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80%以上的孩子经常上网,46.5%的学生认为嘻哈音乐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代表。
现在的孩子爱玩什么?袁女士有点担忧:读初中的儿子在去年“十一”黄金周参加了一个动漫展后,家里立刻成了动漫的世界:房间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动漫人物海报、家里的DVD整天放着动漫片,家里几乎所有手所能及的地方———客厅、卧室、饭厅、书房,甚至厕所,都有漫画书。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些动漫有什么值得迷恋的。不过只要不影响学业,一般还是不会阻止孩子。”袁女士认为。
网络动漫成新宠
调查显示,网络、动漫等已渐渐成为青少年最新的娱乐方式。由团北京市委、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针对12~24岁青少年曾经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形式新颖的网络娱乐、手机娱乐、动漫、DIY等新娱乐方式,已经占青少年娱乐内容的50.3%。而像体育运动、看电视等传统的娱乐方式仅占18.3%和12.3%。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也表明,目前在中学生中最流行的是上网:80%以上的孩子经常上网,其中过半的孩子天天上网,每次上网时间为1~2个小时。调查还同时表明,46.5%的学生认为嘻哈音乐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代表。
孩子处于游戏缺失状态
“十五瞑,月当圆……”一听到这些歌谣,许多成年人都会想起童年时“踢铁罐”的快乐。但这种“快乐”,现在的孩子还有吗?一位民俗专家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现在“至少八成小学生不会踢铁罐,传统童年游戏面临失传。”过去,跳绳、跳房子、砍包、踢毽等曾经风靡校园,现在几乎绝迹。
现在的孩子玩什么?某小学的一位老师曾用这个问题问过学生,得到的答案是“我们会玩电脑游戏呀!”
学生告诉记者,“我们下课就是聚到一起聊天,聊一些电脑游戏的体会与秘笈,像什么‘魔兽’、‘传奇’、‘CS’之类。”至于跳绳,他告诉记者,只会简单的单摇,不会编花、双摇。踢毽他最多能连续踢10个,这在班里已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记者在大街上随机采访了十多名小学生,得到的回答大多是“玩电脑,看电视”或是“没有时间玩”。在一所寄宿制小学工作的李老师向记者介绍,学校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夜,都会组织各班赏月。在操场上,每个班级的同学围在一起做游戏,结果,20多个班一般只有两种游戏内容——丢手绢和老鹰捉小鸡。
曾经有一种游戏在一些小学生中流传:通过下蹲、深呼吸、挤压胸部以使大脑供血不足,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造成人为脑缺血昏厥产生幻觉。这种游戏被称为“死亡游戏”,对学生身体发展极为不利,甚至会构成生命危险。一些学校紧急控制了这种游戏的蔓延。“真是挺可怕的,他们居然把生命当作了游戏。”一位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处于一种游戏缺失状态,他们不知道该玩什么。”
玩就像维生素必不可少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孩子们参加集体游戏,可以培养群体合作精神,还能掌握现实规则,从而切身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样适应现实规则等。“在玩集体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够互相学习到怎样解决矛盾与冲突。”老师特别指出,集体游戏还能培养孩子勇敢、果断等优秀个性品质。
由于缺少集体游戏,现在的许多学生性格孤僻,不爱和别人交往。电脑游戏的繁荣以及高楼大厦的出现,限制了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一些学生表现出了自私倾向。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缺少游戏还直接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有调查显示,近四五年来,中小学生除速度素质下降幅度较小以外,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心肺功能等均有明显下降。
会玩的学生才会学习
“我们根本没时间玩,更不用谈会不会玩了。”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周六上午学英语,下午学舞蹈,晚上是钢琴;周日上午学数学,下午完成学校的作业。”这是一名正在上四年级的小学生的周末计划。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的眼里,玩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浪费时间。即使是课间10分钟,一些老师也要求学生在教室看看书,不要耽误时间。
“我们也知道,应该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但玩的时间多,必然影响学习。”一位家长很无奈地说。
玩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呢?记者采访了教育专家。专家们认为,适当的游戏不但不会影响学习,相反,会玩的学生往往会学习。学生的课外时间太少,游戏太少,学习负担太重,最后只会使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把很多心思用在如何逃避学习上。
没有动漫就坐立不安
广州某高校学生小王告诉记者,他因为复习考研,每天晚自习回家后觉得压力特别大,玩一会CS或魔兽可以调节紧张的心理,对缓解学习压力很有帮助;动漫迷小刘也表示,自己如果3天不接触动漫就会觉得全身痒痒、坐立不安,即使碰到考试,他也会抽时间看点漫画书,或者自己画几幅漫画,过一把动漫瘾。
对此,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曾锦华所长表示,目前很多中学生包括一些大学生学习压力很大,网络多元化的娱乐功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更好地放松减压。而真人秀和街舞等体验型娱乐活动之所以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类活动的主体精神正是青少年所希望的“张扬自我”。
为什么这些流行文化会对青少年产生如此大的魅力?曾所长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群体或交流式的生活,即使是与别人交流时也贯穿了“竞争”的思想。因此,他们希望能自我宣扬。比如街舞、街头篮球,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表现自我,获得别人的认同,正规比赛他们反而没那么大的兴趣去参加。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普遍有这样的心理需求。
猎奇、张扬、反叛
在都市生活的绚丽多彩中,现在的青少年追求时尚、创造并引领着时尚,他们每天都在制造新的生活理念、消费方式和文化名词。专家指出,目前青少年流行文化主要有4个特点:猎奇、张扬、反叛、受外来影响很大。这些特点和他们父辈的流行文化有很大不同。就连他们现在崇拜的明星,也和上一代人有很大差异。调查显示,59%的青少年崇拜演艺人员,17%喜爱体育明星,崇拜科学领域领军人物及政治人物的人却相当少。现在的青少年喜欢并模仿他们认为个性独特的明星,他们认为这也代表着一种自我张扬,而且这样的自我张扬不需要成本,也不需要多少技巧和涵养。
有关专家表示,青少年流行文化呈现这样的特点与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社会发展的稳定,带来的是人们对社会文化的需求增加,特别是青少年,更希望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能够通过自己喜爱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身心;独生子女个性张扬的心理需求,社会其他方面为了利益而推波助澜,也使这些流行文化发展较快。现在,青少年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文化选择群体,社会生活的多元化选择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条件,这是文化环境变得更宽容和谐的表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孩子的至爱家长难懂
但是,很多家长却提出:自己很难理解孩子喜爱的流行文化,他们不明白:明明有好好的合身衣服不穿,偏爱穿那超大T恤和要掉不掉的垮裤;往墙壁上喷写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图案就能感到快乐?孩子口中念念不忘的“Cosplay”“Hip-Hop”自己更是闻所未闻。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心孩子会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业。
一位家长说:“孩子成绩本来还不错,但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就日夜想着攻关,怎么说他都不听,最后不让他在家上网他又跑到网吧去,经常连课都不上。”李女士则对孩子的追星行为十分不解,“我儿子刚念初一,非常喜欢周杰伦,家里贴满了他的海报,他穿什么衣服儿子都模仿,满嘴唱的听都听不清楚,实在不知所云。”儿子十分迷恋动漫的范先生说,他发现,孩子喜欢的很多动漫不但情节不合逻辑,也没有什么主题,“孩子看完了能有什么好处?除了学几句‘哇塞’、‘酷’、‘爽’之类的怪词,连句完整的话都快不会说了。”范先生有些气愤地说。
对于这种现象,有关专家表示:青少年流行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他们的个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张扬,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富有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业阶段,如果过于强调个性的张扬,很容易让孩子忽略个人修养的培养。因此,如果孩子对流行文化的沉迷只是一种兴趣的选择,家长不必因此就否定孩子的爱好。
别让爱好变成不良嗜好
像动漫、街舞这样的青少年流行的外来文化之所以不被家长认同,主要是因为孩子和家长在这方面的认知上产生差异。家长总是不自觉地想把孩子拉入成人思维的轨道,家长的成人自我判断意识没有接受孩子的流行文化,因此与孩子难以沟通。而孩子喜爱的数字娱乐工具,对家长而言多数是出于职业需要去使用,是为了生存;孩子则是出于兴趣去享受,是一种消费。
许多家长看动漫也许看不出什么意义,可对孩子们来说动漫却承载了很多意义。在他们眼中,动漫没有文学那些繁杂的文字,有的只是简单的画面和轻松的对白。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更直接,更容易理解。读高一的小燕说:“喜欢动漫的人看动漫,就像喜欢小说的人读小说,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动漫让我忘却了生活中的不愉快,让我在厌倦的时候找到心灵的避风港。”
孩子和家长不同的动机和思维难免会产生分歧,这时很多家长会以权威、管制的方式去约束孩子,但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将这些原本健康的喜好变成了不良嗜好。因此,专家建议家长们:当孩子沉迷流行文化时,首先要耐心沟通,帮助孩子理性分析,才能让他接受正确的观点。“例如孩子喜爱动漫片,哪怕家长根本不感兴趣,也要不露声色。家长可以针对动画片的内容和孩子聊聊,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鼓励孩子说出他的看法。这样既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了解,也能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作为家长,面对自己并不了解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不能要求孩子迎合自己的观点、看法。家长们应该先让自己充电,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喜好,安抚孩子压力大的心情,在沟通过程中寻找与孩子的共同语言,帮助孩子获得更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生活。
引导孩子健康地玩
教育专家指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出于各种理由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一些学校、家长过度担心孩子的安全。有些学校还明文规定反对学生在校内“又蹦又跳”。家长则用高档玩具把孩子留在家中,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专家认为,孩子爱玩我们应该给予鼓励与引导。几乎所有学校的校规校纪中都写有“禁止追跑打闹”一条,但却很少有学校告诉学生课间十分钟应该玩些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健康的、积极的游戏,同时游戏内容也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孩子,让他们在健康的游戏中成长。(据资料整合)
青少年流行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他们的个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张扬,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富有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业阶段如果过于强调个性的张扬,很容易让孩子忽略个人修养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爱玩什么?袁女士有点担忧:读初中的儿子在去年“十一”黄金周参加了一个动漫展后,家里立刻成了动漫的世界:房间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动漫人物海报、家里的DVD整天放着动漫片,家里几乎所有手所能及的地方———客厅、卧室、饭厅、书房,甚至厕所,都有漫画书。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些动漫有什么值得迷恋的。不过只要不影响学业,一般还是不会阻止孩子。”袁女士认为。
网络动漫成新宠
调查显示,网络、动漫等已渐渐成为青少年最新的娱乐方式。由团北京市委、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针对12~24岁青少年曾经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形式新颖的网络娱乐、手机娱乐、动漫、DIY等新娱乐方式,已经占青少年娱乐内容的50.3%。而像体育运动、看电视等传统的娱乐方式仅占18.3%和12.3%。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也表明,目前在中学生中最流行的是上网:80%以上的孩子经常上网,其中过半的孩子天天上网,每次上网时间为1~2个小时。调查还同时表明,46.5%的学生认为嘻哈音乐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代表。
孩子处于游戏缺失状态
“十五瞑,月当圆……”一听到这些歌谣,许多成年人都会想起童年时“踢铁罐”的快乐。但这种“快乐”,现在的孩子还有吗?一位民俗专家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现在“至少八成小学生不会踢铁罐,传统童年游戏面临失传。”过去,跳绳、跳房子、砍包、踢毽等曾经风靡校园,现在几乎绝迹。
现在的孩子玩什么?某小学的一位老师曾用这个问题问过学生,得到的答案是“我们会玩电脑游戏呀!”
学生告诉记者,“我们下课就是聚到一起聊天,聊一些电脑游戏的体会与秘笈,像什么‘魔兽’、‘传奇’、‘CS’之类。”至于跳绳,他告诉记者,只会简单的单摇,不会编花、双摇。踢毽他最多能连续踢10个,这在班里已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记者在大街上随机采访了十多名小学生,得到的回答大多是“玩电脑,看电视”或是“没有时间玩”。在一所寄宿制小学工作的李老师向记者介绍,学校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夜,都会组织各班赏月。在操场上,每个班级的同学围在一起做游戏,结果,20多个班一般只有两种游戏内容——丢手绢和老鹰捉小鸡。
曾经有一种游戏在一些小学生中流传:通过下蹲、深呼吸、挤压胸部以使大脑供血不足,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造成人为脑缺血昏厥产生幻觉。这种游戏被称为“死亡游戏”,对学生身体发展极为不利,甚至会构成生命危险。一些学校紧急控制了这种游戏的蔓延。“真是挺可怕的,他们居然把生命当作了游戏。”一位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处于一种游戏缺失状态,他们不知道该玩什么。”
玩就像维生素必不可少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孩子们参加集体游戏,可以培养群体合作精神,还能掌握现实规则,从而切身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样适应现实规则等。“在玩集体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够互相学习到怎样解决矛盾与冲突。”老师特别指出,集体游戏还能培养孩子勇敢、果断等优秀个性品质。
由于缺少集体游戏,现在的许多学生性格孤僻,不爱和别人交往。电脑游戏的繁荣以及高楼大厦的出现,限制了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一些学生表现出了自私倾向。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缺少游戏还直接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有调查显示,近四五年来,中小学生除速度素质下降幅度较小以外,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心肺功能等均有明显下降。
会玩的学生才会学习
“我们根本没时间玩,更不用谈会不会玩了。”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周六上午学英语,下午学舞蹈,晚上是钢琴;周日上午学数学,下午完成学校的作业。”这是一名正在上四年级的小学生的周末计划。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的眼里,玩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浪费时间。即使是课间10分钟,一些老师也要求学生在教室看看书,不要耽误时间。
“我们也知道,应该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但玩的时间多,必然影响学习。”一位家长很无奈地说。
玩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呢?记者采访了教育专家。专家们认为,适当的游戏不但不会影响学习,相反,会玩的学生往往会学习。学生的课外时间太少,游戏太少,学习负担太重,最后只会使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把很多心思用在如何逃避学习上。
没有动漫就坐立不安
广州某高校学生小王告诉记者,他因为复习考研,每天晚自习回家后觉得压力特别大,玩一会CS或魔兽可以调节紧张的心理,对缓解学习压力很有帮助;动漫迷小刘也表示,自己如果3天不接触动漫就会觉得全身痒痒、坐立不安,即使碰到考试,他也会抽时间看点漫画书,或者自己画几幅漫画,过一把动漫瘾。
对此,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曾锦华所长表示,目前很多中学生包括一些大学生学习压力很大,网络多元化的娱乐功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更好地放松减压。而真人秀和街舞等体验型娱乐活动之所以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类活动的主体精神正是青少年所希望的“张扬自我”。
为什么这些流行文化会对青少年产生如此大的魅力?曾所长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群体或交流式的生活,即使是与别人交流时也贯穿了“竞争”的思想。因此,他们希望能自我宣扬。比如街舞、街头篮球,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表现自我,获得别人的认同,正规比赛他们反而没那么大的兴趣去参加。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普遍有这样的心理需求。
猎奇、张扬、反叛
在都市生活的绚丽多彩中,现在的青少年追求时尚、创造并引领着时尚,他们每天都在制造新的生活理念、消费方式和文化名词。专家指出,目前青少年流行文化主要有4个特点:猎奇、张扬、反叛、受外来影响很大。这些特点和他们父辈的流行文化有很大不同。就连他们现在崇拜的明星,也和上一代人有很大差异。调查显示,59%的青少年崇拜演艺人员,17%喜爱体育明星,崇拜科学领域领军人物及政治人物的人却相当少。现在的青少年喜欢并模仿他们认为个性独特的明星,他们认为这也代表着一种自我张扬,而且这样的自我张扬不需要成本,也不需要多少技巧和涵养。
有关专家表示,青少年流行文化呈现这样的特点与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社会发展的稳定,带来的是人们对社会文化的需求增加,特别是青少年,更希望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能够通过自己喜爱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身心;独生子女个性张扬的心理需求,社会其他方面为了利益而推波助澜,也使这些流行文化发展较快。现在,青少年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文化选择群体,社会生活的多元化选择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条件,这是文化环境变得更宽容和谐的表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孩子的至爱家长难懂
但是,很多家长却提出:自己很难理解孩子喜爱的流行文化,他们不明白:明明有好好的合身衣服不穿,偏爱穿那超大T恤和要掉不掉的垮裤;往墙壁上喷写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图案就能感到快乐?孩子口中念念不忘的“Cosplay”“Hip-Hop”自己更是闻所未闻。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心孩子会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业。
一位家长说:“孩子成绩本来还不错,但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就日夜想着攻关,怎么说他都不听,最后不让他在家上网他又跑到网吧去,经常连课都不上。”李女士则对孩子的追星行为十分不解,“我儿子刚念初一,非常喜欢周杰伦,家里贴满了他的海报,他穿什么衣服儿子都模仿,满嘴唱的听都听不清楚,实在不知所云。”儿子十分迷恋动漫的范先生说,他发现,孩子喜欢的很多动漫不但情节不合逻辑,也没有什么主题,“孩子看完了能有什么好处?除了学几句‘哇塞’、‘酷’、‘爽’之类的怪词,连句完整的话都快不会说了。”范先生有些气愤地说。
对于这种现象,有关专家表示:青少年流行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他们的个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张扬,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富有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业阶段,如果过于强调个性的张扬,很容易让孩子忽略个人修养的培养。因此,如果孩子对流行文化的沉迷只是一种兴趣的选择,家长不必因此就否定孩子的爱好。
别让爱好变成不良嗜好
像动漫、街舞这样的青少年流行的外来文化之所以不被家长认同,主要是因为孩子和家长在这方面的认知上产生差异。家长总是不自觉地想把孩子拉入成人思维的轨道,家长的成人自我判断意识没有接受孩子的流行文化,因此与孩子难以沟通。而孩子喜爱的数字娱乐工具,对家长而言多数是出于职业需要去使用,是为了生存;孩子则是出于兴趣去享受,是一种消费。
许多家长看动漫也许看不出什么意义,可对孩子们来说动漫却承载了很多意义。在他们眼中,动漫没有文学那些繁杂的文字,有的只是简单的画面和轻松的对白。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更直接,更容易理解。读高一的小燕说:“喜欢动漫的人看动漫,就像喜欢小说的人读小说,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动漫让我忘却了生活中的不愉快,让我在厌倦的时候找到心灵的避风港。”
孩子和家长不同的动机和思维难免会产生分歧,这时很多家长会以权威、管制的方式去约束孩子,但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将这些原本健康的喜好变成了不良嗜好。因此,专家建议家长们:当孩子沉迷流行文化时,首先要耐心沟通,帮助孩子理性分析,才能让他接受正确的观点。“例如孩子喜爱动漫片,哪怕家长根本不感兴趣,也要不露声色。家长可以针对动画片的内容和孩子聊聊,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鼓励孩子说出他的看法。这样既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了解,也能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作为家长,面对自己并不了解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不能要求孩子迎合自己的观点、看法。家长们应该先让自己充电,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喜好,安抚孩子压力大的心情,在沟通过程中寻找与孩子的共同语言,帮助孩子获得更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生活。
引导孩子健康地玩
教育专家指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出于各种理由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一些学校、家长过度担心孩子的安全。有些学校还明文规定反对学生在校内“又蹦又跳”。家长则用高档玩具把孩子留在家中,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专家认为,孩子爱玩我们应该给予鼓励与引导。几乎所有学校的校规校纪中都写有“禁止追跑打闹”一条,但却很少有学校告诉学生课间十分钟应该玩些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健康的、积极的游戏,同时游戏内容也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孩子,让他们在健康的游戏中成长。(据资料整合)
青少年流行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他们的个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张扬,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富有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业阶段如果过于强调个性的张扬,很容易让孩子忽略个人修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