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忙于学业、事业,即便结婚后仍不放弃继续深造,致使生育年龄偏晚。有些年轻人喜欢多享受独立的生活,较晚考虑个人问题,因此晚婚进而造成晚育。有些年轻时想做“丁克”的夫妻,年龄大了又想要孩子。有些夫妻对辅助生殖技术期望过高等,推迟生育。然而,“30岁前不想要,30岁后要不到”,是当前不少家庭发出的慨叹,年龄往往让他们面临生育难题。
众多研究表明,不孕比率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不孕症发生率在20~24岁已婚妇女中占6%,25~29岁9%,30~34岁15%,35~39岁30%,40~44岁64%。为什么年龄会在生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呢?主要可能在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随着年龄增长,排卵越来越不规律;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妇科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疾病、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这些都不利于怀孕。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年龄增长所导致的卵子质量的降低和数量的减少。
卵巢的功能是由卵巢中的卵子数量决定的,卵巢功能的好坏不但影响女性的内分泌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生育力,卵巢储备功能(卵巢中的卵泡数量及质量,即生育潜能)在胎儿期就已决定,出生后即已固定。女性卵泡数在胎儿20周时最大,约有600万~700万个卵泡,出生时减少至100万~200万个,青少年时约为30万~50万个,37岁时仅剩2.5万个。健康的女性每个月大概排卵一个,一生中排出的卵子 400-600个,而体内剩余的卵子不停地凋零、萎缩和退化。一般来讲,随着年龄增加,女性卵巢中的卵泡通过闭锁过程自发性、渐进性减少并耗竭,卵巢功能逐渐降低并衰竭,即女性在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剩余的生育功能正常的卵子数量越来越少,卵巢储备功能越来越差,而且卵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差,即发生“卵子老化”现象,导致生育力不断降低,女性不孕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表现为妊娠率降低、自然流产率增加,孕育的子代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概率增加,胎儿出生率降低、而胎儿出生缺陷(如先天愚型等)发生的风险增加。女性尤其是35岁以上因年龄增长导致的不孕率升高,主要与卵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有关。年龄和卵巢储备功能是影响不孕的 2个独立因素,均与卵子数量减少和/或卵子质量降低直接相关。发生在40岁后的卵巢功能衰竭属于生理现象,但少数女性在30多岁,甚至有的在20多岁就发生了卵巢功能的减退甚至衰竭(卵巢功能早衰),其原因往往不清楚,治疗非常棘手。
此外,女性接近更年期时,月经周期会变短且不规律;子宫内膜可能会越来越薄,越来越不适合受精卵着床;宫颈粘液会变得流动性更差,更不容易让精子进入,也造成不孕。而且,随年龄增长,子宫肌瘤(如果长在子宫粘膜下或靠近子宫内膜)、输卵管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等发生风险增高,也对女性生育力产生不利影响。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夫妇仍无顾虑的推迟生育呢?有的年轻夫妇希望多过几年二人世界,有的夫妇希望为未来的孩子打下更好的物质基础,有的夫妇为了自己的事业、职位等等,这些都可以理解,婚后适当推迟生育计划不是不可以的,但长时间的推迟生育时间可能发生生育障碍,多数是因为这些夫妇对生育问题的认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怀孕是简单的事,不避孕就会怀孕。其实每个人的生育力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女性,一部分年轻人卵巢功能已经衰竭,无法怀孕;2、生育力到绝经时才终止。其实从30-35岁女性的生育能力就逐渐降低;40岁以后急剧下降;3、能排卵就能怀孕。其实即使有排卵,还可能因卵子质量差或其他原因(如输卵管梗阻或输卵管功能差)而无法怀孕;4、对辅助生殖技术(ART)期望过高。认为实在不能怀孕,还可以做“试管婴儿”呢,实际上,IVF-ET(俗称试管婴儿)目前成功率虽然有50%-60%,但对少数大龄女性来说,却可能是永远也不会成功怀孕。有的夫妇在结婚初期因“准备不足”而选择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殊不知,他们可能因此错失良机,造成后来的“不孕”,在临床工作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临床资料显示即使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随着女性年龄增加,怀孕率仍逐渐下降,尤其是高龄女性怀孕率急剧下降,且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随其年龄增加而增加。卵巢反应性(卵巢内卵泡对内或外源性激素水平改变的应答能力)是保证IVF-ET治疗周期获得足够卵子数目和高质量卵子的前提条件。年龄越大,卵巢反应性越差。临床结果表明,在IVF-ET治疗周期中随着女性年龄增大,促排卵治疗后获得的卵子数量及质量、胚胎质量降低,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此外,随年龄增加,子宫内膜在形态和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改变,包括胶原含量增加、内膜细胞中雌、孕激素受体减少、发生蜕膜化的内膜容积和子宫血流量减少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明显降低,进而引起IVF-ET治疗周期中胚胎着床失败及流产。以上结果表明ART治疗亦不能改变年龄导致的生育力降低。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不孕不育人数在不断增长。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不当的人工流产,尤其是生育年龄的推后带来的潜在不孕风险等,使众多家庭面临生育困难甚至生育障碍。专家建议,婚后应适当安排生育计划,最好到生殖内分泌专业咨询,在月经的头几天做妇科B超,初步了解生殖器官发育,尤其是卵巢储备情况,征求医生意见,安排适时生育,尤其是年龄大(超过30岁)、月经不规律、痛经及或有过妇科疾病或手术史的女性,应缩短避孕时间,一旦“意外”怀孕,不要轻易做流产,最好咨询生殖内分泌专家后再做决定。总之,适龄女性该生育就生育,莫要等到最佳生育年龄过了,怀孕困难时才追悔莫及。
作者简介
唐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性学会第五届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医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第七届妇产科学分会及第三届计划生育分会委员。长期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内分泌临床、及辅助生殖技术临床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多项、并多次获奖,主持的一项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作为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学术专著7部。
众多研究表明,不孕比率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不孕症发生率在20~24岁已婚妇女中占6%,25~29岁9%,30~34岁15%,35~39岁30%,40~44岁64%。为什么年龄会在生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呢?主要可能在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随着年龄增长,排卵越来越不规律;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妇科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疾病、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这些都不利于怀孕。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年龄增长所导致的卵子质量的降低和数量的减少。
卵巢的功能是由卵巢中的卵子数量决定的,卵巢功能的好坏不但影响女性的内分泌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生育力,卵巢储备功能(卵巢中的卵泡数量及质量,即生育潜能)在胎儿期就已决定,出生后即已固定。女性卵泡数在胎儿20周时最大,约有600万~700万个卵泡,出生时减少至100万~200万个,青少年时约为30万~50万个,37岁时仅剩2.5万个。健康的女性每个月大概排卵一个,一生中排出的卵子 400-600个,而体内剩余的卵子不停地凋零、萎缩和退化。一般来讲,随着年龄增加,女性卵巢中的卵泡通过闭锁过程自发性、渐进性减少并耗竭,卵巢功能逐渐降低并衰竭,即女性在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剩余的生育功能正常的卵子数量越来越少,卵巢储备功能越来越差,而且卵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差,即发生“卵子老化”现象,导致生育力不断降低,女性不孕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表现为妊娠率降低、自然流产率增加,孕育的子代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概率增加,胎儿出生率降低、而胎儿出生缺陷(如先天愚型等)发生的风险增加。女性尤其是35岁以上因年龄增长导致的不孕率升高,主要与卵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有关。年龄和卵巢储备功能是影响不孕的 2个独立因素,均与卵子数量减少和/或卵子质量降低直接相关。发生在40岁后的卵巢功能衰竭属于生理现象,但少数女性在30多岁,甚至有的在20多岁就发生了卵巢功能的减退甚至衰竭(卵巢功能早衰),其原因往往不清楚,治疗非常棘手。
此外,女性接近更年期时,月经周期会变短且不规律;子宫内膜可能会越来越薄,越来越不适合受精卵着床;宫颈粘液会变得流动性更差,更不容易让精子进入,也造成不孕。而且,随年龄增长,子宫肌瘤(如果长在子宫粘膜下或靠近子宫内膜)、输卵管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等发生风险增高,也对女性生育力产生不利影响。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夫妇仍无顾虑的推迟生育呢?有的年轻夫妇希望多过几年二人世界,有的夫妇希望为未来的孩子打下更好的物质基础,有的夫妇为了自己的事业、职位等等,这些都可以理解,婚后适当推迟生育计划不是不可以的,但长时间的推迟生育时间可能发生生育障碍,多数是因为这些夫妇对生育问题的认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怀孕是简单的事,不避孕就会怀孕。其实每个人的生育力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女性,一部分年轻人卵巢功能已经衰竭,无法怀孕;2、生育力到绝经时才终止。其实从30-35岁女性的生育能力就逐渐降低;40岁以后急剧下降;3、能排卵就能怀孕。其实即使有排卵,还可能因卵子质量差或其他原因(如输卵管梗阻或输卵管功能差)而无法怀孕;4、对辅助生殖技术(ART)期望过高。认为实在不能怀孕,还可以做“试管婴儿”呢,实际上,IVF-ET(俗称试管婴儿)目前成功率虽然有50%-60%,但对少数大龄女性来说,却可能是永远也不会成功怀孕。有的夫妇在结婚初期因“准备不足”而选择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殊不知,他们可能因此错失良机,造成后来的“不孕”,在临床工作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临床资料显示即使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随着女性年龄增加,怀孕率仍逐渐下降,尤其是高龄女性怀孕率急剧下降,且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随其年龄增加而增加。卵巢反应性(卵巢内卵泡对内或外源性激素水平改变的应答能力)是保证IVF-ET治疗周期获得足够卵子数目和高质量卵子的前提条件。年龄越大,卵巢反应性越差。临床结果表明,在IVF-ET治疗周期中随着女性年龄增大,促排卵治疗后获得的卵子数量及质量、胚胎质量降低,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此外,随年龄增加,子宫内膜在形态和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改变,包括胶原含量增加、内膜细胞中雌、孕激素受体减少、发生蜕膜化的内膜容积和子宫血流量减少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明显降低,进而引起IVF-ET治疗周期中胚胎着床失败及流产。以上结果表明ART治疗亦不能改变年龄导致的生育力降低。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不孕不育人数在不断增长。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不当的人工流产,尤其是生育年龄的推后带来的潜在不孕风险等,使众多家庭面临生育困难甚至生育障碍。专家建议,婚后应适当安排生育计划,最好到生殖内分泌专业咨询,在月经的头几天做妇科B超,初步了解生殖器官发育,尤其是卵巢储备情况,征求医生意见,安排适时生育,尤其是年龄大(超过30岁)、月经不规律、痛经及或有过妇科疾病或手术史的女性,应缩短避孕时间,一旦“意外”怀孕,不要轻易做流产,最好咨询生殖内分泌专家后再做决定。总之,适龄女性该生育就生育,莫要等到最佳生育年龄过了,怀孕困难时才追悔莫及。
作者简介
唐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性学会第五届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医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第七届妇产科学分会及第三届计划生育分会委员。长期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内分泌临床、及辅助生殖技术临床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多项、并多次获奖,主持的一项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作为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学术专著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