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不仅在学科教育中,而且在整个德育教育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为实现思想品德课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思+想品德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 有效教学 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中,思想品德课肩负着举足轻重的任务。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年的老师,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展开了对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实验研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本文从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实施有效教学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展现学生总体能力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正确的师生观,也就是能不能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根据自己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现学生总体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
首先,以学生自主合作为模式,构建思想品德教学的新型课堂。在我的思想品德的整个课堂上有学生展示、自主合作、问题探究、课后感悟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互相提出不足之处,并让展示的同学谈谈自己展示后的感悟,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展示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虽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活跃的气氛要掌控有度,要限制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展示自己最精华的部分,这样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广阔的讨论时间和思考空间。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少讲但要精讲,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自己的优势鼓舞带动其它学生,这样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要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二、关注学生发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立足之本,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之所在。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文中,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知识建构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作为思想品德的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首先,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微观环境,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是学生的生存条件。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有的人成了大科学家、甚至政界伟人,对儿时的启蒙教师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这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其次,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好,学生喜欢这个教师,进而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师生关系差,学生讨厌、不喜欢这个教师的教学科目。同时,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想听其课,想发言,积极思考,自觉完成作业。最后,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自我评价。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情绪。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在心情压抑时思维是混乱的、无序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不压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教师是学生的重要评价人,爱学生,让学生做事,学生会认为是老师喜欢他、信任他,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而那些永远得不到教师关注的学生是自卑的,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作为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多元化评价标。学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一名教师优秀与否的,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是否对这一门课感兴趣。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质的飞跃;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够顺利开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有效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是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奋斗目标。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更加强调课堂的有效教学,即如何为师生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探讨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改变了传统课堂说教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合作式、导读式等。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既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功能。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关于素质教育的指导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在教学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适于学生成长的素质教育新模式。这样,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思想品德 有效教学 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中,思想品德课肩负着举足轻重的任务。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年的老师,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展开了对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实验研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本文从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实施有效教学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展现学生总体能力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正确的师生观,也就是能不能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根据自己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现学生总体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
首先,以学生自主合作为模式,构建思想品德教学的新型课堂。在我的思想品德的整个课堂上有学生展示、自主合作、问题探究、课后感悟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互相提出不足之处,并让展示的同学谈谈自己展示后的感悟,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展示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虽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活跃的气氛要掌控有度,要限制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展示自己最精华的部分,这样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广阔的讨论时间和思考空间。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少讲但要精讲,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自己的优势鼓舞带动其它学生,这样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要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二、关注学生发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立足之本,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之所在。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文中,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知识建构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作为思想品德的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首先,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微观环境,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是学生的生存条件。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有的人成了大科学家、甚至政界伟人,对儿时的启蒙教师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这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其次,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好,学生喜欢这个教师,进而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师生关系差,学生讨厌、不喜欢这个教师的教学科目。同时,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想听其课,想发言,积极思考,自觉完成作业。最后,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自我评价。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情绪。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在心情压抑时思维是混乱的、无序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不压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教师是学生的重要评价人,爱学生,让学生做事,学生会认为是老师喜欢他、信任他,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而那些永远得不到教师关注的学生是自卑的,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作为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多元化评价标。学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一名教师优秀与否的,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是否对这一门课感兴趣。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质的飞跃;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够顺利开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有效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是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奋斗目标。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更加强调课堂的有效教学,即如何为师生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探讨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改变了传统课堂说教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合作式、导读式等。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既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功能。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关于素质教育的指导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在教学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适于学生成长的素质教育新模式。这样,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