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位,可以明白企业文化工作的针对目标就是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我们主要的工作都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企业内部倡导和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员工精神氛围。可以肯定,这一点也是企业家们极为关心的事情。
总体说来,开展企业文化工作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说明终极状态。说清楚这一点,企业文化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员工才会自觉地配合。第二,说明具体手段。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其它工作不同,有它的特殊性,应当潜心研究。第三,说明评价标准。怎样评估,企业文化工作是否到位,效果到底怎么样,都要有个说法。
先说第一个问题,我们期望的企业文化的终极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
要说明这一点,先要弄清楚两方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需要和员工的需要。企业需要员工忠诚、主动,能共富贵也能共患难,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员工除功利要求之外,更需要愉快、尊重、自豪和温暖的感受。
这样一来,企业文化的终极状态就很清楚了: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应当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由此达到积极健康、活泼和谐。这就是我们企业文化所期待的終极状态。真能做到这一点,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再说第二个问题,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具体手段是什么。
我认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沟通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良好沟通,是我们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具体方法。缺乏这种沟通,就谈不上我们前面所说的“互相”的概念了。
企业文化的工作,是要在经营性、制度性和管理性渠道之外,建立各种各样的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的渠道和载体,促使企业员工实现精神层面的充分交流,把心里话尽量多地表达出来。大家相互了解多了,自然就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也自然会产生感情。
这里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渠道和载体必须丰富有效;一是传达各方信息要准确无偏。在渠道方面,可以是刊物、电视、网络、座谈、论坛、比赛、游戏、文艺、展示会等。实践证明,每个人都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丰富这些沟通渠道和沟通载体。这些事情能把人们从固有工作的轨道中解脱出来,“消除常规工作的紧张与拘束,使人在工作之余重新振奋精神,不仅有调节和充电的功用,而且还含有一种建设性或创造性的元素”。在信息传达方面,切忌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从上往下传信息,应根据企业情况,明确倡导什么、传播什么;从下往上传信息,应准确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企业方面可以提出企业理想、企业观念、企业道德等,并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贯彻;员工方面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得到合理的解答和满意的回应。
企业文化产生功用的主要特点是陶冶和熏染,这也区别于物质性工作和制度性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点。
第三个问题,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进行评价。
实际上,这是强调企业文化工作的效果问题。企业文化是否起作用,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是否产生好处,企业家和员工们的日子是否减少了郁闷、增加了快乐、提高了工作效率,都应当进行客观的评估。
评估需要衡量标准,具体标准有三个:
一是对待企业内部非原则问题的态度。是一点小事就弄得满城风雨,还是开诚布公地妥善解决。
二是对待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主动协助、积极帮忙。
三是对待企业未来发展的态度。是现实地做一点算一点,还是事事从长远考虑,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企业。
有这三条就行,标准多了也麻烦。看一个企业的员工是否做到这三点,就能知道这个企业的文化究竟行不行。
最后,我想澄清两个认识:
一是统一和个性的关系。现在一提企业文化就强调统一,有点忽视保持员工个性的重要性。统一是必要的,规章制度要统,企业形象也要统。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使之在企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和谐起来。个性与个性会有碰撞,但由此也会产生创新的力量。个性与个性会有不同,但就像十个手指弹钢琴,各有各的作用,用乐谱使之和谐起来,形成合力。我不赞成所有员工的思维方式都差不多,因为那样会失去活力。所以,我们第一个认识是这样的:在制度的基础上,尊重个性,并使之和谐。
二是关于凝聚力的理解。实际上,这涉及到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问题。大多数企业家似乎都特别希望自己的企业具有极强的凝聚力,这当然没有错。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个对凝聚力的理解问题。团队的力量很重要,但不能只聚不分。就像一张很好的网,有很坚韧的丝线互相连着。需要聚的时候,一触即收,鱼跑不掉;需要分的时候,张开大网,富有弹性,大鱼小鱼尽收网底,网眼与网眼之间的距离也很合适。所以,我们必须具备随时随地都方便地聚集强大力量的能力,开合自如。决不能事事捆在一起,时时挤在一起,失去宝贵的弹性和活力。对于这个关键问题,企业家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