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发展方针,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以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升文化素养为课程的主要目标,传授学生未来第一可能从事职业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职业素养、职业保健等职业核心素质。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构建体育“大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 项目化教学 体育 课程体系 文化素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42条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我国教育已经从数量的发展转入质量提高的新阶段。改革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对高素质专门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四点要求: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前两点是指“德”,即要有坚忍不拔的信念,而且是方向正确的信念;后两点是指“才”,即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将有关的知识付诸实践的能力。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发展方针,要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进行,以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升文化素养为课程的主要目标,即要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又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类型,传授其未来第一可能从事职业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职业素养、职业保健等职业核心素质。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构建“大课程体系”。
一、课程目标
以“立德树人”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型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体目标:强健体魄、运动参与、提升素质、社会服务。
1.能力目标:
(1)学会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会两项以上各专业所需要职业体能锻炼方法。
(3)正确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可行的锻炼计划,科学进行体育锻炼。
(4)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方法调整自己心理状态。
(5)对自己喜欢的比赛项目进行分析、点评。
(6)学会运动损伤的护理与简单的安全急救。
(7)能够策划组织系部、学院及企事业单位的比赛。
2.知识目标:
(1)技术动作(包含职业实用体育)要领、特点、用途、功能等。
(2)常见运动创伤的种类、预防及处置方法。
(3)生活保健知识(有一定的营养、卫生、健康知识)。
(4)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5)竞赛规则、裁判法等。
3.素质目标:
(1)体育行为规范
(2)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3)继续学习能力
(4)团结协作精神
(5)语言表达能力
(6)正确的竞争意识
(7)良好的体育道德
(8)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设计思路
结合学院实际,我们制定了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对体育课程进行了大胆的设计和实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课堂”课程体系,即课堂教学、课余活动和社会服务互动发展体系。
三、内容设计:(下图表1)
1、普修
(1)体育理论:体育与健康知识、竞赛规则、运动安全与防护、运动处方等。目的: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2)团体操项目:队列、广播操、军体拳;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体态及团队协作意识。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花样跳绳、毽子、拔河和三人板鞋竞速等;目的:促进学生了解和掌握休闲体育运动。
(4)基本体能: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协调素质;目的:增强学生体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2、选项
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瑜伽、健美操、体育保健;目的: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3、职业实用体育
(1)职业体能:颈部肌肉力量、腰背肌力量等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如搬运、负重、攀爬、平衡、悬垂、支撑等素质、克服外界环境的特殊影响的能力。
(2)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意志品质等。
(3)职业保健:职业病预防、办公室瑜伽、工间操、手指操、椅子操等。
目的: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职业素养,增加学生的职业保健知识。
注:职业实用体育作为选项课公共模块,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特点,教师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及方法随堂进行练习。
四、考核设计
改革考核方法,改变过去单一的技能考核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体育的考核由学生的体质评价和体育课成绩的评价及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三部分组成,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这种考核方法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修正教学计划并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五、教学方法设计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的体育自主实践能力为目标,采用以能力培养、情感陶冶和促进人际交往为要特征的现代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运动的迁移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群体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团队管理教学法”,从重教到重学,充分尊重学生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增进学生相互交流,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上来,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参与,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课内、课外一体化,构建“大课程体系”,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形成良好的体育空间,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道德、智力、健康生活、审美素养中的多元化育人功能,在塑造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将大学体育课程建成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8):134-137.
[4]包雪鸣.试论“学生中心”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 体育科研,2008,(05):87-89.
[5]毛振明.对体育课程整体设计(大中小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5):656-659.
[6]姜婷婷.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整体设计研究[J].消费电子,2012.(08):133-134.
[7]毛振明,于素梅. 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高职 项目化教学 体育 课程体系 文化素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42条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我国教育已经从数量的发展转入质量提高的新阶段。改革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对高素质专门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四点要求: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前两点是指“德”,即要有坚忍不拔的信念,而且是方向正确的信念;后两点是指“才”,即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将有关的知识付诸实践的能力。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发展方针,要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进行,以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升文化素养为课程的主要目标,即要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又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类型,传授其未来第一可能从事职业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职业素养、职业保健等职业核心素质。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构建“大课程体系”。
一、课程目标
以“立德树人”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型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体目标:强健体魄、运动参与、提升素质、社会服务。
1.能力目标:
(1)学会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会两项以上各专业所需要职业体能锻炼方法。
(3)正确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可行的锻炼计划,科学进行体育锻炼。
(4)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方法调整自己心理状态。
(5)对自己喜欢的比赛项目进行分析、点评。
(6)学会运动损伤的护理与简单的安全急救。
(7)能够策划组织系部、学院及企事业单位的比赛。
2.知识目标:
(1)技术动作(包含职业实用体育)要领、特点、用途、功能等。
(2)常见运动创伤的种类、预防及处置方法。
(3)生活保健知识(有一定的营养、卫生、健康知识)。
(4)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5)竞赛规则、裁判法等。
3.素质目标:
(1)体育行为规范
(2)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3)继续学习能力
(4)团结协作精神
(5)语言表达能力
(6)正确的竞争意识
(7)良好的体育道德
(8)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设计思路
结合学院实际,我们制定了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对体育课程进行了大胆的设计和实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课堂”课程体系,即课堂教学、课余活动和社会服务互动发展体系。
三、内容设计:(下图表1)
1、普修
(1)体育理论:体育与健康知识、竞赛规则、运动安全与防护、运动处方等。目的: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2)团体操项目:队列、广播操、军体拳;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体态及团队协作意识。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花样跳绳、毽子、拔河和三人板鞋竞速等;目的:促进学生了解和掌握休闲体育运动。
(4)基本体能: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协调素质;目的:增强学生体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2、选项
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瑜伽、健美操、体育保健;目的: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3、职业实用体育
(1)职业体能:颈部肌肉力量、腰背肌力量等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如搬运、负重、攀爬、平衡、悬垂、支撑等素质、克服外界环境的特殊影响的能力。
(2)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意志品质等。
(3)职业保健:职业病预防、办公室瑜伽、工间操、手指操、椅子操等。
目的: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职业素养,增加学生的职业保健知识。
注:职业实用体育作为选项课公共模块,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特点,教师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及方法随堂进行练习。
四、考核设计
改革考核方法,改变过去单一的技能考核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体育的考核由学生的体质评价和体育课成绩的评价及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三部分组成,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这种考核方法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修正教学计划并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五、教学方法设计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的体育自主实践能力为目标,采用以能力培养、情感陶冶和促进人际交往为要特征的现代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运动的迁移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群体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团队管理教学法”,从重教到重学,充分尊重学生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增进学生相互交流,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上来,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参与,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课内、课外一体化,构建“大课程体系”,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形成良好的体育空间,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道德、智力、健康生活、审美素养中的多元化育人功能,在塑造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将大学体育课程建成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8):134-137.
[4]包雪鸣.试论“学生中心”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 体育科研,2008,(05):87-89.
[5]毛振明.对体育课程整体设计(大中小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5):656-659.
[6]姜婷婷.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整体设计研究[J].消费电子,2012.(08):133-134.
[7]毛振明,于素梅. 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