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注意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调节功能,是顺利完成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必备条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注意力训练和辅导,需要三个路径的结合:一是进行注意品质的针对性训练;二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系统的综合训练;三是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提升注意品质的渗透性训练。
【关键词】注意品质 训练 舒尔特方格
李煜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人挺聪明的,学业成绩却不太理想。教师发现李煜上课会不由自主地走神,常常是被提问时才如梦初醒;家长反映他做作业喜欢磨磨蹭蹭、边做边玩,难以静下心来;同学们也感觉他做事情似乎总是心不在焉的,经常丢三落四。李煜的这些情况,属于典型的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在心理学中,注意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作为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具有三大功能:一是选择功能,这是注意的首要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有关刺激,而避免与之无关的其他刺激,并抑制无关的反应;二是保持功能,即让人的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地保持在被选中的对象上,一直到任务完成、目的达到为止;三是调节功能,即控制并监督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让人的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进行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以适应变化着的周围环境。
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注意是唯一的门户。只有经过这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挨近的神经机体的状况,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心理学研究发现,引起学生注意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小学阶段是注意力提升和专注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此期的训练和辅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意品質的针对性训练
注意品质一般从注意稳定性、注意范围、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等几个方面考察,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训练和辅导。
1. 注意力集中的训练。
客观刺激纷繁复杂,人的心理无法对众多对象同时做出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应,而是有选择地关注。注意力集中程度反映了心理活动停留在所选择的对象上并抑制干扰刺激的强度,是注意最基本的特征。教师可通过以下活动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训练。
(1)热身活动:先让一位学生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背诵一段200字的文章,教师记录下所需时间;然后换另外一篇文章,让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继续背诵,一人实施干扰。比较两次背诵所需时间的长短,引导学生体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体会不同人抗干扰、集中注意能力的差异。
(2)初级训练:教师讲述“乌龟和乌鸦”的故事(附后),要求当出现“乌”字(或其他音同“wū”的字)时,学生要拍手示意,听到其他字则不做动作。目标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到反应既快又不出错。
(3)提升难度: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为甲和乙)面对面站着,双手平举,甲手心向下,乙手心向上。当教师的讲述中出现“wū”的音时,甲要立即去拍乙的手掌,而乙要迅速躲开避免被拍到,然后双方马上回到拍手准备状,继续根据教师的讲述作反应。
(4)抵抗干扰:进一步提升难度,要求“听其言而不观其行”。教师和学生面对面,教师“言行不一致”(如教师一边说“耳朵”“鼻子”“左肩”“右腿”等,一边触摸自己身体与之不对应的部位)。学生既要听教师说,又要看教师的动作,还要同步根据指令做动作(要求触摸的部位和教师所报的部位一致)。如,教师一边报“鼻子”,一边触摸“嘴巴”,学生如果触摸鼻子就对了,触摸嘴巴就错了。开始时速度可稍慢,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逐渐加快速度,训练学生在高度兴奋下集中注意力。
2. 注意广度和注意分配的训练。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人们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一年级小学生初读课文,往往是一字一字、断断续续地读,因为注意范围很小。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渐渐能将对象连为词、词组等整体来感知,注意的范围就越来越大。
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于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如,有的妇女能背着小孩哄他入睡,还一边聊天,一边手里拿着毛线针打毛衣,这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有聊天的内容她不是很熟悉,其余基本已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因此可以同时在其注意范围内,活动效率很高。对注意广度和分配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实现。
(1)感知记忆。对注意广度的训练可利用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幻灯图片呈现的时间,从30秒、25秒、20秒等,到3秒、2秒、1秒,让学生观看幻灯片,说出(或写出)图片上共出现了多少件东西、图片上有几种颜色的花或图片上有什么等。从较少的数量、较长的时间、较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2)一心多用。注意分配的训练,可以组织“找不同点”的比赛——以生动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让其在两幅图中找不同点;也可以让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从边听故事边在文本上对重点突出的句子画线,到边听故事边记下教师重音提示的词、边抄写教师的板书提示,再到边听边写下自己的联想等。这里,学生的大部分注意放在听上,小部分注意放在写上,实现两个活动的恰当配合。
3. 注意稳定性的训练。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注意集中的时间越长,说明注意的稳定性越好。可进行以下训练。
(1)故事导入:以视频展示“小猫钓鱼”或“鸭妈妈孵蛋”的动画(主要情节为主人公三心二意、注意力被无关刺激吸引而分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猫钓不到鱼”或“鸭妈妈孵不出小鸭子”。
(2)初级训练:看下图(或更复杂的图),请学生用视觉追寻,找出画中人物分别在和谁通电话。讨论:如果可以用手或笔,你觉得速度是会快一点还是会慢一点?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手眼并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有助于提升注意的稳定性和效率。 (3)提升难度:两人一组玩扑克游戏。甲抽出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黑桃2、红桃7、梅花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5),让乙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随意更换位置,让乙指出梅花5在哪里。如乙正确,则三张牌归乙所有;如乙未能正确指认,这三张牌归甲所有。两人轮换角色做游戏,直至一副扑克牌全部用完,拥有扑克牌多者获胜。随着能力的提高,还可继续增加难度。
(4)课外拓展:在家庭作业或其他活动中,有意识地监测和延长注意集中的时间。如,设置闹钟(可从40分钟至1小时为一个单位时间,中学阶段可以1小时至2小时为单位时间,逐渐延长),让学生坚持在闹钟响之前不离开书桌;或请家长在一旁观察注意稳定的情况,用时间轴记录孩子走神、开小差等分心的时间节点,将记录图贴在书桌前提示训练目标和效果。
4. 注意转移能力的训练。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个目标上。如,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活动快速转到课堂学习,或在一节课上从听教师讲课到取出习题本做练习等。注意转移的能力体现了注意的灵活性,可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1)信号铃声。选取一小段特定的音乐,将其作为“信号铃声”,要求学生每当听到“信号铃声”,就要停下活动,准备开始接受新的任务。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适应“信号铃声”并形成条件反射。
(2)正念观呼吸。静坐或站立,把注意力集中到鼻尖,感受鼻尖下的进气和呼气(关注感受即可,不需要特别改变呼吸的频率和速度),持续时间从1分钟到30秒、20秒、10秒。当学生能很快安静下来,进入观呼吸状态时,就可以迁移到日常活动。如:要从一个很兴奋的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时,可引导学生做30秒正念观呼吸帮助注意转移;又或学生觉察到自己的注意力被其他刺激吸引而分心时,也可借助正念观呼吸将注意带回先前的活动中。
二、注意力的综合训练
上述几方面注意的品质是相互作用的,也同时与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方面认知过程相伴相生,因此,更应该对注意力进行系统的综合训练。
1. 舒尔特训练法。
即利用舒尔特方格,训练按顺序找数字。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片,纸片上画有分成25个1厘米×1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表格,格子中填写随机排列的阿拉伯数字1~25。同桌的两名学生一组,要求甲以最快的速度用手指依次指出1~25的数字的位置(训练注意的集中和注意的广度)并诵读出声(训练注意的分配),乙负责检查并计时(训练注意的分配)。
2. 运动中的正念。
在运动中,人的感官、神经、肌肉要相互配合,实现“感觉统合”,因此运动也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操场、空地、活动室等安全地方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放慢脚步和节奏,注意当下,去专心感受运动过程中重心移动、肌肉紧张、接触地面等感觉,阻断脑海中可能涌现的其他念头。在习惯了运动中的正念后,还可尝试以中等速度穿过校园或绕教室走一圈,迅速留意尽可能多的物体,然后通过回想把所看到的尽可能详细地写出来,再走實地并对照补充,从而综合提升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能力、转移能力等。
3. 游戏化软件训练。
借鉴电脑游戏设计的原理和技术,结合注意的心理规律,设计游戏化的注意力训练软件,可以实现视频、音频、动作等的综合效应,明显提高学生参与注意力训练的积极性,让参与者在轻松愉快、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中提高注意力水平,从而实现有效的训练效果。
三、提升注意品质的渗透性训练
注意力的提升仅靠专项训练难以立竿见影,前述训练最好在课余请家长配合,有选择地重复练习,坚持一个月,从初步体验到实现内化。同时,为使注意品质的训练效果持久保持、有效迁移,还需要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性训练作为长效性举措。
1. 充分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
一是要用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目光炯炯有神、语调抑扬顿挫、语言生动有趣、肢体动作得当,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二是要用丰富的媒介吸引学生。利用多样化教具、多媒体手段等,体现教学刺激的强烈新奇、运动变化,可以减少长时间单调刺激作用引发的大脑疲劳,促进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三是要用巧妙的方法激励学生。设计新奇有趣、别出心裁的活动,利用游戏、故事、数据、提问等方式提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教学符合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规律,更能调动学生的高度注意。
2. 指导学生运用注意力自我提升的策略。
一是排除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干扰。尽量把书桌作为学习专用的地方,移走桌上容易让人分心的物品,创造安静、宽松、整洁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帮助集中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明确目标、制订计划。明确活动的目标,将学习任务具体化,让学习的动力更足,注意力就不易分散了。如:明确“我要在1小时内完成作业”,把玩游戏放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作为对自己坚持学习的奖励,以避免边做作业边玩;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提前明确重点和难点,适应教师的讲课方式,有利于听课时注意力的集中。
三是适时自我暗示,强化自我管理。如:自制书签,写上“专心听讲”等,随时提醒自己“别走神”;或告诉自己“数字陷阱”很多,一定要认真,以不断对自己强化专注的重要性;还可准备一张专用纸,察觉到分心时进行简短记录,提醒自己“记下了,休息时再说”,然后握握拳头提示自己迅速回神。
注意力的训练重在得法,贵在坚持,妙在渗透。当注意品质有所改善,活动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就能感受到“心灵门户”畅通无阻的愉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附:乌龟和乌鸦
森林里的池塘边住着一只乌龟,它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有一天,一只羽毛乌黑的乌鸦飞过乌云密布的天空来到池塘边。突然,下起一阵大雨,乌鸦赶紧躲进池塘边的茅屋下。抬起头,乌鸦看到有一个巫婆正在乌龟家门口,于是吓得发抖,张嘴大叫。乌龟听到乌鸦的叫声,打开门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乌鸦对着乌龟喊,满天乌云,快要打雷下雨了,赶快请巫婆进屋躲雨吧。乌龟听了乌鸦的话,急忙请巫婆进屋里坐,乌鸦也跟着飞进乌龟家。看到乌龟家满地污泥,乌漆墨黑,乌鸦和巫婆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批评乌龟,说乌龟乌龟你太懒啦。
参考文献
[1][苏]乌申斯基著,李子卓等译.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1:218.
[2]何祖学.浅谈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规律与注意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5): 36-37.
[3]温生彬.“课堂一分钟注意力训练”应用于小学课堂[J].校园心理,2013,11(01): 64-65.
[4]唐嘉颖.应用正念训练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品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0): 58-60.
(责任编辑:林彦 黄晓夏)
【关键词】注意品质 训练 舒尔特方格
李煜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人挺聪明的,学业成绩却不太理想。教师发现李煜上课会不由自主地走神,常常是被提问时才如梦初醒;家长反映他做作业喜欢磨磨蹭蹭、边做边玩,难以静下心来;同学们也感觉他做事情似乎总是心不在焉的,经常丢三落四。李煜的这些情况,属于典型的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在心理学中,注意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作为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具有三大功能:一是选择功能,这是注意的首要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有关刺激,而避免与之无关的其他刺激,并抑制无关的反应;二是保持功能,即让人的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地保持在被选中的对象上,一直到任务完成、目的达到为止;三是调节功能,即控制并监督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让人的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进行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以适应变化着的周围环境。
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注意是唯一的门户。只有经过这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挨近的神经机体的状况,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心理学研究发现,引起学生注意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小学阶段是注意力提升和专注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此期的训练和辅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意品質的针对性训练
注意品质一般从注意稳定性、注意范围、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等几个方面考察,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训练和辅导。
1. 注意力集中的训练。
客观刺激纷繁复杂,人的心理无法对众多对象同时做出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应,而是有选择地关注。注意力集中程度反映了心理活动停留在所选择的对象上并抑制干扰刺激的强度,是注意最基本的特征。教师可通过以下活动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训练。
(1)热身活动:先让一位学生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背诵一段200字的文章,教师记录下所需时间;然后换另外一篇文章,让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继续背诵,一人实施干扰。比较两次背诵所需时间的长短,引导学生体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体会不同人抗干扰、集中注意能力的差异。
(2)初级训练:教师讲述“乌龟和乌鸦”的故事(附后),要求当出现“乌”字(或其他音同“wū”的字)时,学生要拍手示意,听到其他字则不做动作。目标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到反应既快又不出错。
(3)提升难度: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为甲和乙)面对面站着,双手平举,甲手心向下,乙手心向上。当教师的讲述中出现“wū”的音时,甲要立即去拍乙的手掌,而乙要迅速躲开避免被拍到,然后双方马上回到拍手准备状,继续根据教师的讲述作反应。
(4)抵抗干扰:进一步提升难度,要求“听其言而不观其行”。教师和学生面对面,教师“言行不一致”(如教师一边说“耳朵”“鼻子”“左肩”“右腿”等,一边触摸自己身体与之不对应的部位)。学生既要听教师说,又要看教师的动作,还要同步根据指令做动作(要求触摸的部位和教师所报的部位一致)。如,教师一边报“鼻子”,一边触摸“嘴巴”,学生如果触摸鼻子就对了,触摸嘴巴就错了。开始时速度可稍慢,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逐渐加快速度,训练学生在高度兴奋下集中注意力。
2. 注意广度和注意分配的训练。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人们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一年级小学生初读课文,往往是一字一字、断断续续地读,因为注意范围很小。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渐渐能将对象连为词、词组等整体来感知,注意的范围就越来越大。
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于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如,有的妇女能背着小孩哄他入睡,还一边聊天,一边手里拿着毛线针打毛衣,这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有聊天的内容她不是很熟悉,其余基本已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因此可以同时在其注意范围内,活动效率很高。对注意广度和分配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实现。
(1)感知记忆。对注意广度的训练可利用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幻灯图片呈现的时间,从30秒、25秒、20秒等,到3秒、2秒、1秒,让学生观看幻灯片,说出(或写出)图片上共出现了多少件东西、图片上有几种颜色的花或图片上有什么等。从较少的数量、较长的时间、较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2)一心多用。注意分配的训练,可以组织“找不同点”的比赛——以生动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让其在两幅图中找不同点;也可以让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从边听故事边在文本上对重点突出的句子画线,到边听故事边记下教师重音提示的词、边抄写教师的板书提示,再到边听边写下自己的联想等。这里,学生的大部分注意放在听上,小部分注意放在写上,实现两个活动的恰当配合。
3. 注意稳定性的训练。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注意集中的时间越长,说明注意的稳定性越好。可进行以下训练。
(1)故事导入:以视频展示“小猫钓鱼”或“鸭妈妈孵蛋”的动画(主要情节为主人公三心二意、注意力被无关刺激吸引而分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猫钓不到鱼”或“鸭妈妈孵不出小鸭子”。
(2)初级训练:看下图(或更复杂的图),请学生用视觉追寻,找出画中人物分别在和谁通电话。讨论:如果可以用手或笔,你觉得速度是会快一点还是会慢一点?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手眼并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有助于提升注意的稳定性和效率。 (3)提升难度:两人一组玩扑克游戏。甲抽出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黑桃2、红桃7、梅花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5),让乙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随意更换位置,让乙指出梅花5在哪里。如乙正确,则三张牌归乙所有;如乙未能正确指认,这三张牌归甲所有。两人轮换角色做游戏,直至一副扑克牌全部用完,拥有扑克牌多者获胜。随着能力的提高,还可继续增加难度。
(4)课外拓展:在家庭作业或其他活动中,有意识地监测和延长注意集中的时间。如,设置闹钟(可从40分钟至1小时为一个单位时间,中学阶段可以1小时至2小时为单位时间,逐渐延长),让学生坚持在闹钟响之前不离开书桌;或请家长在一旁观察注意稳定的情况,用时间轴记录孩子走神、开小差等分心的时间节点,将记录图贴在书桌前提示训练目标和效果。
4. 注意转移能力的训练。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个目标上。如,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活动快速转到课堂学习,或在一节课上从听教师讲课到取出习题本做练习等。注意转移的能力体现了注意的灵活性,可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1)信号铃声。选取一小段特定的音乐,将其作为“信号铃声”,要求学生每当听到“信号铃声”,就要停下活动,准备开始接受新的任务。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适应“信号铃声”并形成条件反射。
(2)正念观呼吸。静坐或站立,把注意力集中到鼻尖,感受鼻尖下的进气和呼气(关注感受即可,不需要特别改变呼吸的频率和速度),持续时间从1分钟到30秒、20秒、10秒。当学生能很快安静下来,进入观呼吸状态时,就可以迁移到日常活动。如:要从一个很兴奋的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时,可引导学生做30秒正念观呼吸帮助注意转移;又或学生觉察到自己的注意力被其他刺激吸引而分心时,也可借助正念观呼吸将注意带回先前的活动中。
二、注意力的综合训练
上述几方面注意的品质是相互作用的,也同时与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方面认知过程相伴相生,因此,更应该对注意力进行系统的综合训练。
1. 舒尔特训练法。
即利用舒尔特方格,训练按顺序找数字。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片,纸片上画有分成25个1厘米×1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表格,格子中填写随机排列的阿拉伯数字1~25。同桌的两名学生一组,要求甲以最快的速度用手指依次指出1~25的数字的位置(训练注意的集中和注意的广度)并诵读出声(训练注意的分配),乙负责检查并计时(训练注意的分配)。
2. 运动中的正念。
在运动中,人的感官、神经、肌肉要相互配合,实现“感觉统合”,因此运动也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操场、空地、活动室等安全地方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放慢脚步和节奏,注意当下,去专心感受运动过程中重心移动、肌肉紧张、接触地面等感觉,阻断脑海中可能涌现的其他念头。在习惯了运动中的正念后,还可尝试以中等速度穿过校园或绕教室走一圈,迅速留意尽可能多的物体,然后通过回想把所看到的尽可能详细地写出来,再走實地并对照补充,从而综合提升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能力、转移能力等。
3. 游戏化软件训练。
借鉴电脑游戏设计的原理和技术,结合注意的心理规律,设计游戏化的注意力训练软件,可以实现视频、音频、动作等的综合效应,明显提高学生参与注意力训练的积极性,让参与者在轻松愉快、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中提高注意力水平,从而实现有效的训练效果。
三、提升注意品质的渗透性训练
注意力的提升仅靠专项训练难以立竿见影,前述训练最好在课余请家长配合,有选择地重复练习,坚持一个月,从初步体验到实现内化。同时,为使注意品质的训练效果持久保持、有效迁移,还需要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性训练作为长效性举措。
1. 充分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
一是要用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目光炯炯有神、语调抑扬顿挫、语言生动有趣、肢体动作得当,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二是要用丰富的媒介吸引学生。利用多样化教具、多媒体手段等,体现教学刺激的强烈新奇、运动变化,可以减少长时间单调刺激作用引发的大脑疲劳,促进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三是要用巧妙的方法激励学生。设计新奇有趣、别出心裁的活动,利用游戏、故事、数据、提问等方式提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教学符合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规律,更能调动学生的高度注意。
2. 指导学生运用注意力自我提升的策略。
一是排除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干扰。尽量把书桌作为学习专用的地方,移走桌上容易让人分心的物品,创造安静、宽松、整洁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帮助集中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明确目标、制订计划。明确活动的目标,将学习任务具体化,让学习的动力更足,注意力就不易分散了。如:明确“我要在1小时内完成作业”,把玩游戏放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作为对自己坚持学习的奖励,以避免边做作业边玩;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提前明确重点和难点,适应教师的讲课方式,有利于听课时注意力的集中。
三是适时自我暗示,强化自我管理。如:自制书签,写上“专心听讲”等,随时提醒自己“别走神”;或告诉自己“数字陷阱”很多,一定要认真,以不断对自己强化专注的重要性;还可准备一张专用纸,察觉到分心时进行简短记录,提醒自己“记下了,休息时再说”,然后握握拳头提示自己迅速回神。
注意力的训练重在得法,贵在坚持,妙在渗透。当注意品质有所改善,活动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就能感受到“心灵门户”畅通无阻的愉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附:乌龟和乌鸦
森林里的池塘边住着一只乌龟,它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有一天,一只羽毛乌黑的乌鸦飞过乌云密布的天空来到池塘边。突然,下起一阵大雨,乌鸦赶紧躲进池塘边的茅屋下。抬起头,乌鸦看到有一个巫婆正在乌龟家门口,于是吓得发抖,张嘴大叫。乌龟听到乌鸦的叫声,打开门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乌鸦对着乌龟喊,满天乌云,快要打雷下雨了,赶快请巫婆进屋躲雨吧。乌龟听了乌鸦的话,急忙请巫婆进屋里坐,乌鸦也跟着飞进乌龟家。看到乌龟家满地污泥,乌漆墨黑,乌鸦和巫婆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批评乌龟,说乌龟乌龟你太懒啦。
参考文献
[1][苏]乌申斯基著,李子卓等译.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1:218.
[2]何祖学.浅谈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规律与注意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5): 36-37.
[3]温生彬.“课堂一分钟注意力训练”应用于小学课堂[J].校园心理,2013,11(01): 64-65.
[4]唐嘉颖.应用正念训练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品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0): 58-60.
(责任编辑:林彦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