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构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的主旨已深入人心,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与素质教育相对的应试教育下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的诸多影响依然存在,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与摒弃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传统教学文化改革中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下面我分四个部分来进行阐述。
  一、构建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应做好哪些准备
  1.思想准备。教师要摒弃那种强势的、惰性的、竞争的传统教师文化,构建民主的、积极的、合作的新型教师文化,因为合作是教师文化发展的方向。
  2.能力准备。教师要有对自然规律与和谐发展理念的认同,能够在课堂上做到全体师生愉悦生命、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学遵循这样的方向,学会以学生为本位、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教学追求,以创设学生幸福学习的生活环境为己任,努力进行着一种理想课堂的建构,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中给每一个孩子以自由发展的空间,给每一个孩子以真情洋溢的世界,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3.方法准备。教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三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第三种境界。当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时候,也就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重难点让学生展开讨论,规律、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的新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探索;教师把尊重带进课堂,以民主和谐的氛围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教师把愉悦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会学,善学,学会;把创新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倡导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学生多一点沟通,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超前体验的机会……这一切的一切,把教师组织教学的角色定位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角色定位很好地统一在了一起。
  4.评价准备。教育必须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事实也说明教育确实应该是一个自然成长的顺应天性的慢过程,过去那种对学生学习整齐划一的要求,那种选拔式的评价方式等等,确实伤害了不少孩子的心灵,以至于破罐破摔没有得到好好发展的孩子真的不少。
  现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点逐步得到更多认同,教育的目的落在了帮助每个孩子成长进步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了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上。
  二、构建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
  一)情智的产生
  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些均应说明教学离不开情感,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是没有魅力的教学,是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学。因此,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英语是交流思想的语言工具,人们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传递情感,传递智慧,碰撞智慧,产生智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是通过外在获取的,而智慧是个体内在生成的。知识不等于智慧,但智慧统帅知识!”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当下,教师仅教知识肯定是不行的,英语教学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智慧,丰富智慧。
  二)和谐、高效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学生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时,他们的思维才能灵动,他们的智慧火花才能不断闪现。尤其是当人处在兴奋状态下,往往会灵感涌动,妙思联翩,奇思异想迭出不穷,记忆力超强。相反,人若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状态下,往往思维之门禁闭,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这里我分三种情况来说:
  1. 和谐、高效与教师的联系
  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还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英语教育。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课前教师的充分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从而倾心学习你这门功课。
  2. 和谐、高效与学生的联系
  1)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对于教师应当尊重和善待学生的道理,大概没有人会进行质疑,难的是究竟如何做才能体现出教师尊重学生和善待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究竟是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还是以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自居;教师究竟是以学生的思维、现场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为中心展开课堂,还是遵循课前的预设、固定的程序、自我的理解开展教学,背后折射出来的正是“教师在内心深处究竟将学生置于怎样的地位”这一命题。教师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方式丰富多彩,无论是严格要求还是宽厚亲和,优秀的教师总是各有各的成功与精彩。不过,无论是哪种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方式,不能缺少的一个根本在于,教师内心深处对于学生的善意与爱护。倘若出于善意,哪怕是严厉的责骂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爱护。而如果本意不善,即使一个轻视的眼神也足以伤害到令一个孩子终身难忘。
  2)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尽管“让学生自由思考”早已经是教育改革中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真正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有效实施的却仍然难能可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机会。   3)布置作业要适度。教师布置师作业以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职责之所在。适量的课外作业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过量的作业剥夺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和潜质得不到发挥”也是为理论和实践证明的。虽然社会舆论呼吁“减负”,教育行政部门颁布“减负令”,但学校为“升学率”计,教师为“考核”计,学生为“分数”计,依照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种现象一定要纠正。
  和谐、高效与课堂的联系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要始终使课堂处于“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欲望,就应该做到以生为本,构建情智共生的和谐课堂。具体来讲,应达到四个“和谐”。
  1)教师与教材的“和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决定于老师的灵活运用。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熟悉教材,博览群书,做到驾驭教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备课时要深入,充分设计好教法和学法;授课时尽可能浅出,要用与学生贴近的规范语言表达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上,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
  2)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著名教师霍茅征说过:“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感、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也是学生成功的强大推动力。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变传统“权威性”的师生关系为“合作型”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其次教师要有洞察力。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按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因势而导,学生舒心而学,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最后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少一些失败的刺激;多一些受尊重的感觉,少一些被挖苦的说教;多一些正面的引导,少一些反面的讽刺等。这样,学生就会视老师为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以情促智、以智融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的境界。
  3)学生与教材的“和谐”
  教材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应是促进其能力发展的重要中介,对学生心理品德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要使学生与教材“和谐”,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转变学生观念。要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反映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在反复的认识过程中取得的最基本的认识成果,是人类智能活动的高度结晶。其中凝聚了各种情感、意志、性格等精神力量,不仅具有智力价值,还具有伦理、美学等多方面教育的价值。它虽然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但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途径。
  第二,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积极拓宽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运用教材。教学中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教材上来,使课本成为学生探视新知识的窗口和知识镜。
  第三,鼓励学生爱惜教材。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把宏观的,具有广阔时空环境的教材内容,以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生活情景来创设,让学生在研究身边的人与事的过程中学到应学的知识,在教材中游乐寻趣。
  4)学生与学生的“和谐”
  教学过程不能游离于班级管理之外,学习虽是个体行为,但同样属于群体合作行为。“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真情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向集体趋近的催化剂,能产生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教师在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励、感染学生;通过科学的教学设想和教学技巧,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这样既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预设和生成”、“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又使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分享学习的快乐,促进同学间的情感谐振,构建平等、友好、融洽、合作的学习关系。
  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教学改革一直探讨的问题。只有教与学和谐统一了,高效的课堂才能构建。
  三、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和谐、高效、情智共生教学的土壤和空气。
  二)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情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原则。
  三)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原则。因为没有思想的教师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智慧的教师也是撞击不出智慧的火花。
  四、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一)入境——启动情智
  这是一种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内容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成功地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感悟——生成情智
  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象、或思考、或表达,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智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可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及至升华,同时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三)交流——发展情智
  语言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切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感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并发展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表达——展现情智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丰富了知识、经验,积淀了语言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型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常常闪现和迸发出灵动的火花。
其他文献
摘要: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是推动我国设计行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如何提艺术设计人培养的质量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核心任务。高等院校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源头,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是高校的使命。本文从五个方面来探究如何提高现今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按照艺术与科学
[内容摘要]  色彩作为美术高考的考试科目之一,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和色彩技法表现能力,要求符合试题规定要求,有明确的色调意识和良好的色彩感觉,构图合理,色彩关系明确生动,画面富有美感;色彩与形体结合紧密,表现生动、形体刻画深入,画面整体效果好。要达到高考考试要求并取得优异成绩,整个高中阶段如何设计课程系统学习色彩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色彩; 高考; 课程设置; 阶段 
摘要: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探索”课题实验研究进行总结,从课题产生的背景、实施过程、评价的方式方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困惑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研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构建多种教学评价模式,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改善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几年来,研究已初见成效,实验表明,这种评价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灵性,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课
摘要 柔韧素质是身体素质中基本素质之一。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通过关节运动的幅度,也就是按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表现出来。柔韧素质的发展提高对于增强其他各项身体素质、预防运动损伤、提高整体竞技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素质的发展练习。  关键词 柔韧素质;青少年;足球  【中图分类号】G843  柔韧素
【中图分类号】G632.3  “特色兴校”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课程体系特色不但是学校特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更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拥有了课程设置权,教师拥有了课程开发权,学生拥有了课程选择权。因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优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完善具有本校特点的学校课程,是把学校办学理念渗透到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也是打造学校特色的关键。  兰炼二小以“爱乐”为核心
【中图分类号】G632.3  实施新课程以来,原先在教学中被忽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逐渐进入教学视野。不少教师尝试打破以讲为主的灌输格局,重视学生参与,学生的声音开始在部分课堂里激荡。课堂教学过程因师生互动开始产生丰富的生成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独到见解”和“独特体验”。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只有被用来为课堂教学的充实、拓展、延伸服
期刊
摘要: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诚如闻一多先生推许的,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杜甫作为中国中世纪诗人的唯一代表进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主要原因是他的诗文中所反映的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伟大的人格力量和伦理风范。杜甫一生服膺并视为安生立命思想之所的是早期儒家思想。本文在披览部分杜甫诗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发现:杜甫对早期儒家思想并不墨守成规,对其中的某些局限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