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录片创作的一点儿思考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很多人都在讨论纪录片,但彼此所谈论的“纪录片”可能完全是两回事。这种分化其实由来已久,纪录片制作者从来都不是单一人群,人们也从来没有对纪录片达成什么共识,只不过现在这种分化更加明显罢了。那么,纪录片要生存、要发展,究竟是精英文化的艺术风范还是大众文化的审美品位,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矛盾吗,这样的感受直接引发一个和纪录片有关的话题,那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做纪录片。
  作品VS产品
  作品只是一部,它需要精雕细刻,经得起时间和良心的考验。把作品复制许多份,然后成立一个栏目,通过种种手段就可以把它变成产品,我是这样理解作品和产品的关系的。如果推理的话,我们还可以这样认为:纪录片的栏目化也就是把作品变成产品的过程。
  不可否认,纪录片的栏目化是纪录片在大众传播时代的生存策略。它表现为固定的播出时段、定位准确的主持人以及固定的栏目包装等,当然它还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宗旨、统一的选题定位和风格定位。如《百姓故事》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见证》的“深度记录变革中的中国”等。而在量上,对于其他电视栏目,最好能建立一整套栏目运作流程,做到流水线式的生产。但纪录片栏目则不同,因为它还有一个创作的艺术性指标,而栏目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艺术性互为消长的。
  作为一部合格的纪录片“作品”,要有创作者个性、思想、情感、价值判断等诸多个人印记的存在。它的创作流程,从人物的选择、时机的把握、拍摄的角度甚至后期的剪辑、制作等流程无不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纪录片人王海兵拍摄《山里的日子》时九进大巴山,拍摄周期一年半;康健宁和高国栋的《沙与海》,拍摄时间更长,达三年之久。这类高片比、长周期的纪录作品诞生经典的可能性非常大,时间的沉淀和淘洗总是会带来惊喜的。而与此矛盾的是,纪录片栏目由于必须连续定期播出,所以制片人的观点都是“我们需要的是产品,而不是作品;我们需要的是栏目的共性,而不是节目的个性”。加上经费、话语空间的限制,本来就不多的纪录片栏目里,播出的节目无论是口感还是气质都变得越来越快餐化,越来越讲究结构技巧,越来越讲究整体包装。如果静下心来,剥开那个花里胡哨的包装袋,你会疑惑这里面究竟还是不是纪录片。
  体制VS独立
  笔者写下“体制”和“独立”这两个词就想到一位纪录片的前辈,1999年他任宁夏电视台副台长,之后便从体制内出走成为独立制片人,再之后创作180分钟纪录片《阴阳》,著名独立制片人吴文光曾说:“《阴阳》就像一块大石头,谈当代中国纪录片,没有人能绕过它。”如果把时间再推近一点,《大国崛起》的创作总监、《百年世博梦》的总导演,这个从体制转换成独立的纪录片人的就是康健宁。记得有一位纪录片前辈在谈到康健宁时目光中充满激情和憧憬,这种激情和憧憬是纪录片人的梦想根源。为什么康健宁能放弃电视人的功利思想,好好的台长不干,去做独立制片?追根溯源就是独立精神。
  国外纪录片人认为,纪录片的魅力有两个方面:一是独立观点,二是个性表达。而栏目化的纪录片注定要走体制内的路子,片子的播出要经过三级审看后才能与观众见面。如果遇到一个热爱纪录片的领导,那是纪录片的幸事;反之,纪录片就很难拥有个性。在多次加班熬夜之后,一个片子经过修改,到播出时别说思想性,就连编导自己也看不懂了。当然,这些只能算是浅层表现,更重要的是体制内的纪录片栏目必须承担社会职能和社会责任,试想在这种体制下,还能拥有多少独立的思想?
  从体制到独立对于纪录片人意味着创作没有商业化和播出的压力,纪录片对他们来说更像是表达对生命理解的一种形式,如诗歌、音乐、绘画……它们的外观看上去更加醒目,表达更加犀利,胸怀更加开阔,更主要的是,它们有独立的思想和思考,有智者的忧患和精英的使命感。这种“独立”不仅是一种行为、一种姿态的“独立”,同时也是纪录片话语表达、精神特征上的“独立”。
  大众VS精英
  如果从词义上理解,大众和精英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而纪录片却奇妙地承载了这一对矛盾体。很多人认为“纪录片是一群精英制作出来给另外一群精英看的”,但今天的中国,纪录片栏目的生存是以“精英”的态势来创作纪录片,以“大众”的品位被摆上电视柜台,电视先天的“大众”属性,主宰着原本自诩为“精英”的纪录片品貌,“门不当户不对”自然是一个令人尴尬而无奈的宿命。
  在国内,无论是《纪录片编辑室》还是《见证》,这些体制内的栏目拥有中国最优秀的纪录片拍摄者,但他们在选题上首先要考虑大众的口味。因为纪录片栏目面对的是普通大众,尤其是在激烈的电视竞争中,纪录片根本无法与同时段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抗衡,如果不投其所好,把镜头从悠久的历史及厚重的文化中移开,对准现世中的芸芸大众,那就意味着栏目没有收视率,接下来的后果就是被电视台淘汰出局。这就会造成那些怀揣梦想的纪录片人失去生活的经济基础,当生存都成为难题时,他们又怎样去记录这个社会、去反思这个社会?
  每一个热爱纪录片的人都是怀着梦想和热情的,虽然理想很崇高,但生活却是现实的。就像石头一样,刚开始棱角分明,但经过时间的长河,还有几块石头能够保持原始模样呢?当纪录片人慢慢适应栏目的会议、审片的附和、餐桌的应酬之时,我们还能不能回想起当初入行时为之激动的电视理想?当我们闲暇之余偶尔谈起当年那个叫理想的东西时,伸手一摸,却找不到硬硬的感觉。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又忍不住从网上看了看康健宁老师的《沙与海》和《阴阳》,片中徐文章的背后,是几亿的中国农民;牧民刘泽远的背后,是人类对未来的茫然与不确定性。如果说古来圣贤皆寂寞,那么康健宁老师也好,徐文章也好,都谈不上孤独。向他们的背后回首望去——向历史的更深处望去,那里有整个星空。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编校:董方晓
其他文献
摘要:墨白的小说世界体现出他既具有传统的文人意识,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本文从墨白小说的意味与形式两方面论述墨白的创作。就意味来说,墨白为当代文学提供了鲜活的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知识分子形象,展现了这类人的精神世界。就形式来说,墨白的叙事与语言也呈现出独特的个人色彩。  关键词:现代意识 碰撞 悬想    综观墨白的小说世界,我们发现他是一位具有传统文人意识的作家,但作品内部的精神指向却是现代意识。  
摘要:基于图书馆员不善于表现自我、不善于与媒介交流的现状,提出图书馆员应树立个人品牌,尽力与各种媒介接触、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个人品牌 媒介    默默无闻的图书馆员  一个学校有名师,一个医院有名医。而放眼整个图书馆系统,却缺乏一位著名的图书馆员。即便是国家图书馆馆长,普通大众对于前任馆长任继愈都知之甚少,现任馆长詹瑞福更是不闻其名。多年以来,图书馆员们总是习惯于大幕之后,习惯于灯光之外,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以党报为主体的报业集团出现十多年来,中国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报刊竞争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整个报刊市场的发展态势,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结构、单一市场、单一形态,进入到一种多媒介立体化交叉融合、部分媒体实行跨地区相融合的新阶段。  报纸的发展,必须有经济基础作后盾,广告经营给报纸提供了主要的造血功能。报纸发展由前几年的以发行为核心逐步转化为以广告为核心,因为过去是没有发行就
2008年9月,韩国当红少女组合Wonder Girls推出了《Nobody》这首歌后,其蹿红速度极快,且热潮一直延续至今。歌红舞也红,互联网上疯传的有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人跳《Nobody》的
摘要:穆青——这位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了60多年的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记者中的一个榜样。他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不仅是中国新闻事业一项珍贵的物质财富,而且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也给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把穆青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与其早期新闻报道特别是军事新闻报道相结合,以汲取其精华,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的新闻工作。  关键词:穆青 军事新闻 新闻实践 新闻思想    
摘要:在对象性节目日趋发展成熟的今天,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通过对中央电视台《乡村俱乐部》、湖南卫视《乡村发现》等对农节目的主持人风格特征的研究,发现从上到下的对农节目需要解决好主持艺术的定位问题。从对农节目的内容、节目的形式和受众群的多元化调查发现,对农节目必须在内容上贴近农民、在形式上突破创新,重视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需求。同时,对农节目主持人要增强现代传媒意识,按照农村社会发展的
在新闻报道的前行中,我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不断摸索学习,充实自己。从事新闻工作5年来,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到逐步成熟起来,已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新闻文体。在业务修炼中,我
从本世纪初到现在,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已经红红火火地走过了八个年头。打开电视,几乎各个频道都有民生新闻的身影。可以说,电视民生新闻无处不在,虽然它不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热度也有所衰减,但是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环境的不断变化,电视民生新闻也需要总结经验,走上开拓创新和深度转型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可以这样概括: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国各地农村基层干部深入乡村、进入农户,把学习理论提高素质与深入实践、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和核定低保对象工作等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那么,
在我国当今的电视版图上,地方电视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它的生存现状却是数量众多,空间狭小,实力较弱,节目质量不高,地域特色不明显,收视份额较低。随着我国电视传播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机构城镇化特征的日益凸显,在首先做大做强央视及省级媒体的电视运营体制下,地方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近年来,本土化措施和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到地方电视台的重视。事实证明强化本土意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