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柔韧素质是身体素质中基本素质之一。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通过关节运动的幅度,也就是按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表现出来。柔韧素质的发展提高对于增强其他各项身体素质、预防运动损伤、提高整体竞技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素质的发展练习。
关键词 柔韧素质;青少年;足球
【中图分类号】G843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通过关节运动的幅度,也就是按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表现出来。在青少年足球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相对于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等素质,教练员对于柔韧素质往往重视程度不足。柔韧素质的提高可以相应增强其他各项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利于青少年发展良好的身体形态。现代足球比赛中动作幅度大的各种技巧也需要极高的柔韧性。另外良好的柔韧素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足球运动中常见的拉伤、扭伤大多由于关节的非正常位置移动所造成,而良好的柔韧素质则能使身体的运动幅度加大且避免关节过度的压力和拉伸,同时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因此柔韧素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正确恰当的训练,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能够有效提高并得以长期保持。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青少年从10岁左右柔韧素质会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在此年龄段其骨骼、肌肉、肌腱、韧带的生长速度的变化所造成的。这种减退一般男孩持续至14岁、女孩13岁左右。该阶段的生长发育期过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速度会有所减缓,而柔韧素质又会开始恢复增长发展。与体操、游泳等竞技项目相比较而言,足球运动本身并不能提高柔韧性。因此作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应当充分考虑训练与比赛中的柔韧练习。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对青少年运动员尤为重要。在热身、训练、放松等不同阶段拉伸练习应当得到合理的安排。这些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踝关节、膝关节及大腿后侧肌群的力量,这对于完成足球运动中的奔跑、跳跃、急停、变向身体动作等至关重要。其他关节也应当安排适当的练习,尤其对于守门员来说,全面的柔韧素质是这一特殊位置的必须要求。
目前多采用坐位体前屈来作为一项柔韧性指标。一般男孩10岁左右柔韧性会有所下降。普遍男孩在这一时期能够摸到脚趾;以此平均指标水平为参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应至少高于这一平均水平,否则在训练和比赛中极易出现伤病情况。
通常女孩子的柔韧素质好于男孩。女性柔韧素质在各个年龄段均优于男性,并且从青春期到发育成熟期都显示出很大的差异。从理论上女孩子在足球运动中不易受伤,并且在完成大幅度技巧性动作时较男孩子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10—13岁这一时期应当发展保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尤其是对男孩子更为重要。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发展柔韧素质将会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长久受益。研究表明,长期系统地安排热身、放松、康复,并且有针对性安排踝关节、膝关节、躯干及大腿肌群的柔韧练习,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足球训练、比赛中的损伤。
每次训练或比赛前的热身开始主要应拉伸各主要关节部位的肌肉,从踝关节一直到颈部关节。教练员应强调拉伸动作的顺畅与柔和,切忌此过程中诸如跳跃、急停等剧烈动作。每一种拉伸动作应保持8—15秒,要求呼吸顺畅,无疼痛的感觉。过度拉伸必然造成伤害。
柔韧素质训练中另一个需要重视的因素是体温。练习前运动员应适当做一些柔和的热身练习,如慢跑、移动中小力量的传接球、随意运球等。一套完整的柔韧性练习过程应通过训练相对的固定下来,其基本顺序应由踝关节到颈部。这种固定的柔韧性练习通常应在训练和比赛中完成两组。与此类似的练习同样也应在赛后安排。赛后拉伸中练习的每一个动作所保持的时间应略长一些,一般不应低于20秒。
作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应充分认识到柔韧素质训练的长期效果。假如一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每年有50场比赛,那么就意味着50次的热身拉伸,50次的恢复放松拉伸。另外还有多次每周训练的热身与放松。因此坚持长期系统地安排柔韧素质方面的训练,对于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水平、减少运动损伤、提高整体竞技水平必然会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 柔韧素质;青少年;足球
【中图分类号】G843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通过关节运动的幅度,也就是按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表现出来。在青少年足球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相对于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等素质,教练员对于柔韧素质往往重视程度不足。柔韧素质的提高可以相应增强其他各项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利于青少年发展良好的身体形态。现代足球比赛中动作幅度大的各种技巧也需要极高的柔韧性。另外良好的柔韧素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足球运动中常见的拉伤、扭伤大多由于关节的非正常位置移动所造成,而良好的柔韧素质则能使身体的运动幅度加大且避免关节过度的压力和拉伸,同时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因此柔韧素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正确恰当的训练,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能够有效提高并得以长期保持。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青少年从10岁左右柔韧素质会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在此年龄段其骨骼、肌肉、肌腱、韧带的生长速度的变化所造成的。这种减退一般男孩持续至14岁、女孩13岁左右。该阶段的生长发育期过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速度会有所减缓,而柔韧素质又会开始恢复增长发展。与体操、游泳等竞技项目相比较而言,足球运动本身并不能提高柔韧性。因此作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应当充分考虑训练与比赛中的柔韧练习。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对青少年运动员尤为重要。在热身、训练、放松等不同阶段拉伸练习应当得到合理的安排。这些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踝关节、膝关节及大腿后侧肌群的力量,这对于完成足球运动中的奔跑、跳跃、急停、变向身体动作等至关重要。其他关节也应当安排适当的练习,尤其对于守门员来说,全面的柔韧素质是这一特殊位置的必须要求。
目前多采用坐位体前屈来作为一项柔韧性指标。一般男孩10岁左右柔韧性会有所下降。普遍男孩在这一时期能够摸到脚趾;以此平均指标水平为参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应至少高于这一平均水平,否则在训练和比赛中极易出现伤病情况。
通常女孩子的柔韧素质好于男孩。女性柔韧素质在各个年龄段均优于男性,并且从青春期到发育成熟期都显示出很大的差异。从理论上女孩子在足球运动中不易受伤,并且在完成大幅度技巧性动作时较男孩子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10—13岁这一时期应当发展保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尤其是对男孩子更为重要。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发展柔韧素质将会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长久受益。研究表明,长期系统地安排热身、放松、康复,并且有针对性安排踝关节、膝关节、躯干及大腿肌群的柔韧练习,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足球训练、比赛中的损伤。
每次训练或比赛前的热身开始主要应拉伸各主要关节部位的肌肉,从踝关节一直到颈部关节。教练员应强调拉伸动作的顺畅与柔和,切忌此过程中诸如跳跃、急停等剧烈动作。每一种拉伸动作应保持8—15秒,要求呼吸顺畅,无疼痛的感觉。过度拉伸必然造成伤害。
柔韧素质训练中另一个需要重视的因素是体温。练习前运动员应适当做一些柔和的热身练习,如慢跑、移动中小力量的传接球、随意运球等。一套完整的柔韧性练习过程应通过训练相对的固定下来,其基本顺序应由踝关节到颈部。这种固定的柔韧性练习通常应在训练和比赛中完成两组。与此类似的练习同样也应在赛后安排。赛后拉伸中练习的每一个动作所保持的时间应略长一些,一般不应低于20秒。
作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应充分认识到柔韧素质训练的长期效果。假如一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每年有50场比赛,那么就意味着50次的热身拉伸,50次的恢复放松拉伸。另外还有多次每周训练的热身与放松。因此坚持长期系统地安排柔韧素质方面的训练,对于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水平、减少运动损伤、提高整体竞技水平必然会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