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课堂模式探析“五培五环,多元评价”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gbu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其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孩子们探索知识的乐园。学生的成长有赖于学校课堂的平台,学生的快乐也来源于课堂。有人曾说:“课堂是教育最深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摆正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突破。”所以说课堂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领域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战地。礼乐课堂就是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建构和谐的课堂,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教学理念
   礼乐课堂的“礼”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尊重”与“和谐”。首先,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个性差异,分析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其次,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学相长。据此,我们提出了“礼乐共生,乐而不同”的课堂教学理念。
   “礼乐共生”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课程追求“礼”与“乐”共生,“礼”是对学生待人接物、文明礼仪、读书写字、审题解题的良好习惯的有效培养手段。“乐”并不是一味的单纯、简单的快乐,而是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种目标一致的“乐”,在课堂中师生心情舒畅,合作沟通融洽,学生处处呈现出一种主人翁心态的乐;同时“乐”也是学生课堂中呈现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不同”是鼓励学生作为个体主动地寻求发展,充分地尊重每个人、每个团队的发展差异,追求真实有效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了解学生。我们主张用教师的善教来引导学生的乐学,教师层面追求乐业、善导;在学生层面力求达到乐学、善思。整个课堂活动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从师生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评价等多方面规范师生的课堂言行,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真正将礼乐教育思想融入课堂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教师的“目标引领”“方法指导”和“评价检验”,和学生的“探究新知”“自主合作”,最终共同构建起自主、愉悦、合作、探究的礼乐课堂。
  二、教学模式
   在“礼乐共生,乐而不同”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我校培养“有礼节、有学识、有志向、有恒心”的四有礼乐少年的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五培五环,多元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培”是礼乐课堂的教学总目标,力求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知识底蕴和科学的人文素养,将学校的礼乐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五环”是礼乐课堂的五个主要教学环节,即引—学—点—练—总。在五环教学中将以探究性学习环节为核心,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第一环“引”,引入新课,明确任务;第二环“学”,学习交流,展示反馈;第三环“点”,点拨疑难,巩固难点;第四环“练”,练习知识,拓展延伸;第五环“总”,总结归纳,感悟提升。“五环”只是一个大致的教学环节,每一学科每一节课的开展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开展,在一节课上可以呈现全部的环节,也可以只突出一个或几个环节,更加地体现学科的独特性。
  三、教学评价
   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评价,在“礼乐共生,乐而不同”理念引领下的礼乐课堂,讲求“多元评价”。我们制定了《礼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教师、学生和课堂三个维度,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和课后评价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整个课堂活动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从师生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评价等多方面规范师生的课堂言行,严格遵循《课堂礼仪公约》,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
   “五培五环,多元评价”的礼乐课堂教学模式名为模式,实则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每一学科每一内容可根据自身教学情况,以理念为指导,以评价为标准进行增减,让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植于学生的内在需求,追求课堂的愉悦和谐,最终“以礼致乐”成就课堂“乐”之核心。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以礼致乐’育人策略的研究”(1201731436)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黄佳銳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怎样才能切实有效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养成教育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入校时,教师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刚开学,就应该要求学生书桌整洁,要求他们捡起细小的纸屑,负责好自己座位
新课程变革给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带来的不仅是观念上的变化,而且从课程本身来说,引起课堂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变化,体现着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的实质性影响。在新课程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最近由于要在几个备课组中选拔一节公开课参加市级教学比赛,所以我作为科组长连续听了四节公开课,教师们所讲内容都一致——必修(3)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可以说是“同课异构”。但是,听后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异常”现象:按部就班,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学完后受到的启发不多;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困。  回来后,我在思考:现在的高中历史课堂究
摘要:在师范教育中渗透和指导创新方法十分必要,也是在本科师范教育中落实验化学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中学化学知识及师范生教学设计中的创新实验为例,介绍了思维方式创新及操作方式创新的几种具体方法,为师范院校相关学科教师将这些方法渗透到专业课教学和师范生教学设计、模拟授课的指导中去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方法;思维方式创新;操作方式创新;师范生;教学设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就是紧扣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以及思维特征顺其自然,顺水推舟,让孩子们在一种生命的自然成长状态下,把对问题的思考以及思考问题的路径、方式、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习惯化,并逐步向着思维品质的敏锐性、深刻性、批判性、广阔性、连动性、多向性、灵动性、整体性、综合性、批判性、跨越性、新颖性等方面发展和提升。   如何设计学习?设计课堂,设计思维训练呢?   一、愉快、轻松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领和悟能力有限,学习知识往往需要去反复实践体验学习过程,才能逐步理解领会。因此,小学生要学好语文,课前预习环节非常重要,而且要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老师必须要给予目的性明确,条理次序清晰的预习指导。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我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总结出不同的学习方法:一画段序号,二画学会字,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困惑处
中职语文线上教学要想让学生聚焦课堂,必须结合当下疫情、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精心的设计。  一、明确立足点:以“疫”探古今,以“情”提素养  新冠肆虐,没有人能够置之度外,是巨大的灾难,但是难得的教科书。传染病与人类发展共存,医学的进步、思想的蜕变,都是在与传染病的不断斗争中相生相长。无数的前辈用文学、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来表现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抗争与思考。根据2020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四
高三文科考生在5月底已完成第二轮复习,初步形成了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对各个历史知识点都有了比较熟悉的了解或掌握。但学生比较困惑的是,经过几次大型的模拟考试后,成绩仍没有提高,或者偶有一次提高,其他几次考试成绩仍不理想。这个困惑,从3月初的大型模拟考试开始就一直存在了。有人说,历史考试机遇性强,要想稳定拿高分比较难。笔者认为,想稳定拿高分的确比较难,但也有办法,那就是加强非选择题的解题训练,规范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历来被称道的人生乐事。教师岂止象韩愈在《师说》里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人怎样做人。师爱是全面的,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成长、身体健康和课余生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贴心人。教师的爱不能只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科和课内,而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部领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長。如何让学生在这小学阶段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我经过深入的了解、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已愈来愈重视课程的建设。然而,国内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因师资水平等原因,仍是优先使用征订的教材进行学期规划,然后再结合本园特有的资源和理念构建园本课程。即幼儿园的基础课程仍然围绕着教材课程开展。   在近期参加的一个园长培训中,来自台湾的学前教育教授林佩蓉介绍了当前台湾地区一些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形态,给人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