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视域下“弃母案”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理论基石,也是建设我国当代家庭道德伦理,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行动指南。基于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分析我国存在的道德滑坡和伦理缺失现象,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抵制和批判腐朽的家庭伦理观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伦理思想的价值自信。本文将以“弃母案”为例,分析其中的家庭伦理问题及我国家庭伦理现状,力求能够为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道德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国家富强,社会的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社会道德滑坡或伦理缺失问题的出现,其中家庭伦理问题尤为突出,家庭伦理问题早已经不再是个人或家庭的私事,而是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大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包含着很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精辟的关于家庭、婚姻的伦理思想。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恩没有撰写过关于家庭伦理的专著,但在他们的诸多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思想,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例,就可在此文中看到恩格斯对家庭及家庭伦理的精辟论述。基于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分析我国存在的道德滑坡和伦理缺失现象,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抵制和批判剝削阶级尖锐腐朽的家庭伦理观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伦理思想的价值自信。
  “弃母案”是发生在重庆万州一个山村的家庭伦理缺失案件。85岁的老母亲有四个儿子,老伴去世,四个儿子轮流照顾老人,除夕的第二天,在万家团圆之时,老人孤独的坐在树下,身体是冰冷,已经没了呼吸。四个儿子因为轮流照顾母亲的问题发生了分歧,都认为母亲对别的儿子好而自己吃亏了,无人看管老人,导致她冻死在自己儿子家门外,母亲死了,四个儿子依然不愿管老人,尸体静静的在门外躺了一天。直到警察介入,调查之下才还原了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天的情景:深夜,寒冬,寂静的山村里,摔倒在山路上的老人颤颤巍巍的来到儿子家门口,疼痛难忍的老人苦苦哀求,请求儿子救她的命,凄惨的求救声连耳朵不太好的邻居都听到了,儿子却无动于衷,寒冷和疼痛让老人惨死在儿子家门外。四个儿子仿佛杀手一般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一个让人心寒的事件,四个儿子扭曲的道德观和缺失的家庭伦理观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省。据老人的弟弟回忆,老人不止一次遭到儿子们的虐待,甚至严重到被大儿子打伤住院,在如今浓郁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的熏陶之下,在孝道这一作为中华民族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的约束之下,还会发生这样家庭道德沦丧的事件,让我们不禁要去思考其背后的家庭伦理观念及社会伦理思想的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的本质内涵
  家庭伦理作为一种道德哲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它的本质内涵是以一定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家庭道德关系,家庭道德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经济基础的控制,随着社会经济基础而变化。在马克思主义还没创立之前,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所以人们对于家庭伦理的认识被禁锢在唯心主义的牢笼中,不能揭示其家庭伦理的本质内涵。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分析并探讨了家庭伦理问题,认为家庭伦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道德关系,被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人的劳动创造了社会的关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经济关系也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劳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实质上也就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物质利益是构成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现实基础,是造成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源所在。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是传统封建的一夫多妻制的家庭道德关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是当代社会主义一夫一妻制的家庭道德关系,所有制经济关系的变革导致了家庭形式和家庭道德关系的变化。
  责任与传承是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的本质要求。家庭是人们物质生活的港湾和情感精神的寄托之地,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由家庭延伸到社会,人们因“爱”组建家庭,相应的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是家庭伦理关系得以维持的核心,而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则是家庭伦理关系的内在动力。恩格斯认为,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是人们在意识领域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抽象反映,由婚姻关系组成的家庭,彼此之间有特殊责任和义务。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既是家庭伦理的需要,也是社会道德秩序的要求。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1] 只有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有资格享受因此带来的幸福感。家庭中的家庭成员都积极履行这种责任和义务,相互依靠和扶持,就会将各种爱融入到家庭中去,构建成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而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作为家庭伦理关系的内在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中思想和文化的传承是家庭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后一代的发展必然在继承前一代人的基础之上进行,所以传承好的思想文化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翻阅马克思的家书就会发现其中流露着浓浓的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感和责任的表达。马克思与父母的通信有这样一句话“每日每时不断表现出的牺牲,他出自好人的纯洁的心,出自慈爱的父亲、温存的母亲、恩爱的夫妻、感恩的儿子的纯洁的心,这种牺牲赋予生命以无与伦比的魅力,使生命不论遭受多少苦难都变得更加美丽。”[2] 可以看出,马克思和他的父母认为人类最高的美德就是能自我牺牲,在家庭关系中同样如此。所以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科学的揭示了家庭伦理的本质内涵是以一定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家庭道德关系,责任与传承是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的本质要求,能够自我牺牲是人类最高的美德。
  二、“弃母案”中的家庭伦理问题及其原因
  基于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的本质内涵来分析“弃母案”中存在的家庭伦理问题,大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第一,“弃母案”中的四个儿子违背了以一定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家庭道德关系。母亲用劳动换取经济收入来抚养四个儿子,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在母亲没有劳动能力和经济收入的时候,四个儿子却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去赡养老人,在经济上为老人提供生活必备的物品和费用,这是一种失衡的经济关系和家庭道德关系。第二,“弃母案”中的四个儿子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的本质要求即责任与传承。四个儿子赡养自己的母亲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他们相互推卸责任,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从道德层面来说这都是一种令人发指的行为,是一种违背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的行为。就传承而言,在家庭伦理和道德方面他们是缺失的和扭曲的,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后代家庭伦理观的构建。第三,“弃母案”中的四个儿子并不能达到马克思所谓的人类的最高美德即自我牺牲。四个儿子连赡养母亲这最基本的义务都做不到,自我牺牲对他们来说更是空谈,反之,如果但凡有一个儿子能做到赡养母亲或者自我牺牲,老人就不会惨死。   “弃母案”中的四个儿子的行为是伦理失范的表现,此事件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家庭伦理关系所面临的挑战,究其事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自身造成的结果。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西方思想的侵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渐失、大众媒体的负面影响、学校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家庭伦理问题的出现。首先,社会风气的巨大变化对于家庭伦理思想的构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被禁锢的思想意识得到释放,家庭伦理道德被注入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等新的元素,然而任何事情过分强调它的某一方面,必定会导致事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其次,近年来一些西方腐朽不健康思想的传入,也对中国的家庭伦理思想有着不小的冲击,侵蚀着年轻一代的思想。最后就是大众媒体的错误导向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导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渐失;如今的信息时代,媒体中介为受众提供了庞大的信息系统,这其中难免会造成一些信息污染,导致人们难于构建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然而,父慈子孝、夫义妇贞、长惠幼顺等传统家庭美德是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髓,对维持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4] 就个人自身而言,会出现伦理失范的行为,主要是因为个人意志薄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家庭伦理观念偏差,加之受教育的程度不足,没能构建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
  三、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
  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根据家庭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对家庭伦理观的本质内涵做了科学的揭示,对我国现階段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构建具有指导性作用。[5]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很重要,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结合应该是以爱为前提,倡导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为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打下了基础。其次,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中的责任与传承同样是我国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必不可少的指导部分,我国应该改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从家庭到社会,先有德再做人。最后,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把个体当作是社会存在物,这就指导我们,必须要把人置于社会关系之中,不断提升人的社会性,消灭制约人的独立和自由的物质条件,实现人的真正解放,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使我们明白,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在矛盾和斗争中曲折前进,我国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构建亦是如此。前路浩浩荡荡,未来计日可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列著作编辑室编.马克思家书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 魏雅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化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8.
  [4] 唐秀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内的中国家庭教育新问题[J].科教导刊(下旬),2017(08)
  [5] 苏晓飞.马克思恩格斯家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高书萍,女,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读硕士。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前沿阵地,无论从学生的水平还是软硬件方面,与本科高校都有一定差别,因此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同时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把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科技应用于教学过程,这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我们将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应用理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研究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只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即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礎,丰富初中化学教学的内涵。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形成可以伴随学生的终身,让学生在脱离学校教育以后
期刊
摘 要: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养成用物理思维关注世界的思维,但因为学科属于理科范畴,公式定理较多,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因此教学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更新理念、创新教法,也是本文即将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探究;新学科  要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需要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分配好各种教学资源,也要讲求方法、追求效率,因此探寻好的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人文性、道德性、實践性的综合性学科,同时道德与法治在德育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承担着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任务。本文将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活动开展为主题,通过三个方面教学活动的研究,希望能够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作用,从而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许多
期刊
摘 要: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承担着生产任务的完成,直接面对着职工群众,直接教育管理着党员。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是新时期对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因此,本人在车间工作将近6年,对加强党支部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党支部建设;管理;教育;群众  一、临策线联合党支部基本情况  成立联合党支部的目的意义:临策线车间联合党支部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學方式和教育政策不断发生改变。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乐学”政策进行了科学的调研和研究。如果能有针对性的实施“乐学”教学,能促使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思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生课上的听讲专心程度,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提高,增强我们信息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对于中学生实施“乐学”策略的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我国通用航空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通航飞机维修与风险管理要求更加严格。本文依托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通用飞机维修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所提内容能够为提升通航飞机维修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促进通用航空的发展,缓解通用航空结构性失衡等问题。  关键词:通用航空;维修;风险管理  民用航空由公共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部分组成,通用航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现代化的教学教学中涌入了很多新式的教学方法,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课堂的教学。合作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原本枯燥的课堂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按照科学的依据将学生划分成小组,为合作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营造出合适的课堂氛围,还可以给学生制定合作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从而有效提升
期刊
摘 要:传统教学理念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难对学科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产生兴趣。新课改提出的情景式教学模式不仅彻底改变了上述状况,而且促使学生逐步与课堂融为一体,并在高效获取物理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尝试阐述如何改造情景式高中物理课堂,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同时提升他们学习效率和物理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景式教学;学生;学习效率  所谓情境式教学模式,其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新一轮教材的使用,教师的教学工作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而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显得更加重要.集体备课便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的形式之一.集体备课应加强制度建设,依据课程标准,做好前提准备,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充分交流,完善,完善集体备课的成果.在此浅谈一下问题式集体备课  关键词:集体智慧;问题式集体备课;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