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玩什么——现在的孩子玩什么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kaijie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80%以上的孩子经常上网,46.5%的学生认为嘻哈音乐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代表。
  
   现在的孩子爱玩什么?袁女士有点担忧:读初中的儿子在去年“十一”黄金周参加了一个动漫展后,家里立刻成了动漫的世界:房间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动漫人物海报、家里的DVD整天放着动漫片,家里几乎所有手所能及的地方———客厅、卧室、饭厅、书房,甚至厕所,都有漫画书。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些动漫有什么值得迷恋的。不过只要不影响学业,一般还是不会阻止孩子。”袁女士认为。
  
   网络动漫成新宠
  
   调查显示,网络、动漫等已渐渐成为青少年最新的娱乐方式。由团北京市委、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针对12~24岁青少年曾经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形式新颖的网络娱乐、手机娱乐、动漫、DIY等新娱乐方式,已经占青少年娱乐内容的50.3%。而像体育运动、看电视等传统的娱乐方式仅占18.3%和12.3%。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也表明,目前在中学生中最流行的是上网:80%以上的孩子经常上网,其中过半的孩子天天上网,每次上网时间为1~2个小时。调查还同时表明,46.5%的学生认为嘻哈音乐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代表。
  
   孩子处于游戏缺失状态
  
   “十五瞑,月当圆……”一听到这些歌谣,许多成年人都会想起童年时“踢铁罐”的快乐。但这种“快乐”,现在的孩子还有吗?一位民俗专家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现在“至少八成小学生不会踢铁罐,传统童年游戏面临失传。”过去,跳绳、跳房子、砍包、踢毽等曾经风靡校园,现在几乎绝迹。
   现在的孩子玩什么?某小学的一位老师曾用这个问题问过学生,得到的答案是“我们会玩电脑游戏呀!”
   学生告诉记者,“我们下课就是聚到一起聊天,聊一些电脑游戏的体会与秘笈,像什么‘魔兽’、‘传奇’、‘CS’之类。”至于跳绳,他告诉记者,只会简单的单摇,不会编花、双摇。踢毽他最多能连续踢10个,这在班里已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记者在大街上随机采访了十多名小学生,得到的回答大多是“玩电脑,看电视”或是“没有时间玩”。在一所寄宿制小学工作的李老师向记者介绍,学校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夜,都会组织各班赏月。在操场上,每个班级的同学围在一起做游戏,结果,20多个班一般只有两种游戏内容——丢手绢和老鹰捉小鸡。
   曾经有一种游戏在一些小学生中流传:通过下蹲、深呼吸、挤压胸部以使大脑供血不足,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造成人为脑缺血昏厥产生幻觉。这种游戏被称为“死亡游戏”,对学生身体发展极为不利,甚至会构成生命危险。一些学校紧急控制了这种游戏的蔓延。“真是挺可怕的,他们居然把生命当作了游戏。”一位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处于一种游戏缺失状态,他们不知道该玩什么。”
  
   玩就像维生素必不可少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孩子们参加集体游戏,可以培养群体合作精神,还能掌握现实规则,从而切身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样适应现实规则等。“在玩集体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够互相学习到怎样解决矛盾与冲突。”老师特别指出,集体游戏还能培养孩子勇敢、果断等优秀个性品质。
   由于缺少集体游戏,现在的许多学生性格孤僻,不爱和别人交往。电脑游戏的繁荣以及高楼大厦的出现,限制了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一些学生表现出了自私倾向。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缺少游戏还直接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有调查显示,近四五年来,中小学生除速度素质下降幅度较小以外,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心肺功能等均有明显下降。
  
   会玩的学生才会学习
  
   “我们根本没时间玩,更不用谈会不会玩了。”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周六上午学英语,下午学舞蹈,晚上是钢琴;周日上午学数学,下午完成学校的作业。”这是一名正在上四年级的小学生的周末计划。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的眼里,玩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浪费时间。即使是课间10分钟,一些老师也要求学生在教室看看书,不要耽误时间。
   “我们也知道,应该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但玩的时间多,必然影响学习。”一位家长很无奈地说。
   玩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呢?记者采访了教育专家。专家们认为,适当的游戏不但不会影响学习,相反,会玩的学生往往会学习。学生的课外时间太少,游戏太少,学习负担太重,最后只会使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把很多心思用在如何逃避学习上。
  
   没有动漫就坐立不安
  
   广州某高校学生小王告诉记者,他因为复习考研,每天晚自习回家后觉得压力特别大,玩一会CS或魔兽可以调节紧张的心理,对缓解学习压力很有帮助;动漫迷小刘也表示,自己如果3天不接触动漫就会觉得全身痒痒、坐立不安,即使碰到考试,他也会抽时间看点漫画书,或者自己画几幅漫画,过一把动漫瘾。
   对此,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曾锦华所长表示,目前很多中学生包括一些大学生学习压力很大,网络多元化的娱乐功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更好地放松减压。而真人秀和街舞等体验型娱乐活动之所以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类活动的主体精神正是青少年所希望的“张扬自我”。
   为什么这些流行文化会对青少年产生如此大的魅力?曾所长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群体或交流式的生活,即使是与别人交流时也贯穿了“竞争”的思想。因此,他们希望能自我宣扬。比如街舞、街头篮球,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表现自我,获得别人的认同,正规比赛他们反而没那么大的兴趣去参加。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普遍有这样的心理需求。
  
   猎奇、张扬、反叛
  
   在都市生活的绚丽多彩中,现在的青少年追求时尚、创造并引领着时尚,他们每天都在制造新的生活理念、消费方式和文化名词。专家指出,目前青少年流行文化主要有4个特点:猎奇、张扬、反叛、受外来影响很大。这些特点和他们父辈的流行文化有很大不同。就连他们现在崇拜的明星,也和上一代人有很大差异。调查显示,59%的青少年崇拜演艺人员,17%喜爱体育明星,崇拜科学领域领军人物及政治人物的人却相当少。现在的青少年喜欢并模仿他们认为个性独特的明星,他们认为这也代表着一种自我张扬,而且这样的自我张扬不需要成本,也不需要多少技巧和涵养。
   有关专家表示,青少年流行文化呈现这样的特点与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社会发展的稳定,带来的是人们对社会文化的需求增加,特别是青少年,更希望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能够通过自己喜爱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身心;独生子女个性张扬的心理需求,社会其他方面为了利益而推波助澜,也使这些流行文化发展较快。现在,青少年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文化选择群体,社会生活的多元化选择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条件,这是文化环境变得更宽容和谐的表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孩子的至爱家长难懂
  
   但是,很多家长却提出:自己很难理解孩子喜爱的流行文化,他们不明白:明明有好好的合身衣服不穿,偏爱穿那超大T恤和要掉不掉的垮裤;往墙壁上喷写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图案就能感到快乐?孩子口中念念不忘的“Cosplay”“Hip-Hop”自己更是闻所未闻。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心孩子会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业。
   一位家长说:“孩子成绩本来还不错,但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就日夜想着攻关,怎么说他都不听,最后不让他在家上网他又跑到网吧去,经常连课都不上。”李女士则对孩子的追星行为十分不解,“我儿子刚念初一,非常喜欢周杰伦,家里贴满了他的海报,他穿什么衣服儿子都模仿,满嘴唱的听都听不清楚,实在不知所云。”儿子十分迷恋动漫的范先生说,他发现,孩子喜欢的很多动漫不但情节不合逻辑,也没有什么主题,“孩子看完了能有什么好处?除了学几句‘哇塞’、‘酷’、‘爽’之类的怪词,连句完整的话都快不会说了。”范先生有些气愤地说。
   对于这种现象,有关专家表示:青少年流行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他们的个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张扬,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富有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业阶段,如果过于强调个性的张扬,很容易让孩子忽略个人修养的培养。因此,如果孩子对流行文化的沉迷只是一种兴趣的选择,家长不必因此就否定孩子的爱好。
  
   别让爱好变成不良嗜好
  
   像动漫、街舞这样的青少年流行的外来文化之所以不被家长认同,主要是因为孩子和家长在这方面的认知上产生差异。家长总是不自觉地想把孩子拉入成人思维的轨道,家长的成人自我判断意识没有接受孩子的流行文化,因此与孩子难以沟通。而孩子喜爱的数字娱乐工具,对家长而言多数是出于职业需要去使用,是为了生存;孩子则是出于兴趣去享受,是一种消费。
   许多家长看动漫也许看不出什么意义,可对孩子们来说动漫却承载了很多意义。在他们眼中,动漫没有文学那些繁杂的文字,有的只是简单的画面和轻松的对白。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更直接,更容易理解。读高一的小燕说:“喜欢动漫的人看动漫,就像喜欢小说的人读小说,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动漫让我忘却了生活中的不愉快,让我在厌倦的时候找到心灵的避风港。”
   孩子和家长不同的动机和思维难免会产生分歧,这时很多家长会以权威、管制的方式去约束孩子,但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将这些原本健康的喜好变成了不良嗜好。因此,专家建议家长们:当孩子沉迷流行文化时,首先要耐心沟通,帮助孩子理性分析,才能让他接受正确的观点。“例如孩子喜爱动漫片,哪怕家长根本不感兴趣,也要不露声色。家长可以针对动画片的内容和孩子聊聊,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鼓励孩子说出他的看法。这样既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了解,也能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作为家长,面对自己并不了解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不能要求孩子迎合自己的观点、看法。家长们应该先让自己充电,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喜好,安抚孩子压力大的心情,在沟通过程中寻找与孩子的共同语言,帮助孩子获得更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生活。
  
   引导孩子健康地玩
  
   教育专家指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出于各种理由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一些学校、家长过度担心孩子的安全。有些学校还明文规定反对学生在校内“又蹦又跳”。家长则用高档玩具把孩子留在家中,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专家认为,孩子爱玩我们应该给予鼓励与引导。几乎所有学校的校规校纪中都写有“禁止追跑打闹”一条,但却很少有学校告诉学生课间十分钟应该玩些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健康的、积极的游戏,同时游戏内容也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孩子,让他们在健康的游戏中成长。(据资料整合)
  
  青少年流行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他们的个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张扬,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富有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业阶段如果过于强调个性的张扬,很容易让孩子忽略个人修养的培养。
其他文献
从近年来乌鲁木齐各大影院一路狂飙的票房收入来看,国内外影视业似乎已进入到了“大片时代”,大家一窝蜂地比拼着大投资、大明星、大场景,而新疆影视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最近,讲述我国几代地质勘探工作者勇于担当、不畏艰险,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历经艰辛、排除万难,最终为国家寻找到罗布泊钾盐储藏地的工业题材影片《生死罗布泊》还处在后期制作阶段就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主演王洛勇看来,这部影片更像
期刊
新疆蛋糕:巴哈力  巴哈力是新疆的维吾尔族、塔塔尔族民族饮食中的传统糕点,在少数民族的巴扎随处可见。其实巴哈力就是民族风格的黑蛋糕,和黑森林蛋糕很像,不同的是在蛋糕里有丰富的果仁,比如核桃、杏仁。在蛋糕的上面还有葡萄干,味道非常可口,尤其是吃刚做好的巴哈力,热热的,更有不同的感觉,口味也很不错,是少数民族喜爱的点心。平时他们会做好送给亲朋好友品尝。  做巴哈力,可先将油倒入盆中搅拌,之后加入鸡蛋、
期刊
孙秀琴是将新疆民族服饰推向中国国际时装周T台的第一人。头顶着众多绚丽光环的她说:“名利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我热爱服装设计,这份事业已经与我的生命融为一体。”     4月22日上午,记者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位于7坊街的丝路霓裳服饰有限公司,担任该公司设计总监的孙秀琴正在展厅旁的办公室里跟着员工一起打扫卫生。孙秀琴说,她这段时间格外忙,公司年初从大湾迁到7坊街来,4月28日要面临开业,而且同一天,
期刊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日益向大型、连续、高速和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全面停产,点检员这种职业适时而生,成为企业正常生产的最后保障。马星就是这样的点检员。     听说到乌鲁木齐热电厂没有公交车去,在七道湾有专门跑这条线路的私人营运车辆,一趟就要15~20块钱,记者就打的赶路。没想到,这6公里的路面坑洼不平,一辆辆重型拉土车经过我们的出租车,卷起一阵阵尘土灌进没有及时关闭的车窗
期刊
曾经经历过苦难,曾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如今在角沙特村找到人生方向的娜仁图亚很珍惜当村官的这份工作。“青春在奉献中发光、发热”,娜仁图亚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念亲恩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娜仁图亚总会轻声地唱起这首歌。   娜仁图亚是一名蒙古族大学生村官,本
期刊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记者走近这些家庭,探访了这些孩子背后的故事,并且对他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     2012年4月1日,在乌鲁木齐爱心园钢琴房,钢琴曲《稻草里的火鸡》中美妙的音符倾流而出。虽然曲调简单,却一气呵成,没有一点差错。   弹奏者是9岁的丁丁,他正在为天网公益群的志愿者们表演钢琴曲。微微露出的笑容,双眸平添几缕灵动的光芒,若不仔细观察,你很难发现这个孩子是
期刊
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创业者,他们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他们秉持着“创新永无止境”的信念,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让很多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如今,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其中一部分人选择了科技创业。   新疆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童强说,大学生不能盲目创业,现在要提倡大学生技能创业、科技创业和理性创业。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积累
期刊
面对如今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那些既有学历又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成了“香饽饽”。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汪烈军副院长说:“大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不但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还会促进他们的就业。”     如今,当iPhone、iPad成为“潮男”、“潮女”们的“掌中宝”,当车载GPS为司机指引方向,当3D电影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随着科技的不断深入创新
期刊
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个笑话:卖家在向买家打招呼的时候,忘记在第一句话的开头加上个“亲”字,这让买家大为光火,马上质问“为什么没叫我‘亲’”?    “淘宝体”走红了,这一源自购物网站的语体,正在渗入更多领域,比如大学招生广告、警方发布的通缉令等。在网络上,喊“亲”的声音更是屡见不鲜。和“凡客体”、“咆哮体”爆红后逐渐降温相比,“淘宝体”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这是因为人们突然发现了它那种“亲切又腻歪”
期刊
一部据称可以带来“颠覆性变化”的《侵权责任法》,为什么在司法实践中却矛盾重重?是什么让医患纠纷剪不断,理还乱?    去年7月,就民事权益中最具争议的医患纠纷而言,一部据称可带来“颠覆性变化”的《侵权责任法》实施了。  按照法学专家的理解,《侵权责任法》中最重要的是“绕过”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改由与医院没有关系的社会司法鉴定机构组织鉴定,使医疗损害赔偿与其他人身损害赔偿一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