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促使课堂有更多的动态生成,展现出一个有活力的健康课堂。
【关键词】化学教学 有效提问 内涵 实施策略
课堂提问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它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无效的、低效的提问则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那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呢?笔者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提问的适时、适度、适量、适应。
一、提问时机的适时
及时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课开始时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对话、互动,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发展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适当的问题,还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课堂节奏;课尾提问可以延续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后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或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适度——合适的难度、合理的梯度、适宜的速度
1.合适的难度
合适的难度即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简单,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挫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让大部分学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出来。例如:在《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中考复习课时,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回顾总结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比较、分析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提供给学生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等有关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及与老师的对话交流,完全可以凭借已有知识解决。这样不仅巩固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为高中教学做了一定的衔接。
2.合理的梯度
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结合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编制不同坡度的题目,多层次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接近目标,直至顿然醒悟。化学知识之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若能把所要提出的问题预先计划一下,使之有层次、有系统、且一步步深入,那么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避免梯度太大,也要避免问题过于琐碎;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适宜的速度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可提高迟钝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的多样性等。像有的教师“轰炸式”的提问法,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其实这种提问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冷静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给学生不留思考的时间,若这样也就推动不了提问的价值。
三、适量——适中的问题数量
提問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是同样不可取的。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问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甚至学生会产生怯场、厌学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的次数要适中,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要注重提问的实效,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课堂提问是否有效,最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能够促进师生对话、交流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提问,就是有效的提问。
参考文献
[1] 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高敬;毕华林.关于化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4,09:20.
[3] 沈文洁;课堂提问的适度原则[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58.
[4] 殷海华、杨丽华;《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关键词】化学教学 有效提问 内涵 实施策略
课堂提问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它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无效的、低效的提问则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那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呢?笔者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提问的适时、适度、适量、适应。
一、提问时机的适时
及时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课开始时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对话、互动,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发展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适当的问题,还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课堂节奏;课尾提问可以延续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后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或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适度——合适的难度、合理的梯度、适宜的速度
1.合适的难度
合适的难度即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简单,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挫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让大部分学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出来。例如:在《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中考复习课时,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回顾总结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比较、分析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提供给学生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等有关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及与老师的对话交流,完全可以凭借已有知识解决。这样不仅巩固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为高中教学做了一定的衔接。
2.合理的梯度
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结合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编制不同坡度的题目,多层次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接近目标,直至顿然醒悟。化学知识之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若能把所要提出的问题预先计划一下,使之有层次、有系统、且一步步深入,那么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避免梯度太大,也要避免问题过于琐碎;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适宜的速度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可提高迟钝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的多样性等。像有的教师“轰炸式”的提问法,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其实这种提问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冷静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给学生不留思考的时间,若这样也就推动不了提问的价值。
三、适量——适中的问题数量
提問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是同样不可取的。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问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甚至学生会产生怯场、厌学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的次数要适中,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要注重提问的实效,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课堂提问是否有效,最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能够促进师生对话、交流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提问,就是有效的提问。
参考文献
[1] 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高敬;毕华林.关于化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4,09:20.
[3] 沈文洁;课堂提问的适度原则[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58.
[4] 殷海华、杨丽华;《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