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应注重细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mkk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市板桥中学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中央集权制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重点。教材编写者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出发,在教材的结构选材等方面为我们勾画出了两条清晰的线索,即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梳理这两条线索的过程是简单化的,忽略了历史细节,并且这些线索本身是有问题的。
  【关键词】中央集权制度细节线索政治运作
  
  中国传统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部分便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它凝结了古人治国的政治智慧,也给今天的政治建设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以及启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历史必修一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制定了4个学习要点,其中3个要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演变,每个学习要点对应安排1个学时,中央集权制度是这个专题的教学重点。教材编写者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出发,在教材的结构选材等方面为我们勾画出了两条清晰的线索,即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到:“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有关中央集权制度教学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到很多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基本线索等,教学难度较大。人教版历史必修Ⅰ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涉及到的具体知识要点很多。教师在这三课的教学活动中致力于线索的梳理,从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导入部分就利用“秦朝政府的组织”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接下来对各朝代中央行政机构的变化以及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分析评述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引导学生得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这个结论,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明清两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没有详细说明,只在“历史纵横”中提到了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因此教师按照第一条线索的发展脉络偏重于强调明朝以后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消失,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两个结论。这是大的线索,还有小的线索即选官制度变化方面的,对于中央集权制度而言,选官制度实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这样的教学思路无可厚非,对于专题教学来说,专题线索是至关重要的,而让学生掌握这些线索就显得更为重要。
  其实这些线索本身是有问题的,例如有学者认为“自秦以来的君主专制似乎呈现一个U型发展趋势,两头强,中间减弱;君权与相权相辅成治,安定、发展时期大抵如此。”“帝制两千年的社会形态与政治制度呈现出了重大曲折,并不是直线进化的。”“从形式上来看,明清君主集权似乎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这一制度,又由分区察举,演进到按照户口比例分配,制为定额。那时是郡国满二十万户的得察举一孝廉,由是孝廉只成为一个参政资格的名称,把原来孝子廉吏的原意都失去了。最后又由郡国察举之后,中央再加上一番考试。这一制度,于是会和有教育、行政实习、选举与考试至四项手续而始达于完成。”这样看来,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两条线索以及选官方式变化的线索都简化了历史史实,历史真实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其次,分析这些线索的过程存在问题。仅从相权的分割以及废除宰相的角度来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合理吗?正如我们能说因为某一个国家落后所以另外一个国家强大吗?这样的分析很容易使学生最终只会产生这样一种认识即丞相位高权重,对君权产生了威胁,所以皇帝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必须不断地削弱相权。这样的认识并没有错,但是否有些狭隘呢?皇帝岂不是成了专权的代名词?皇帝把一切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岂不是无所不能近乎神?教科书的编排似乎也有此意,例如第4课的引言部分的材料有这样一段话:“胡惟庸的恣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挑战,最终招杀身之祸。”教师通常是利用这段材料来分析“罢丞相”的直接原因是丞相胡惟庸骄横专权,接着教师再提供第二段材料“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分析罢丞相的根本原因是相权过大,威胁皇权。在这个问题上,吴宗国教授的观点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视角:“明朝君主集权的加强,是在政府各个部门,主要是六部的职能和权力扩大和整个政治运作高度程式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否可以从政府的行政效率这个层面来理解吴教授的观点呢?有作为的皇帝关心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权力得失,还有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及自己的行政倾向和方式能否得到拥护、贯彻和落实,这实在是维持庞大的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方面。唐太宗就说过:“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皇帝凡事都要亲历亲为、大事小事都要做出决断,这究竟反映了君主专制的本质还是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不够完善呢?从这个角度让学生来重新审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这条线索,是不是更加客观更加人性化呢?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C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这说明高考的命题视角也投向了“行政效率”而不是“皇权独尊”。可惜2007年1月第3版的人教教材在第3课“君主专制的演进”这个子目中没有出现“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中央机构办事效率”这些字样。
  第三,忽视了“细节”和“特点”、“影响”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对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发展趋势两条线索的梳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的要求,那么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则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要求,这三个问题是新课标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要重点关注的。《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在“史论共享”中对这三个问题分别做了详细表述,笔者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史论共享”强调的是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教学中还需补充对当时的影响;强调了君主专制加强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主要是起消极影响,教师还应分析其在封建社会前期的积极影响。
  结语
  “历史的魅力在于细节,忽视了史实,忽视了历史细节,只有解释和观点,史实就变得枯燥无味;缺乏情境与趣味的课堂对学生就没有吸引力。”过去,由于受传统教学价值观的影响,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该传授的知识”能够顺利地传授给学生,忽视了人文学科注重价值引导的特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何成刚、夏辉辉.历史新教材政治史内容比较与启示——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内容为例
  [3]杨念群.为什么要重提 “政治史"研究
  [4]任世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目标与内容选择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事业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加之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人们的思想正发生明显变化,过去形成的传统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适用性逐步降低.社会各界对于新型管理方式的追求
(新郑市第二中学河南新郑451100)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地理知识,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地理思想与地理思维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因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地理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
(毕节市七星关区水箐中学贵州毕节551701)    【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倡导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展与探索,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压抑,影响了其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研
(盘县第八中学贵州盘县553537)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服务在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写入政治报告。这不仅为社区服务的大发展提供了良
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明确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是国家实行有效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国民经济的核心也开始由原有的重工业调整升级为服务业。服务业正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社会劳动就
(清流县第一中学福建清流365300)    【摘要】高中数学存在大量的“经验操作型”教师,他们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对自己教学进行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难以适应新课改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经验操作型”教师向“反思学者型”教师过渡是新课改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再反思,提出了高中数学反思的三个方面与四个视角,对于高中数
(盘县第八中学贵州盘县553537)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
(钦州市大寺中学广西钦州535028)    【摘要】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愈发重要。本文结合新的课程改革,归纳了培养兴趣的互动性、差异性、发展性、激励性和针对性等原则,提出培养学习兴趣应分有趣、乐趣、情趣和志趣四步走的策略,提倡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兴趣培养    爱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