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解决教学无效性的根本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性教学,对课标的落实具有实质性的作用。文章作者通过总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以期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人文理念;兴趣
初中历史课由于其自身的学科性质和在整个初中课程设置中所处的地位,逐渐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因此在教学中存在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而学生在学习中也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在平时干脆放弃历史课程的学习,等到要考试时,才抢背几个知识点。这样的学习不能形成整体性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会导致历史教学的无效。
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改变现有无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故事和素材,从而以兴趣催生动力,以动力推动能力,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历史教师要有大历史的眼光与智慧,以历史的人文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历史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也不仅仅是进行本民族情感教育。传统的历史教学,把本国历史的重心放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把世界历史的重心放在国际主义方面。在教学结构上,中外历史的比率更多地从具体的中国历史史实出发,附之以必要的世界历史,人类历史的“主”“从”关系非常明确,尤其是在本国史和外国史内部,多以意识形态的眼光区分出内容的重要程度,而“整体认识”程度不够。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与智慧。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在客观上使“共生”“共存”的概念、民主与法治、人权与安全、民族与遗产、环境与能源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和应对的课题。历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这些问题,才能使学生心灵产生认识与共鸣,在其人生经历中逐渐内化为对历史与现实的学识与思维,以历史的整体性眼光看待事物,培养起学生的人文情怀,笔者觉得这是历史课教学最为有效的地方。因此,历史教师在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责无旁贷。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兴趣内化为动力,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我们的历史教学,只有努力做到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爱上历史,渐入学习境界,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精心设计导入情境,催生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由于初中生的身心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对万事万物充满着好奇心,有特别强的求知欲望,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的素材,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中。比如,笔者在讲《三国鼎立》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并与同学们一起大声高歌,当同学们还陶醉在歌唱中时,我巧妙地用“一壶浊酒喜相逢,欲知古今多少事,就在本节课笑谈中”导入新课。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段,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学生心弦,驱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对知识很容易接受了。
2.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使问题环环相扣,增加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比如我在教学《武士领导的改革》一课时,设计了两则史料:
材料一:政府把全国分成了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外国专家和技师。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相差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经千百年之久,总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请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②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时,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③认为在改革开放和借鉴外来文明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通过史料,将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对外政策和对我们的借鉴巧妙地设计在一起,环环相扣,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激情教育与情感融入,催生学生学习原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历史课教学以优秀文化成就和著名历史人物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以陶冶学生情操,从而使学生更热爱这门学科。例如,在讲解“我国古代文化”时,我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展现中华文化,学生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祖先曾创造了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外,历史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事迹,用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有很深的民族情结,以振奋精神,并致力向历史人物学习,从而爱上历史课,以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八中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人文理念;兴趣
初中历史课由于其自身的学科性质和在整个初中课程设置中所处的地位,逐渐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因此在教学中存在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而学生在学习中也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在平时干脆放弃历史课程的学习,等到要考试时,才抢背几个知识点。这样的学习不能形成整体性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会导致历史教学的无效。
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改变现有无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故事和素材,从而以兴趣催生动力,以动力推动能力,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历史教师要有大历史的眼光与智慧,以历史的人文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历史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也不仅仅是进行本民族情感教育。传统的历史教学,把本国历史的重心放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把世界历史的重心放在国际主义方面。在教学结构上,中外历史的比率更多地从具体的中国历史史实出发,附之以必要的世界历史,人类历史的“主”“从”关系非常明确,尤其是在本国史和外国史内部,多以意识形态的眼光区分出内容的重要程度,而“整体认识”程度不够。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与智慧。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在客观上使“共生”“共存”的概念、民主与法治、人权与安全、民族与遗产、环境与能源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和应对的课题。历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这些问题,才能使学生心灵产生认识与共鸣,在其人生经历中逐渐内化为对历史与现实的学识与思维,以历史的整体性眼光看待事物,培养起学生的人文情怀,笔者觉得这是历史课教学最为有效的地方。因此,历史教师在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责无旁贷。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兴趣内化为动力,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我们的历史教学,只有努力做到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爱上历史,渐入学习境界,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精心设计导入情境,催生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由于初中生的身心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对万事万物充满着好奇心,有特别强的求知欲望,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的素材,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中。比如,笔者在讲《三国鼎立》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并与同学们一起大声高歌,当同学们还陶醉在歌唱中时,我巧妙地用“一壶浊酒喜相逢,欲知古今多少事,就在本节课笑谈中”导入新课。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段,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学生心弦,驱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对知识很容易接受了。
2.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使问题环环相扣,增加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比如我在教学《武士领导的改革》一课时,设计了两则史料:
材料一:政府把全国分成了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外国专家和技师。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相差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经千百年之久,总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请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②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时,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③认为在改革开放和借鉴外来文明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通过史料,将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对外政策和对我们的借鉴巧妙地设计在一起,环环相扣,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激情教育与情感融入,催生学生学习原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历史课教学以优秀文化成就和著名历史人物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以陶冶学生情操,从而使学生更热爱这门学科。例如,在讲解“我国古代文化”时,我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展现中华文化,学生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祖先曾创造了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外,历史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事迹,用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有很深的民族情结,以振奋精神,并致力向历史人物学习,从而爱上历史课,以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