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成长在课堂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ye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新课改的进程。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
  
  《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它有利于开启思维的大门,克服学生的迷信和盲从,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首先让学生们看着标题想象自己就是“诺曼底”号的船长,设想船遇难时将会如何做?然后看文中的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做的,并作以比较,说明不同做法的原因。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纷纷畅所欲言,积极读书探究,并在一起探讨交流,表现得兴致勃勃。有的非常钦佩哈尔威船长,认为自己会和哈尔威船长一样献身于大海;而有的同学认为哈尔威船长最后的牺牲不值得,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救助大家的同时要力求自保,这样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这样教学中既引导学生探究了文中人物的高大形象,又在学生脑海中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形象,自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科学家因为有了想象力,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在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教师在黑板上划一条,问学生看到这条曲线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是大海的波涛,有的说是房檐,有的说是方便面,有的说是蛇、绳子……想象力真是丰富多彩。在教《春》时,鼓励学生在听读文章时,要想象眼前是一幅幅春的美妙画面。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即思考问题要多元化。不要“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美国实业家罗吉尔·冯·奥赫曾在《创造学思想录》中说,“寻找新思想、新观念最好的方法,是得到大量的想法,绝不要在刚刚找到第一种正确方案时就止步,要继续寻找其他的答案。没有什么比你只有一种答案更危险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多元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如根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课的学习,我尝试布置训练学生多元思维的练习题。让学生想“1+1=?”这个问题。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便得出不同的精彩答案:有的认为等于1,因为一堆沙子再加上一堆沙子,还是一堆沙子;有的认为等于2,因为一个苹果再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有的认为1+1=王……就这样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探究问题的答案,既训练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又点燃了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
  
  四、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在新课标中就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才能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如在教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时,让学生根据这两篇文章自由提出疑问:有的同学就提出不同时代的作家写同一事物,为什么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一问题就提得相当有深度。也有的同学提出看待同一事物究竟用什么态度……这些问题的提出真的让老师很吃惊。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还给学生发问的空间,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五、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课堂情境
  
  萧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而且合作时学生间还会相互启发,能够活跃思维、集思广益,使认识升华得到新的认识。这一活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学中,我常将全班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各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使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说理性的课文,如《说勤奋》、《学会合作》、《谈礼貌》等。这些课文中阐述的道理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小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说理性很强的文
近几年来,中考记叙文考试题型上看,多以主观题型出现,又以填空、简答、补写、赏析等形式占主导,开放性、多元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中考试卷上也反映得比较明显。这样试题思维含量大,答案灵活,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提倡多角度、开放性的思考问题,适合学生展现独特个性和特长。  做好记叙文阅读题,首先要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常识,并且做题时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做好阅读题的方法。  1.积
早在学生时代,就偏爱唐诗宋词,那种或激越、或狂放、或辛酸、或遗憾的美常常使我抚卷深思,陶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层次的提高,所读古代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也愈来愈深刻地体会到: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放眼当今文言文教学,这种美的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讲究程序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目前。学生高考作文中材料老套或雷同。追根溯源。恐怕是课外阅读太少或者我们的学生缺乏个性化阅读造成的。
一、语文阅读教学呼唤生命主体的回归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语文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教学质量的高低都取决于阅读教学。所以。广大语文教师都十
宁夏位于西部经济大区域和黄河经济协作区的交集之中,在这两大经济板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十分重要.宁夏应该依托经济发展焕发出来的优势,即流通业内在发展动力强的产业特点,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因为作品将寻常景象写得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对官场之厌恶、对自然之挚爱,流露了真实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思想。所以成为世代传诵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因于平淡中见淳美且语言含蓄、意在言外。所以引起无数后人对人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重新思考而成为千古名句。尤其“悠然”一词,因精当表现作者的闲适、自在和不经意更被历代文
当前.减负增效是“热点”.江苏常州又是减负“热区”。怎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呢?张庆教师说:“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就是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根本规律;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就
政治合法性与道德领域及其建设紧密相连,这主要表现在,价值认同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思想前提和基础,责任伦理对政治合法性的构建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同时,道德因素也在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