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具小管家》是湘教版美术教材第六册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一些废弃物作为材料,辅之以其他附属材料,运用剪切、粘贴、捆绑等简易的工艺加工手段,制成靓丽的工艺品——“文具小管家”,用以收集、整理自己的书、笔、尺、剪刀等学习用具,使学习活动更轻松而有趣。
【关键词】废弃物 工艺加工 工艺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124
一、学情分析
《文具小管家》是湘教版美术教材第六册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方面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一些废弃物作为材料,辅之以其他附属材料,运用剪切、粘贴、捆绑等简易的工艺加工手段,制成靓丽的工艺品——“文具小管家”,用以收集、整理自己的书、笔、尺、剪刀等学习用具,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而有趣。
每个学生都有着相当多的文具,钢笔、铅笔、直尺、三角板、水彩笔……大多数的笔类文具都装在文具盒或者是买来的笔筒里面,可是笔筒的形状并不适合装所有的文具,譬如:三角板、橡皮和剪刀等等,制成多功能的“文具小管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前采用中规中矩的教学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基本就用几个大小不一、高矮各异的纸盒拼凑、粘贴出来,几乎很少有学生会做出比较具象或是比较有创意的小管家,这种作品无异于是劳动手工课做出来的一般。当下美术课不仅要培养动手能力,更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终身都是受益的。教师就利用这一特点,以创造性思维为切入点,把笔筒设计成更为实用、更美观的文具管家。于是,我做了以下尝试,将创造性的思维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案例描述
1.发散思维。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上课之前做了个发散思维的小游戏。
师:这是什么?(出示立方体纸巾筒实物)
生:纸筒。
师:白白的,颜色好单调,老师每天都要用它,真无趣,能变得有趣些吗?
生:在纸巾筒上画上小娃娃,让它更美丽。
师:(教师手势加语言):想象一下,上面的这张纸就像——喷水,出示课件,喷水的鲸鱼,怎么样?很有意思吧!咱们还能设想到什么?
生1:像小女孩的头发,在筒身上画上人脸。
生2:像一口井,里面喷出了水。
师:这个时候,又像什么呢?(把纸巾筒侧面放着)
生:像是喷出火焰的火箭。
师:那这样,又像什么呢?(将纸巾筒倒置)
生1:洗澡的时候,喷头射出水了。
生2:像是瀑布。
在教师启发之前,学生的眼里的纸巾筒就是纸巾筒,再有变化,也只是在筒身上画一些不同的图案;在拓展了思维之后,学生的回答就精彩多了。这么个小小的纸巾筒,通过正放、侧摆、倒置的方法,启发多种造型联想。这个环节设置和文具小管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不过,可以从中学会不同的思维方式。试想,如果每一节课,教师都能做到发散学生的思维,那么,几十年以后,我们的学生将前途无量。
2.启迪独创。想要让美术手工课与劳动手工课区分开,必须在制作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学生有了之前的思维拓展,做起来就显得得心应手了。现在,只要在挑选纸盒和组合纸盒方法上有所突破,一个有意思的作品就会诞生。
在挑选纸盒的方法上,有很多种。可以按照文具的体积大小寻找纸盒,这点学生基本都会;还可以按照文具的外形特点去挑选纸盒,这样更能体现创意。在为透明胶找家的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师:透明胶的家怎么找呢?
生:裁剪纸盒。
师:哦,和小橡皮找家的方法一样,对么?我这里也有个房间,可以用来做它的家。除了这种,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将透明胶套在手指上,凸顯它的特点)
生:把透明胶挂住。
师:你们真聪明!怎么固定呢?
生:将铅笔横插在笔筒上,把透明胶挂上去。
师:哎呀,铅笔在喊疼,你们听见了没?
生:用卡纸,卷成个筒形,再把透明胶挂上去。
纸盒的组合和挑选是密不可分的,都有着许多的创意。在学生确定用挂的方法放置透明胶之后,教师马上就可以进行再一次的思维开拓。
师:我把透明胶放在这里,你觉得像什么?(将透明胶放在方形笔筒的下方)
生:像人的嘴巴。
师:那这样呢?(将透明胶放在方形笔筒的侧面)
生1:像耳朵。
生2:像一只动物的头。
刚刚教师的示范,虽然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有可能已经将学生推入一个死角,于是,我设置了以下环节,让学生的思维不被禁锢住:
A.三个同样的纸盒,不一样的造型(课件出示)
B.材料、成品对比欣赏(课件出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空间。
3.联系生活,创造无限。我们的创意无处不在,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课堂的结尾,我给学生欣赏许多生活中的创意小物品,希望他们能将课堂上的这种多向思维延伸到生活中。
三、案例反思
本课我用思维拓展教学导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平台;再结合上可爱的动画,丰富的教学资源、动听的歌曲,为学生的创作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从学生的作品情况来看,总体来说效果都不错,大部分孩子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着不一样的创意与想法。有的孩子做了一个大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头和手里面放橡皮、身体里放铅笔、尺子等等;有的孩子将废纸筒塞进纸盒做鼻子,用来装胶棒,在“鼻子”上方挂上两个彩色的透明胶,看起来就是个有意思的头部;还有很多非常好玩的作品。只是,某些很好的想法,却制作不出来,成了“空想”。我想,只要能坚持将创意带进课堂,若干年后,学生在对待同一事物上都会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创意思维将会美化生活,服务大众。
【关键词】废弃物 工艺加工 工艺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124
一、学情分析
《文具小管家》是湘教版美术教材第六册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方面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一些废弃物作为材料,辅之以其他附属材料,运用剪切、粘贴、捆绑等简易的工艺加工手段,制成靓丽的工艺品——“文具小管家”,用以收集、整理自己的书、笔、尺、剪刀等学习用具,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而有趣。
每个学生都有着相当多的文具,钢笔、铅笔、直尺、三角板、水彩笔……大多数的笔类文具都装在文具盒或者是买来的笔筒里面,可是笔筒的形状并不适合装所有的文具,譬如:三角板、橡皮和剪刀等等,制成多功能的“文具小管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前采用中规中矩的教学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基本就用几个大小不一、高矮各异的纸盒拼凑、粘贴出来,几乎很少有学生会做出比较具象或是比较有创意的小管家,这种作品无异于是劳动手工课做出来的一般。当下美术课不仅要培养动手能力,更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终身都是受益的。教师就利用这一特点,以创造性思维为切入点,把笔筒设计成更为实用、更美观的文具管家。于是,我做了以下尝试,将创造性的思维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案例描述
1.发散思维。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上课之前做了个发散思维的小游戏。
师:这是什么?(出示立方体纸巾筒实物)
生:纸筒。
师:白白的,颜色好单调,老师每天都要用它,真无趣,能变得有趣些吗?
生:在纸巾筒上画上小娃娃,让它更美丽。
师:(教师手势加语言):想象一下,上面的这张纸就像——喷水,出示课件,喷水的鲸鱼,怎么样?很有意思吧!咱们还能设想到什么?
生1:像小女孩的头发,在筒身上画上人脸。
生2:像一口井,里面喷出了水。
师:这个时候,又像什么呢?(把纸巾筒侧面放着)
生:像是喷出火焰的火箭。
师:那这样,又像什么呢?(将纸巾筒倒置)
生1:洗澡的时候,喷头射出水了。
生2:像是瀑布。
在教师启发之前,学生的眼里的纸巾筒就是纸巾筒,再有变化,也只是在筒身上画一些不同的图案;在拓展了思维之后,学生的回答就精彩多了。这么个小小的纸巾筒,通过正放、侧摆、倒置的方法,启发多种造型联想。这个环节设置和文具小管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不过,可以从中学会不同的思维方式。试想,如果每一节课,教师都能做到发散学生的思维,那么,几十年以后,我们的学生将前途无量。
2.启迪独创。想要让美术手工课与劳动手工课区分开,必须在制作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学生有了之前的思维拓展,做起来就显得得心应手了。现在,只要在挑选纸盒和组合纸盒方法上有所突破,一个有意思的作品就会诞生。
在挑选纸盒的方法上,有很多种。可以按照文具的体积大小寻找纸盒,这点学生基本都会;还可以按照文具的外形特点去挑选纸盒,这样更能体现创意。在为透明胶找家的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师:透明胶的家怎么找呢?
生:裁剪纸盒。
师:哦,和小橡皮找家的方法一样,对么?我这里也有个房间,可以用来做它的家。除了这种,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将透明胶套在手指上,凸顯它的特点)
生:把透明胶挂住。
师:你们真聪明!怎么固定呢?
生:将铅笔横插在笔筒上,把透明胶挂上去。
师:哎呀,铅笔在喊疼,你们听见了没?
生:用卡纸,卷成个筒形,再把透明胶挂上去。
纸盒的组合和挑选是密不可分的,都有着许多的创意。在学生确定用挂的方法放置透明胶之后,教师马上就可以进行再一次的思维开拓。
师:我把透明胶放在这里,你觉得像什么?(将透明胶放在方形笔筒的下方)
生:像人的嘴巴。
师:那这样呢?(将透明胶放在方形笔筒的侧面)
生1:像耳朵。
生2:像一只动物的头。
刚刚教师的示范,虽然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有可能已经将学生推入一个死角,于是,我设置了以下环节,让学生的思维不被禁锢住:
A.三个同样的纸盒,不一样的造型(课件出示)
B.材料、成品对比欣赏(课件出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空间。
3.联系生活,创造无限。我们的创意无处不在,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课堂的结尾,我给学生欣赏许多生活中的创意小物品,希望他们能将课堂上的这种多向思维延伸到生活中。
三、案例反思
本课我用思维拓展教学导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平台;再结合上可爱的动画,丰富的教学资源、动听的歌曲,为学生的创作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从学生的作品情况来看,总体来说效果都不错,大部分孩子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着不一样的创意与想法。有的孩子做了一个大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头和手里面放橡皮、身体里放铅笔、尺子等等;有的孩子将废纸筒塞进纸盒做鼻子,用来装胶棒,在“鼻子”上方挂上两个彩色的透明胶,看起来就是个有意思的头部;还有很多非常好玩的作品。只是,某些很好的想法,却制作不出来,成了“空想”。我想,只要能坚持将创意带进课堂,若干年后,学生在对待同一事物上都会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创意思维将会美化生活,服务大众。