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是推动我国设计行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如何提艺术设计人培养的质量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核心任务。高等院校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源头,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是高校的使命。本文从五个方面来探究如何提高现今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按照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科学。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所以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造就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今天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正确的构建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方案。
一、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
淡化专业界限,实行专业交叉与整合。我们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对原有专业进行梳理,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比如,原有的广告设计专业经过调整,增加了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使课程模式介于广告设计与广告学专业之间。室内设计加大了环境类和建筑类的工科课程,使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加广阔,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另一方面,积极发现市场热点,进行专业间的交叉,积极创建新专业。例如,公共艺术设计就是融室内设计、室外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和雕塑、壁画、标识设计为一体的新专业领域,发展前景较好。媒体设计专业以培养社会所需的新媒体设计人才为目标,融合多个特色专业,紧贴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二、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注意这一点。教学计划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人才知识结构的平台,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该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按照拓宽基础、整合课程、加强系统性、注重专业融合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第一要形成较宽的课程平台,艺术课程、人文课程、工科课程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能够在较宽的课程面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二是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系统性、互通性,注重专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便于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邻专业知识。第三是加大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第四要突出课程体系各阶段教学重点。应在课程体系上实行纵向三段、横向两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纵向三段是指一年级大基础培养,二、三年级分专业培养,四年级面向市场培养三个层次分明的阶段;横向两块是把课程模块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两大块,并行设置,呈现由低到高渐进发展的两条线。强调理论课程注重联系实践,实践课注重验证理论。为了打好基础,满足学生多方向发展的需求,应强调学科大基础的设置,在基础课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准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研究的深入性,同时强调课程间相互渗透,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在面向设计市场的环节里,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实践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要重视实验教学,在校内建立了多个实验室,以计算机实践和各种专业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线,力求两者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同时,集中安排实践教学,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其实战能力。
四、在课程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实践性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我们在课程教学目标上,低年级课程以开发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开放活跃、跳跃度大,重在让学生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知识和能力。高年级课程则将学科的科学性和市场实用性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以课题为主的设计教学模块,低年级设置小而多的课题,重在思维的训练与创新;高年级则可设置较大课题,重在挖掘设计的宽度和深度。教材的内容决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走向,应本着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实践,在教材的编写中反映出艺术设计前沿的最新信息,体现出知识系统、科学、信息量大的特色。
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同时也是创造力培养的过程。设计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现代设计教育的核心就是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设计教育过程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在设计课的教学中实施以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讲授创造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学过程应突出系统性,教学方法应突出多样性。
第一,教学过程突出系统性。设计教学过程是设计教学内容展开和接受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策划和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形成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第二,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我们在教学上实行课堂、市场相结合的方法,个人辅导、小组讨论、集中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两个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确立、90年代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新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中,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从大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到小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都将经历深刻的变化与改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者,不仅要有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视野,而且还应该有自我反省的态度和能力,了解新世纪对设计人才的新要求,修正观念,加强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训练,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全面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斌.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装饰,2002.8
[2]谷彦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装饰,2005.11
[3]王丽梅.戴娟.关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华章,2009.10
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提高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批准号:GZC1211008)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按照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科学。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所以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造就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今天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正确的构建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方案。
一、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
淡化专业界限,实行专业交叉与整合。我们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对原有专业进行梳理,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比如,原有的广告设计专业经过调整,增加了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使课程模式介于广告设计与广告学专业之间。室内设计加大了环境类和建筑类的工科课程,使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加广阔,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另一方面,积极发现市场热点,进行专业间的交叉,积极创建新专业。例如,公共艺术设计就是融室内设计、室外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和雕塑、壁画、标识设计为一体的新专业领域,发展前景较好。媒体设计专业以培养社会所需的新媒体设计人才为目标,融合多个特色专业,紧贴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二、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注意这一点。教学计划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人才知识结构的平台,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该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按照拓宽基础、整合课程、加强系统性、注重专业融合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第一要形成较宽的课程平台,艺术课程、人文课程、工科课程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能够在较宽的课程面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二是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系统性、互通性,注重专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便于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邻专业知识。第三是加大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第四要突出课程体系各阶段教学重点。应在课程体系上实行纵向三段、横向两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纵向三段是指一年级大基础培养,二、三年级分专业培养,四年级面向市场培养三个层次分明的阶段;横向两块是把课程模块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两大块,并行设置,呈现由低到高渐进发展的两条线。强调理论课程注重联系实践,实践课注重验证理论。为了打好基础,满足学生多方向发展的需求,应强调学科大基础的设置,在基础课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准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研究的深入性,同时强调课程间相互渗透,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在面向设计市场的环节里,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实践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要重视实验教学,在校内建立了多个实验室,以计算机实践和各种专业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线,力求两者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同时,集中安排实践教学,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其实战能力。
四、在课程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实践性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我们在课程教学目标上,低年级课程以开发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开放活跃、跳跃度大,重在让学生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知识和能力。高年级课程则将学科的科学性和市场实用性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以课题为主的设计教学模块,低年级设置小而多的课题,重在思维的训练与创新;高年级则可设置较大课题,重在挖掘设计的宽度和深度。教材的内容决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走向,应本着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实践,在教材的编写中反映出艺术设计前沿的最新信息,体现出知识系统、科学、信息量大的特色。
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同时也是创造力培养的过程。设计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现代设计教育的核心就是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设计教育过程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在设计课的教学中实施以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讲授创造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学过程应突出系统性,教学方法应突出多样性。
第一,教学过程突出系统性。设计教学过程是设计教学内容展开和接受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策划和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形成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第二,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我们在教学上实行课堂、市场相结合的方法,个人辅导、小组讨论、集中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两个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确立、90年代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新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中,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从大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到小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都将经历深刻的变化与改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者,不仅要有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视野,而且还应该有自我反省的态度和能力,了解新世纪对设计人才的新要求,修正观念,加强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训练,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全面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斌.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装饰,2002.8
[2]谷彦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装饰,2005.11
[3]王丽梅.戴娟.关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华章,2009.10
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提高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批准号:GZC1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