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延迟满足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利用“延迟满足”让幼儿学会等待:和幼儿约定的事一定要做到、“延迟满足”要循序渐进、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家人意见要统一、鼓励幼儿表达不良情绪的原因。以此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学会忍耐。
【关键词】延迟满足;幼儿;家庭教育
延迟满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需要的满足。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忍耐。20世纪60年代在Walter Mischel的策划组织下,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基地内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受试者是4至5岁的小朋友,实验人员在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放了一块棉花糖,然后告诉他们:“我现在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把这颗棉花糖吃了,但如果谁能忍住不吃,等我回来的时候我就会给他两粒糖。”说完就走了。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幼儿马上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幼儿犹豫再三,还是忍不住把糖塞进了嘴里。而有些幼儿则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坚持下来,如有的把眼睛闭上,这样就看不见诱人的糖果了;有的把头埋在手臂中,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他们会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这些方法有效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成功抵抗住了诱惑。实验到这还没有结束,在大约30年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受试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当年那些能够抵制诱惑的小朋友,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考试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有更好的教育成就、身体素质更好等。这个实验表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我们要从小给幼儿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长大后,这种品质也会在他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怎样利用“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呢?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和幼儿约定的事一定要做到
如果幼儿跟我们要求吃糖,我们可以跟他约定吃完饭后再吃。有时吃完饭后幼儿已经不记得了,但即便大人觉得吃糖无益,不记得正好,也不应该“顺势”忘记把糖给幼儿,因为这是约定好的。所以,父母应该主动提醒他“可以吃糖了”,让幼儿知道,爸爸妈妈仅仅是让他学会等待,而不是故意找借口骗他。幼儿是非常聪明的,如果大人言而无信的次数多了,幼儿就会不再信任大人,而且大人这样做也会无形中让孩子学会欺骗的手段。如果和幼儿约定的事情,爸爸妈妈都能够做到,那当你们将延迟的时间增长的时候,幼儿也会满怀信心地等待,而不是在猜疑中度过。
二、“延迟满足”要循序渐进
我们可以在幼儿的婴儿期就开始“延迟满足”的训练。婴儿期的幼儿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肚子饿了就希望马上有奶吃,尿湿了希望马上有人换尿片。这时候就算父母有空,也可以稍微等一会儿,跟幼儿说“等一下,妈妈就来了”。一开始只是等待十几秒,时间一到,马上出现在宝宝身边,不能言而无信。慢慢地将时间变长,从十几秒到几分钟、十几分钟。待到孩子五六岁时,当他要求吃糖,爸爸妈妈可以将延迟的时間跨度增大,比如说:“吃晚饭后再吃。”“你今天已经吃过这种糖了,明天早上十点再吃。”幼儿要求买某个玩具,跟他说等过生日的时候再买。当从小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且知道爸爸妈妈一定会兑现承诺,幼儿对此就不会有太大的意见。我们不能期望幼儿一开始就能等待很长的时间。只要幼儿不哭不闹,并能等上一小段时间,这就表明他们已经在自我控制了。
除了父母单方面把延迟的时间跨度增大,我们还可以训练幼儿主动延迟。让幼儿在即时满足却没有奖赏和延迟满足后可以得到奖赏中做选择。当幼儿尝到延迟满足后的甜头,也掌握了一定的让等待时间更容易度过的方法时,他们就会主动选择延迟满足,久而久之,延迟满足就成为一种习惯。
三、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
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对于幼儿来说,常常需要通过他律才能做到延迟满足。父母要想办法让幼儿把注意力转移到他喜欢的东西上。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物品,教幼儿转移注意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父母不要总是亲力亲为,可以对幼儿进行监督,也可以让幼儿尝试自我监督。比如,带幼儿去超市,幼儿在货架前看见琳琅满目的食品,会忍不住拿起来想吃。这时,可以说:“宝宝,没有付过钱的东西不能吃,只有妈妈给了钱之后,你才能打开包装吃的。”一两次之后,幼儿就明白超市里的东西不付款是不能随便吃的。
有时候幼儿控制不住自己,我们也不要马上责骂他们,要理解幼儿的自控能力是比较弱的。我们可以帮助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或者教幼儿分散注意力的技巧。比如,过年收到红包,幼儿都忍不住马上想打开来看看。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可以在过年前教他们收红包的相关礼仪,还可以教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红包袋上,认识上面的字,理解红包袋上祝福语的含义等。用这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帮助幼儿延长等待的时间。
四、家人意见要统一
家人对延迟满足要持统一意见。比如,幼儿闹着要买贴纸,我们可以跟他说:“买贴纸是可以的,不过要等周末爸妈有空才行”。假如这时家庭中的一员马上就跑出去把贴纸买回来,那么延迟满足这一套在幼儿身上就行不通了,幼儿也会知道大人是不讲原则的,只通过吵闹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五、鼓励幼儿表达不良情绪的原因
当幼儿在延迟满足的过程中有不良情绪时,家长不应一味压制,而应该鼓励他们表达出来。在实验中能得到两颗糖的孩子通过通过自言自语、唱歌、做游戏等方式坚持到最后,他们正是采用了把内心想法和情绪讲给自己听、一边等待一边寻找乐趣、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因此,家长在幼儿对等待的过程表示不满时,应该加以积极的引导。比如,让幼儿说:“等待的过程好无聊,可我自己想办法玩儿,让时间过得更快”。家长再适当地加以鼓励和表扬,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够通过语言的自我安慰,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控制。
“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学会忍耐。而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易适应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也会更有耐性,较易适应社会。延迟满足能让幼儿更有自制力,将来有更多机会掌控人生、获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延迟满足;幼儿;家庭教育
延迟满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需要的满足。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忍耐。20世纪60年代在Walter Mischel的策划组织下,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基地内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受试者是4至5岁的小朋友,实验人员在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放了一块棉花糖,然后告诉他们:“我现在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把这颗棉花糖吃了,但如果谁能忍住不吃,等我回来的时候我就会给他两粒糖。”说完就走了。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幼儿马上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幼儿犹豫再三,还是忍不住把糖塞进了嘴里。而有些幼儿则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坚持下来,如有的把眼睛闭上,这样就看不见诱人的糖果了;有的把头埋在手臂中,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他们会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这些方法有效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成功抵抗住了诱惑。实验到这还没有结束,在大约30年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受试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当年那些能够抵制诱惑的小朋友,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考试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有更好的教育成就、身体素质更好等。这个实验表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我们要从小给幼儿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长大后,这种品质也会在他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怎样利用“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呢?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和幼儿约定的事一定要做到
如果幼儿跟我们要求吃糖,我们可以跟他约定吃完饭后再吃。有时吃完饭后幼儿已经不记得了,但即便大人觉得吃糖无益,不记得正好,也不应该“顺势”忘记把糖给幼儿,因为这是约定好的。所以,父母应该主动提醒他“可以吃糖了”,让幼儿知道,爸爸妈妈仅仅是让他学会等待,而不是故意找借口骗他。幼儿是非常聪明的,如果大人言而无信的次数多了,幼儿就会不再信任大人,而且大人这样做也会无形中让孩子学会欺骗的手段。如果和幼儿约定的事情,爸爸妈妈都能够做到,那当你们将延迟的时间增长的时候,幼儿也会满怀信心地等待,而不是在猜疑中度过。
二、“延迟满足”要循序渐进
我们可以在幼儿的婴儿期就开始“延迟满足”的训练。婴儿期的幼儿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肚子饿了就希望马上有奶吃,尿湿了希望马上有人换尿片。这时候就算父母有空,也可以稍微等一会儿,跟幼儿说“等一下,妈妈就来了”。一开始只是等待十几秒,时间一到,马上出现在宝宝身边,不能言而无信。慢慢地将时间变长,从十几秒到几分钟、十几分钟。待到孩子五六岁时,当他要求吃糖,爸爸妈妈可以将延迟的时間跨度增大,比如说:“吃晚饭后再吃。”“你今天已经吃过这种糖了,明天早上十点再吃。”幼儿要求买某个玩具,跟他说等过生日的时候再买。当从小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且知道爸爸妈妈一定会兑现承诺,幼儿对此就不会有太大的意见。我们不能期望幼儿一开始就能等待很长的时间。只要幼儿不哭不闹,并能等上一小段时间,这就表明他们已经在自我控制了。
除了父母单方面把延迟的时间跨度增大,我们还可以训练幼儿主动延迟。让幼儿在即时满足却没有奖赏和延迟满足后可以得到奖赏中做选择。当幼儿尝到延迟满足后的甜头,也掌握了一定的让等待时间更容易度过的方法时,他们就会主动选择延迟满足,久而久之,延迟满足就成为一种习惯。
三、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
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对于幼儿来说,常常需要通过他律才能做到延迟满足。父母要想办法让幼儿把注意力转移到他喜欢的东西上。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物品,教幼儿转移注意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父母不要总是亲力亲为,可以对幼儿进行监督,也可以让幼儿尝试自我监督。比如,带幼儿去超市,幼儿在货架前看见琳琅满目的食品,会忍不住拿起来想吃。这时,可以说:“宝宝,没有付过钱的东西不能吃,只有妈妈给了钱之后,你才能打开包装吃的。”一两次之后,幼儿就明白超市里的东西不付款是不能随便吃的。
有时候幼儿控制不住自己,我们也不要马上责骂他们,要理解幼儿的自控能力是比较弱的。我们可以帮助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或者教幼儿分散注意力的技巧。比如,过年收到红包,幼儿都忍不住马上想打开来看看。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可以在过年前教他们收红包的相关礼仪,还可以教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红包袋上,认识上面的字,理解红包袋上祝福语的含义等。用这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帮助幼儿延长等待的时间。
四、家人意见要统一
家人对延迟满足要持统一意见。比如,幼儿闹着要买贴纸,我们可以跟他说:“买贴纸是可以的,不过要等周末爸妈有空才行”。假如这时家庭中的一员马上就跑出去把贴纸买回来,那么延迟满足这一套在幼儿身上就行不通了,幼儿也会知道大人是不讲原则的,只通过吵闹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五、鼓励幼儿表达不良情绪的原因
当幼儿在延迟满足的过程中有不良情绪时,家长不应一味压制,而应该鼓励他们表达出来。在实验中能得到两颗糖的孩子通过通过自言自语、唱歌、做游戏等方式坚持到最后,他们正是采用了把内心想法和情绪讲给自己听、一边等待一边寻找乐趣、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因此,家长在幼儿对等待的过程表示不满时,应该加以积极的引导。比如,让幼儿说:“等待的过程好无聊,可我自己想办法玩儿,让时间过得更快”。家长再适当地加以鼓励和表扬,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够通过语言的自我安慰,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控制。
“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学会忍耐。而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易适应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也会更有耐性,较易适应社会。延迟满足能让幼儿更有自制力,将来有更多机会掌控人生、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