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对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高效科学课堂的构建。基于此,笔者从自身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细化目标设计、开展合作活动以及提出探究问题等策略,促进有效科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科学;有效;目标;合作活动;探究
从全面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之际,科学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地位日益升高,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构建有效的科学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基础科学知识的认知效果,同时能够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基于当前科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促进有效科学课堂的构建呢?
一、细化目标设计,做好课前指导
课堂目标的设计是课堂一切教学活动的开端,在科学课堂中,教学目标中的内容也反应了学生将会发生的某种变化。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从而做好课前的指导工作。随后,教师以教学目标中的内容为导向,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从而在落实目标要求的同时,实现有效科学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开展《植物是“活”的吗?》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进入如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1)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能够利用多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的“活”的;
(3)科学态度: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念;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中从基础科学知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再到学生的科学态度等方面都对学生进行了要求,教师以上述目标中的内容为指导进行《植物是“活”的吗?》这节课中教学策略的安排,能够逐步落实目标中的要求,从而实现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
二、开展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互助
当前社会对学生提出了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也开始将合作学习活动引入课堂之中,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但是,从目前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活动的实况来看,存在部分科学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活动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究其根本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科学素养,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所造成的。因此,为了实现高效科学课堂的构建,也为了突出合作学习活动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当基于学生实况,优化合作活动。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给动物建个“家”》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師就可以根据日常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划分为实践能力较强、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等三个等级;随后,教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实践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学生,随后,教师让学生以分好的小组形式,自主开展《给动物建个“家”》这节课的学习,并让小组中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得整体小组在互帮互助中完成《给动物建个“家”》这节课的实践活动,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进行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从而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三、提出探究问题,实现自主学习
问题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互形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效果,学生也可以使用问题的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对科学知识认知中的疑惑,从而让教师基于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策略的针对性设计。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解答中,实现自主学习,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给动物分类》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从教学中对本节课知识的安排,“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你能给动物进行分类吗?”“要怎么给动物进行分类呢?”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结合课本,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中,逐步深化对“动物基本特征”等知识的认知,从而促进《给动物分类》这节课的有效教学。
不难看出,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和解答问题中,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从而逐步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
总而言之,有效科学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科学教材中的基本内容,结合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实况,构建完整的优化科学课堂结构的教学体系,从而促进科学知识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美娘.农村小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89-90.
[2]李清华,顾长明.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05):52-53.
关键词:科学;有效;目标;合作活动;探究
从全面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之际,科学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地位日益升高,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构建有效的科学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基础科学知识的认知效果,同时能够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基于当前科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促进有效科学课堂的构建呢?
一、细化目标设计,做好课前指导
课堂目标的设计是课堂一切教学活动的开端,在科学课堂中,教学目标中的内容也反应了学生将会发生的某种变化。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从而做好课前的指导工作。随后,教师以教学目标中的内容为导向,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从而在落实目标要求的同时,实现有效科学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开展《植物是“活”的吗?》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进入如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1)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能够利用多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的“活”的;
(3)科学态度: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念;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中从基础科学知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再到学生的科学态度等方面都对学生进行了要求,教师以上述目标中的内容为指导进行《植物是“活”的吗?》这节课中教学策略的安排,能够逐步落实目标中的要求,从而实现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
二、开展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互助
当前社会对学生提出了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也开始将合作学习活动引入课堂之中,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但是,从目前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活动的实况来看,存在部分科学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活动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究其根本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科学素养,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所造成的。因此,为了实现高效科学课堂的构建,也为了突出合作学习活动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当基于学生实况,优化合作活动。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给动物建个“家”》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師就可以根据日常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划分为实践能力较强、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等三个等级;随后,教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实践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学生,随后,教师让学生以分好的小组形式,自主开展《给动物建个“家”》这节课的学习,并让小组中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得整体小组在互帮互助中完成《给动物建个“家”》这节课的实践活动,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进行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从而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三、提出探究问题,实现自主学习
问题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互形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效果,学生也可以使用问题的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对科学知识认知中的疑惑,从而让教师基于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策略的针对性设计。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解答中,实现自主学习,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给动物分类》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从教学中对本节课知识的安排,“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你能给动物进行分类吗?”“要怎么给动物进行分类呢?”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结合课本,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中,逐步深化对“动物基本特征”等知识的认知,从而促进《给动物分类》这节课的有效教学。
不难看出,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和解答问题中,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从而逐步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
总而言之,有效科学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科学教材中的基本内容,结合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实况,构建完整的优化科学课堂结构的教学体系,从而促进科学知识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美娘.农村小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89-90.
[2]李清华,顾长明.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