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实践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命题在高职院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由于不少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未能成功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以高职表演艺术专业为例,对表演艺术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行探讨,从重视舞台实践教学、优化课程设置方案、创造实践机会等方面进行阐述,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可行性道路。
【关键词】高职 课程体系 艺术人才 表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33-01
表演艺术专业在高职教育中起步较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理论认知和探索,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薄弱,尚未形成艺术实践引领教学的自觉意识,教学缺乏科学系统设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水平、质量方面与社会需求仍然存有较大差距。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重视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的人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总结、筛选、完善,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依托舞台实践是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
一、重视舞台实践教学
1.把课堂当作舞台
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时刻以艺术实践为目的,注重将实践融合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教师可以把课堂当成艺术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用表演或者示范的形式进行演出并给予指导。在教学中除了基本的表演课程外,还可以开设“声乐、器乐、表演训练、器乐合奏、即兴演奏”等课程,将这些课程融入到舞台表演教学中,用教室、課堂呈现一个具体而生动的舞台。
2.把舞台当作课堂
舞台是学生最好的课堂,舞台的实践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最好的办法。舞台实践包括日常校内演出、学生专业汇报、学生音乐会等形式,由教师作指导,学生自主编排,组织各类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经受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方案
表演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也需要建立与舞台表演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围绕“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课堂舞台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两条主线,并使其有机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注重专业性,突出职业性,强调融合性,构建立体型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学生顶岗实习、舞台表演实践和社会艺术服务等课程任务,将实践教学充实到每个学期的教学进程中,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专业能力,合理安排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提前体验表演艺术专业的工作环境。
三、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社会实践是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践经历,包括毕业实习、参加校外实践基地的社会演出活动、社会上各类专业比赛等,学校的实践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融入社会,接受社会市场检验,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掌握文化市场对岗位的需求,锻炼自己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职业素养,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可以以校团合作、校企结合为切入点,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教学不再囿于传统课程,延伸到校外实训,使学校和艺术团体、企业互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方面,可以聘请艺术团体的优秀演员参与到本专业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到社会演艺机构参加社会实践,允许学生参加演艺机构的创作与演出、组织与策划等实践活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交叉实践”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创作能力的提高。
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讲,专业赛事就是检测创作创新成果的绝佳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专业性的比赛,增强自身的实践、开阔自身视野、激发表演的兴趣、提升自主创作的热情。
“以演促学,以赛促学”指的是可以通过各种演出来增加自身的行业融入度,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竞技来提升学生的自身表演能力与职业成就感。例如,组织开展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音乐会、舞蹈大赛、原创戏剧小品大赛、十大歌手比赛等,通过一次次演出、一场场比赛,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舞台实践中提升,学以致用,不仅收获了荣誉,最重要的是提升了信心与斗志,激发了学生对于表演艺术专业的热爱与钻研。
综上所述,对表演艺术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探析,是我们基于对实践教学优越性、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的一次探索,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艺术人才,我们还需开展更加深入扎实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和改革探索,使高职院校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那刚.高职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优化——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表演专业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04):49-53.
[2]罗润来,俞晓康.高职表演艺术专业群“舞台课堂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36):113-114.
【关键词】高职 课程体系 艺术人才 表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33-01
表演艺术专业在高职教育中起步较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理论认知和探索,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薄弱,尚未形成艺术实践引领教学的自觉意识,教学缺乏科学系统设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水平、质量方面与社会需求仍然存有较大差距。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重视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的人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总结、筛选、完善,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依托舞台实践是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
一、重视舞台实践教学
1.把课堂当作舞台
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时刻以艺术实践为目的,注重将实践融合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教师可以把课堂当成艺术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用表演或者示范的形式进行演出并给予指导。在教学中除了基本的表演课程外,还可以开设“声乐、器乐、表演训练、器乐合奏、即兴演奏”等课程,将这些课程融入到舞台表演教学中,用教室、課堂呈现一个具体而生动的舞台。
2.把舞台当作课堂
舞台是学生最好的课堂,舞台的实践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最好的办法。舞台实践包括日常校内演出、学生专业汇报、学生音乐会等形式,由教师作指导,学生自主编排,组织各类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经受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方案
表演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也需要建立与舞台表演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围绕“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课堂舞台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两条主线,并使其有机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注重专业性,突出职业性,强调融合性,构建立体型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学生顶岗实习、舞台表演实践和社会艺术服务等课程任务,将实践教学充实到每个学期的教学进程中,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专业能力,合理安排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提前体验表演艺术专业的工作环境。
三、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社会实践是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践经历,包括毕业实习、参加校外实践基地的社会演出活动、社会上各类专业比赛等,学校的实践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融入社会,接受社会市场检验,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掌握文化市场对岗位的需求,锻炼自己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职业素养,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可以以校团合作、校企结合为切入点,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教学不再囿于传统课程,延伸到校外实训,使学校和艺术团体、企业互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方面,可以聘请艺术团体的优秀演员参与到本专业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到社会演艺机构参加社会实践,允许学生参加演艺机构的创作与演出、组织与策划等实践活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交叉实践”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创作能力的提高。
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讲,专业赛事就是检测创作创新成果的绝佳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专业性的比赛,增强自身的实践、开阔自身视野、激发表演的兴趣、提升自主创作的热情。
“以演促学,以赛促学”指的是可以通过各种演出来增加自身的行业融入度,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竞技来提升学生的自身表演能力与职业成就感。例如,组织开展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音乐会、舞蹈大赛、原创戏剧小品大赛、十大歌手比赛等,通过一次次演出、一场场比赛,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舞台实践中提升,学以致用,不仅收获了荣誉,最重要的是提升了信心与斗志,激发了学生对于表演艺术专业的热爱与钻研。
综上所述,对表演艺术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探析,是我们基于对实践教学优越性、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的一次探索,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艺术人才,我们还需开展更加深入扎实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和改革探索,使高职院校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那刚.高职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优化——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表演专业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04):49-53.
[2]罗润来,俞晓康.高职表演艺术专业群“舞台课堂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3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