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县位于西北干旱地区,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导致劳动力剩余多,从而使我县成为一个农村务工人员输出大县,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我校是城郊一所农村乡中心初中,700余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达到200人,占全校总人数的28.1%。“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搞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生活和教育状况
经过调查,我发现有42.05%的留守儿童由父亲或母亲单方抚养。显然,在父母单方抚养的家庭中,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只能得到父母部分的关怀,他们的感情生活实际上类似于单亲家庭。此外,原本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的家务、农活现在只能由其中一方承担,这势必加重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心理负担,从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县农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这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抚养,父母对他们的爱几乎处于真空状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作为监护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原因,比起父母单方抚养来说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相差甚远。同时,这些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因此,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空白。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只要孩子身体健康、能吃饱穿暖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几乎没有能力去关心孩子是否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生活内容是否丰富等问题。
(二)学习情况
我在这几年做班主任的过程中,我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为优的不到15%,而60%以上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下。父母外出打工无疑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对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和对学习心理的间接影响。在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心理状况
就我们县的留守儿童来说,让父母时常回家看看自己是不可能的。但是,众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却意识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打电话时只是询问一些家里、老人和孩子的身体状况等表面事情,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从不提及,而家里的其他抚养人又无暇顾及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这样,留守儿童就缺少了最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长期下去便会导致多种心理疾病。现在的孩子有了心事不愿跟自己的亲人倾诉,而是把同伴作为倾诉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必然会造成心理障碍。在我们县的农村中隔代抚养孩子的老人一般和孩子的年龄相差40多岁,两者无论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他们只能选择同伴或朋友作为倾诉对象,往往就会造成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和疏导。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今后生活方式的大事,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来共同关心、关注。因此,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搞好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二、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一)用爱激励孩子
要让孩子知道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他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他如何做人,了解他的思想动向,教育他明辨是非,有错必改。教育孩子要跟父母经常交流谈心,这样能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二)教会孩子要诚实守信
孩子不诚实归根结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妥。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三)注重教育方法,引导自己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对孩子教育时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脾气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决不能采取高压政策,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造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充满仇恨、冷漠的情绪,事事与教师作对。总之,社会、家庭和学校应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教育他们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多关心、爱护、照顾和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生活和教育状况
经过调查,我发现有42.05%的留守儿童由父亲或母亲单方抚养。显然,在父母单方抚养的家庭中,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只能得到父母部分的关怀,他们的感情生活实际上类似于单亲家庭。此外,原本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的家务、农活现在只能由其中一方承担,这势必加重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心理负担,从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县农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这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抚养,父母对他们的爱几乎处于真空状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作为监护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原因,比起父母单方抚养来说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相差甚远。同时,这些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因此,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空白。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只要孩子身体健康、能吃饱穿暖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几乎没有能力去关心孩子是否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生活内容是否丰富等问题。
(二)学习情况
我在这几年做班主任的过程中,我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为优的不到15%,而60%以上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下。父母外出打工无疑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对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和对学习心理的间接影响。在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心理状况
就我们县的留守儿童来说,让父母时常回家看看自己是不可能的。但是,众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却意识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打电话时只是询问一些家里、老人和孩子的身体状况等表面事情,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从不提及,而家里的其他抚养人又无暇顾及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这样,留守儿童就缺少了最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长期下去便会导致多种心理疾病。现在的孩子有了心事不愿跟自己的亲人倾诉,而是把同伴作为倾诉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必然会造成心理障碍。在我们县的农村中隔代抚养孩子的老人一般和孩子的年龄相差40多岁,两者无论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他们只能选择同伴或朋友作为倾诉对象,往往就会造成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和疏导。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今后生活方式的大事,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来共同关心、关注。因此,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搞好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二、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一)用爱激励孩子
要让孩子知道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他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他如何做人,了解他的思想动向,教育他明辨是非,有错必改。教育孩子要跟父母经常交流谈心,这样能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二)教会孩子要诚实守信
孩子不诚实归根结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妥。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三)注重教育方法,引导自己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对孩子教育时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脾气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决不能采取高压政策,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造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充满仇恨、冷漠的情绪,事事与教师作对。总之,社会、家庭和学校应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教育他们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多关心、爱护、照顾和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