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师出身的田文运也成了当地的名人。面对媒体采访,他激动地说:“我是一个小人物,能用自己的行动点滴记录国家工程,是我晚年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乡村教师用镜头记录“大历史”
2001年春节后的一天,不惑之年的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二郎庙中学教师田文运从报上读到了一则让他兴奋的消息:全国政协在河南考察南水北调工程筹备工作,不久的将来,国家将在方城垭口修建水利工程,然后把丹江口的水引向北京。田文运意识到,这样的浩大工程将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能把南水北调这么大的工程点滴进展都记录在案,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008年10月上旬,隆隆的挖掘机列队开进南阳,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南阳段全面开工。
从工程开工那一天起,田文运就忙活开了。一天,他来到城南十二里河,南水北调工程在南阳的第一个水泥桩就打在这儿,上面标着的数字是2202,看着旁边那棵遮天蔽日的老槐树,田文运心情复杂,默念着:“老槐树,你的历史使命完成了!”随后,他用相机记下了这珍贵的一幕。
田文运的家乡有一个古代留下的水利工程,工程的名字叫十万沟,在十万沟附近的垭口,两大工程在那里交汇,一是修桥工程,二是输水工程。从开工的第一天起,田文运就决定跟踪拍摄到底。两大工程同时进行,最多时40多台挖掘机同时在100多米宽的横截面上施工,现场彩旗猎猎,气势壮观,那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不亚于一曲交响乐。
用镜头为国家工程“存档”
在拍摄南水北调的过程中,田文运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艰辛。2008年南水北调工程南阳段开工后,田文运自费购买了一台装胶卷的相机,没有技术,他就像孩子学步一样边拍边学。最初,由于技术不过关,不是角度没有选好,就是光线没有把握好,为拍照片,他尝到了多次失败的滋味儿。
有一次,田文运舟车劳顿拍了一星期的照片,一不小心胶卷曝光了,所有的心血付诸东流。有时,他拍摄的图片总是和想要的画面不一样,拍摄的是施工现场,可出来的照片总是偏离主题,不是摄歪了,就是光线太暗了,不是画面远了,就是角度偏了,田文运为此很是苦恼。
为了提高摄影技术,田文运在家人的支持下到县老年大学摄影培训班学习。培训班结束后,田文运购置了一台佳能数码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艺术水平提高了不少。怕照片被误删掉,他还学会把照片存到移动硬盘里,拍了理想的照片就尽快洗出来存档。
摄影技术提高后,田文运想方设法拍一些自己想要的画面。2012年8月,田文运想拍摄一张十二里河工地的晨曦照片,由于工地离家有一段距离,田文运头天晚上赶到工地,征得工地工作人员同意后,和工人们一起睡到工棚里,天微微亮,他就爬起来,架好三脚架,静候日出。然而,正应了天有不测风云那句话,头天晚上上半夜还是半天星斗,下半夜却风云骤变,天空涌来大团大团的乌云,田文运的拍摄计划彻底泡了汤。一连等了几天,田文运才拍到了理想的照片。
拍的照片多了,田文运的水平渐高,为了拍摄一张有灵魂的照片,他常常要等上一两天。2013年秋天,田文运在工地上拍摄时,天突然下起了雨。他怕相机被雨淋坏了,便躲到一个水泥管里躲雨。在水泥管往外望出去,田文运发现视角一变,雨中的工地特别美。于是,他频频按下快门,拍摄出雨中工地的景色。
退休教师建成“地质博物馆”
随着对南水北调工程进度的深入了解,田文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拍照片这样的方式收集资料了。他想全方位立体地筹集与工程有关的资料。
2013年夏天,田文运在南水北调方城第四标段拍照时,惊讶地发现挖掘机挖出的竟然是像煤炭一样的黑土,不由动起了心思:方城这方面的土地都是黄色的,怎么会有黑色的土壤呢?他意识到这土是有研究价值的,就用塑料袋装了一袋带回家里保存起来。
那年的冬天,田文运在潘河倒虹吸工程看到挖掘机挖出的沙子是白色的,這样的沙子一般在海滨常见,在中原腹地实属罕见。田文运意识到,这样的沙子有保存价值。于是,他用矿泉水瓶装好,带回家里分类保存。
在长期的拍摄中,田文运还在工地结识了不少朋友,这些朋友也为他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以及收藏品。方城县第五标段项目部安全员陈德胜便是他拍摄时结交的朋友之一。最初,田文运来到五标段拍摄时,陈德胜觉得施工现场大多坑洼不平,一位老人来回穿梭非常危险,又不了解他的拍摄意图,就不允许他进场拍摄。倔强的田文运拿着身份证、退休证一次次来到项目部,找到工作人员解释原因,用诚意打动他们。最终,田文运被同意在安全的区域进行拍摄,由陈德胜陪同协助。
随着拍摄次数的增多,陈德胜和田文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2013年10月,5标段项目施工临近完工,陈德胜把一块从河道底部挖出的钟乳石赠送给了田文运,田文运将一套5标段工程纪念照回赠给了陈德胜。一幅幅照片不仅记录了该项目建设的点滴,同时也见证了两人的友谊。
2014年11月初,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田文运也向世人公开了他十几年的丰硕成果,这些年来,他收藏、整理、分类各种信息20多册、1600多篇。拍摄照片12500多张,相册18本,采集沙石、土壤标本51件达上千公斤,这些被田文运视为宝贝的东西摆满了他家院子。河南电视台、南阳电视台甚至湖北一家电视台也跑来拍摄他的南水北调工程纪念照片及实物展览。一时间,田文运成了当地的名人。
面对媒体的采访,田文运激动地说:“我是一个小人物,能用自己的行动点滴记录国家工程,是我晚年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国家需要,我愿把它们献出来!”
(责编:辛娅)
乡村教师用镜头记录“大历史”
2001年春节后的一天,不惑之年的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二郎庙中学教师田文运从报上读到了一则让他兴奋的消息:全国政协在河南考察南水北调工程筹备工作,不久的将来,国家将在方城垭口修建水利工程,然后把丹江口的水引向北京。田文运意识到,这样的浩大工程将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能把南水北调这么大的工程点滴进展都记录在案,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008年10月上旬,隆隆的挖掘机列队开进南阳,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南阳段全面开工。
从工程开工那一天起,田文运就忙活开了。一天,他来到城南十二里河,南水北调工程在南阳的第一个水泥桩就打在这儿,上面标着的数字是2202,看着旁边那棵遮天蔽日的老槐树,田文运心情复杂,默念着:“老槐树,你的历史使命完成了!”随后,他用相机记下了这珍贵的一幕。
田文运的家乡有一个古代留下的水利工程,工程的名字叫十万沟,在十万沟附近的垭口,两大工程在那里交汇,一是修桥工程,二是输水工程。从开工的第一天起,田文运就决定跟踪拍摄到底。两大工程同时进行,最多时40多台挖掘机同时在100多米宽的横截面上施工,现场彩旗猎猎,气势壮观,那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不亚于一曲交响乐。
用镜头为国家工程“存档”
在拍摄南水北调的过程中,田文运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艰辛。2008年南水北调工程南阳段开工后,田文运自费购买了一台装胶卷的相机,没有技术,他就像孩子学步一样边拍边学。最初,由于技术不过关,不是角度没有选好,就是光线没有把握好,为拍照片,他尝到了多次失败的滋味儿。
有一次,田文运舟车劳顿拍了一星期的照片,一不小心胶卷曝光了,所有的心血付诸东流。有时,他拍摄的图片总是和想要的画面不一样,拍摄的是施工现场,可出来的照片总是偏离主题,不是摄歪了,就是光线太暗了,不是画面远了,就是角度偏了,田文运为此很是苦恼。
为了提高摄影技术,田文运在家人的支持下到县老年大学摄影培训班学习。培训班结束后,田文运购置了一台佳能数码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艺术水平提高了不少。怕照片被误删掉,他还学会把照片存到移动硬盘里,拍了理想的照片就尽快洗出来存档。
摄影技术提高后,田文运想方设法拍一些自己想要的画面。2012年8月,田文运想拍摄一张十二里河工地的晨曦照片,由于工地离家有一段距离,田文运头天晚上赶到工地,征得工地工作人员同意后,和工人们一起睡到工棚里,天微微亮,他就爬起来,架好三脚架,静候日出。然而,正应了天有不测风云那句话,头天晚上上半夜还是半天星斗,下半夜却风云骤变,天空涌来大团大团的乌云,田文运的拍摄计划彻底泡了汤。一连等了几天,田文运才拍到了理想的照片。
拍的照片多了,田文运的水平渐高,为了拍摄一张有灵魂的照片,他常常要等上一两天。2013年秋天,田文运在工地上拍摄时,天突然下起了雨。他怕相机被雨淋坏了,便躲到一个水泥管里躲雨。在水泥管往外望出去,田文运发现视角一变,雨中的工地特别美。于是,他频频按下快门,拍摄出雨中工地的景色。
退休教师建成“地质博物馆”
随着对南水北调工程进度的深入了解,田文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拍照片这样的方式收集资料了。他想全方位立体地筹集与工程有关的资料。
2013年夏天,田文运在南水北调方城第四标段拍照时,惊讶地发现挖掘机挖出的竟然是像煤炭一样的黑土,不由动起了心思:方城这方面的土地都是黄色的,怎么会有黑色的土壤呢?他意识到这土是有研究价值的,就用塑料袋装了一袋带回家里保存起来。
那年的冬天,田文运在潘河倒虹吸工程看到挖掘机挖出的沙子是白色的,這样的沙子一般在海滨常见,在中原腹地实属罕见。田文运意识到,这样的沙子有保存价值。于是,他用矿泉水瓶装好,带回家里分类保存。
在长期的拍摄中,田文运还在工地结识了不少朋友,这些朋友也为他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以及收藏品。方城县第五标段项目部安全员陈德胜便是他拍摄时结交的朋友之一。最初,田文运来到五标段拍摄时,陈德胜觉得施工现场大多坑洼不平,一位老人来回穿梭非常危险,又不了解他的拍摄意图,就不允许他进场拍摄。倔强的田文运拿着身份证、退休证一次次来到项目部,找到工作人员解释原因,用诚意打动他们。最终,田文运被同意在安全的区域进行拍摄,由陈德胜陪同协助。
随着拍摄次数的增多,陈德胜和田文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2013年10月,5标段项目施工临近完工,陈德胜把一块从河道底部挖出的钟乳石赠送给了田文运,田文运将一套5标段工程纪念照回赠给了陈德胜。一幅幅照片不仅记录了该项目建设的点滴,同时也见证了两人的友谊。
2014年11月初,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田文运也向世人公开了他十几年的丰硕成果,这些年来,他收藏、整理、分类各种信息20多册、1600多篇。拍摄照片12500多张,相册18本,采集沙石、土壤标本51件达上千公斤,这些被田文运视为宝贝的东西摆满了他家院子。河南电视台、南阳电视台甚至湖北一家电视台也跑来拍摄他的南水北调工程纪念照片及实物展览。一时间,田文运成了当地的名人。
面对媒体的采访,田文运激动地说:“我是一个小人物,能用自己的行动点滴记录国家工程,是我晚年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国家需要,我愿把它们献出来!”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