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推进公平与注重质量并重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gu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国仁——
  “普及”助推教育公平
  朱国仁,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员。
  《教育》记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被历史性地写入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我国现阶段,为何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一历史目标?
  朱国仁: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基本解决了教育短缺和“有学上”的问题,基本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但是,在满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人们对“上好学”的需求逐渐高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大国及人才强国战略,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加强烈,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问题凸显。同时,与国际比较,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本强国,需要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更加重视教育质量。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切实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教育需求,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将成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教育》记者: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区域、地域间不公平表现在哪些方面?
  朱国仁: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很突出。城乡、区域、校际、不同收入家庭子女之间和特殊群体之间的差距还比较突出,特别是贫困地区和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农村留守儿童和随父母进城务工随迁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还比较严重、城市择校热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农村儿童向城市学校聚集造成乡村学校学额不足、乡村教育式微,而城市学校拥挤超员现象严重等,都将是“十三五”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十三五”时期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建档立卡的家庭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目的就是要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和不同群体义务教育的差别,加大对高中乃至各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推进教育机会均等,使所有受教育者不因家庭经济原因影响平等获得教育和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记者:在普及高中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朱国仁:我国每年有200万左右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阶段学校而流入社会。这些孩子大都分布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及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吸引和鼓励更多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的结构,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有利于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需要和促进就业的要求。通过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既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目的地引导初中毕业生接受相关专业如涉农专业等的教育,也为原来不能升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农村初中毕业生提供接受高一级教育和未来就业的机会与出路。所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采取不同形式的免除学杂费的措施,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新举措,也是五中全会公报中的一大亮点。
  王烽——
  “普及”并非延长义务教育
  王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理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记者:普及高中教育并逐步实现免费,是否意味着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王烽:一些舆论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领会”为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这是带有善意的误读。说它善意,因为这传递出社会舆论期望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而说其误读,因为这应该是“两个概念”。义务教育的特点除了普及性外,还包括免费性和强制性。
  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早已有之。在2010年制订教育规划纲要时,这一议题就引起舆论关注。当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建议,包括向上延长至高中教育,向下延长至学前教育(把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后来正式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并没有提及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我国的国情还不允许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当前的任务是办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教育》记者:普及高中教育,对提升中职还存在哪些难题?
  王烽:学生初中毕业后就有了选择权,但按照现有中考招生模式,分数高的可以升入高中,而分数低的将面临该去中职还是不上学的选择。有一些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质量并不好,对学生找工作和工作收入的帮助并不大,这就导致一些初中毕业生放弃深造,而直接当学徒、就业。
  因此,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关键一点在于要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职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发展是提高中职吸引力的关键;部分地方学校已在实行高职、中职贯通培养,包括打通学历通道,中职生可参加技能型高考(精品课)进高职校,或应用本科,有的还创新模式“中职+本科”,这样增加中职的吸引力。
  《教育》记者:既然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读中职,为什么不实行高中后分流?
  王烽: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教育结构必须服从人才结构。从人才结构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现状分析,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虽已达到42.89%,但区域发展不均衡。有关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占高中阶段教育比例低于40%的有21个省份,低于30%的有3个省份,普职不均衡是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因素。
  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大体相当,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都需要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重点。“十三五”期间,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有效整合高中阶段教育各类资源,优化调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布局,把高中阶段教育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霍益萍——
  尽快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霍益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记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之后,各地预计会出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霍益萍:目前,中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生均公用经费偏低甚至下拨不到位,高中学校基本上是收入靠财政、建设靠借贷、维持靠收费;东、中、西部地区普通高中生均校舍面积、信息化水平、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均存在明显差距,其中,仪器配置水平区域差距最为明显,大班额现象非常严重。中西部县镇级高中成为大班额的主要集中地。
  建议国家尽快建立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供给,化解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债务,建立和落实高中阶段学校建设标准、学费缴纳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等,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真正落实政府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中的责任。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共享发展”,更是我国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在教育层面上所作出的公共政策调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短板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
  《教育》记者:在农村,教育除了经济原因,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农村学生选择初中辍学?
  霍益萍:除了经济原因,就是机会成本问题。事实上,城乡学生高中入学率极不均衡,85%的城市学生能够就读高中,而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仅为40%。甚至在贫困农村地区,63%的学生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的高中教育。教育是在为市场输送多样化人才。步入“互联网+”时代,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不断升高,求职竞争更加激烈,对于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创新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司各特·罗泽尔看来,中国农村仅40%的高中入学率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说,中国的普通劳动力至少需要高中同等学力,方能满足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基本技能要求。在欧洲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所占比例都超过了50%,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更超过了70%。但在我国,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职业教育被冷落的情况由来已久,这也正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所要补齐的短板。
  《教育》记者:普及高中教育后,师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霍益萍:经过多年努力,高中师资学历达标率有明显提升,但尚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学校扩招后,教师缺编现象非常严重,教师结构性短缺现象严重,教师专业能力亟待提高等。
  国家应在教师培养、教师编制核定、教师任用与薪酬、教师工作时间、教师培训制度和体系建设方面,作出规定,下达指导性意见。同时,建立编制,定期核定和动态调整管理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重点加强普通高中英语、生物、地理、通用技术、音体美专任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配备;打破现有教师培训的政府垄断,发挥第三方专业队伍在高中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建立中职学校教师进入行业企业实践机制,加快“双师型”和技能型教师培养,尽快形成一支能适应普及后的高中教育需求的师资队伍。
  熊丙奇——
  “普及”关键在中职
  熊丙奇,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
  《教育》记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仅有两字之差,基本普及和普及之间有多大的差别?
  熊丙奇:《2015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最近发布: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03年仅为43.8%,而2014年已达到86.5%,提升了近一倍。但全会的精神是要在目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目标是90%。
  全会提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还有很多人陷入另一种误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实际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更注重普高和中职的协调发展,更注重教育的质量。在当下,更要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根据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57万所,比上年减少548所;招生1416.36万人,比上年减少81.1万人,在校学生4170.65万人,比上年减少199.27万人。这种减少,有适龄学生减少的原因,也有吸引力的问题。而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吸引力问题,主要体现在中等职业教育。统计显示,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9.76万人,比上年减少55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76%。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万人,比上年减少167.6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
  《教育》记者:我国一直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尽管如此,中职教育的吸引力还是再减弱,原因是什么?
  熊丙奇:2008年,中职招生规模已和普高招生规模持平,但是,中职规模的扩大,并非中职教育真实吸引力的反映,而是行政部门调整招生计划的结果——一些学生无法进普高,才无奈选择中职。而随着生源减少,其中的问题便暴露出来。总体看来,中职缺乏吸引力,不是因中职就业“不好”,而是由于以下方面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中职办学缺乏特色,质量不高。很多人说,中职毕业的学生都能找到工作,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所以中职教育质量高。其实,这是只看就业数据,不看就业质量的误读。找到工作是因为各地存在招工难、用工荒,换句话说,就是不读中职,初中毕业生去做劳务工,照样不愁工作。中职早期,以“包工作”来吸引生源,那时候劳动力过剩,就业机会少。为了解决用工荒,有的学校把学生招来之后就送去顶岗实习,根本没学到多少技能,教育部曾反复强调禁止在低年级阶段送学生去实习,可时常还是有学校违规,不办学而是把学校作为劳务中介。只有给学生货真价实的教育,让学生学到过硬的技术,提高就业品质,才能吸引更多学生,这也是我国发展中职教育,培养现代技工的要求。第二个原因是中职地位不高,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眼中还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甚或说是“差生”才选择的教育,就连教师,对中职的认同度也不高。   《教育》记者:您认为中职教育如何才能增强吸引力?
  熊丙奇:我国针对中职生推出了国家助学金制度,面对农村生实行中职免学费政策,这次全会也进一步提到要逐步分类推进中职免学杂费,这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要真正提高中职吸引力,必须在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办出特色、高质量,以及进一步消除学历歧视,改变人才评价、使用中的唯学历论下工夫。另外,针对目前的中职教育困境,国家有必要探索尝试举办综合高中,在综合高中既上学术性课程,又上技能型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以改变目前学生过早分流,制造普高和中职分离的问题,由此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曾天山——
  发展目标并非一蹴而就
  曾天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教育》记者:当前的社会经济状态,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人才?
  曾天山:“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优势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一是满足人民群众“能上学、上好学、多上学”的愿望,通过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受教育者脱贫致富能力,打破代际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二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克服人力资源提升的“瓶颈”,培养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创新性国家建设,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是适应国际教育竞争的新挑战,我国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整体处于世界中上水平,多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但高中阶段教育还是一大短板,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至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刚过10年,从业人员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而发达国家大多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
  《教育》记者:如何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优质、高位普及,而不是满足于数量上的普及?
  曾天山: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并非一蹴而就。只有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破解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难题。这就需要坚持中职和普通高中教育分类发展,两翼齐飞,比例大体适当,不可偏废;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快发展服务农村的中职教育,改善近千所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集中连片地区;公办民办并举,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渠道为辅的新机制,积极扶持民办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开放办学,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质量并重,通过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王旭明在2015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时下,特别流行在微信里给孩子或学校获得某项荣誉拉票。有的家长在自己的朋友圈持续数日发微信为孩子拉票;还有学校为了评比名次要求家长必须为学校微信投票,并让老师监督;甚至,还有的家长因微信投票没完成老师下达的指标,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等,不一而足。为给孩子或学校获得某种莫须有的荣誉,竟然如此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这不是在育人,而是在反教育,是一种负育人
期刊
施经在2015年11月13日《南方日报》撰文指出:近日,有人呼吁语文教学不应该“齐刷刷”,“应允许答案不标准”。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唯标准化”倾向,的确已久遭诟病,但恐怕也不能得出“标准化”教育需一并废除的结论。  我们能理解一些批评者的意见,比如按照普通话标准,“拿腔拿调地朗诵”同“学生的自然表达的习惯”可能并不协调;但是,且不论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表达习惯”,关于朗诵的事情,为何不先问问
期刊
希米·康在2015年11月20日《文汇报》撰文指出:身为父母究竟该培养孩子的什么技能呢?10年前,200多所大学和公司共同做了一项研究: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包括创造力、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感知能力。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就是适应力,这才是家长最需要培养孩子具备的能力。这也是现在大学最青睐的一种能力。我们如何培养具有这样的适应力的孩子呢?这就是笔者所说的“海豚式”育儿。  作为“海
期刊
韩国教育部日前发布《扩大吸引外国留学生方案》,包括加大力度吸引优秀大学留学生、积极为地方大学吸引优秀留学生、为吸引留学生提供支援和构建基础三大政策。为此,韩国教育部正在推进“高等教育法执行令修正案”,计划从2016年开始允许学校为外国留学生开设三类“特别产业”专业。据了解,“外国人特别教育课程”共分为三类:首先,开设IT、汽车、造船、核能、国际市场营销等对留学生在韩国就业或回本国就业有利的“特别产
期刊
10月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成立国家青少年组织“俄罗斯学生运动”。根据总统令,成立这一新组织的目的是完善俄青少年培养领域的国家政策,推动青少年以俄社会特有的价值体系为基础形成个性。俄联邦青年署将代表俄联邦作为“俄罗斯学生运动”的创立者。根据组织章程,“俄罗斯学生运动”最高管理机构是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根据该组织协调委员会的决定召开。领导协调委员会的是主席及两位共同主席,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期刊
据澳洲《时代报》11月13日报道:为澳大利亚实习生维权的组织“澳洲实习生协会”发布报告称,在长达45天的实习期内,如果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的话,那么实习生应该能得到5913元的报酬;但近九成的实习生在实习期却得不到报酬,或者薪水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劳动法规定,澳洲雇主故意克扣实习生工资的,属于违法行为,除非这项实习工作是为了换取学生在校的学分。然而报告指出:有503个受访者或60%的实习生表示,他
期刊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唐永珍,自1998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历任班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先后获“赣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优秀教研员”,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指导一线教师及学生在全省教学比赛中获奖。  不断完善自己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
期刊
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了解并感悟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任务。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孩子们越来越热衷于西式文明,喜欢信息快速更迭的高科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日渐淡薄。为此,有必要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和培育,让学生从深厚、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提升内涵。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与尝试,谈一谈在传统文化渗透方面的教学心得。  营造
期刊
“孩子进入深圳市教育幼儿园深云分园3个月,进步是明显的。孩子3岁前是爷爷奶奶帮忙照料,能包办的事情,老人家都包办了。今年我这个做妈妈的才正式接管孩子,相对一直由父母带大的孩子,宝贝规则意识相对弱些。来到深云园,班级是混龄的,大小年龄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做游戏,宝贝喜欢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因为他们懂得多,新鲜事情也知道得多,自然就会粘着大哥哥大姐姐。这里的孩子是亲切的、友好的,因此孩子成长进步也是明显
期刊
儿童文学理论家彭懿指出:“阅读图画书,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力,发展情商和智商……能够激发孩子突破时空限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听、读故事的过程中,孩子还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了解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人类情感。”低年级学生喜欢探究,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据此,笔者以美国著名图画书作家和插画家彼得·布朗的绘本故事《老虎先生来撒野》为例展开教学,引领孩子们一步步走近故事,领悟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