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承载功能的差异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_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选择项,揭示主旨,引中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3-0040-04
  使用全国卷的师生普遍反映,全国卷中的选择题“特别难”,考生的错选率“奇高”,这令广大师生倍感无奈,不知如何备考了。本文专论全国卷与地方卷在选择题上的差异,以期对备考有所裨益。
  选择题由题干、设问与选项三部分组成,而选项就是选择题的“结论”和“答案”,与主观题有所不同的是,选择题是以择别和判断的方式呈现答案。研究全国卷与地方卷的差异,我们不妨将着眼点聚焦在选项的区别上,因为选项既担负着对题干信息的解读,也承载着对设问的作答,是作答的落脚点和考查思维能力的聚集点。全国卷与地方卷在选择题的题干情境和设问上差异不大,最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选项的设置上。虽是简短的四个选项,其内容却承载着不同的考查功能和导向。全国卷的选项内容更加侧重于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并对其做出深刻的理解和引申性认识,而地方卷的选项内容大多以题干材料为载体,以引起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识别和归属式的对应关系,或是对题干材料表层信息和枝节信息的直接提取。
  这里,具体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选项设计重在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还是直面材料信息本身,即选项内容与材料信息是否高度相关的问题。如果选项内容与题干所供的信息关系不大,而仅以题干信息作为“幌子”或“由头”,据此牵引出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以便将其与题干信息进行匹配和识别,学生可以运用排除法舍弃那些与材料信息不相匹配和违背历史事实的选项,那么,被排除的选项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伪项”。这种情形在地方卷中常见。地方卷的选择题中,有时会拼凑出一个或多个与材料信息不相关甚至违背历史事实的内容选项,导致正确选项与错误选项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区分度,这样的设置旨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熟练性和准确程度,但对于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严密性是不利的。而全国卷的选择题是鲜有所谓“伪项”的,因为四个选项都与材料信息有着一定的吻合度,无法通过牵连和回忆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排除,而需要对题干信息做出透彻理解。学生在解答全国卷的选择题时,是不能抛开题干中的材料信息进行作答的。
  第二,选项内容重在深刻揭示题于信息的核心要旨、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还是拘泥于对题干枝节信息和表层信息的简单提取。地方卷侧重于“是什么”的史实层面的考查,并大多停留在对题干材料表层信息或单一角度信息的提取,而全国卷则侧重于对题干主旨信息及其所反映历史事实的深刻揭示和引申性(延展性)认识。对于全国卷来说,几乎所有的选项内容都与题干信息高度关联,而且,正确选项是那个深刻揭示题干信息的核心要旨、并能够对相关历史事实进行引申和延展性认识的选项,在甄别正确选项的过程中,要求对整个材料情境进行通盘考虑,淡化材料情境的辅助性内容和枝节性内容,同时还要对各选项涉及内容的程度与范围进行测量,在“质”与“量”上做出准确定位,进而择别出最深刻、最贴切的那个选项。而地方卷的选择题却存在着“边角料”选项(即对题干信息进行局部提取的选项)和表层认知的选项,鲜有将题干信息进行通盘考量后的深层次揭示(即题干的核心要旨)。下面就以2015年高考题中有关“抗日战争”的部分题目为例,来对上述结论做一说明。
  例l: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这是2015年某省的第10题。本题的题干信息是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这一时期内的“新气象”,在解题过程中,只需抓住这个时间节点,回顾所学知识,并将其与这个时间节点相匹配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选项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选项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是在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均与题干中的时间限定区域不符,选项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就更错了,此时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为此,只有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可选了,此时也恰与“国共合作与全民族抗战开始”这个内容相匹配。在本题中,A、B、c三个选项将题干信息推演成了“幌子”,选项的功能也仅在于牵引出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并与题干信息进行匹配对应。据此设置的A、B、c三个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也就都成为了“伪项”,运用排除法便会很顺畅得出正确答案了。解答本题,根本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维和理解题干中的信息,只需要依据时间进行记忆搜索与准确对应,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这些选项所承载的功能在实质上就是导向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准确识别和复述,解题过程其实就是排除“伪项”的过程。我们不妨将本题的选项做出如下修改,其考查功能就发生变化了:
  A.国民党政府掀起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国共两党两军和两个战场的有力配合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这样修改后,没有了所谓的“伪项”,学生难以运用排除法进行作答了。四个选项都属于这一时期发生的事件,都与题干信息相关,也都是“新气象”。在这个时期内,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和全国人民民族义愤的高涨,使得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仍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样就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更突出了全国各界、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新景象,而不仅仅是国共两党、两军的抗战,为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作答本题的过程中,不能再抛开题干信息的约束而单一地迁移和回顾所学知识,更不能通过所学知识与题干信息之间的对应式匹配,对备选项进行排除和甄别,而需要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对这四个选项都做出深入的思考和细致分析。这样的选项就有些全国卷的味道了。   例2: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这是2015年某省的第7题。四个选项中有的与题干信息无关,如选项A,有的明显违背题干信息的意图所指,如选项B,为此,这两个选项都是“伪项”,易于被排除。剩余的两个选项c和D,尽管与题干信息有关,但却都是表层信息或枝节信息。从徽章下方的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这些字样内容来看,包含着中美联合赴缅作战、开辟缅甸战场的内容。尽管选项c的叙述内容要较选项D(属于“边角料”选项)的内容周全一些,但也是材料的表层信息,即“边角料”中的“核心”而已,没有深刻揭示出题干材料的核心要旨。本徽章是美国为纪念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60年的战绩而设计的,之所以标有中国国民政府的军徽,是为纪念二战期间美军与国民党军并肩作战的经历和典范战例。为此,选择c似乎顺理成章。但是,本题的选项仍未全面而深刻地揭示出这枚徽章的全部信息。如果我们将徽章中的英文单词和图案信息全部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话,就可看出这枚徽章的设计要旨是表达美国对世界领导权的有力宣示。即便沿用现有的设问方式,如果仿照全国卷,可对本题的选项做出如下改动:
  A.中美英联A打通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
  B.缅甸战场是美国远东战场的组成部分
  c.中美盟军重赴缅甸战场开始反攻日军
  D.美国远东战略得到亚洲多数国家援助
  修改后的四个选项都与题干信息有着一定的联系,都有着很强的迷惑性和被选的可能性,考生是难以运用排除法进行解答的,而是需要对题干中的信息及其所反映的史实进行通盘解读和深入分析,从中选择出最为精当和深刻的选项。
  全国卷中的选择题却是另一种情形:
  例3: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
  这是2015年全国I卷第30题。与上题相似的是,也有时间的限定“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也是考查发生在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但是,所不同的是,题目设置的四个选项无法通过排除法予以选择。因为本题设置的四个选项都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也都与题干信息相关,就匹配性来说,都存在着备选的可能性,蒋介石的防御措施,都可能指向这些对象。这一时期,中国全境堪称军阀广泛割据的时期,混战不休,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对这些选项,是难以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应式排除进行甄别的。这就需要对题干材料信息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在华北到华东、华南一线的交通要道和要塞区构筑这些坚固的防御工事,其用意何为呢?日军占领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以后,兵锋南下、进攻华东和华南的企图已暴露无遗。所以,此举意在正面阻滞日军的南侵。另外,从修筑这些要塞和防御工事所耗的时间、规模、气力、地点选择等,都可看出,是在为长久抵御作战做准备。这是对题干材料信息的综合考量和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的,而不是表层的认知。事实也确如此,蒋介石曾在多个场合谈及中国持久抗战的思想和意图,国民政府也为此而进行着一定的准备。为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本题的题干信息不是“幌子”和“由头”,而成为了学生思维和作答的依据。解答此题时,不仅要直面和立足于题干中的信息,还要将其与选项内容、所学知识三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和解读,并在此过程中,渐次揭示出题干信息的核心主旨,实现着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例4: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答案:B
  这是2015年全国Ⅱ卷第30题。这是深入到历史认识层面的考查。本题的四个选项内容也都与材料信息密切相关,要立足材料本身,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四个选项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可备选。此时,山东尚未完全沦陷、河南大部依旧是国统区,鲁豫皖边区尚有十多个县成立了中共抗日民主政府,为此,对于选项A、C中的“国统区”和“根据地”的界定和计较是没有意义的,是不能据此排除这两个选项的。考生还会在选项B和D之间反复犹豫、徘徊。要想做出准确的选择,就要深入题干信息的本质,再往前走一步。日本此举,通过滥发“联银券”和伪币(“军用票”),旨在攻击法币,攫取外汇,统制中国的物资,扰乱中国的金融秩序,摧毁和破坏国民政府财政金融和经济制度的稳定局面,进而确立日本的金融统制和经济管制地位,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将战争的灾难和负担转嫁给中国政府和人民。这就是题干信息所要揭示的深层次含义,对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的延展性(引申性)认识和逐级递进式理解,并渐次深入到了本质的层面上。如果仿照地方卷,本题的选项极有可能是:
  A.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B.抵御国民政府军队正面战场的进攻
  c.造成中国通货膨胀
  D.配合“三光”和“扫荡”政策的推行
  本题是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得到正确答案A的。与原题目的选项相比,二者的差别就显而易见了。
  运用全国卷的师生在备考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点本身的表层认知和精准识记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对历史事件的单一角度理解上,而是要利用具体的史料情境,进行多角度拓展和深化,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引申性认识,并从表层信息入手,“再往前走一步”,直击和追问出历史事件的本质。同时,要提升模拟题目的训练水平,在编制和遴选练习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选项内容所承载的有效功能,多从理解层面而不是知识识别的层面上去设计选择题的设问和选项。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不能运用排除法让学生进行钻营投机,而要训练学生善于从史料出发、直击史料信息本质、催生出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认识、敏锐捕捉出最佳选项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解答选择题的思维力和水平。
  [作者简介]王生,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江苏省镇江一中历史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高考命题与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随着云服务的不断增长,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知道支出都花在了哪里。而理解为什么要花钱和知道你在云端花了什么钱同样重要。   编译 Charles  在云服务和BYOD盛行的今天,你不能总是通过查看采购合同才知道自己在IT上的花费。  Forrester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Andrew Bartels在接受CIO.com采访时指出,“你可以先问一下自己的财务部门,但如果你是一家大公司,就肯定不想通
[关键词]“立宪”,“起义”,震撼世界的1月15日  [中图分类号]K10 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3-0005-10    一、19世纪以来的“立宪”诉求与“杜马”命名的俄国议会    “立宪会议”按今天的通常译法即制宪议会或宪政议会。这种思想在俄国由来已久,它是沙皇专制向政治自由和分权制衡转变的关键步骤。在俄国最早提出向宪政制度转变的是亚历山大一世身
[摘要]高碕达之助是战后日本对华交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高碕在两国关系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主张展开对华交流活动,尤其是为形成中日两国备忘录贸易这一重要经济交流通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高碕执著于发展对华关系的信念,既源于非凡的战略视野及对中国的国情及国民性的了解和理解,也得助于其笃信中国在市场和安全方面,对于维护日本国家利益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对华观。  [关键词]高碕达之助,日本政治家,中日关系正常化
[关键词]就业,城市知青,经济发展  [中国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21—0068—02    “知识青年”已经是个特定的历史名词,大体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下乡青年。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文革”时期形成高潮,1978年终止。为什么要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呢?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化,应当有大批农村剩余劳动
[关键词]立意随意,答案牵强,教学尴尬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7-0018-03    高考无小事,试题及其答案不仅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而且对学校课程的安排、教学计划的制定带来影响。今年各地的历史高考试题,基本上能够引领并推进高中历史新课程,但也有不和谐之处,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就是其一。试题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立意显得随意、
[关键词]教材,高考,旧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5-0050-03    2006~2008三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与高中历史教材(旧课程人教版)的关系,根据其设问和答案来看,可以用“紧扣、概括、拓展、升华、游离”这五个词十个字概括。下以2006~2008三年全国卷I为例说明。    “紧扣”教材的试题,就是试题的题干、题枝和答案,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一门隶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相对独立的新兴分支学科,其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目前正处于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学科体系建构的初始阶段。其中,关于社会主義时期中共党史(“党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国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人思想兴奋的焦点,在学科定位和归属方面,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重点方面,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在研究的话语系统方面,其“区隔”究竟何在,有非常大的“仁智互见”的自
【关键词]话语背景,阅读障碍,解读。文本高考题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9—0012—04  每道历史试题或材料的背后,总隐藏着一定的话语背景。这些背景知识的缺乏,往往成为学生难以逾越的“天堑”,而且也对教师正确指导学生造成了困扰。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还要有宏阔的文化视野。  文化分中外,译解两不同  ——两个面
三文鱼是出入淡水和咸水两种生境的一个重要物种,也是一个反映水质是否优良、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有用指示物。英国的很多河流曾以三文鱼洄游著称,它们甚至获得了“三文鱼河”之称。历史上,209英里长的泰晤士河下游65英里的河段拥有三文鱼洄游,泰晤士河三文鱼还因其味道鲜美而被人们认为是英格兰的上上品。然而,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泰晤士河里的三文鱼消失不见了,这是人类筑坝建闸和污染河流的结果。历史上泰晤士河里三文
法属北非(马格里布)包括今天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三国。这一地区在三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数次巨变或冲击。二战之前,美国仅仅把北非看做是美法关系中的一个因素,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北非政策。战后随着北非战略重要性的日益增强,美国才开始认真考虑从战略高度制定对北非的政策。  二战后,法属北非对美国的重要性曾一度是间接的,因为在美国看来,苏联在北非并没有重要的利益。因此苏联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