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新课改的进程。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
《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它有利于开启思维的大门,克服学生的迷信和盲从,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首先让学生们看着标题想象自己就是“诺曼底”号的船长,设想船遇难时将会如何做?然后看文中的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做的,并作以比较,说明不同做法的原因。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纷纷畅所欲言,积极读书探究,并在一起探讨交流,表现得兴致勃勃。有的非常钦佩哈尔威船长,认为自己会和哈尔威船长一样献身于大海;而有的同学认为哈尔威船长最后的牺牲不值得,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救助大家的同时要力求自保,这样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这样教学中既引导学生探究了文中人物的高大形象,又在学生脑海中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形象,自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科学家因为有了想象力,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在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教师在黑板上划一条,问学生看到这条曲线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是大海的波涛,有的说是房檐,有的说是方便面,有的说是蛇、绳子……想象力真是丰富多彩。在教《春》时,鼓励学生在听读文章时,要想象眼前是一幅幅春的美妙画面。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即思考问题要多元化。不要“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美国实业家罗吉尔·冯·奥赫曾在《创造学思想录》中说,“寻找新思想、新观念最好的方法,是得到大量的想法,绝不要在刚刚找到第一种正确方案时就止步,要继续寻找其他的答案。没有什么比你只有一种答案更危险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多元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如根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课的学习,我尝试布置训练学生多元思维的练习题。让学生想“1+1=?”这个问题。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便得出不同的精彩答案:有的认为等于1,因为一堆沙子再加上一堆沙子,还是一堆沙子;有的认为等于2,因为一个苹果再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有的认为1+1=王……就这样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探究问题的答案,既训练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又点燃了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
四、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在新课标中就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才能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如在教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时,让学生根据这两篇文章自由提出疑问:有的同学就提出不同时代的作家写同一事物,为什么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一问题就提得相当有深度。也有的同学提出看待同一事物究竟用什么态度……这些问题的提出真的让老师很吃惊。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还给学生发问的空间,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五、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课堂情境
萧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而且合作时学生间还会相互启发,能够活跃思维、集思广益,使认识升华得到新的认识。这一活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学中,我常将全班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各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使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一、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
《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它有利于开启思维的大门,克服学生的迷信和盲从,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首先让学生们看着标题想象自己就是“诺曼底”号的船长,设想船遇难时将会如何做?然后看文中的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做的,并作以比较,说明不同做法的原因。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纷纷畅所欲言,积极读书探究,并在一起探讨交流,表现得兴致勃勃。有的非常钦佩哈尔威船长,认为自己会和哈尔威船长一样献身于大海;而有的同学认为哈尔威船长最后的牺牲不值得,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救助大家的同时要力求自保,这样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这样教学中既引导学生探究了文中人物的高大形象,又在学生脑海中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形象,自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科学家因为有了想象力,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在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教师在黑板上划一条,问学生看到这条曲线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是大海的波涛,有的说是房檐,有的说是方便面,有的说是蛇、绳子……想象力真是丰富多彩。在教《春》时,鼓励学生在听读文章时,要想象眼前是一幅幅春的美妙画面。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即思考问题要多元化。不要“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美国实业家罗吉尔·冯·奥赫曾在《创造学思想录》中说,“寻找新思想、新观念最好的方法,是得到大量的想法,绝不要在刚刚找到第一种正确方案时就止步,要继续寻找其他的答案。没有什么比你只有一种答案更危险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多元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如根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课的学习,我尝试布置训练学生多元思维的练习题。让学生想“1+1=?”这个问题。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便得出不同的精彩答案:有的认为等于1,因为一堆沙子再加上一堆沙子,还是一堆沙子;有的认为等于2,因为一个苹果再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有的认为1+1=王……就这样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探究问题的答案,既训练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又点燃了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
四、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在新课标中就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才能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如在教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时,让学生根据这两篇文章自由提出疑问:有的同学就提出不同时代的作家写同一事物,为什么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一问题就提得相当有深度。也有的同学提出看待同一事物究竟用什么态度……这些问题的提出真的让老师很吃惊。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还给学生发问的空间,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五、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课堂情境
萧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而且合作时学生间还会相互启发,能够活跃思维、集思广益,使认识升华得到新的认识。这一活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学中,我常将全班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各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使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