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况教学法应用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重在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因此,创设真实、合理的情境,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阐述,以实现新旧知识的相互碰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应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情境教学。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真实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渗透现代化生物意识。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教学情境。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生活中,生物知识的应用无所不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相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问题,提高生物学科的应用性。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时,由于理论性较强,需要彻底理解整个过程,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将水果放在冰箱中可长时间保存?酸奶是怎么制作的?橘子腐烂后为什么会有白酒味?这样,将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置身于生物学科中,学生兴趣就会浓厚,教学效果便会良好。
  再如,学习“厌氧呼吸”一课时,教师也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为什么需要在密封条件下制酒?长跑后为什么会感到腰酸背痛?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可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创设实验情境
  鉴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强调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手段,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尤其当学生成功完成一项实验之后,就会获得成就感、喜悦感。而学生将会自觉地将积极的情绪转到知识点中,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理解与记忆,提高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实验能力。在教材中,实验分散于不同的单元,如果能将实验内容与知识点系统结合,将让学生对知识和实验产生重新认识。因此,合理编排实验内容,加以适当地指导,对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例如,将“影响酶的活性实验”“酶的专一性”“酶的高效性”“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与分离”等实验,按照一定顺序优化、整合,便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与研究,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另外,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自主学习是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自由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可将实验教学划分为以下四大步骤:
  1.合理分析实验类型,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实验重点与难点,体现实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引导学生阐述实验目标、实验原理,满足实验要求与实验步骤,最终获得实验结果和结论,提高实验的缜密性。
  3.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比例,也可通过播放实验视频、PPT等方式,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进而动手操作,提高能力水平。
  4.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设计问题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教材中的生物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形成可相互转化、相互关联的问题组,表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已具备的逻辑关系,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人的体温与调节”一课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复习,列好预习提纲、布置预习任务,测量自己在不同时间的腋下、口腔等温度,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更多联想空间:人们夏天出汗多,还是冬天出汗多?为什么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会打冷战?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与现象,阐述各种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在设计问题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度”的尺寸,如果题目过于简单,则学生不屑一顾,难以满足提升思维能力的要求;如果创设的问题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则难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高,则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挫败感,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
  通过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融合文字、图片、音乐等各种要素,创设各种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专业性与概念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则可激发课堂活力,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拓展教学空间,更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能力水平。
  由上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创设情境意识,挖掘情境要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高中生的能力水平、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创设出个性化的学习情境,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七八个年头,自走出校门参加工作至今,我的教学活动都在围绕新课程改革来开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能引导学生们开展适合自身学情的有效学习活动?我们就得合理创设数学问情情境,为学生广开数学学习的活力源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发现自主探索的目标,用自己的思
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弟子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它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奠定了人的情感基调——感恩、诚信、仁爱。从弟子规中挖掘感恩元素,让孩子在学习弟子规国学经典的同时,学会知恩感恩,从小树立感恩意识,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
摘 要:南沟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意趣丰富。众多民间艺人或以花草鸟兽点缀美化生活,或以神圣灵贤祈求健康平安,或以鱼莲之戏歌吟婚姻情爱,或以打麦修渠聚集火热现实,或以精英模范反映时代脉搏,充分表现了南沟人民对真善美的渴望追求和与时俱进、开拓拼搏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南沟剪纸;审美;艺术特色;图案    南沟,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南沟一个艺术丰厚、文化悠久的地坑院村庄,然而,那里
摘 要:古书中大量使用通假字,是造成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碰到通假字定要打破其字表的束缚,“以声求义”,找寻它的本义,不能望文生义而“硬解”。清代学者王念孙说得好:“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之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解,则诘为病矣。”前人将上面所举例①“庄公寤生”的“寤”即如其字面解为“寐寤”,“谓武姜寐时生庄公,至寤时始觉其生。”一觉醒来孩子已生下
2020年11月,丁真微笑的短视频刷爆网络。紧接着,短短20天,他的微博有了115万粉丝,单条微博点赞量高达110万。  一夜出名,这个康巴少年瞬间引来上亿流量,成为顶级网红。可让人意外的是——  小时候,他和父亲一起放牧。牦牛安安静静地在草地上吃草,他就躺在鲜花丛中,把碧蓝的天空当作被子,把柔软的草地当作大床,把烂漫的鲜花当作褥子,嗅着花香,看着牦牛,心里美滋滋的  丁真出生于2000年5月15
钟不敲不响,理不说不明,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在于说理。如果一篇议论文,能把道理说得透彻、深刻,读者自然会由衷地赞同你的观点。  “有理说的山倒”,首先,你要有理可说。如果无理,即使说得天花乱坠,最终仍然不能服人,有理可说,才能顺理成章,做到以理服人。當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声言要和孙权“会猎于吴”时,张昭等人投降的主张,虽然说得振振有词,头头是道,但是依然受到唾弃,鲁肃周瑜迎战的主张固然正确,但如果不把其
初上讲台,我也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满腔热情地一味地去讲,以为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教给学生就好,以为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都讲完就好,以为认认真真地辅导完就好,以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高就好。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永不停止地用勤劳和智慧去工作。总结10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有以下认识:  一、教师深厚的知识储备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基础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联系的学科众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社会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新课标对课堂评价非常重视。  关键词:信息技术;评价;评价工具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但要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且要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的课堂评价,在对学生量与质的分析和激励中,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领导者至关重要,其素质不一样,整个团队的状态就不一样。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团队,不一样的领导来做结果大不相同。  很多人认为基层只需要执行,不需要领导力。其实,基层领导更需要在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上多下工夫,围绕目标更好的动员、组织、指挥团队,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  从脱贫攻坚实践来看,驻村工作队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将干部群众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造就良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小事看似没有任何意义,但你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它的意义并不小,却能让人从小事中获得大意义。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小事做文章,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而且也会让他们从小事中得到启发。如何挖掘小事中所蕴藏的大道理,并引导学生写出小事的意义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小事和它发生时的环境联系起来写  我们日常生活中,小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周围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