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会和社团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完善其人格发展的两个有力抓手。学生会和社团彼此的工作各有不同的重点,同时,彼此之间又存在优势互补的问题。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战斗力,要想发挥两者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就要双管齐下,厘清相互之间的关系,深挖各自的创造力。
关键词:学生会;社团;“三自教育”;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22-02
高等教育是一个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其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为学生创造自我设计、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三自教育”)的平台。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较之中、小学时段的教育而言,除去课堂所学,学生有近一半的时间是自己进行设计和自由支配的。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由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生理成熟而心理不成熟的特性,这种自由,又会使之陷入缺乏条理、系统的恶行当中,因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学生会和社团的产生及作用浅述
学生会和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的群众组织,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扩展所学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平台,同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主阵地的作用。笔者作过一份调查:大学生参加社团的总人数达到在校生的90%以上,但由于各社团的专业特点,故各社团人数主要是以本专业学生为主。学生会干部(含班干部)占总人数的10%,但由于学生会是学生的维权组织,故其行政影响力要大于社团。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会和社团是一个几乎涵盖了所有大学生的两个组织。学生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维权的场所,学生会的作用在于可以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大学生是一个充满自信,同时又经常会出现迷茫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是一种平等和适时的交流,因其如此,所以,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会有些忙乱,学生会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一是因为,这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涉及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二是由于老师可以通过学生会的组织机构、活动内容较为轻松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实现这种平等和适时的交流。社团,是学生根据某一专业特点自发组织起来的带有学术性质的团体,对于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大学生活,学习是其主流,但大学生们更多的追求一种以“自我设计”为主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是为了满足自身兴趣和就业的需要。所以,社团的产生,正好满足了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材的需要,对社团的组织和积极参与,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学生会和社团的各自定位及工作要求
做好学生会和和社团的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做到真正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我们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解决。
1.抓住特性,明确相关定位。学生会是在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少数大学除外),是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组织,一般配备相关专业教师为指导教师,仅仅围绕本社团专业特点进行活动,任务是将学生纳入到相关社团中来,进行第二课堂的活动组织、指导。从两者的相关任务和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会和社团分别涉足在不同的领域,彼此间的目的性有着较大的差别。可以这么说,学生会是民办的官方组织;社团是民办的非官方组织。学生会是从行政、管理角度,社团是从专业技术角度来发挥各自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的。
2.发现不足,增强互补。在学生中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学生会。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一方面证实了我们关于学生会的定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会的工作更多的体现在行政效能上,而非起到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领域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学生会是一个“官僚化”的组织机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会的各个部门都有其确定的工作职责,本身行政化特点较浓,虽然也有像文艺部、体育部、学习部等带有专业性质的部门,但终究是以行政性来处理学生的相关事宜的。同时,学生会还存在严重的人手不足的问题,一个部从部长到干事最多不过5~6人,从活动的组织过程来说,这些人显然是不够的。而这些情况放到社团中来说则不成为问题了。首先,社团本身就是具有相关专业特点的;其次,社团的组织机构在活动中能体现他们的多多益善。同时,社团的人员设置,就是为活动服务的,目的性较学生会明确的多。但是,社团本身也存在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说,社团可以视为民办非官方组织,因其如此,社团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就会遭遇到学生参与面过小,积极性不高,以及证书发放的级别不够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既制约了两者的发展,也影响了两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地位,造成了一定的人员浪费和工作抵触。根据两者的特点,活动中由学生会牵头组织、社团具体承办时,往往活动要较一方面单独组织的情况要好得多,使学生交流面扩大,有效地避免了因人员分流、分工导致的个别人无事生非的现象发生,可以说是做到了良性互补。
3.紧靠特点,深挖各自创造力。通过前面两项对学生会和社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会和社团是在院、系团委领导下,分别以不同方向为侧重点的群众组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所以,要想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有序、良好的开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学生会和社团间的优势互补,以及协调学生会和社团的相互关系。笔者认为:一个较为科学的办法是采用主办+承办的方式来组织活动;让学生根据各自特点来选择进学生会或是参加相关社团进行锻炼。例如:征文比赛,就可以由学生会出面进行组织,由文学类社团进行承办,毕竟学生会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要较社团而言高一些。这样,学生会出面可以解决参与者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由社团承办,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符合社团特点,同时还拉动了社团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两类很重要的学生组织,是我们作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有力武器,要使他们的战斗力最大化,就要在平时紧紧抓住他们的特点来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各有所攻,再在活动中促成相互间的配合,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彼此效能,使学生工作更上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日]衣田新.青年心理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1.
[2]周荣秋.班主任工作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共青团中央.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朱晓明,男,硕士,安徽怀宁人,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
关键词:学生会;社团;“三自教育”;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22-02
高等教育是一个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其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为学生创造自我设计、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三自教育”)的平台。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较之中、小学时段的教育而言,除去课堂所学,学生有近一半的时间是自己进行设计和自由支配的。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由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生理成熟而心理不成熟的特性,这种自由,又会使之陷入缺乏条理、系统的恶行当中,因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学生会和社团的产生及作用浅述
学生会和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的群众组织,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扩展所学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平台,同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主阵地的作用。笔者作过一份调查:大学生参加社团的总人数达到在校生的90%以上,但由于各社团的专业特点,故各社团人数主要是以本专业学生为主。学生会干部(含班干部)占总人数的10%,但由于学生会是学生的维权组织,故其行政影响力要大于社团。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会和社团是一个几乎涵盖了所有大学生的两个组织。学生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维权的场所,学生会的作用在于可以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大学生是一个充满自信,同时又经常会出现迷茫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是一种平等和适时的交流,因其如此,所以,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会有些忙乱,学生会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一是因为,这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涉及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二是由于老师可以通过学生会的组织机构、活动内容较为轻松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实现这种平等和适时的交流。社团,是学生根据某一专业特点自发组织起来的带有学术性质的团体,对于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大学生活,学习是其主流,但大学生们更多的追求一种以“自我设计”为主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是为了满足自身兴趣和就业的需要。所以,社团的产生,正好满足了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材的需要,对社团的组织和积极参与,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学生会和社团的各自定位及工作要求
做好学生会和和社团的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做到真正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我们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解决。
1.抓住特性,明确相关定位。学生会是在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少数大学除外),是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组织,一般配备相关专业教师为指导教师,仅仅围绕本社团专业特点进行活动,任务是将学生纳入到相关社团中来,进行第二课堂的活动组织、指导。从两者的相关任务和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会和社团分别涉足在不同的领域,彼此间的目的性有着较大的差别。可以这么说,学生会是民办的官方组织;社团是民办的非官方组织。学生会是从行政、管理角度,社团是从专业技术角度来发挥各自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的。
2.发现不足,增强互补。在学生中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学生会。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一方面证实了我们关于学生会的定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会的工作更多的体现在行政效能上,而非起到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领域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学生会是一个“官僚化”的组织机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会的各个部门都有其确定的工作职责,本身行政化特点较浓,虽然也有像文艺部、体育部、学习部等带有专业性质的部门,但终究是以行政性来处理学生的相关事宜的。同时,学生会还存在严重的人手不足的问题,一个部从部长到干事最多不过5~6人,从活动的组织过程来说,这些人显然是不够的。而这些情况放到社团中来说则不成为问题了。首先,社团本身就是具有相关专业特点的;其次,社团的组织机构在活动中能体现他们的多多益善。同时,社团的人员设置,就是为活动服务的,目的性较学生会明确的多。但是,社团本身也存在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说,社团可以视为民办非官方组织,因其如此,社团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就会遭遇到学生参与面过小,积极性不高,以及证书发放的级别不够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既制约了两者的发展,也影响了两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地位,造成了一定的人员浪费和工作抵触。根据两者的特点,活动中由学生会牵头组织、社团具体承办时,往往活动要较一方面单独组织的情况要好得多,使学生交流面扩大,有效地避免了因人员分流、分工导致的个别人无事生非的现象发生,可以说是做到了良性互补。
3.紧靠特点,深挖各自创造力。通过前面两项对学生会和社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会和社团是在院、系团委领导下,分别以不同方向为侧重点的群众组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所以,要想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有序、良好的开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学生会和社团间的优势互补,以及协调学生会和社团的相互关系。笔者认为:一个较为科学的办法是采用主办+承办的方式来组织活动;让学生根据各自特点来选择进学生会或是参加相关社团进行锻炼。例如:征文比赛,就可以由学生会出面进行组织,由文学类社团进行承办,毕竟学生会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要较社团而言高一些。这样,学生会出面可以解决参与者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由社团承办,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符合社团特点,同时还拉动了社团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两类很重要的学生组织,是我们作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有力武器,要使他们的战斗力最大化,就要在平时紧紧抓住他们的特点来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各有所攻,再在活动中促成相互间的配合,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彼此效能,使学生工作更上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日]衣田新.青年心理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1.
[2]周荣秋.班主任工作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共青团中央.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朱晓明,男,硕士,安徽怀宁人,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