般,几乎人人如此,很少有人会说出“What's up?”这样比较地道亲切的话来。我们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可是都是哑巴“教科书英语”,我想我们在教留学生的时候也要吸取教训。我们要教给他们的,应该是真正的生活交际用语,有真实生活背景的、最为适用的语言材料。有人说那就教他们“你吃了吗?久仰久仰”这类的,肯定真实地道。但像这种半文半白、某一地的方言俗语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并不是人们最常用的标准普通话,最多给学生介绍一下就行了。
所以把握学生的需要兴趣,选取尽量真实、实用的材料,既能保证他们学到真正的汉语,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让我说”到“我要说”,在平时生活中自觉地来运用所学去实践。
三、具体的落实实施
就像有了原则以后我们必须还要有方法一样,我们可以分成:座位的摆放;分组的重要性和活动;老师的语言三大部分介绍。
1.座位摆放
就像新的理论要想实现,就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物质载体,能代表他的新的理念一样。什么样的课堂形式才能形成好的气氛,既能够使学生有表达的兴致,又能使他们能互相交流帮助,进行小组讨论和小组活动?我想在国外课堂上常用的圆圈形的座位摆放形式是很好的。它能完全解决上面的问题,使教学理念得以充分的施展。
可能有人想只是改变了一下摆放的方式而已,有这么大的作用么?答案是肯定的。桌椅显示出的是你的深层构想,它的改变代表的是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课桌是讲台在前,学生在对面,一行行的排下去,这是一种对老师地位的尊重,是老师一人传道解惑的模式,老师学生的交流比较少,这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就是从老师到学生的方向。学生呢,看到的也只是老师一个人,确实他看别的人也没有用处,他就是要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讲解。而语言课堂上需要的是交流,双方面的交流,而且特别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这种摆放形式就不太适用了。
1圆形的排列,把每个人都放到了平等的位置,这就没有了对老师一人地位的突出,每个人都是面对面,这样交流起来也就方便得多,交叉的交流也成为可能,而不是以前只可以和旁边的学生交流而已;2老师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脸,清楚地得到他们的反馈,在空间上也是在心理上拉近了距离,在多人的注视下,也不容易走神;3每个同学都平等地分享了说话的机会和老师的关注,而不是以前的前排的同学占据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讨论的模式也会更容易实施,因为一人的发言就很可能因为别人的加入而变成对话,进而变成讨论,而且是每人都可以平等参加的讨论;4分组的问题也就方便很多,每组的成员也可以由更多的组合,进行活动也会更方便。
其实在这种环境下,体现出来的理念还有“团体语言学习法”,它把以前一个人的向老师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团体中的学习行为,这种环境不会造成发言的紧张感,会促成多人的参与,同时也会有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激励。
2.分组和小组任务
上面我们也谈到了,在语言课堂上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分组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国外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采用过分组的模式,分组讨论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活动之一。它的作用显著,很多教学内容就是建立在分组的模式上的,可以说是语言课堂的支柱之一。在我们采用了圆形座位摆放之后,分组就方便得多,我的课上也采用分组的模式。但是分组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借鉴国外的方法很多。
分组在我们国内的课堂中也是常有应用,但是几乎都是分组读课文、角色扮演等等简单模式,真正的分组活动还是没有实行。真正分组的意义在于协作学习,每个人的语言、兴趣、能力都有限,但是几个人在一起就有差异,有讨论,有互补。因为我们采用了圆形的座位摆放模式,所以更便于学生间的交流和小组的划分。这样在语言课上就变成了多人的交流。小组讨论增加了开口率,多了成员之间的沟通帮助,增加了解,增进感情。同时也让他们锻炼了用汉语来交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交流的成功,又会造成好的气氛,提高他们的兴趣。
在定了分组的原则和几种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探讨一下关于小组任务的内容了。小组任务就是老师给小组成员下达的一个任务目标。之后完全让小组的成员自行完成任务,老师只是在一旁做些必要的帮助。这样就需要学生们听取每个组员的意见,再确定可行的方案,决定分工,最后怎样进行等等。这样他们不只是练习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用到交际的策略和技能等综合能力。
任务可以是我们正在学习的内容的演变,或者是真实场景,也可以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内容,目的就是练习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问路的时候,发给小组成员每人一个字条,上面是一张地图的描绘,但是每人只有一条信息,需要他们把信息汇总起来,画出地图。或者让他们在学校内询问其他的中国学生把校园的地图画出来,标上名称等等。这样的任务就是一种发散的练习,不拘于课本上的那点知识,又可以把课本和实际联系起来。这种灵活的形式真的非常有意义。
这种任务的布置在国外很是流行,但国内的课堂还是不太常见的,这方面的书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书籍或者其他的一些文章。
3.语言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肯定是不同于母语课堂的,它应该更标准,精炼,易懂,是经过老师的筛选和加工的,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在初级班,尤其是零起点,更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如图片,音乐,体态语等,给学生可懂的直观的语料输入,而且也不应该刻意排斥母语和媒介语,因为可懂性才是重要的。像直接法那样完全排斥母语媒介语,直接用正常语言进行的教学是不可取的,并且是低效的,在初级阶段可以适当得使用母语媒介语,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沟通交流,消除陌生焦虑感,在这之后则要逐渐得减少媒介语的使用,汉语也可以加快语速,增加语法难度,直到完全采用正常汉语教学。同时,老师的语言也应该是让人感到温馨、亲切、风趣的。
四、总结
总之,我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学生特点,创造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原则。其他的各点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的,并且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这个理念。要让外国学生做到学了之后就要应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08年。
[2]刘珣 张旺熹 施家炜: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评(上)第二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常敬字:《语境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02期。
[4]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3期。
[5]杨淑云;论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