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深方益远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传统课文,数不胜数的经典实录中,基本不离“赞叹、惋惜、仇恨”三个词——赞叹惊世之美、惋惜毁灭之痛、仇恨侵略者之卑劣。初次教本文,我赞叹依旧,惋惜未变,仇恨却只有更甚——究竟是怎样的劫掠,将圆明园摧残至此?
  在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后,我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人生地不熟的侵略者进入圆明园时,为什么能畅通无阻?西洋园的石制建筑不惧火烧,为什么至今所剩无几?大片的山形水系本可以保持原貌,为什么后来面目全非?
  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正宗。从“人之初,性本善”“正邪不两立”“是非分明”等可以看出,我们的价值观倾向于两极,非黑即白,非善即恶,极少有中间地带,所以在灾难既成事实后,很自然地把这笔账算在始作俑者头上——英法联军。但事实上,人性的复杂远超想象,决定最终行为的往往不是对错,而是利益。英法联军是罪魁祸首,但将圆明园毁得彻底的,决不仅仅是那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
  疑惑解开了,却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我深陷在眼前不断闪现的文字和画面里:1860年,清政府虐待英军俘虏,遭到对方报复——火烧圆明园;1900年,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园内滥伐,大料卖作木材,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辛亥革命后,军阀闯入圆明园,从地砖、墙砖、屋瓦、石条到地下的木桩、铜管道等,全搜罗干净运走……圆明园一次又一次被毁,劫掠者中竟然不乏我们的同胞!
  还事件以原貌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我希望学生今后提起圆明园时,想到的不仅是赞叹、惋惜和仇恨,还应该有分析、自省和反思——现实情况下,后者可能比前者更有意义。
  再教《圆明园的毁灭》,我除开坚守初次执教比较好的方面外,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度调整,立足课文,另外选择了《哭泣的圆明园》和《圆明园被毁不止一次》两文作为补充阅读材料。
  第一篇是散文,情感充沛,行文绵密,摘录一段: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第二篇是资料整理,分块列出了与圆明园毁灭相关的原因,除了侵略者外,国内上到皇帝政府、下到平民百姓都有牵扯。摘录感触最深的一段:
  1860年英国人的大火并未把圆明园夷为平地,许多建筑还算完整。园内珍贵花木仍在,假山园林仍在,山形水系仍在,园墙仍在,仍为皇家禁园。1870年,一位德国人拍的西洋楼景区12幅照片显示“虽惨遭破坏,依然楚楚动人”。1895年,康有为游圆明园时,看到“虽蔓草断砾,荒凉满目,而福山寿海,尚有无数亭殿,有白头官监守之,竟日仅能游其一角”。
  两文近七千字,我梳理后将相似的内容合并,去掉多余的细节描述,简化了可能造成理解障碍的专业术语。
  课堂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的适度调整,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部分实录如下:
  师: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你的新思考是什么?请同学们畅所欲言。下面先针对《哭泣的圆明园》,发表看法。
  生1:请大家看到三、七自然段(朗读略),这两段形成强烈的对比,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这些游人拍照嬉笑,没有一点儿伤心难过,我感觉他们已经忘记了这段耻辱的历史,很痛心。
  师:嗯,你看到了对比,很好的阅读方法。
  生2:我想进行一點补充,站在废墟面前还能笑得如此开心,血性呢?耻辱呢?我觉得圆明园不仅是被烧毁了,更是从中国人的心上抹去了!
  师:从心上抹去?好!你的表达与作者如泣如诉的文字,相映生辉。
  生3:我还想补充。请看第五自然段,游客们来拍照留念也就罢了,还有一些人以圆明园的废墟为生,卖门票,拉人力车,没觉得这是耻辱,是灾难,真是冷漠、麻木。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那么,你们的思考与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有什么联系呢?
  生:我想,圆明园被毁,可能与中国老百姓的麻木不仁有关。
  师:这么美丽的圆明园,万园之园,中国百姓为什么不关心呢?这个问题可以留到课外研究,大家可以查资料,再讨论。下面,请一个同学来总结刚才的发言。
  生:读了《哭泣的圆明园》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有些人把废墟当作景点游览,有些人靠废墟吃饭,他们根本没有记住这前车之鉴,也不觉得耻辱,我很愤怒。
  师:是啊,这样一段惨痛的历史,并不是记在所有人的心上。那么,读了《圆明园被毁不止一次》,你又有哪些新的思考呢?
  生1:我学完《圆明园的毁灭》后,以为所有责任都在侵略者身上,可是读了这篇文章,发现我们自己也有错,比如:“原来,当时整个北京城一片混乱、盗贼四起、民不聊生,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趁着圆明园没人管理,进入园内滥伐……”这些不良分子,就是中国人自己。
  生2:我想补充一点。这几句:“走马灯般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1929年,张学良为其父建陵园,所用的石料不少就出自圆明园。”圆明园内的古树被砍光了,石头也被拉完了,被破坏得真彻底。
  师:你们看,有百姓中的不良分子,有当权的军阀,谁都想捞点便宜。
  生3:我觉得皇帝也有错:“咸丰皇帝扔下圆明园,一溜烟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却忘了那些人质。短短25天里,17人在天牢中被折磨致死,3人被杀……”咸丰不但昏庸,而且残忍,折磨死许多外交官,激怒了英法两国,才会有后来的火烧圆明园。
  师:看,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有责任,大家读得很仔细啊。
  ……
  师:课文只是给了我们一个面,我们今天读了选文,认识就更全面了。此时此刻,对于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在原来课文的基础上,你有哪些新的思考?
  生:以前,我认为圆明园完全是英法联军毁的。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我认为圆明园不仅是毁在侵略者手里,也有中国人自己的原因。我们不能只骂别人,也要反省自己。
  师:说得好,但是要牢记,无论中国人做过多么不当的行为,英法联军毕竟是罪魁祸首,是不可原谅的。
  师:以后面对类似的历史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
  生1:要多方面地搜集资料,既要看到别人的错误,也要反省自己的行为。
  生2:要客观地看问题,要看事实,不能主观地只凭感情对待历史问题。
  师:一个“反省”,一个“客观”,我想已经足够。今天的讨论虽然结束了,但思考不会停止,课后大家可以查找更多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再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感触颇深。许多课文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开发价值。思深方益远,为师者只有细读深想,特别是想清楚,想透彻,才能教得好。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小学)
其他文献
有一天,我带着姐姐的外甥同同在湖边散步,夜幕初落,突然听到草丛里蛐蛐的叫声,我叫住他,一起驻足聆听。“同同,你听,小虫子在叫!”他没有回答我,蹲下身,侧着大脑袋,两只眼睛扑闪了好一会儿,然后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四姨,不对不对,你听,小虫子在唱歌呢!”那一刻,我呆住了:是啊,那清脆的、时而悠长时而短促的蛐蛐声可不就是动听的音乐?!其实我本来是想跟他说“蛐蛐在唱歌”的,可担心他太小,怕他听不明白这
“学习活动”是田园课程设计的五种活动类型之一,是对应幼儿五大学习领域的活动。“玉米总动员”是大班主题课程“春——种子变身记”下的子主题之一,下设“金色的玉米”“玉米朋友”“玉米大变身”三个活动内容:“金色的玉米”对应社会、健康领域,“玉米朋友”对应科学、语言领域,“玉米大变身”对应艺术领域。教学设计遵循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促进了幼儿关于玉米知识和经验的系统建构。  一、“玉米总动员”系列“学
有的人渴望自由,因为自由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有的人渴望飞翔,因为可以清楚的看清世界万物的奥妙,让人有一种充实的快感……可是我不像你们那样想,我渴望成功,因为我认为成功的感觉是世界上最美的享受,它能给我带来一种由然而生的力量催使我勇敢坚强的往前进。  人生就象是在攀登一座座陡峭的山峰,然而这里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就是象山峰举手投降,那么你就注定失败,成功之路就是离你越来越远,它只能远远的看你从它身边
妈妈是内科医生,在她十多年前看家庭病床的时候,就有一位老人一直找母亲看病,老人得的是老慢支,没法完全治愈,却靠着母亲的药方可以让病情日趋好转。   老人和老伴相依为命,儿女们都已经长大,不和老人们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房子也不大,刚好能住下他们。那时侯我要没上幼儿园,妈妈每次去老人家看病的时候,都会带着我,我也特别乐意去。因为每次去爷爷家,我都能喝上那时侯看来很珍惜的甜酒汤。  爷爷的家很朴素,是八十
2020年12月底,襄州区教育局局长汤德东在校长以上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成长每一名学生》的主题报告。他说,办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发展,所以我们的工作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句话,就是要“围绕学生办教育”。围绕学生办教育,既是汤德东的施政理念,又是一位教育局长的责任担当。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  在
世间人情多讲究赠人以物,而物尽必然情非。我赠人以云,君行千里,抬头便见白云,还怕断了友情不成?人间冷暖是人最在乎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就在这“冷暖”二字上。  你赠物于他并不能心暖,而赠他一份真情可能就是冬天也觉得暖的——推心置腹的交谈,忘情的一次郊游,互相推荐几本可读的书,帮他出一个能摆脱困境的主意??这一切都像你赠他一片白云一样,会永远地飘荡在他的天空里,使他欣喜,使他兴奋,使他的生命充满活力
正说着,只见宝玉已到了宫门,蓦然见了晴雯,不由的一阵伤心,忙松了金钏儿的手跑上来,一捏手便将晴雯的脖了搂住,流泪道:“我的亲姐姐,你这几年可好?活活儿的想坏了我了!”晴雯心中虽有十分的亲爱,见宝玉当着金钏儿搂住了他,也觉不好意思,连忙把宝玉的手推下来,哭道:“我的小爷,你怎么还是这个毛病儿,怨不得林姑娘哭着不肯与你面见儿!”宝玉听了吓了一跳,忙问道:“好姐姐,你告诉我,林妹妹为什么哭着不肯与我见面
初中生写作能力培养“精细化策略”,即在目标化策略前提下,根据教材编排写作体系,精细化地对初中生进行写作能力培养。具体包括校本课程资源的扩充、单元写作专题的分解和课文读中学写的拓展三个精细化策略。  一、校本课程资源的扩充  校本写作课程资源精细化扩充的原则有两条。  一是校本写作课程资源力求精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细致深入。如,七年级的何军艳老师为达成“培养初中生写作中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年级
冯回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数学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湖北省武汉市数学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首批校外导师。  在“国培”讲课时,有一位青年教师问我,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是否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结果,因为教材中没用符号来表示。  在我看来,他问的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引进“符号”是必须的,因为它简洁、方便;用符号(a,b)和〔a,b〕来
在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研究过程中,笔者倡导学生在课内进行海量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现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  一、合理利用时间,注重积累  笔者在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积累放在首位,形成了一套较为扎实有效的以积累带动语文学习的经验。  1.积累美词佳句  在语文教材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有大量的美词佳句,笔者要求学生在读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