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感悟生命的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生命教育效果的高低。本文以《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为例,将生命教育融入实践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以生命教育为导向,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微观生物知识的同时,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取得了很好的生命教育效果。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设计;通识教育选修课
生命教育是以教育学生尊重人类的生命(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核心,以教育学生尊重动物的生命为外延,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为长远目标的一种德育教育。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一次把“生命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大主题之一,将生命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决策,彰显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诉求引起国家重视。
一、 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社会改革步伐的加快,部分大学生受消极情绪的影响,不爱惜生命,自杀、杀人、虐待动物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逐年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无尽的伤害和痛苦,这些事件发生的背后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但学校对生命教育重视不够也是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生命轻视及对别人生命漠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他们加强生命教育,让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动物的生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生命教育现状
目前,不少高校以通识教育课程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如江西师范大学的《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复旦大学的《生命教育研究》、武汉大学的《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浙江传媒学院的《生命学与生命教育》、阜阳师范学院的《生命关怀与灵性安顿》等,但这些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均是以理论课、大班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能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因此,有必要开设一些实践类通识教育课程以小班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更直接的接触生命、感知生命、认识生命的本质,真正做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从而激发生命的活力,张扬生命的自由,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 《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基本情况
由于现代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组建教学团队开设了实验性质的通识选修课《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该课程主要面向非生物专业的大学生选修,学生文理兼有,其本身中学生物学基础相差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团队本着“激发好奇,引人入胜,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实验项目进行精心设计,让实验项目不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能体现微观生物的特征。实验项目内容涉及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生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制片与观察、单细胞动物的生命活动、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寄生虫的形态结构、植物种子、花和果实的形态结构观察、生活中的微生物等,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仅凭肉眼无法观察的生物微观结构,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生命、认识生命,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四、 《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教学融合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
1. 认识生命本质,重新审视生命
生物由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这几个阶段,从而构成了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衰老和死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基础这一本质,教学团队设计了一些实验,如“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观察”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片与观察”,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和同一个生物个体不同细胞结构的不同,让学生更深刻认识生命的本质;然后让学生观察动物组织、植物组织的结构,构建人体从细胞到组织,从组织到器官,从器官到系统,从系统到个体的生命框架,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科学中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功能与适应环境的统一;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兴趣。
2. 理解动物进化,感悟生命发展历程
按照从动物单细胞动物→多細胞无脊椎动物→多细胞脊椎动物→人类的进化历程,设计了相关实验,如单细胞动物方面设计了“草履虫的生命活动观察”、多细胞无脊椎动物方面设计了“蚯蚓形态结构观察”、多细胞脊椎动物方面设计了“青蛙胚胎发育过程观察”、人类方面设计了“溶血现象观察及血型鉴定”,所有的实验项目均是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这些实验的实际操作和授课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生命从无到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更好的感悟生命。
3. 了解生命发育过程,更加珍惜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是天使的恩赐,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通过观察生命纪录片“子宫日记”,结合授课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生命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经历卵裂、细胞分化、器官形成、系统发育到新生命诞生的全过程,理解几亿个精子通过优胜劣汰与一个卵子完成受精过程的激烈竞争、单精受精、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区别、畸形儿和连体婴儿的形成原因、流产和早产的出现和风险等生殖知识和父母为孕育生命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生命来之不易,从而真正做到珍惜生命、感恩父母。
4. 理性看待死亡,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死亡的思考。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探索有关死亡教育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死亡教育引入我国,台湾师范大学黄松元教授发表了第一篇与死亡教育相关的文章。花开花落,生老病死,这是每一个生命都必须经历的生命过程。《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开设了“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观察”、“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观察”、“花的形态结构观察”和“植物果实的形态结构观察”等实验,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生命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这几个阶段,使学生理性看待死亡,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既要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又要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助,既要了解人类生命的价值,又要了解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义,教育大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负责的态度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5. 了解寄生虫的生活状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动物世界种类繁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为了丰富大学生动物学知识,《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开设了一些人体寄生虫观察实验,如“疟原虫的形态结构观察”、“血吸虫的形态结构观察”和“蛔虫的形态结构观察”等,通过这些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寄生虫方面的相关知识,更好地防范寄生虫的侵袭,同时对学生讲授寄主对寄生虫的排斥,结合社会上的“年轻人啃老现象”的分析,引发学生对寄生生活的思考,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从2014年开设以来,学生选修非常积极,学生出勤率和学习兴趣都非常高,从选课学生课后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除了对微观生物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外,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起到了很好的生命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鲜萍.生命理念观照下的大学通识教育及课程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01-102.
[2]王健.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3):45-48.
[3]路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4]李飞.系统思维视野下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6,3:38-41.
[5]陈小红.生命教育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题中之义[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6(3):38-44.
[6]肖梦琦.关于台湾和大陆生命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教学刊,2015,23:260-261.
作者简介:贺诗水,王明山,刘晓松,李晓梅,王红妹,陈静,康美玲,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学院。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设计;通识教育选修课
生命教育是以教育学生尊重人类的生命(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核心,以教育学生尊重动物的生命为外延,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为长远目标的一种德育教育。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一次把“生命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大主题之一,将生命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决策,彰显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诉求引起国家重视。
一、 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社会改革步伐的加快,部分大学生受消极情绪的影响,不爱惜生命,自杀、杀人、虐待动物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逐年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无尽的伤害和痛苦,这些事件发生的背后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但学校对生命教育重视不够也是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生命轻视及对别人生命漠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他们加强生命教育,让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动物的生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生命教育现状
目前,不少高校以通识教育课程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如江西师范大学的《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复旦大学的《生命教育研究》、武汉大学的《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浙江传媒学院的《生命学与生命教育》、阜阳师范学院的《生命关怀与灵性安顿》等,但这些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均是以理论课、大班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能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因此,有必要开设一些实践类通识教育课程以小班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更直接的接触生命、感知生命、认识生命的本质,真正做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从而激发生命的活力,张扬生命的自由,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 《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基本情况
由于现代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组建教学团队开设了实验性质的通识选修课《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该课程主要面向非生物专业的大学生选修,学生文理兼有,其本身中学生物学基础相差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团队本着“激发好奇,引人入胜,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实验项目进行精心设计,让实验项目不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能体现微观生物的特征。实验项目内容涉及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生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制片与观察、单细胞动物的生命活动、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寄生虫的形态结构、植物种子、花和果实的形态结构观察、生活中的微生物等,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仅凭肉眼无法观察的生物微观结构,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生命、认识生命,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四、 《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教学融合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
1. 认识生命本质,重新审视生命
生物由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这几个阶段,从而构成了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衰老和死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基础这一本质,教学团队设计了一些实验,如“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观察”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片与观察”,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和同一个生物个体不同细胞结构的不同,让学生更深刻认识生命的本质;然后让学生观察动物组织、植物组织的结构,构建人体从细胞到组织,从组织到器官,从器官到系统,从系统到个体的生命框架,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科学中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功能与适应环境的统一;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兴趣。
2. 理解动物进化,感悟生命发展历程
按照从动物单细胞动物→多細胞无脊椎动物→多细胞脊椎动物→人类的进化历程,设计了相关实验,如单细胞动物方面设计了“草履虫的生命活动观察”、多细胞无脊椎动物方面设计了“蚯蚓形态结构观察”、多细胞脊椎动物方面设计了“青蛙胚胎发育过程观察”、人类方面设计了“溶血现象观察及血型鉴定”,所有的实验项目均是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这些实验的实际操作和授课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生命从无到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更好的感悟生命。
3. 了解生命发育过程,更加珍惜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是天使的恩赐,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通过观察生命纪录片“子宫日记”,结合授课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生命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经历卵裂、细胞分化、器官形成、系统发育到新生命诞生的全过程,理解几亿个精子通过优胜劣汰与一个卵子完成受精过程的激烈竞争、单精受精、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区别、畸形儿和连体婴儿的形成原因、流产和早产的出现和风险等生殖知识和父母为孕育生命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生命来之不易,从而真正做到珍惜生命、感恩父母。
4. 理性看待死亡,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死亡的思考。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探索有关死亡教育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死亡教育引入我国,台湾师范大学黄松元教授发表了第一篇与死亡教育相关的文章。花开花落,生老病死,这是每一个生命都必须经历的生命过程。《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开设了“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观察”、“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观察”、“花的形态结构观察”和“植物果实的形态结构观察”等实验,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生命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这几个阶段,使学生理性看待死亡,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既要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又要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助,既要了解人类生命的价值,又要了解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义,教育大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负责的态度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5. 了解寄生虫的生活状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动物世界种类繁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为了丰富大学生动物学知识,《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开设了一些人体寄生虫观察实验,如“疟原虫的形态结构观察”、“血吸虫的形态结构观察”和“蛔虫的形态结构观察”等,通过这些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寄生虫方面的相关知识,更好地防范寄生虫的侵袭,同时对学生讲授寄主对寄生虫的排斥,结合社会上的“年轻人啃老现象”的分析,引发学生对寄生生活的思考,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从2014年开设以来,学生选修非常积极,学生出勤率和学习兴趣都非常高,从选课学生课后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除了对微观生物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外,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起到了很好的生命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鲜萍.生命理念观照下的大学通识教育及课程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01-102.
[2]王健.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3):45-48.
[3]路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4]李飞.系统思维视野下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6,3:38-41.
[5]陈小红.生命教育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题中之义[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6(3):38-44.
[6]肖梦琦.关于台湾和大陆生命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教学刊,2015,23:260-261.
作者简介:贺诗水,王明山,刘晓松,李晓梅,王红妹,陈静,康美玲,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