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四重奏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语文教育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步骤的:反复朗读,创造情境;重视鉴赏环节;探求文本的精神内核;延内知外,增加积累,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情境 品味语言 古典文化
  
  现行人教版教材以时间为序,从先秦到明清,共选编了41篇文言文。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是对字、词、句不厌其烦地讲解,课堂气氛单调枯燥又沉闷,而这种沉闷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又窒息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生机与活力。那么,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如何进行才能事半功倍呢?我认为应该这样进行:
  
  一、反复朗读,创造情境
  
  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通过直觉体味语言,对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进行综合感受;与阅览相比,朗读更是感悟语言的一种基本而有效的方式。朗读可以感悟文章的真谛,在不经意间对文本抑扬顿挫的语调、错落有致的节奏和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清唐彪《读书作文谱》)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著,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课文的内在美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课文的外形美也在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趣味。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是对美的体察,更是对美的内化。
  在创设情境方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把第三人称改称第一人称,或假想其中的一个人物的口气来讲述;类比讲述,即当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个人经验中的同类形象时,让学生适当的利用这些新形象,并用类比的复述来巩固它;把形象转移到别的环境中,想象人物在新的环境中怎样生活,他的思想和感情将会怎样,要求学生创造出人物在新的环境内的故事;联系课文,让学生运用绘画、演剧等方式进行演示等等。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我认为: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二、重视鉴赏环节
  
  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品味语言——领悟主旨——升华情感”这一环节。如:《鸿门宴》一文,集中表现了项羽自矜攻伐的性格。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经这样评论项羽:“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之其国。”后人褒贬不一。
  但学生的人生阅历浅,知识水平低,历史知识少,因而对项羽这一人物缺少一种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项羽,并给项羽一个客观的评价,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我们应从《史记项羽本记》中精心选取能表现项羽个性的文字并用以下标题概括项羽的一生:“少年学艺 浅尝辄止”,“背水一战 方显英雄本色”,“活埋俘虏 人心向背”,“火烧阿房”,“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垓下自刎 千古凭吊”。
  学生通过对选文的阅读、赏析、思考,再经教师指点,引导,便能以比较客观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从而对作品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三、探求文本的精神内核
  
  充分的读,为解读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文言文教学的第三阶段,应着重引领学生挖掘文学背后的思想意蕴,强化对优质文化的开掘体悟。
  虽然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对文言文的解读已较为透彻,历代先贤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在学生头脑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但这些烙印如果不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它们仍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且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所以,每学完一单元课文后,我又要求学生以“我看天下”为题作文,以达到古今互动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在先贤精神的感召下,学生们已具有了忧患意识的萌芽,写作过程中,他们的目光自然地突破了个人、家庭、学校的狭小圈子,投向了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
  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反复诵读,可以感知到文言文形式的美丽;集体鉴赏、解读、探究,可以发现文言文内容的深邃。外在的诱惑、内在的召唤,促使学生愿意走进古典文化的圣殿,领略中华文明的精髓。
  
  四、延内知外,增加积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广泛搜集精短文言材料
  编辑黑板报时,学生除了向课文要“材料”(一般是出自课文的名言、精彩片段或古诗词)外,主要是从浩瀚的古代典籍中去寻找,发现和选择精短文言文材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或推荐诸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山海经》等古典作品。它们中的文章大多篇幅精短,含蓄蕴藉、风趣幽默、耐人寻味。如晚唐小品文中李商隐的《虱赋》:“亦气而孕,亦卵而成。晨……露鹄,不知其生。如职惟啮,回臭而多,跖香而绝”。全文只有32字,将“虱”比喻为期贫怕富,凌弱畏强者,写得含蓄隽永,极富韵味。
  2、创新体验,尝试集体写作和修改精短文言
  学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是学会理解和鉴赏古典作品,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那么,怎样更好地掌握文言规律呢?我认为,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写短文,可以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遣词造句的内在规律。通过小组集体创作和修改文言文小作文,学生中的“古文模仿秀”不断涌现,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这样读写并重,既扩大了他们的古文阅读量,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古代典籍知识,又练习了写作,大量的古代名句、成语典故入文,使学生作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亮丽色彩。
  
  【参考文献】
  1、《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对古典文学教学的体会》
  3、《文学课长课文参考资料》
  4、《略谈中学文学教学问题》
  (作者单位:711711陕西省富平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维的王国。”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体现了每个学生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化学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研究和解决化学问题以及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个体智力特征。    一、学生应具有的良好思维品质的内涵    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1、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也叫抽象逻辑性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不会作笔记,或者作得不太让人满意,这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掌握做笔记的科学方法,以便学好语文。  要做好语文笔记,就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如下的几个关系:    一、笔记与课文批注    直接影响课文阅读的批注应批在课文相关的地方,如某个字的读音、某个词的解释等;另外,需要用符号表示的也应该批在课文上,如着重号的使用、段
期刊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进程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虽然有所完善和发展,但是在诸多方面仍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师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忽视语文学科的特殊任务和过分关注学科知识系统等问题。这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始终停留在“高原期”徘徊不前。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无论是对于语文教学的进步、语文课程的发展,还是对于培养个性充分
期刊
【摘要】课前预习、课上质疑是探究式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关键词】探究 预习 质疑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式阅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除了课堂教学中的一般阅读训练外,还要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视野。在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对文章的内容
期刊
近年来,我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发现当前高中学生写作或材料单一、内容空洞,或文章里充斥着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论调,或语言平淡、表达呆板、口水话较多、没有内蕴。针对这一现状,拟通过研究性阅读的方式,拓宽学生视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增强文化底蕴,强化逻辑思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全面提升写作层次。  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对象以文本阅读和协作
期刊
语文来自于生活,要让鲜活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这是时代对当今语文教学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让语文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语文教师要以“大语文”的课程理念武装自己,深挖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实施教学    我是这样教学《五柳先生传》一文的:这是一篇陶渊明先生的自传,文章通过朴素的语言表现了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势在必行。    一、把握分寸    1、范读入手,声情并茂  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期刊
叶圣陶先生把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予以重视。他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习惯,怎样培养这些习惯呢?    一、阅读教学中应重点培养的习惯    1、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一篇课文,教师没有布置预习,学生就
期刊
【摘要】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词汇是英语学习的三要素之一,是遣词造句、表达思想的基础,是进行语言交流的前提。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不可能学好英语,而这一点正是很多学生所不能掌握的。本文就怎样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单词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英语 词汇 记忆 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人们对其学习越来越重视。而词汇的学习是英语的基础,如果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话
期刊
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和根本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读的训练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读,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理解、掌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过程。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在各个年级都应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逐步提高要求。”同时还明确指出:在一节课中,学生应有十五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多读,可以使枯燥的文学演绎成活泼的景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