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杜牧的传奇人生,建构语文的素养框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ng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语教育的改革在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下努力建构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一直在努力的积极方向。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大单元语文教学的实施,旨在对主题单元教学中单篇文本进行合理性、深入性、整合性、重组性的重新建构,从而更好地利用特定教学内容(教什么)通过变革性的教学方式(怎么教)培养学习主体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通过对单篇文本的解决与重构是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走近大众眼中的杜牧
  杜牧,生于803年,卒于852年,字牧之,唐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幼机敏好学,善属文,进士及第之前便已才气名声远播。杜牧于太和二年即828年大和进士及第,政治生涯开始时任弘文馆校书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等官职,会昌二年即842年,被外放到黄州任刺史,名誉上是外放,實际上是贬谪,暮年后不顺的仕途之路有所转折,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二、感知鲜为人知的平生
  1.才气过人的杜牧。杜牧二十六岁进士及第,在未考取进士前他的才气已经表现出来。十余岁的杜牧喜好研究兵法,并两次献计给时任宰相的李德裕,李德裕依照实施并两次获得成功。表现出忧国忧民、匡君辅国情怀的《阿房宫赋》就出自于二十三的杜牧笔下。此赋手法灵活多样,语言华丽优美,风格豪爽雄健。杜牧进士考试那一年,时任太学博士的吴武陵(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中的吴武陵为同一人)就为《阿房宫赋》折服,并亲自拿着此文向当时的主考崔郾极力推荐杜牧,吴武陵说“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2.性格刚正的杜牧。《新唐书》中记载: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可见杜牧的性格是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能做到刚正不阿,又敢于直言进谏,为国为民去触动“龙颜”的文官,往往仕途都会遭遇挫折,韩愈不就是为了唐宪宗因迷信佛事而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所以落了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结果吗?会昌二年即842年,他被外放到黄州任刺史,名誉上是外放,实际上是贬谪,至于原因《新旧唐书》等相关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或者就是他“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的原因所至吧。
  3.心系百姓的杜牧。会昌二年杜牧被外放到黄州任刺史,从朝廷到黄州,当时的黄州贫穷、落后、偏远而且战火一直在不断地燃烧,这与贬谪有何异?对于仕途上的突然受挫,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对泰然处之?有多少人能做到心无半点儿波澜?杜牧就是为数不多中的一个。虽是受贬谪而来,但他已然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坚持着自己为官的初心“匡君济世”。《黄州府志》中有记载杜“兴学教士,立庙崇祀先圣,一时家循孔教,人颂儒书。”杜牧到了黄州之后,在处理政务之余,兴教育,收学生,行教化,可以说杜牧就是黄州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奠基人,为当地的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深得当时人民的爱戴。杜牧,为黄州的历史文化星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黄州的百姓及子孙当以曾经有过这样的“黄州刺史”而自豪。
  三、解读思想深刻的《赤壁》
  汉朝之后晋朝之前,三国纷争,干戈不断,硝烟不止,历史的车轮在长矛与利戟交汇而奏出悲壮的歌谣声中艰难前行,这段历史进程中的每一道车辙都深深轧进泥土中,犹如一道道沟壑纵横的时间峡谷,带着鲜血凝固后的紫黑色,任岁月的风尘如何洗涤,都无法使之变形、褪色。唐朝大诗人杜牧的《赤壁》便是这样一首关于三国的著名诗歌,借三国以咏史,抒发壮志未酬。
  “折戟沉沙”四字是诗人在陈述自己所见之物,首句以景或物起兴,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看似不过为七绝中大多数作者都会采用的一种极普通的叙述方式,看不出杜牧“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的诗风来。但善思之则不然,在平凡之处写出奇之理就在“折戟沉沙”这个字中。诗人在首句便给人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悠远感,达到了以一字、一词便让人遁入佳境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历史的积累与文学的解读融合后的一种独特的内心感受。“铁未销”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赤壁之战留下来的折断之戟并没有被销蚀,实则更是表达一种观念,远去的历史不管有多久远都不会遗忘,竹简的史书与灵魂的史书都将会铭记,永不消亡,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亘古不变的真理。“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诗人在借眼前所见“铁未销”之实写人类历史变迁“史未销”之理。
  以“铁未销”之实写“史未销”之理,在“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中得到极好体现。来到赤壁古战场,于尘土之中发现折断之戟,惊奇于其六百余年后竟然没有被风雨销蚀掉,暗含历史永远不会磨灭之意。凝视这曾经在三国战场上刀光剑影后又在无声土地下寂寥尘封的赤壁遗物,顿时感慨万千,于是实现“借物咏史”的诗歌目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自将磨洗认前朝”的“磨洗”一词,两个表示动作的字连用成一个动词,道出了诗人拥有着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看来都是极其有名气的古战场赤壁所发现的残余之戟,定非是寻常之物,所以诗人将其捡拾后便将它磨磨洗洗,以便于能从中发现些什么关于那段纷争异常的三国历史。“认前朝”中的“认”字,是紧接“磨洗”之后的又一个动词,它给读者传神地刻画出这这样一个画面:诗人磨洗之后,断戟褪祛了六百余年风雨侵蚀而生出的锈迹斑斑,似乎它又重新回到了六百年前在战场上刀光剑影的模样……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不管是在内容上的衔接还是在情绪上的过渡,都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色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歌的后两句有“三小”,显示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其一小是胜利的归因小,把三国时期这场著名的战役之成败归因于一阵“东风”。曹操率领大军随长江而下,剑指东吴,士兵人数数倍于孙权,强敌压境,孙权不得不联刘抗曹。刀兵相见之前,鹿死谁手难以料定,但彼时的曹操谋臣多,良将广,气势盛,战马肥,军心稳,粮草足,对于这场战役的胜算要大于东吴的孙刘联军,可结果却是曹操败而孙刘胜。一场大的战役,能以寡胜众,指挥、战术、气势等缺一不可,其因素不可谓不多。而杜牧对此似乎颇有微词,“东风不与周郎便”,诗人将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的赤壁之战仅仅归因于“东风”这一天时,其意思是说如果战时没有那场恰好刮来的东风,孙刘联军如何能取胜于曹操?   第二“小”是战败的归宿小,把战争失败所会带来的毁灭性巨大灾难投射到一个小小的“铜雀台”上。两国交战,败者何往?如果战败,战败就是“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如果战败,战败就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如果战败,战败就是“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对此杜牧可谓是匠心独运,不写战场,不写流血,不写硝烟,唯独写一个曹操小小的“铜雀台”。“铜雀台”是为何物?它是曹操所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之上置放着大铜雀,此处专给姬妾歌妓等人居住,而这一切又用以供曹操一个人行乐享用。“二乔”又是何人?乃是东吴乔公两个长得倾城倾国的女儿,大乔嫁了孙策,小乔嫁了参加赤壁之战的东吴主帅周瑜。小小的“铜雀台”是战败国国家命运的最准确的投射。
  第三小是人民的缩影小。两国交战,若“东风不与周郎便”东吴作为战败国将会面临什么灭顶之灾?诗歌只写了两名女子——“二乔”。许顗《彦周诗话》评论道:“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为什么只写大小乔?难道君权臣子与百姓都没有“二乔”重要吗?非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了二乔的命运,其他人物的命运便不言而喻。
  明代文学家杨慎说:“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此诗歌写出了诗人对赤壁之战的独道看法,也有意告诫统治阶级不可自负,同时也借此隐约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
  四、重构内容单一的文本
  五、设计落实素养的构架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指向
  “小李杜句积累”
  1. 一骑红尘妃子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摘要】板鞋,即用两块木板制作而成的鞋子,是壮族人民普遍使用的一种生活用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板鞋竞速运动作为壮族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从明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今天,板鞋运动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让少数民族板鞋运动项目融入校园大课间活动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的精神。  【关键词】板鞋运动;大课间活动;适应社会  板鞋运动,是壮族
【摘要】延迟满足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利用“延迟满足”让幼儿学会等待:和幼儿约定的事一定要做到、“延迟满足”要循序渐进、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家人意见要统一、鼓励幼儿表达不良情绪的原因。以此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学会忍耐。  【关键词】延迟满足;幼儿;家庭教育  延迟满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需要的满足。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我们平常
【摘要】随着我国统编教材工作的不断开展,小学低年段的写字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提升,为了适应这种发展现状,我国的基层教师在写字教学方面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力求在低年级阶段的写字教学中利用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对小学低年段的写字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进一步通过写字教学的途径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统编教材;低年段;写字教学  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
【摘要】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精准教学走入中学课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智慧学伴平台进行精准教学,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针对教学中的前测、中测、后测题目的设计和应用来探究使用智慧学伴平台精准教学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  【关键词】智慧学伴;学生;物理学科;能力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文化课的学习,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需要学校和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由以往的重视语数外等主课、忽视音体美等副课转为兼顾好学生文化素质与文体素养的同步提升,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生课后武术训练开展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小学生的武术精神和体能素质有所增益,对中华武术的传承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小学生的成长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与学校是两个重要的板块。以往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只强调校园教育,这是不全面的。如今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家校共育的新模式开始广泛应用。本次研究对小学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改进的建议,希望能更好地促進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  【关键词】小学;家校共育;问题及对策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是
徐杰曾说:“读书有三个层次,为:读了,读懂了和读透了。”笔者深以为然。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有阅读的陪伴,阅读无处不在。尽管每个人的阅读方式或途径不同,但与日常生活都是分不开的。“读了”,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到。布置阅读任务给学生,学生也容易做得到。但是,如果能做到“读懂了”,这就涉及到了整本书阅读甚至是深度阅读的问题了。这需要进行较为系统的指导或实践交流,甚至可以用检测来考查阅读成果。而如果能真正达到“读
【摘要】有的数学教师觉得上数学课很闷,调不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难活跃课堂气氛。其实不然,笔者喜欢在数学课堂里通过“变”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的思维气氛,让学生学得愉快,自身也教得舒畅。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活跃课堂;思维能力  下面,笔者以一堂“M模型”练习课的教学切身体会,谈谈“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学习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把一颗博爱之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滋润他们的心田,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热爱学生;师生关系;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爱岗敬业、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应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笔者当班主任的时间不长,但却深深地意识到:当我们面对那些活泼可爱的学生时,为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并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革命老区的学校德育教育,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依托老区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致力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德育创新实践,在红色德育的内容和形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营造红色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