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红豆也相思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_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也没见过这样小而有味道的浆果了,它的酸和酸中那点难以形容的香甜,简直难以比拟,这味道曾长久徘徊在我童年的梦中。母亲说我一岁多离开大同的时候,邻居家的姐姐送了我一枝酸溜溜,但它是什么味道、什么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酸溜溜学名叫沙棘,在我的故乡,棘就是长满了刺的山枣棵子,沙棘又是什么样的呢?
  十几年后终于圆了一个梦,我见到了酸溜溜,也尝了一下,但它这么不起眼、这么酸,简直太让人失望了。话还没出口,记忆里一种埋藏了很久的味觉被突然唤起,仿佛我一直在等待着这种重逢。后来有一天,家里人采了许多酸溜溜,加了白糖熬了一大瓶汁,我真正认可酸溜溜是不错的东西。于是决定上山看看整棵的沙棘是什么样。翻过几个黄土岗,我真看到了一小片沙棘林,当时已经是深秋,沙棘的叶子灰绿稀疏,而密密的小果子幾乎完全把叶子挤没了,果粒攒在一起,简直就是些小小的玉米穗子。果实有的橘黄,有的整株稍微偏一点红,这些小果子是晶莹的,吹弹可破,要单独摘下一粒简直不可能,往往是沾一手汁水,还可能被刺扎一下,所以来这里弄酸溜溜的人都拿着剪子,剪下果粒繁密的小枝,沙棘不是能让人大嚼大咽的水果,只能一点点品味,有一次冬天雪后上山,看到红红的沙棘果在雪的覆盖下半吐半露,珊珊可爱,这时的小颗粒也有了硬度,摘下一颗也不难了,放在嘴里酸甜凉爽,心想这大概就是仙丹吧。
  高二的时候学校让每人捐一包种子支援大西北的绿化,我首先想到了沙棘。那个周日全家出动,最后仅收获了一信封种子,沙棘的种子太小,也太难剥离干净,但父母一致支持我的选择,认为沙棘一定会在大西北生根,当然我们那时也不知道那里有没有沙棘。
  沙棘的营养如何呢?沙棘变红的秋冬,灌木丛下有时能看到成群的雉鸡,它们的色彩太美了,头上的一点红、脖子上绿色的光泽、长尾羽上的黑点都看得清清楚楚,它们咕咕嘎嘎地享受着小浆果的盛宴。冬天熬沙棘汁能感觉到果皮上的油性,容易皴手的人有时也顺手涂抹两下,皮肤也光润了一些。于是心里对沙棘生出一些感激,幸亏有这样的野生植物,雉鸡冬天不会饿着,人们也有了吃冰沙棘和做饮料的乐趣。
  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终不会被辜负。后来商场里有了桶装、瓶装的沙棘汁,当沙棘颗粒做成罐头的时候,我还有点替厂家发愁,这样的罐头一口气吃完还不酸掉牙?但很快我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金红的小珠子与雪梨等水果相遇,无论是色彩还是味觉都给人一个更爱生活的理由。
  外地有沙棘吗?九十年代初去九寨沟,在那里意外邂逅了沙棘,刚开始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晴,这些果子更偏浅淡、稍大而疏朗,但的的确确是沙棘,当时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那包种子,不知它们是不是在某个地方也结了果子?从沙棘饮料的出产地可以看到山西从北往南许多地方都有此物,在右玉苍头河湿地保护区它们长成了树,主干比胳膊还粗,这样的沙棘都是百年以上。当地的一座古建房梁就是一根酸刺木,那里的老人习惯把沙棘叫酸刺。
  沙棘大概是放逸、不易驯化的物种,我还没见过人工种植,其实做为绿篱和园林点缀,它完全有自己的功用和奇趣,但有时那些看似野生漫长的植物其实是最挑剔的,我往花盆里舁过野菊和山丹,二次未成,绝不再试。沙棘能保持自己那么有识别感的味道,大概就是不假人力。在有些地方秋季会看到拉着沙棘枝条的车子奔向加工厂,除了饮料之外,沙棘粉、沙棘油、沙棘蜂蜜、沙棘化妆品,链条越拉越长了。三年前在沙棘采收季我到每年都要去拍照的山沟,不见了预约的一片红,心里一惊,到了跟前只有小树桩的横断面。这样连锅端的做法,对沙棘简直是太粗暴了。
  许多人还是喜欢称它们酸溜溜,这是最感性、最直观的称呼,比学名更接地气。想起第一次把酸溜溜放进孩子嘴里时就想笑,几个月大的孩子先是无知无识地泯了一口,接着又皱鼻子又挤眼,但过了一会儿再递给他一点,并没有拒绝,只是品咂地小心了许多。五味里酸居首,中医对酸味食物的作用也有很多的阐述。“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若在先秦,酸溜溜能被早早认识,也许早就参与五味调和了。好在《本草纲目》、藏药典等对其医药功能多有记载,才让这质朴拙野的草木没被遗忘。
  吃过酸溜溜的人,写下这三个字是有条件反射的,所谓满口生津,就是这样。记得当年偷偷写了一组给父亲的诗,有几句是:
  又要开学,我又要走了
  行囊太小,你不要再装
  我只带一枝你采回来的酸溜溜
  北国红豆会给我绵长的回味
其他文献
对于无肉不欢族而言,立冬是个好时节。因为一过立冬,攒了一秋丰腴膘情的羊肉,就变得格外肥美。  时兴的羊肉吃法,自然首推一涮。一把雪亮的锋利长刀,承担着片切手工羊肉的重任。刀起刀落处,但见薄薄的肉片纷纷亮相于刀下,红润新鲜,给人一看,食欲当下已经油然而生。比起来来回回摇头机器所切的冻肉卷来,长刀切肉不但高了太多的技术含量,而且,真正入锅涮肉时,口感也会完全不同。冻肉卷切出来的羊肉片,经不住火锅滚汤的
期刊
从前的云州,不只有云朵,还有辽阔的花朵,一朵萱草,一朵金针,自由穿行在想要的生活。前者远走他乡,活出了回首的模样;后者依偎北堂,酝酿着故土的芬芳。萱草嘹亮魅惑,如晃在枝头的妖,千方百计千姿百态千娇百媚;而金针花,只怀一颗平常心,匍匐人间,稀罕了流水有意暗香款款。  我想,那时候云州的聚落,人们在采食野果之前,一定是品尝过花朵的,一步步直立一步步明亮,眼睛与心灵城池陷落,味蕾与精神荡气回肠。每每念及
期刊
从四牌楼往东,有一条街叫和阳街。沿着和阳街一直走,会看到一排新筑的木栅栏围墙,隔着围墙往里看,金光灿灿的九龙琉璃照壁屹立眼前。这便是面貌焕然一新的九龙壁景区。  新景区面积从原来的2400多平方米增加至14520平方米,拓展了九龙壁景区的旅游空间,外围也增加了停车场。步入景区,一座四合院落彰显了九龙壁独有的旅游功能,文创厅展示景区开发的系列文创产品,斗拱、木雕、砖雕、原煤雕刻、玉石、挂件、丝巾一应
期刊
灵域之美,在山——暑日斗山有积雪,在水——壶堂之水日汩汩,在峪——白羊、圣眷景各殊,在鸟——湿地鸥鸟鹤鸭鸣,在雾——或是雨后,或是风静,或在月明,或在甸顶。  赏山水之美,可在平时;游谷峪之深,亦可暇时。唯独赏雾,须待时、选时。雾是一种瞬间所在,也是一种四时难得。既有“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憾,又有“得来全不费工夫”之妙。  久居灵域,浸染了山水的清爽,融透了乡俗的淳厚,看惯了蓝天的白云,突然的一天,
期刊
陶瓷是人类生活中出现很早的器物,我们走进各地的综合博物馆或历史博物馆,总能看到几千年前古人烧制的陶瓷用品。可以说,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和陶瓷息息相关,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一种人工制造的器物像陶瓷这样与人类构成如此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陶瓷不是中国独有的器物,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瓷器的国度,也是最充分发展了陶瓷艺术的国家。因此,我们总会说中国是陶瓷的王国,陶瓷是中华文明符号之一;也会说“China
期刊
人们往往追寻诗和远方,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如诗如画的风景。广灵县的黄龙峪,可算其一。  与大同市其他县区的塞上雄浑奇崛风光有所不同,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广灵山水清灵,充满水墨之奇、自然之美,颇具灵秀之姿,西有白羊,南有圣泉,东有壶流,北有六棱,各具特色,而“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黄龙峪更是让每个走进它的人如置身奇幻秘境,既有探险之趣,又感心旷神怡。  到黄龙峪游览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去广灵前并
期刊
公元755年,经历了长安短暂的辉煌即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开始了他人生的再一次漫游,试图在山水中疗治伤痕累累的内心。他经洛阳,到梁宋,转齐州,往东鲁,至江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正是他途径秋浦(今安徽池州)时这一阶段的内心写照。  这并不是诗人第一次出走。自从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位伟大而孤傲的诗人就踏上了一条追寻理想的不归路。他曾游江陵,下岳阳,上金陵,入
期刊
我站在那棵树的身旁。一棵高大的白杨,它挺拔粗壮。  这是秋天,我听到哗哗的声音,或是簌簌的响动,有落叶从我眼前落下。我发现那棵树的周围,落叶形成一个大大的圆,以环抱的姿势匍匐在树根周围。  我抬头,白杨树枝在蓝天映衬下有着非常清晰的骨感。  树枝上有落叶正三三两两地落下来,它们似乎约好了,从同一个枝丫上,“一、二、三,跳”,一个个喊着口号,然后同时跳跃下来。这个枝丫上的落完,那个枝丫上开始落,或是
期刊
我对桥的印象,来源于出差的体验。去上海,常乘京沪快车,行进至浦口,面前是浊浪滔天的长江,必须停下来,然后将列车一节节地拆开,再用轮渡载到对岸,重新组合,这才能向上海方向迅跑。轮渡装卸需要特别精准的对接技术,容不得一丝错位。旅客一直坐在车厢里,眼巴巴地看着列车如何被分解与组合,耐心地去熬那两三个小时。后来有了南京长江大桥,列车渡江如过坦途。你会惊服,桥代表着现代文明,反映着时代特征,体现着力与美的统
期刊
深秋的秋,把拥挤的山脉,隔离、修整、粉刷……一律苍,一律黄。  风的骨头硬起来,不再和芳草纠缠不清,拿出一扫塞边的气魄,与浑暧浊昧的征战无需几个回合,便天下归一。  叶落。  簌簌,是浩大的别离,是往生的姿态,是天地间一曲荡气回肠的骊歌。咬破沙砂,走西口的哥哥呀,你莫要回头。  雁飞。  空空,是静默的忍耐,是黄河岸口纤夫的排走,不管有没有号子响,都亮成生活跋涉最壮美的标点。  山路弯弯,迂回隐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