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y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岁月的力量是无人能够阻挡的,如光,悄无声息,凌厉起来却令人窒息。于是当沧桑漫卷,母亲褪去青涩,暗淡的斑爬上了她的面颊,当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气质亦荡然无存。父亲的发更是花白,他英气的剑眉已脱落得只剩半截,衰老的痕迹是那样难以在瞬间捕捉,却又是那样切实的存在,触目惊心。他们都明白。
  人都說色衰爱弛,我不曾真正体会,但在我家中这二人的身上,却不太能看到。年幼时不太能感受到他们二人那些隐晦的爱情——人越发成长,这种感觉却越发清晰了。
  母亲对父亲的爱,执着得像一个傻子,无条件的付出,无理由的信任。我妈常说:“嫁鸡随鸡”。近二十年来,她随着父亲到义乌打拼,后又回来,两人还种过田卖过菜,跟着我爸凌晨三点起来摘菜卖菜,顶着烈日还要播种。台风来时去加固大棚。父亲见过多少风雨,母亲就和他一起经历过多少风雨。记得有一次父亲的老板怀疑他记错账目多拿了工钱,父亲回去确认的时候,我问起母亲,母亲却近乎执拗地看着我说:“不会的,你爸不是这样的人,你应该相信她。”她喃喃着,眼中没有一丝犹豫。“你该相信她。”这话,母亲曾对我说过三遍。父亲也一直明白,有个有些傻气的女人,会一直相信他。
  相比于母亲的直白,父亲对母亲的爱是无言的,是默默承担,是“我一直在你身后”。母亲生完我后,曾有过两三年十分痛苦的时光。由于肠道上的毛病,父亲将他打拼多年的积蓄都拿来给母亲治病,还欠了一屁股债,可谓是“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个“忠犬”般的男人,给自己的妻子擦拭身体、喂饭、端尿盆,无微不至。这场大病耗光了他所有的积蓄,他却从未有过怨言,只身一人扛起了这个家,照顾妻子、年迈的老母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今年母亲又摔断了手。我要上学,姐姐上班,无人照顾的母亲也是跟着父亲。父亲照顾母亲已成习惯,习惯到就连我在家时也不知不觉包揽了一切。母亲对于我笨拙的护理也是百般嫌弃,她也习惯了这个男人细心的呵护。
  父亲的眉毛快掉光了,母亲的脸失去了光泽,疲惫而臃肿,他们都在变老。可是两人如同所有的夫妻一样,一起逛街为彼此挑衣服。母亲包揽了所有家务,父亲会做所有的技术活;母亲会嫌弃父亲的懒,父亲会嘲笑母亲的傻;甚至连教育我,两人都是在同一战线的。
  对于他们的青葱时代,我并不了解。时光已逝,旧事亦被尘封,他们是否有过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我也不知道。只是有些东西,不必言说,只要用心就能感受到柴米油盐的生活,朴实无华的话语,甚而一个娇怯的眼神,都在像我诉说一个个的故事,都在朝我塞一把把的狗粮。
  清汤寡水般,这或许就是父母爱情。
其他文献
太阳肆意地散发着光和热,柏油马路似乎要和鞋底粘合在一起。一切都归于沉寂,只有一声声“知了知了”在这午后平添了几点旋律。  阳光被撑开的伞挡住了,嘴里的冰淇淋化了,凉凉的,但热气像被一张膜覆盖着,免不了几分燥热。  “吱呀,吱呀……”一阵难听的摩擦声破坏了午后的安宁。  我从二楼的窗户往下看,那是一辆破旧而生锈的三轮车,一个年纪不大的男子用力地蹬着,车轮与轴的摩擦阻碍了车的行进,车速看上去很慢,激烈
期刊
在文章描述的场面或事件中,所写人物虽然都在作者“我”的视域里活动,但“我”并未介入、参与其中,“我”的叙事身份只是一个“置身事外”的“看客”,但在看似“客观” 的记叙中,文章的选材、立意、构思都体现着“我”的感悟和思考。作家孙道荣的《吃面》就是一篇运用“身置事外,心入事内”的佳作。  【佳作引路】  吃 面  孙道荣  小区边有家面馆,生意火爆。我也常去吃。  店里的桌子,都是那种四人座的,两两相
期刊
余秋雨  能够获得“汪曾祺散文奖”,我很高兴。但是,由于今年我在喜马拉雅讲中国文化史的课程,无法到高邮参加盛会,只得请我的助理金克林先生前往,代我表达感激之情。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与汪曾祺先生一起被大连市聘为文化顾问,与他有过一个星期的交往。当时两人住在棒棰岛的一个老宾馆里,天天参加多种仪式和会议,还一起旅游,非常愉快。我在一本书里写过,在欢迎仪式上他曾当场轻声纠正两位年轻领导过于华丽的欢迎词,
期刊
中国散文奖  《幽幽长者》 余秋雨  余秋雨的文字从容畅达而意蕴深厚,《幽幽长者》通过张可老师在动荡年代的人生选择和命运沉浮,直接将笔触指向了人性之美这个终极命题。相较于知识分子的学识、思想和风骨,张可老师展现出的人性之美,更因人之脆弱,之不屈,之坚守,之慈悲。  《亲人老师恩人》 阎纲  阎纲的文章丰满生动,朴实真挚,《亲人老师恩人》中的老师有严厉的教学,更有生活中的关爱。随着时光推移而来的,是
期刊
总有一些被我们忽略的光阴,被一个名为余秀华的诗人拾起,她用独属于自己对诗歌的悉心体会,对文字细密的编织手法,把时光的边角料优雅地织好,颜色尽是真诚与热爱,带着涩味,却挡不住其间的温婉美好,挡不住“不适宜肝肠寸断”的清澈,挡不住“把无数个黑夜摁成一个黎明”的执着。  最喜欢余秀华诗集的名字:摇摇晃晃的人间。这让我想起刘年对她的评价:“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樣
期刊
王 倩 任教于西安市铁一中,所带学生高考成绩优秀。郑州铁路局骨干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2005年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课题成果展示会观摩课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区级一等奖;参与编写《唐诗鉴赏辞典》(中学版)、《“新课程”读本》等书;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并获奖。    一个发际线岌岌可危、形貌油腻、笑得邪性的中年男子,提着啤酒瓶,正往玻璃杯里倒酒——这个名为“人间
期刊
住进崭新、干净、整洁、高大的楼房,喜悦满足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春去秋来,躲在楼房里,依然听不见季节姗姗来迟的脚步声和雨滴敲打的声音,焦虑失落之情顿生。于是,我怀念起我的瓦屋,怀念那拍打在瓦背上的熟悉的悉悉唰唰、滴滴答答、噼噼啪啪的雨韵声。  老宅建造于1962年,那是在太爷建造的瓦房因建设长青水库被淹后搬到半山腰建造的泥墙瓦房。当时爷爷与二公、九公等几家人几十号人就住在一起,后来后两者两家人搬离。我
期刊
“天气越来越冷了。”  “是啊,赶快把冬过完吧!”  这已经是第三十天我和车站女人的对话了,简短的答复,不多一字,不少一词。  这是我第三十天从这里搭车回程,也就是说,从我第一天等车开始,就遇到了这个女人。说她是女人,倒不如说是一个老人,五六十岁的模样,头发花白,有些佝偻,端坐在长椅上,两手放在膝上,宛如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她与别的等客没有什么区别,但又有很大区别,我第一天就发现了。  我是在等车,
期刊
罗宾·吉尔班克[英国]  写《我的老师》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独特的顿悟。在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崇尚爱默生的名言:“教育乃唤醒灵魂。”换言之,上课不只是教知识点,以便在考试时让学生因记忆正确而有好成绩。从一开始,教育当打磨和启迪学生的性格,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基础。  就个人而言,我现在才意识到很久以来自己是有偏见的。当我倾向于把自己的大学教授放在学术层面并作为楷模时(我现在的学术道路乃他们所赐
期刊
很早就想要为外公写点文字,但是一再搁置,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从眼前溜走了。以前太年轻,对于死亡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人死了就是入土为安,现在不一样,喜欢用浪漫一点的说法劝服自己:人死了就是去向远方,而那个远方是我目前还没有足够大的勇气搭车前往的不归之路。  外公撇下外婆——当然,他不是故意撇下的,而是因为人生的意外而无奈撇下的。当那辆飞驰过来的摩托车将他撞倒之后,他可能还不会料到自己竟会这样就死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