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刚接触数学时,往往感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时,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巧设导入,诱发兴趣;操作探究,培养兴趣;联系新颖,提高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14年的菲尔兹奖得主玛利亚姆·米扎哈尼说:“……是兴趣,使我走上了数学研究这条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只要学生感兴趣,就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并且情不自禁地将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受益终身。在数学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巧设导入,诱发兴趣
儿童无论学习任何事,最主要是开头,只要开头让他们产生兴趣,他们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因此,教师课前要深研教材,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要围绕所授内容,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导入,我经常把新课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编成故事,通过新颖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愉快而又充满探究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教《数的整除》时,我讲了:孙悟空在花果山摘了33个桃子,给猪八戒偷去9个,沙僧知道了到悟空那里揭发,要求把桃子平均分,悟空同意了,八戒说还是猴哥好。再问学生,他们每人分几个桃子?学生兴趣盎然,竞相发言。
二、操作探究,培养兴趣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知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学生愉快地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提高动手操作应用能力。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能变抽象为直观,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的内化,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动手操作活动变成一种主动学习活动,这样,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处理好教材,找适合学生的方法,动手操作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教“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通过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发现长方形面积中所包含的单位面积的个数是长里摆的个数与宽里摆的个数的乘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鼓励学生通过把平面图形进行剪拼操作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比较转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所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感知,理解思维而使学生发现和概括出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练习新颖,提高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所以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应保持练习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等等,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摸拟表演、直观演示、做游戏、讲故事等等。这样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特征后,我设计这样一个练习,我故意先叫全班同学起立然后让自己学号能被2、3、5同时整除的同学先坐下然后依次让①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2整除的,②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③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④能被3整除的,⑤能被2整除的同学坐下。这样就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把数学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让数学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14年的菲尔兹奖得主玛利亚姆·米扎哈尼说:“……是兴趣,使我走上了数学研究这条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只要学生感兴趣,就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并且情不自禁地将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受益终身。在数学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巧设导入,诱发兴趣
儿童无论学习任何事,最主要是开头,只要开头让他们产生兴趣,他们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因此,教师课前要深研教材,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要围绕所授内容,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导入,我经常把新课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编成故事,通过新颖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愉快而又充满探究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教《数的整除》时,我讲了:孙悟空在花果山摘了33个桃子,给猪八戒偷去9个,沙僧知道了到悟空那里揭发,要求把桃子平均分,悟空同意了,八戒说还是猴哥好。再问学生,他们每人分几个桃子?学生兴趣盎然,竞相发言。
二、操作探究,培养兴趣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知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学生愉快地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提高动手操作应用能力。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能变抽象为直观,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的内化,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动手操作活动变成一种主动学习活动,这样,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处理好教材,找适合学生的方法,动手操作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教“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通过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发现长方形面积中所包含的单位面积的个数是长里摆的个数与宽里摆的个数的乘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鼓励学生通过把平面图形进行剪拼操作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比较转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所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感知,理解思维而使学生发现和概括出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练习新颖,提高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所以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应保持练习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等等,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摸拟表演、直观演示、做游戏、讲故事等等。这样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特征后,我设计这样一个练习,我故意先叫全班同学起立然后让自己学号能被2、3、5同时整除的同学先坐下然后依次让①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2整除的,②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③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④能被3整除的,⑤能被2整除的同学坐下。这样就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把数学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让数学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