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图书装帧设计个性鲜明,是引起读者关注并达成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构思立意、定位设计、传统与创新、开本设计和装帧形式、印制工艺和装帧材料五个方面,论述了书籍装帧设计的魅力源于个性化设计。
【关 键 词】书籍装帧;构思立意;定位设计;传统与创新
【作者单位】黄爽亮,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2.025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达40万种以上,图书市场异常繁荣,图书品种让人目不暇接。读者的注意力受诸多因素影响,“每本书的装帧设计必须有它的个性特征,才能引起读者注意”[1]。书籍装帧设计富于个性,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对图书内容产生联想,还能吸引读者达成购买意向。笔者认为,一本装帧设计富有魅力、个性鲜明的图书,离不开对其构思立意、定位设计、传统与创新、开本设计和装帧形式、印制工艺和装帧材料五个方面的综合考量。
一、构思立意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谈到艺术创作时深刻地指出:“构思的得失,决定作品的成败。认识的深浅,影响作品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的高低。”[2]可见,构思在书籍装帧艺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构思就是要解决主题的确定问题。设计师接到书籍装帧设计任务后,首先需要做的是通读书稿,从书的内容中寻觅主旋律;然后与书稿作者和责任编辑沟通交流,确定设计什么、表达什么、如何表现、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等。主题没有确定,立意就无从谈起。
立意是装帧设计的灵魂,任何艺术品的价值大小可以说体现在构思立意的高低上。清代方薰在他的论著《山静居论画》中写道:“意高则高,意深则深,意奇则奇。”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巧妙的构思、高深的立意,构思立意平庸,即使在形式处理上再下功夫,也不可能迁想妙得、耐人寻味。如鲁迅于20世纪20年代亲手设计的《呐喊》(鲁迅设计,见图1)封面,背景为深红色,画面中黑色的方框如同一个铁窗,方框内是隶书风格的“呐喊”两字(鲁迅自己书写),仿佛一个觉醒者透过铁窗向黑暗的社会发出呐喊之声。《呐喊》的封面设计立意之高深,个性之鲜明,堪称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二、定位设计
定位设计是指目标明确的设计,即解决构思方法问题的设计,不仅包括图书的形态、文字、图形、色彩等的安排,更重要的是确定表现重点。由于图书品种不同、读者需求不同,就要求有不同的设计定位。只有定位准确、设计合理的书才能激发读者的购买兴趣。
1.设计定位突出书名
文字可读性较强,使人一目了然,因而设计时把书名放在封面显眼的位置,通过对书名文字做巧妙处理,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字意匠》(全子、王序设计,见图2)记录了中国文字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幻化出的千姿百态,曾获“中国最美的书”。设计者在设计封面时,对书名做了象形处理,“文字”两字占据封面三分之二的位置,直观明了地演绎主题。
2.设计定位突出图书主题内容
突出图书主题内容,让主题内容来说话,能很好地呈现原著的精神和气质。《吴为山写意雕塑》(速泰熙设计,见图3)的装帧设计和吴为山的雕塑是一致的,整本书犹如一块铜制的雕塑,直观地向读者展示了雕塑的斑驳青铜肌理,除书名文字放在封面不显眼的左上角外,整体没有多余的元素。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评价说:“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是一件雕塑。”[3]
3.设计定位突出作者
专业领域里的重量级专家、近现代名人的著作,他们的名字或许比书名更重要,本身就是一块纯金字招牌,因而,装帧设计突出作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除了名字外,作者的照片也能吸引读者。美国道布尔戴出版公司推销部经理斯潘塞·盖尔说:“见了作者,(读者)便会感到与之有着某种联系。”
4.设计定位突出出版者
面对全国500多家出版单位、年均出版40万种以上的图书,在内容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读者更多的是从出版者的角度来选书,更愿意为自己敬畏的出版者掏钱。但设计定位只能适当突出出版者,不宜喧宾夺主,毕竟图书的内容是“主”,没有了内容,也就没有了图书。
三、传统与创新
“千篇一律,千佛一面”是书籍装帧设计的大敌,任何一件缺乏个性特点的设计都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更谈不上吸引读者的魅力。因此,创造是活力之源。但创新非无根之木,正如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瓦诺·阿瑞提所说:“一个人不能凭空创造出新东西。他的创造必须须有一个环境。这个环境给他提供文化熏陶以及各种刺激。”[4]
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离不开图书特有的文化属性,特别是民族特色。文艺大师丰子恺在《君匋书籍装帧艺术》一书的前言中指出:“我们的书籍装帧,必须具有中国书籍的特色。我们当然可以采取外国装帧艺术的优点,然而必须保有中国的特性,使人一望而知为中国书。这样,书籍便容易博得中国广大群众的爱好”[5]。
综观成功的装帧设计作品,无不是在合乎图书文化品位的基础上,跨越传统的藩篱,呈现或诚挚深沉、活泼清新,或华贵典雅、素朴淡泊,或含蓄蕴藉、醒目明快的个性魅力。《曹雪芹风筝艺术》(赵健设计,见图4)是一本讲述我国民间传统艺术风筝的图书,曾获“世界最美的图书”。该书运用传统线装书形式,创新性地融入现代视觉元素,以独有的概括和写实、传统与创新,将风筝这一传统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四、開本设计和装帧形式
开本是读者接触图书的第一道“风景”,视觉感是否美观,握在手里是否舒适,查阅和检索是否方便等,都与开本的设计不无关系。不同的开本给人的感觉不同——大开本沉稳端庄,小开本清新秀气。书籍选择什么样的开本没有严格的规定,但必须符合书籍内容特色和读者的需要,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为出新而出新。 书籍的装订形式主要有骑马钉装、平钉装、胶装、锁线胶装、活页圈装、折页装、散页盒装、仿古线装等。装订形式的选择一般从书籍的内容属性、读者、成本核算、工艺材料和作者要求等多方面来考虑,力求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
五、印制工艺和装帧材料
精湛的印刷工艺和考究的装帧材料是构成书籍装帧美感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再好的构思立意,如果没有印制工艺和装帧材料的保证,书籍装帧设计的个性就无法有效发挥。设计师必须对印刷工艺有所了解,了解不同的纸张材料、工艺产生的对比效果,材质选用对比不当,书的成品就可能与设计效果相反。为保证印刷效果不差毫厘,印前检查和印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制作封面文件时,书脊的厚度不太容易把握,必须以最终付印样的页码数为准,通过页码总数和内文用纸克数来计算书脊厚度,如有条件可做成模拟本,这样书脊厚度尺寸偏差不大。
第二,正确选择印刷工艺和装帧材料。除了用于收藏、纪念等豪华版图书,一般书籍不宜采用太多特种印制工艺,应根据书籍的内容属性并在成本核算范围内进行选择。如特种纸吸附油墨的能力和铜版纸有较大差别,对于需要低成本的品种及一些需高亮度色彩的品种,如部分教材、少儿图书等,使用铜版纸的效果就比特种纸好。
第三,尽量使用方正、汉仪字库,避免用系统中文文字。图片内的文字最好不要在Photoshop内完成,因转为图片格式后,字体会发虚。
宋朝大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设计好一本书,功夫亦在设计外。要设计出一本装帧富有魅力、个性鲜明的图书,除了掌握以上五个要点,还有很多细节要处理。设计师只有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从装帧设计的责任感出发,才能把书籍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邓中和. 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48.
[2]王朝闻. 王朝闻文艺论集. 第二集[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144.
[3]郝振省,胡守文. 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优秀论文集[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27.
[4][美]S·阿瑞提. 创造的秘密[M]. 沈阳:辽寧人民出版社,1987:47.
[5]余连祥著. 丰子恺的审美世界[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269.
【关 键 词】书籍装帧;构思立意;定位设计;传统与创新
【作者单位】黄爽亮,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2.025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达40万种以上,图书市场异常繁荣,图书品种让人目不暇接。读者的注意力受诸多因素影响,“每本书的装帧设计必须有它的个性特征,才能引起读者注意”[1]。书籍装帧设计富于个性,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对图书内容产生联想,还能吸引读者达成购买意向。笔者认为,一本装帧设计富有魅力、个性鲜明的图书,离不开对其构思立意、定位设计、传统与创新、开本设计和装帧形式、印制工艺和装帧材料五个方面的综合考量。
一、构思立意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谈到艺术创作时深刻地指出:“构思的得失,决定作品的成败。认识的深浅,影响作品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的高低。”[2]可见,构思在书籍装帧艺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构思就是要解决主题的确定问题。设计师接到书籍装帧设计任务后,首先需要做的是通读书稿,从书的内容中寻觅主旋律;然后与书稿作者和责任编辑沟通交流,确定设计什么、表达什么、如何表现、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等。主题没有确定,立意就无从谈起。
立意是装帧设计的灵魂,任何艺术品的价值大小可以说体现在构思立意的高低上。清代方薰在他的论著《山静居论画》中写道:“意高则高,意深则深,意奇则奇。”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巧妙的构思、高深的立意,构思立意平庸,即使在形式处理上再下功夫,也不可能迁想妙得、耐人寻味。如鲁迅于20世纪20年代亲手设计的《呐喊》(鲁迅设计,见图1)封面,背景为深红色,画面中黑色的方框如同一个铁窗,方框内是隶书风格的“呐喊”两字(鲁迅自己书写),仿佛一个觉醒者透过铁窗向黑暗的社会发出呐喊之声。《呐喊》的封面设计立意之高深,个性之鲜明,堪称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二、定位设计
定位设计是指目标明确的设计,即解决构思方法问题的设计,不仅包括图书的形态、文字、图形、色彩等的安排,更重要的是确定表现重点。由于图书品种不同、读者需求不同,就要求有不同的设计定位。只有定位准确、设计合理的书才能激发读者的购买兴趣。
1.设计定位突出书名
文字可读性较强,使人一目了然,因而设计时把书名放在封面显眼的位置,通过对书名文字做巧妙处理,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字意匠》(全子、王序设计,见图2)记录了中国文字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幻化出的千姿百态,曾获“中国最美的书”。设计者在设计封面时,对书名做了象形处理,“文字”两字占据封面三分之二的位置,直观明了地演绎主题。
2.设计定位突出图书主题内容
突出图书主题内容,让主题内容来说话,能很好地呈现原著的精神和气质。《吴为山写意雕塑》(速泰熙设计,见图3)的装帧设计和吴为山的雕塑是一致的,整本书犹如一块铜制的雕塑,直观地向读者展示了雕塑的斑驳青铜肌理,除书名文字放在封面不显眼的左上角外,整体没有多余的元素。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评价说:“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是一件雕塑。”[3]
3.设计定位突出作者
专业领域里的重量级专家、近现代名人的著作,他们的名字或许比书名更重要,本身就是一块纯金字招牌,因而,装帧设计突出作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除了名字外,作者的照片也能吸引读者。美国道布尔戴出版公司推销部经理斯潘塞·盖尔说:“见了作者,(读者)便会感到与之有着某种联系。”
4.设计定位突出出版者
面对全国500多家出版单位、年均出版40万种以上的图书,在内容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读者更多的是从出版者的角度来选书,更愿意为自己敬畏的出版者掏钱。但设计定位只能适当突出出版者,不宜喧宾夺主,毕竟图书的内容是“主”,没有了内容,也就没有了图书。
三、传统与创新
“千篇一律,千佛一面”是书籍装帧设计的大敌,任何一件缺乏个性特点的设计都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更谈不上吸引读者的魅力。因此,创造是活力之源。但创新非无根之木,正如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瓦诺·阿瑞提所说:“一个人不能凭空创造出新东西。他的创造必须须有一个环境。这个环境给他提供文化熏陶以及各种刺激。”[4]
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离不开图书特有的文化属性,特别是民族特色。文艺大师丰子恺在《君匋书籍装帧艺术》一书的前言中指出:“我们的书籍装帧,必须具有中国书籍的特色。我们当然可以采取外国装帧艺术的优点,然而必须保有中国的特性,使人一望而知为中国书。这样,书籍便容易博得中国广大群众的爱好”[5]。
综观成功的装帧设计作品,无不是在合乎图书文化品位的基础上,跨越传统的藩篱,呈现或诚挚深沉、活泼清新,或华贵典雅、素朴淡泊,或含蓄蕴藉、醒目明快的个性魅力。《曹雪芹风筝艺术》(赵健设计,见图4)是一本讲述我国民间传统艺术风筝的图书,曾获“世界最美的图书”。该书运用传统线装书形式,创新性地融入现代视觉元素,以独有的概括和写实、传统与创新,将风筝这一传统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四、開本设计和装帧形式
开本是读者接触图书的第一道“风景”,视觉感是否美观,握在手里是否舒适,查阅和检索是否方便等,都与开本的设计不无关系。不同的开本给人的感觉不同——大开本沉稳端庄,小开本清新秀气。书籍选择什么样的开本没有严格的规定,但必须符合书籍内容特色和读者的需要,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为出新而出新。 书籍的装订形式主要有骑马钉装、平钉装、胶装、锁线胶装、活页圈装、折页装、散页盒装、仿古线装等。装订形式的选择一般从书籍的内容属性、读者、成本核算、工艺材料和作者要求等多方面来考虑,力求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
五、印制工艺和装帧材料
精湛的印刷工艺和考究的装帧材料是构成书籍装帧美感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再好的构思立意,如果没有印制工艺和装帧材料的保证,书籍装帧设计的个性就无法有效发挥。设计师必须对印刷工艺有所了解,了解不同的纸张材料、工艺产生的对比效果,材质选用对比不当,书的成品就可能与设计效果相反。为保证印刷效果不差毫厘,印前检查和印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制作封面文件时,书脊的厚度不太容易把握,必须以最终付印样的页码数为准,通过页码总数和内文用纸克数来计算书脊厚度,如有条件可做成模拟本,这样书脊厚度尺寸偏差不大。
第二,正确选择印刷工艺和装帧材料。除了用于收藏、纪念等豪华版图书,一般书籍不宜采用太多特种印制工艺,应根据书籍的内容属性并在成本核算范围内进行选择。如特种纸吸附油墨的能力和铜版纸有较大差别,对于需要低成本的品种及一些需高亮度色彩的品种,如部分教材、少儿图书等,使用铜版纸的效果就比特种纸好。
第三,尽量使用方正、汉仪字库,避免用系统中文文字。图片内的文字最好不要在Photoshop内完成,因转为图片格式后,字体会发虚。
宋朝大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设计好一本书,功夫亦在设计外。要设计出一本装帧富有魅力、个性鲜明的图书,除了掌握以上五个要点,还有很多细节要处理。设计师只有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从装帧设计的责任感出发,才能把书籍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邓中和. 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48.
[2]王朝闻. 王朝闻文艺论集. 第二集[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144.
[3]郝振省,胡守文. 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优秀论文集[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27.
[4][美]S·阿瑞提. 创造的秘密[M]. 沈阳:辽寧人民出版社,1987:47.
[5]余连祥著. 丰子恺的审美世界[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