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理念逐渐渗透到初三物理教学活动中,它不仅是学生发展物理观念的有力保障,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因此,成为了教师所关注的话题,本文笔者对初三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三物理;有效教学;生活情境;实验操作;多元评价
初中是学生发展物理思维的起始阶段,也是初步获得物理观念的重要时期,而教师常常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此外,在中考的压力下,以注入式和题海式展开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能动性得不到体现,同时,对学生真正获取基础知识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以学生的学作为主导目标,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情感升华。本文笔者以初三物理为切入点,从“创设生活情境、重视实验操作、发展多元评价”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但对蕴含在其中的原理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可借助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伴随着熟悉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并唤醒探究的兴趣,此外,通过生活情境地构建,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价值,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以“怎样才叫做功”为例,为了使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并理解功的概念,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几组生活化的图片,如:人搬石头,石头未动;马水平拉货车前进;人举起杠铃,这些大多数是学生常见并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产生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并在此情况下,提出问题:“像第一组图片,人搬石头,人很累,但石头未动,从物理学的角度有人说人做功,有人说人未做功”,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并伴随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了功的概念,学生对问题也表示豁然开朗。因此,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内在情感共鸣,产生了一定的探究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应用体验。
二、重视实验操作,提升实践能力
实验作为初三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验证物理原理的实践活动,而教师常常忽视实验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的认知呈现机械化的形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其自身的推理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以“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运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原理,考虑到学生对功率这一概念有了基本掌握,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测量要求,如: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随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做好记录,由于学生经历过探究活动,并了解实验活动的基本顺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主动运用“小灯泡、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实验用具展开“实验步骤设计、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等活动,在此过程中,笔者巡视,并及时指导,此外,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这一结论。因此,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發展多元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初三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容易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而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能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建立起多元化、发展化的评价体系,并重视学生在实验、活动、参与、讨论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转变一定的消极情绪,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做功的概念,笔者首先展示“起重机吊起大件的建筑材料”和“用滑轮掉起建筑材料”两幅图片,引出做功有快有慢的讨论,于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通过阅读教材与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自然而然地引出功率的概念,在此过程中,笔者巡视学生的探究过程,有些学生只比较功的多少而没有考虑时间,有些学生只考虑时间并没有考虑做功的大小,这时,及时引导学生全面考虑,并对学生的所思所想提出表扬,使他们勇于思考与探索,建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思维要全面,联想要深刻。此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产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重视实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需重视评价过程,使学生获得情感升华,并树立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黎少华.试论如何提高初三物理教学实践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7(4).
[2]蒋旭冬.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9).
关键词:初三物理;有效教学;生活情境;实验操作;多元评价
初中是学生发展物理思维的起始阶段,也是初步获得物理观念的重要时期,而教师常常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此外,在中考的压力下,以注入式和题海式展开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能动性得不到体现,同时,对学生真正获取基础知识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以学生的学作为主导目标,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情感升华。本文笔者以初三物理为切入点,从“创设生活情境、重视实验操作、发展多元评价”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但对蕴含在其中的原理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可借助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伴随着熟悉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并唤醒探究的兴趣,此外,通过生活情境地构建,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价值,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以“怎样才叫做功”为例,为了使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并理解功的概念,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几组生活化的图片,如:人搬石头,石头未动;马水平拉货车前进;人举起杠铃,这些大多数是学生常见并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产生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并在此情况下,提出问题:“像第一组图片,人搬石头,人很累,但石头未动,从物理学的角度有人说人做功,有人说人未做功”,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并伴随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了功的概念,学生对问题也表示豁然开朗。因此,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内在情感共鸣,产生了一定的探究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应用体验。
二、重视实验操作,提升实践能力
实验作为初三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验证物理原理的实践活动,而教师常常忽视实验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的认知呈现机械化的形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其自身的推理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以“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运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原理,考虑到学生对功率这一概念有了基本掌握,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测量要求,如: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随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做好记录,由于学生经历过探究活动,并了解实验活动的基本顺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主动运用“小灯泡、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实验用具展开“实验步骤设计、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等活动,在此过程中,笔者巡视,并及时指导,此外,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这一结论。因此,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發展多元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初三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容易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而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能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建立起多元化、发展化的评价体系,并重视学生在实验、活动、参与、讨论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转变一定的消极情绪,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做功的概念,笔者首先展示“起重机吊起大件的建筑材料”和“用滑轮掉起建筑材料”两幅图片,引出做功有快有慢的讨论,于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通过阅读教材与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自然而然地引出功率的概念,在此过程中,笔者巡视学生的探究过程,有些学生只比较功的多少而没有考虑时间,有些学生只考虑时间并没有考虑做功的大小,这时,及时引导学生全面考虑,并对学生的所思所想提出表扬,使他们勇于思考与探索,建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思维要全面,联想要深刻。此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产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重视实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需重视评价过程,使学生获得情感升华,并树立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黎少华.试论如何提高初三物理教学实践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7(4).
[2]蒋旭冬.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