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有开创性业绩的一代艺术大师,本名俊,后名俊卿,字昌硕,亦仓硕,号缶庐,老仓,晚号大聋,以字“昌硕”,号“缶庐”行于世,名满天下,精通诗、书、画、篆刻。
一、篆刻
吴昌硕的绘画艺术是与他少年磨石刻印的锻炼分不开的,他早年学习刻印,初师浙派,后又融合浙皖两派之长。这两派都有“师法秦汉”的主张。当时大批的钟鼎彝器都被搜集研究,石鼓、秦权、秦量、诏版、瓦当、峄山、秦山、琅琊等刻石及汉铜印等,成为临摹的对象。吴昌硕师法秦汉,发扬秦汉人敢于独造的精神,深得纯朴浑厚之趣。既能融汇前人法度,又善于变化,绝不为清规戒律所囿。能对以前各家特长融汇贯通并大胆创新,于刀笔之间突出书法意味,在对印面篆文线条变化的强调和处理上形成了刚浑一路的独特风格。他反对古印与文人印章篆刻中篆刻線条的一律光洁挺拔、回转流畅的模式。吴昌硕的篆刻在结构上不求四平八稳,在篆文线条上,他追求粗细变化,起伏顿挫,奇趣文姿,健步如飞与工巧的效果,将放纵和收敛,遵循法度和突破常规融为一体,其趣味之醇厚,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其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它的灵秀之气挥撒于书画中,又创造出一个别样的风格来,看吴老的书画仿佛可以经历名山巨川,得天地之奇气,披读万卷书籍,摄古人之精华,摆脱一切纷靡。故其章法、笔气、墨韵,无不奇特,无不饱满。概括说,也即古人常说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以开阔眼界,养胸中浩然之气之谓。更何况金石篆刻的深厚修养让他受益匪浅。
二、书法
吴老在书法方面的功力和学养与所达到的高度、成就是其绘画艺术能借古开今的重要条件。也是他绘画艺术面貌形成的主要因素。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历史十分悠久,按照一般关于书法与绘画关系的论点,书法是抽象的表现艺术,绘画是具象的再现艺术。“书画同源”说是由来已久的扩大说,其实诗书、画、印其原理是相通的。陈师曾在《论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说:“且画法与书法相通,能书者大抵能画,故古今书画兼长者多,画中笔法,与书法无异也。”多数书法家一样,吴昌硕也有长时间的临摹过程。最初时,他从颜真卿入手后再学钟繇。颜鲁公“大开大阖,气势谨严”的楷书,使吴昌硕很快就奠定了良好的书法基础。兼师钟繇之后,于颜书中掺入了秀丽的笔法,却发展了好长一段时间。因此他自称“学钟太傅三十年”,恐非夸张之词。接着又学行书,取法自王铎、欧阳询、米芾等三家。在许多明末清初书法家里,喜爱写难懂古字的王铎,对于好以古语累积成书的吴昌硕,两人在性格上确有许多共通之处。又将之与欧阳询、米芾书法融为一炉,于是“气象森严,清劲秀拔”兼而有之。
三、绘画
吴昌硕从事绘画是接近中年才真正开始,也正是因为有篆刻与书法的功力,其绘画面貌格高韵古,元气淋漓,动人心魄,使观者为之心壮。王森然在《吴昌硕先生评传》中说到吴老笔势矫健蓬勃焕发,令人气壮。在吴昌硕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以梅花为题材的画最多,他一生爱梅、画梅、咏梅,他在一首咏梅诗中写道:“十年不创香雪梅,梅花忆我找忆梅。何时买掉香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同时又由于他“以作书之法作画”,所以他画梅花时,常见有大篆或草书的笔法出现于枝干的笔划里。在一幅“梅花”的题款上,他道:“山妻在旁忽赞叹,墨气脱手椎碑同,蝌蚪才苔隶枝干,能识者惟斯与甾。”在沈公周书来索画梅一首诗里写着”蜾扁幻作枝连蜷,圈花着枝白璧园。是梅是篆了不问,白眼仰看萧寥天。”诗句里提到的“椎碑”和“隶枝干”,显然就是吴昌硕书法的化身。他那苍拔浑劲的篆隶运笔下出现的梅树枝干,从具象的角度看时,还是它带有梅的形象,若从抽象的角度去看,不论是枝还是干又都具有书法的意趣和神理,因而他才说:“是梅是篆了不问。”充分看出了绘画与书法之联系。
一、篆刻
吴昌硕的绘画艺术是与他少年磨石刻印的锻炼分不开的,他早年学习刻印,初师浙派,后又融合浙皖两派之长。这两派都有“师法秦汉”的主张。当时大批的钟鼎彝器都被搜集研究,石鼓、秦权、秦量、诏版、瓦当、峄山、秦山、琅琊等刻石及汉铜印等,成为临摹的对象。吴昌硕师法秦汉,发扬秦汉人敢于独造的精神,深得纯朴浑厚之趣。既能融汇前人法度,又善于变化,绝不为清规戒律所囿。能对以前各家特长融汇贯通并大胆创新,于刀笔之间突出书法意味,在对印面篆文线条变化的强调和处理上形成了刚浑一路的独特风格。他反对古印与文人印章篆刻中篆刻線条的一律光洁挺拔、回转流畅的模式。吴昌硕的篆刻在结构上不求四平八稳,在篆文线条上,他追求粗细变化,起伏顿挫,奇趣文姿,健步如飞与工巧的效果,将放纵和收敛,遵循法度和突破常规融为一体,其趣味之醇厚,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其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它的灵秀之气挥撒于书画中,又创造出一个别样的风格来,看吴老的书画仿佛可以经历名山巨川,得天地之奇气,披读万卷书籍,摄古人之精华,摆脱一切纷靡。故其章法、笔气、墨韵,无不奇特,无不饱满。概括说,也即古人常说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以开阔眼界,养胸中浩然之气之谓。更何况金石篆刻的深厚修养让他受益匪浅。
二、书法
吴老在书法方面的功力和学养与所达到的高度、成就是其绘画艺术能借古开今的重要条件。也是他绘画艺术面貌形成的主要因素。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历史十分悠久,按照一般关于书法与绘画关系的论点,书法是抽象的表现艺术,绘画是具象的再现艺术。“书画同源”说是由来已久的扩大说,其实诗书、画、印其原理是相通的。陈师曾在《论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说:“且画法与书法相通,能书者大抵能画,故古今书画兼长者多,画中笔法,与书法无异也。”多数书法家一样,吴昌硕也有长时间的临摹过程。最初时,他从颜真卿入手后再学钟繇。颜鲁公“大开大阖,气势谨严”的楷书,使吴昌硕很快就奠定了良好的书法基础。兼师钟繇之后,于颜书中掺入了秀丽的笔法,却发展了好长一段时间。因此他自称“学钟太傅三十年”,恐非夸张之词。接着又学行书,取法自王铎、欧阳询、米芾等三家。在许多明末清初书法家里,喜爱写难懂古字的王铎,对于好以古语累积成书的吴昌硕,两人在性格上确有许多共通之处。又将之与欧阳询、米芾书法融为一炉,于是“气象森严,清劲秀拔”兼而有之。
三、绘画
吴昌硕从事绘画是接近中年才真正开始,也正是因为有篆刻与书法的功力,其绘画面貌格高韵古,元气淋漓,动人心魄,使观者为之心壮。王森然在《吴昌硕先生评传》中说到吴老笔势矫健蓬勃焕发,令人气壮。在吴昌硕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以梅花为题材的画最多,他一生爱梅、画梅、咏梅,他在一首咏梅诗中写道:“十年不创香雪梅,梅花忆我找忆梅。何时买掉香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同时又由于他“以作书之法作画”,所以他画梅花时,常见有大篆或草书的笔法出现于枝干的笔划里。在一幅“梅花”的题款上,他道:“山妻在旁忽赞叹,墨气脱手椎碑同,蝌蚪才苔隶枝干,能识者惟斯与甾。”在沈公周书来索画梅一首诗里写着”蜾扁幻作枝连蜷,圈花着枝白璧园。是梅是篆了不问,白眼仰看萧寥天。”诗句里提到的“椎碑”和“隶枝干”,显然就是吴昌硕书法的化身。他那苍拔浑劲的篆隶运笔下出现的梅树枝干,从具象的角度看时,还是它带有梅的形象,若从抽象的角度去看,不论是枝还是干又都具有书法的意趣和神理,因而他才说:“是梅是篆了不问。”充分看出了绘画与书法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