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学科建设的规划与行动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玄武区音乐学科现状,提出学科建设愿景,并用愿景分解来澄清学科的教育价值,继而围绕“学科课程建设”“学科特色研究”“学科团队提升”谋划音乐学科区域建设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区域学科建设愿景;学科建设思路;学科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2-0024-03
  【作者简介】张艳丽,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0)音乐教培员,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众所周知,教育活动有群体性的突出特征。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实质性地决定着一个学科的整体水平,也最终决定了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教育高度。基于这样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南京市玄武区音乐学科建设工作,促进玄武区音乐学科持续发展、特色发展和快速发展。根据区域音乐教师队伍特点与学科发展状况,采取了整合音乐学科课程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管理、资源应用管理等做法,为音乐学科区域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玄武区音乐学科建设总体愿景
  通过建设,使玄武区各中小学在音乐学科教学实绩、研究水平、人才队伍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提升,部分优势学校达到市内领先水平、省内先进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全面提升玄武区音乐学科核心竞争力。
  (一)统一理念,协调发展
  全员树立大学科理念,认识到音乐学科建设的全局性和综合性,积极探索并推行从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研究基地、网络信息、外部资源整合等要素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模式。
  (二)产业优化,以人为本
  能够建立超学科视野下音乐教育的价值追求:一方面从学生角度,以超越学科的视界去观照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审美为核心,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富有成长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区教师发展层面,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帮助教师通过使命、责任、能力的全面整合来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三)技术领先,发展特色
  进一步加强音乐学科特色项目之间的经验分享,形成有音乐学科特色的校际联盟。鼓励和支持以科研项目和专题讨论为纽带,跨学科和跨校整合研究力量,创新学科体系,促进音乐学科建设的全方位提升。
  (四)质量监控,立足过程
  根据区域音乐学科建设要求,各音乐教研团队做好年度计划、年度总结以及检查考核等工作。建设期结束,各音乐教研团队能够提出自评报告,迎接区域终期评估验收等工作,加强学科建设的过程管理。
  二、玄武区音乐学科建设基本思路
  (一)教师与学科课程现状分析
  1.教师队伍现状。
  (1)年龄与职称
  截至2015年年底,玄武区在职小学音乐教师共77人,平均年龄35.8岁,中高级职称占比50.64%;中学19人,平均年龄36岁,中高级职称占比21.74%。队伍年龄偏年轻化,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接受新事物快,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工作热情高,个性鲜明,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但年轻也带来了实践经验缺乏、对课程理念解读与领悟不够透彻等问题,需要区域层面有效的引领。
  (2)学历与专业
  小学一线教师100%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占比83.10%,研究生3.90%。中学一线教师10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占比17.40%。小学和中学声乐专业教师比例约14.29%、21.74%,民乐约22.08%、43.48%,钢琴约53.25%、43.48%,其它音乐种类约10%、4.35%。音乐教师学历高、教学功底扎实。丰富的专业门类为音乐学科建设带来了无穷可能,但也可能导致视野的狭隘,一方面盲目自大,认为自己的专业“高人一筹”,另一方面则在以唱、奏为主的音乐课堂上,信心缺失。
  (3)骨干发展
  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和比赛成绩优秀的骨干教师占全体教师三分之一以上,全区中小学市音乐学科带头人5人、市青年优秀教师11人,区音乐学科带头人10人,区青年优秀教师9人。骨干教师队伍强大,但由于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缺乏严密完整的体系,或因为年龄局限和长期以来缺乏对自我的有效规划,骨干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出优势。
  2.学科课程现状。
  (1)音乐课堂
  音乐课经常成为“弹性课堂”,音乐课仍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点在初高中显得尤为突出。区内还有一些学校的初三或高中没有开齐开足音乐课,即使已经开设的音乐课也要随时服从所谓考试学科的安排。
  (2)校本课程
  区域各所学校校本艺术特色鮮明,市级以上的艺术中心占全区四分之一以上。但是,反观这些校本音乐特色在整个学校的音乐学科建设中多自成一体,和课堂教学分离,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兴趣小组
  多以社团的方式来开展,但多缺乏专家的指导,存在开设盲目随意等问题。在很多比赛来临时,往往演变成赛前集训班,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本质,也制约了其更加长期高效的发展。
  (二)区域学科建设规划设计路径
  1.学科课程建设,规范中集成。
  (1)纵向集成
  目标建立:近三年,以江苏省前瞻性研究课题“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质量测查与评估的研究”为契机,区域内开展“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区域评价量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课程建设为立足点,区域组织撰写《区域学期音乐课程纲要》,开展课程视野下的学科行动。
  过程推进:对区域音乐学科建设现状进行研析,厘清相关概念,通过构建音乐课程校本化、音乐特色联盟等,在应用与开发中逐步形成一套具有广普性、多样性、系统性、可迁移性的区域学科建设样式。   (2)横向集成
  目标整合:各校在《区域学期音乐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撰写《学校学期音乐课程纲要》,“学科视角”和“校本探索”协同推进,将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共性目标和校本音乐特色的个性实现有机整合,建立具体可操作的校本化学科发展样式。
  过程优化:凝练学科方向,紧抓机遇,健全中小学音乐学科的评价制度。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同课异构,促进音乐教师以更开阔的视角引导学生与艺术对话。打通学校之间、年级段之间的界限,加强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展示。
  2.学科特色研究,发展中创新。
  (1)个性化定制明确方向
  鼓励各校根据学生需求、学校发展方向、教师个人规划等确定学校音乐文化特色,并将其全面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建设、艺术社团创建等不同方面,帮助音乐教师开发其专业技能,建立职业自信,提升教学与科研的效率。
  (2)模式创新建立校际联盟
  从区域范围内研讨向骨干团队引领转型,以合唱、器乐、特色乐器、戏剧、舞蹈为五大联盟主题,针对不同学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建立校际联盟。从而将优秀团队的经验进行分享,满足不同教师、不同学校的发展需求。充分实现骨干团队的引领,为有热情但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实现专业化的学科引领,努力实现玄武区音乐学科特色项目的共同发展。
  3.学科团队提升,继承中转型。
  (1)让新教师实现蜕变
  达成目标:在见习期完成从优秀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能够基本熟悉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工作2至5年,完成从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能够掌握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主要途径:以特色联盟校为基本组织,在区域整体安排的基础上,完善校际之间青蓝结对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职业规划,将听课、磨课、展示等常态化和制度化。同时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安排,充分考虑到不同教师的性格特点和专业优势,老带青也可以“青领老”,实现共赢。
  以加强学科的教学基本功为着力点,根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以及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与群体特点,每学期确定重点,邀请专家、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点,通过观摩和研讨,鼓励新教师结合自己原有的教育观念和实践,逐步整理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2)让骨干教师转型名师
  达成目标: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让被指导的教师能迅速成长;能够成为带领更多音乐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后备名师”。
  主要途径: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骨干教师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逐步完善“教学链”,从多方面、多环节形成综合性的特色。
  以课题研究为中心,通过营造科研氛围,制度激励等措施,鼓励骨干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在理论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不放松专业技能的巩固和加强。每学期不定期开展骨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为骨干教师“承上启下”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
  (3)让名教师带领发展
  达成目标:形成学科特色,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能评上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在市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关注对这些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推介,影响其他教师的发展。
  主要途径:选择教育专家担任其指导教师,鼓励其能参加更高层次的各类培训,主持或参与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以此为基础从建立一个月一次相对固定的名师教研活动开始,提高区域教研活动质量。结合区域研究主题,每学期请名师进行一次公开课教学展示,展示过后就课的设计、打磨等过程与教师们进行交流,在分享中给予教师启迪和思考。
  通过名师推荐书目、读书沙龙等栏目,建议每一位教师从一学期阅读一本专业书籍开始来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让音乐教师学习名师,养成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对音乐学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音乐学科建设愿景,用愿景分解澄清学科的教育价值,继而围绕“学科课程建设”“学科特色研究”“学科团队提升”来谋划音乐学科区域建设的基本路径。引导每一位音乐教师形成对学科教育哲学的追问和认识,发展对音乐教育终极价值的理解。通过提高教師群体的专业生活品质,让音乐学科回归音乐教育的本质,努力让每个教育细节都指向终极的价值追求。■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自2011年起,美国相继出台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以及核心概念》和《新一代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两部文件一出台就成了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因为这两部文件把过去对科学探究的关注转向了对“科学实践”的关注,尤其是这两部文件特别提出了“技术和工程”思想必须进入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的观点。  2013年教育部重启“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的修订工
【内容摘要】面对多姿多彩的文本语言世界,我们应该科学地界定其语言特性,从而准确定位文本语言的教学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内隐的表达结构,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类结构文本的自觉阅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获得语言学习的深刻体验。  【关键词】定向化 结构化 交际化    语文,如同阳光,能给予人光明、温暖与力量,却始终让人难以看清它的
【摘 要】“十二五”期间,江苏基础教育研究服务于“率先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科研的内容聚焦、范式转型与成果创新。在研究内容上,强化实践问题导向,服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质量内涵提升;在研究范式上,注重深度剖析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运行特征;在研究成效上,较好地服务了江苏基础教育改革决策与教育实践创新。“十三五”期间,江苏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的综合科研能力,推进
【关键词】《画家和牧童》;情境教学;激活体验;学用互哺  【作者简介】1.冷依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十八小学(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一级教师;2.冯卫东,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南通,226000)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画”字“
【关键词】成功教育;目标管理;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7-0065-04  走进射阳县初级中学,首先映入眼帘并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是校门右侧几棵香樟树下的“有一个快乐的地方叫学校”的红字黄底石刻,它耀眼、靓丽,与谈笑风生、漫步于旁边的几位学生相映成趣,和谐悦目。校园里名人画像、励志名言随处可见。穿过办公楼大厅,西边过道橱窗里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是基于一定的学材开展的,作为教师要在基于学情、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在进行教材开发时不可轻易改动或放弃使用教材。我们所提供的学材一是内容的选择,二是内容呈现的时机与方式,都要给学生以学习的支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义建构。作者以苏教版四下《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剖析了教材选择安排的学材,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困与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实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特别是电脑和资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正面临一个迅速变化的、开放的社会。为了生存,要求数学教育能培养出具有更高数学素质、更强创新能力的人才;从数学教育内部来看,随着“新数”运动的急剧衰落,人们在对历史的反思中认识到数学教学模式应在综合化的过程中达到优化,在这一过程中,开放题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它的出现是时代呼唤的结果。  数学开放
每个儿童的身上,都蕴藏着一位天然的“教育家”——与生俱来的学习天性与教育基因。如果教师能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条件,儿童自带的“教育家”便会走出来,与知识建立有效的连接、对话,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也就发生了。  有效教学必须唤起儿童固有的“原欲”。学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患了没有感觉的症状,思维处在疲沓、懒惰和“无所谓”的状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感而不觉,学习就不会真正发生。打破这种症状的良方,就是创生
主持人语  我国的基础教育成绩卓著,但问题依然很多。在理论研究和理念引领这一领域,从来就没有停止。课改热还远未消退,翻转课堂和“核心素养”又开始登陆“置顶”,牢牢占据了从教育教学研究到实践领域的很多追新创新者话语中心。但素养是什么?素养的核心又是什么?而且“素养”究竟关乎谁?是关乎学生、教师和校长这一类“人”的,还是关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这一类“学科”“课程”的?本组文章选择校长这一群体的核心素养
把学生放在“心”上,让课堂回归理性——这是杨文胜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杨老师用自己独到的理解、扎实的功底演绎了一节大气、开放、简约并且有味道、有挑战的数学课,着实令人叹服。这节课的精彩,主要源自它的理性回归,回归数学本原,回归儿童立场,回归教学本质。  一、回归数学本源:抓数学之“根”  对于《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教师常常会过度关注“是什么”的教学,即对数对的认识与应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