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育所具备的网络资源更为丰富多样,传统教学方式应当与时俱进,开拓新的发展方向。学生对于汉语言教育也期盼着新的教育变革,现代化的汉语言教育方式深深吸引着汉语言专业学生。对于教师而言,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中融合各类互联网平台更新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互联网+”;汉语言教育;现代化;微课
一、 前言
(一) 概念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衍生物,它是新兴生产力的代名词,能够帮助我国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实现更加快速的更新和升级,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创新精神提高表演舞台。在互联网风行的背景下,教育界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深深影响着师生行为。同时,“互联网+”也为教育界提供了大量资源,各种各样的平台为教学行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更强的创造性。
(二) “互联网+”与汉语言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汉语言教育教学技能
在“互联网+ ”背景下,汉语言教育必将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而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有效实现汉语言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教育平台中,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方便,而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网络直播课堂中采用语音问答、在线答题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师本人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应变能力,更能促使教师与时俱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授汉语课程。
2.有助于随时随地开展汉语言教育
国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因此,在日常汉语言教育教学中,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线上教育模式中,学生拥有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往往是以辅导者的身份陪伴学习,更加符合这一倡导。
二、 “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育现状
在当前的汉语言教育课程中,多数教师会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有的教师会适时播放与教学相关的视频、音频,为汉语言教育课堂提供了更多趣味。但是,不少教师也有对着课件照本宣科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弱化。整体而言,教师对于“互联网+”教育方式应用不足,形式有限,并不能很好融合现代化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
(二)“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育现存问题
1.传统课堂定势强
对于学生而言,不少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同处于一个空间内,学生可就自己的疑惑之处或难点进行提问,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还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互动环节,帮助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相督促的作用。同时,教师本身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尚且不乐意参加互动,只能通过签到、加分等形式鼓励发言,甚至有学生缺席课堂或者迟到,如果是网络授课,将出现大量学生混水摸鱼、虚假听课的情况。可以说,教师本身的思想观念上存在很大局限性,而大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也确实令人担忧。
2. 学生在网络学习效率低
“互利网+” 环境下所开展的在线教学活动缺乏监督,造成学生出现“虚假学习”的现象。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与学生采用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采用签到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避免学生旷课、迟到等现象。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大多依靠自主,且缺乏集体学习与互动氛围。另外,对于网络课程来说,学生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无法实时掌控学生状态,虽具有学生课堂效果较好的优势,但缺乏教师必要的监督及重复讲解。
三、 “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育方式改进对策
(一) 利用微課改进传统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采用微课形式为学生讲解个别疑难问题,便于学生在课堂之外反复查看。在统计好学生的疑难问题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课录制,教学效率高,针对性强,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课堂利用率。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融入微课的使用,微课不见得是教师亲力亲为录制,在课堂上,教师可选取一些技术含量高、趣味性强的微课播放,使得学生在同一堂课上感受不同教师的风采,提高其学习专注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二) 丰富网络课程学习方式
为降低网络教育平台中的流动性,同时提高其“重复性”与“持续性”,教师应丰富网络课程学习方式。流动性是“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育平台的主要特征,应针对此特征进行改善,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课程,并提高其学习效果。教师可将所设置的课程进行免费多次的重复播放和观看,帮助学习对知识薄弱点进行复习和认识,借此增加网络课堂的“重复性”。 在完成网络教育课时候,教师则应该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从而保证网络课程的“持续性”。
四、 小结
“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育界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理当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桎梏进行自我完善与更新。汉语言教育作为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领域,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提高汉语言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刘洁. 互联网时代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发展困境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3):58.
[2] 李晓燕, 闫新华. 互联网环境下汉语言生态化教学研究[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 24(1).
[3] 王丹荣.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探索[J]. 梧州学院学报, 2018, 28(05):82-87.
关键词:“互联网+”;汉语言教育;现代化;微课
一、 前言
(一) 概念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衍生物,它是新兴生产力的代名词,能够帮助我国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实现更加快速的更新和升级,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创新精神提高表演舞台。在互联网风行的背景下,教育界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深深影响着师生行为。同时,“互联网+”也为教育界提供了大量资源,各种各样的平台为教学行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更强的创造性。
(二) “互联网+”与汉语言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汉语言教育教学技能
在“互联网+ ”背景下,汉语言教育必将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而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有效实现汉语言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教育平台中,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方便,而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网络直播课堂中采用语音问答、在线答题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师本人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应变能力,更能促使教师与时俱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授汉语课程。
2.有助于随时随地开展汉语言教育
国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因此,在日常汉语言教育教学中,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线上教育模式中,学生拥有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往往是以辅导者的身份陪伴学习,更加符合这一倡导。
二、 “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育现状
在当前的汉语言教育课程中,多数教师会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有的教师会适时播放与教学相关的视频、音频,为汉语言教育课堂提供了更多趣味。但是,不少教师也有对着课件照本宣科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弱化。整体而言,教师对于“互联网+”教育方式应用不足,形式有限,并不能很好融合现代化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
(二)“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育现存问题
1.传统课堂定势强
对于学生而言,不少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同处于一个空间内,学生可就自己的疑惑之处或难点进行提问,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还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互动环节,帮助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相督促的作用。同时,教师本身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尚且不乐意参加互动,只能通过签到、加分等形式鼓励发言,甚至有学生缺席课堂或者迟到,如果是网络授课,将出现大量学生混水摸鱼、虚假听课的情况。可以说,教师本身的思想观念上存在很大局限性,而大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也确实令人担忧。
2. 学生在网络学习效率低
“互利网+” 环境下所开展的在线教学活动缺乏监督,造成学生出现“虚假学习”的现象。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与学生采用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采用签到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避免学生旷课、迟到等现象。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大多依靠自主,且缺乏集体学习与互动氛围。另外,对于网络课程来说,学生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无法实时掌控学生状态,虽具有学生课堂效果较好的优势,但缺乏教师必要的监督及重复讲解。
三、 “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育方式改进对策
(一) 利用微課改进传统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采用微课形式为学生讲解个别疑难问题,便于学生在课堂之外反复查看。在统计好学生的疑难问题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课录制,教学效率高,针对性强,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课堂利用率。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融入微课的使用,微课不见得是教师亲力亲为录制,在课堂上,教师可选取一些技术含量高、趣味性强的微课播放,使得学生在同一堂课上感受不同教师的风采,提高其学习专注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二) 丰富网络课程学习方式
为降低网络教育平台中的流动性,同时提高其“重复性”与“持续性”,教师应丰富网络课程学习方式。流动性是“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育平台的主要特征,应针对此特征进行改善,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课程,并提高其学习效果。教师可将所设置的课程进行免费多次的重复播放和观看,帮助学习对知识薄弱点进行复习和认识,借此增加网络课堂的“重复性”。 在完成网络教育课时候,教师则应该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从而保证网络课程的“持续性”。
四、 小结
“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育界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理当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桎梏进行自我完善与更新。汉语言教育作为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领域,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提高汉语言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刘洁. 互联网时代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发展困境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3):58.
[2] 李晓燕, 闫新华. 互联网环境下汉语言生态化教学研究[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 24(1).
[3] 王丹荣.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探索[J]. 梧州学院学报, 2018, 28(05):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